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国潮设计研究
2023-05-30王计平史秀文
王计平 史秀文
关键词:CiteSpace ;国潮设计;可视化分析;聚类分析;表达
1 国潮相关概念与兴起
所谓“国潮”,即中国的潮流文化,是“国”与“潮”的结合体。从广义的层面讲,“国潮”是指具有中国代表性特征的物,所引发的大规模社会运动与趋势,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物与当下潮流的结合,涵盖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明特征、哲学思想与创造性行为特征等。从狭义角度来讲,是指中国的本土品牌与潮流文化的结合。国潮虽然在2000 年左右就已兴起,但是其真正的发展还是近几年的事。2018 年纽约时装周,李宁融合了中国国学元素的“悟道”系列,以“中国原创”为口号,将国潮首次带进国际视野。同年5 月,天猫发起“国潮行动”。因此,2018 年也被称为国潮元年。
2 基于CiteSpace 的国潮设计可视化分析
文章基于中國知网,限定主题“国潮”“国风”“古风”,检索期刊文献1 528 篇,学位论文323 篇,通读摘要后筛选出476篇与国潮设计相关的期刊文献和107 篇学位论文,共514 篇有效文献,检索时间为2022 年4 月15 日,运用CiteSpace6.1 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2.1 核心作者及合作关系分析
普莱斯(Price)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写道:“在同一主题中,半数的论文为一群高生产能力作者所撰,这一作者集合的数量上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1]。普莱斯定律:M≈ 0.749 √ Nmax 其中 M 表示发文数量,Nmax 表示所统计年限内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普莱斯定律还表明核心作者发文量占总发文量50% 时,形成该领域高产作者群。根据普莱斯定律,研究计算得出,Nmax ≈ 3,M≈ 1.3。结果显示,研究中有 11 位作者发文量为 2 篇及以上,是核心作者,他们的发文总量占比为4.67%,可见国潮产品设计研究的作者分布相对离散,还未形成高产作者群。从合作关系来看,这些核心作者的“学缘关系”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平面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和服装设计等领域。
2.2 核心机构分析
最高机构发文量为14 篇,根据普莱斯定律可计算出M≈ 2.80(取整数 3)。从分布地区来看,以华东地区为主,其次是华北地区。从研究内容来看,中国传媒大学倾向于国潮在影视领域,尤其是电视剧、动漫、综艺的应用以及从95 后消费的品牌认知和文化认同的角度分析国潮带来的文化自信。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吉林艺术学院、清华大学以及常熟理工学院等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时尚设计,特别是服饰设计领域的创新性应用及设计表达形式与文化表达特征。江南大学的研究领域分别是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及游戏设计等三个方面。南京林业大学对国潮的研究包括传统纹样在包装插画与品牌设计中的应用、国潮文化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与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等,福建师范大学的研究范围较广,涉及到服装、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以及景观设计。上海大学则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文化创新设计为主。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和西北大学聚焦于研究国潮品牌的营销策略。西华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对国潮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进行了探讨。总之,从研究领域来看,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类是关于国潮设计的表达,主要集中于服饰、平面设计、文化创意设计以及影视剧;另一类为意识形态层面的研究,聚焦于研究95 后的国潮消费心理所带来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2.3 关键词分析
通常聚类模块值(Q > 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S > 0.5),聚类合理,S > 0.7 聚类令人信服。在国潮设计的关键词聚类图谱中,Q=0.88 > 0.3,S=0.92 > 0.7,说明其关键词聚类图谱是可信的。其中共线关键词节点 125 个,连线152 条,关键词连线大于节点数,说明关键词联系较为紧密。目前国潮研究主要有12 个聚类,其中10 个聚类的容量≥ 10(见表1),说明本次聚类效果较好。基于表1 的(LLR)对数似然算法对关键词聚类进行归纳分析。
1)聚类#0 “包装设计”。该聚类单元以包装设计为研究对象,包装设计作为国潮的重要载体,聚类中的文献主要从Z 世代消费者的审美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包装设计的融合,提出新时代的包装设计需要融入中国故事与中国情怀[2]。
2) 聚类#1“文化创意设计”。现如今国潮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风尚。中国元素与时尚新潮深度碰撞,传统文化IP 不断跨界、破圈,开发出既传统又时尚的文化创意产品,从而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活化和国潮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
