APP下载

黄泛平原区苹果炭疽病发生与防治

2023-05-30谢孔安车升国孙忠雷刘莹

果农之友 2023年3期
关键词:炭疽病喷药侵染

谢孔安 车升国 孙忠雷 刘莹

苹果炭疽病,又称晚腐病、苦腐病,在我国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是严重危害成熟期及贮藏期苹果的一种主要真菌性病害,在黄河流域苹果产区危害尤为严重。当地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加之部分果园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控措施不当,导致苹果炭疽病频繁发生,通常年份炭疽病引起的苹果烂果率约10%,严重年份达80%,经济效益损失大,严重制约着黄泛平原区苹果产业的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通过长期果园调研、症状观察和大量资料查阅,笔者在本文中对苹果炭疽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分析,以期提高当地果农防控苹果炭疽病的意识,为科学预防炭疽病提供技术参考。

1 症状甄别

苹果炭疽病以侵染危害果实为主,也可危害苹果树的果台、破伤枝及衰弱枝等枝条。

病菌侵染果实后多处于潜伏状态,出现症状一般开始于近成熟期。发病初期,苹果表面产生水渍状小圆斑点,淡褐色、表层略凹陷(图1),周围常环绕红色晕圈。后期病斑迅速扩大,色泽加深呈褐色至深褐色,病部下陷,果肉软腐(图2)。腐烂组织呈漏斗状从果面向果心扩展,严重时可直达果核。病斑扩展到1~2厘米时,病斑中央出现稍突起的深褐色小颗粒,该颗粒为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图3)。遇降雨或空气潮湿情况下,常有粉红色黏液从黑色小粒点溢出。病果果面上病斑数量不定,常常几个至数十个。病斑融合扩展甚至扩大至整个果面的1/3~1/2(图4),严重的导致整个果实腐烂,易早期脱落,少数腐烂果失水干缩成僵果,挂于枝头。炭疽病导致的果实腐烂,病斑扩展速度快,防控不当通常7~8天50%的果面就会变褐腐烂。枝干受害,多发生在衰弱枝干、枯枝或病虫枝的基部。发病初期,枝条表面产生褐色小斑点,无规则状,后期逐渐扩展为溃疡斑,树皮易龟裂,木质部外漏;病部表面产生黑色小颗粒,粉红色黏液溢出,病部以上枝条干枯死亡。

苹果炭疽病与轮纹烂果病是苹果成熟期常见的两种真菌性病害,症状类似,易混淆。炭疽病病斑表层凹陷,色泽深、均匀,而轮纹烂果病表面不凹陷,呈深浅交错的轮纹状,但色泽较炭疽病浅,这是甄别苹果炭疽病与轮纹烂果的主要症状特征。

2 发病规律

炭疽病病菌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真菌,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Schr. et Spauld.),自然界少见,田间常见的苹果炭疽病病菌多为无性阶段。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真菌,胶孢炭疽菌(G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Sacc.)。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在10~35 ℃,最适温度28 ℃;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 ℃。低温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会受到抑制。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要求严格,相对湿度高于80%才能产生。

炭疽病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体的形式在侵染组织上潜伏越冬。第二年春季气候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昆虫或风雨飞溅从果实皮孔、伤口或直接穿透角质层侵入完成初侵染。炭疽病首先在越冬菌源附近形成发病中心,然后慢慢向四周扩散蔓延。炭疽病具有明显的潜育侵染的特性,侵入后并不显症、病菌处于潜伏状态。炭疽病侵入速度快,环境适宜时,5~10小时可完成侵染,潜育期一般为3~13天,长时可达50天,或更长。黄泛平原区苹果炭疽病从幼果期开始侵染,5月中下旬开始随着气温升高、降雨增加,病原菌侵染严重,6月份进入侵染盛期。7月中旬早中熟品种苹果近成熟期,炭疽病开始显症发病,8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盛期。发病果实可再大量产生分生孢子经传播可完成多次侵染果实。

当年的气候状况很大程度决定着苹果园当季炭疽病的发生程度、蔓延速度和扩散范围。春季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分生冬孢子产生和繁殖,菌源基数大,病菌传播和侵入完成初侵染的潜在性高,后期发病重。苹果生长期的降雨情况与炭疽病发生流行密切相关,降雨时间越长、雨量越大、次数越多,越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传播和侵染,炭疽病发病也越重。7月底至9月,黄泛平原区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苹果生长旺盛,同时也是炭疽病发病盛期。每次降雨都可能引起炭疽病暴发。采取的田间管理措施也关系着炭疽病发生流行。地势低、排水不畅,栽植密、光照不良,枝叶过于繁茂、果园郁闭、通风差,偏施氮肥、有机肥用量不足的果园,都有利于炭疽病发病。炭疽病发病轻重与苹果品种的抗病性也密切相关,红星、金冠等品种发病较轻,而国光、红玉、红富士等品种发病较重。

3 防治措施

3.1 清除菌源

结合修剪,彻底剪除枯枝、病枝、虫伤枝、死果台、僵果等,及时带离果园集中深埋或焚烧;及时清理苹果园内的枯草杂草及果树凋落物,如落叶落果等,保持果园环境整洁,以减少炭疽病病原菌积累,降低病菌侵染基数和潜在概率。苹果萌芽前,全园喷洒1次杀菌剂,铲除越冬病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有: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45%代森铵水剂、60%铜钙·多菌灵等。苹果生长期,多观察,及时摘除树上的病果、病枝,减少果园发病中心,防治病菌扩散蔓延。

3.2 加强栽培管理

苹果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种类和数量因生长发育特性而存在差异,要根据苹果树龄与周年养分需求规律科学制定施肥方案,避免盲目施肥。增施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适当减少化肥用量,补充中微量元素肥;种植绿肥,或果园自然生草(图5),改良因单一长期施用化肥而造成的土壤板结,培肥地力,改善根际土壤微环境,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性能。改善排灌设施,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积水,降低果园湿度。科学修剪,疏除过密枝、弱枝、病叶病果、枯枝病枝等,协调营养生长与结果的平衡关系,保持树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创造不利于炭疽病菌发生与流行的生态环境。调整树体负载量,疏除过密花、畸形果、病果、残果等,控制叶果比不低于35∶1,每个果有足够的叶片供应养分,保证苹果连年稳产丰产。果实套袋,降低因果实裸露而被炭疽病病原菌侵染的概率,抑制炭疽病病原菌孢子附着,降低果实农药残留量,提高果品品质和商品性。

3.3 药剂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具有高效、速效、简便等优点,但其防治成功的关键在于适时喷药与选用有效药剂。苹果生长期通常从4月中旬苹果謝花后1周第一次喷药,如果苹果谢花后,气候一直干旱无雨,可适当延迟第一次喷药的时间,后期间隔2周左右喷药1次,一般喷药3~4次后,于5月中下旬开始套袋。不套袋果园,中早熟品种需连续喷药至8月上中旬,即果实采收前的10天左右;晚熟品种需到9月中下旬,雨季结束后停止喷药。根据实际降雨情况灵活调整具体的喷药时间和喷药次数,降雨多则多喷,降雨少则少喷,并尽量在雨前选择耐雨水冲刷的药剂喷洒。药剂可选用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0%三乙膦酸铝可溶性粉剂、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全络合态)、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多菌灵悬浮剂、戊唑醇悬浮剂、咪鲜胺乳油、倍量式波尔多液等。为避免炭疽病病菌对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用药时注意药剂的轮换、交替使用。苹果幼果期用药以选择安全、残留量少的药剂为宜,不宜用波尔多液等,因其易产生果锈,影响果品的商品性。苹果园周围有以刺槐为主的防护林时,注意每次可连同刺槐一起喷药,以铲除病菌。

猜你喜欢

炭疽病喷药侵染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果树喷药巧时期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某农用型无人直升机喷药系统设计与实现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
炭疽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