3)聚类#2“潮牌”、聚类#3“时装周”。“潮牌”作为一种亚文化,更多地代表了Z 世代追求表现自我的生活态度。国内近些年的潮牌设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主要体现在服饰设计领域,如国潮插画元素在服装领域的应用,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美学与传统图案相融合,建立新的品牌概念与品牌文化,输出更多的国潮品牌[3]。
4) 聚类#4 “传统文化”、聚类#5“中国元素”、聚类#7“文化自信”、聚类#8“国潮文化”。这四个聚类都是从文化的角度对国潮设计进行深入探讨。传统文化是国潮设计的灵魂、本质特征与文化身份。国潮设计的文化表征可以是视觉符号、微观环境以及意识形态,这些表征形式都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延伸,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5)聚类#6“传播策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群体对产品的服务与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引发了消费升级,在这样的消费大背景下,国潮品牌需要创新性的传播策略来引导消费与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6)聚类#9“创新应用”。在国潮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创新性的产品需融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古人哲思,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增加产品的传播度与用户粘性。
如《灯影情》不仅引入了传统爱情故事《梁祝》的“化蝶”场景,同时还融合了民间皮影戏的符号和操纵杆的使用,赋予了作品新的灵魂,满足了新时代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4]。
7)聚类#10“老字号”。老字号品牌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制造技艺,是老辈人心中的情怀。目前,国内的老字号品牌如大白兔、百雀羚等都开始了跨界融合与品牌创新,大白兔与美加净联名的大白兔味的润唇膏,美加净赋予了大白兔新时代的文化与价值,使品牌文化得以更长久的传承与发展[5]。
8)聚类#12“平面设计”。插画与游戏原画设计是国潮在平面设计领域中最直接的体现。如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织绣日历,不仅运用了中国的传统技艺,而且融入了传统文化故事,赋予产品新的灵魂与文化记忆,是插画的新型表现方式,受到消费者的喜欢[6]。但是目前国内多数的插画与原画设计仍停留在对传统纹样和元素的临摹与复刻,鲜有创新。
在前20 个关键词中,中心性> 0.1 的有7 个,合并为国潮、消费者、传统文化、老字号和服装设计等5 个关键词,可见国内对于国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裝与老字号领域。关键词最早出现的年份集中在2018 年后,说明国潮还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突现词是关键词在某一时期内使用频次大幅增加而形成的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性术语,通过对突现词的分析可以明确国潮设计的阶段性前沿研究领域。从图1 中看出国潮设计研究的五个突现词为:消费者、时装周、百雀羚、国潮、服装品牌。其中时装周、百雀羚、国潮、服装品牌4 个词的突现时间为2019—2020,同时,这些突现词的持续时间仅为一年,说明国潮设计仍处于快产快消的阶段,还未达到动态稳定的阶段。
2.4 国潮设计现有研究框架
通过关键词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国潮设计主要分为内容设计与内容营销两个维度。内容设计包括设计表达与设计思维;内容营销则包括品牌DNA 的建立与消费者的研究。如图2。在国潮设计中,设计思维是底层基础,设计表达是基础工具,品牌DNA是核心价值,消费者是研究对象。国潮设计需要从用户的同理心角度出发,根据需求提出问题,找到创意性的解决方案,利用便捷的表达方式与传播策略将品牌DNA 呈现给用户,加强品牌忠诚度。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传统的设计思维,与文化创意、老字号等符号结合研发针对Z 时代的品牌。之后的则需要在此基础上从横纵两个维度出发,结合国内外的设计思维,研发适合国潮的理论研究模型;拓宽消费者研究范围,建立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模型库。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目前国潮设计主要集中于服装、广告、影视、美妆等领域。服装设计领域主要以李宁、安踏、回力等运动品牌为主,将民族文化与潮流元素相结合。这些品牌一般都与带有国字号的IP 进行联名跨界,如故宫等。说明国潮服饰目前还处在传播与营销的阶段,缺少将国潮文化的内在主体性(特别是中国的造物美学)植入到品牌价值中,没有明确的品牌DNA与文化价值。广告设计领域主要体现在国产品牌的宣传与推广,但现阶段的广告设计同质化与刻板化现象比较严重,局限于元素拼贴、传统纹样的重构和年画的配色等,流于表面形式的表达,缺乏品牌内涵的表现及创新性。国潮影视则集中于综艺节目、影视剧和纪录片等表现形式。综艺节目大多是诗词歌赋、文物典籍的活化,例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上新了· 故宫》等,但是河南卫视春晚的《唐宫夜宴》以及系列国风晚会却出圈爆红,主要是因为创意表达新颖独特。影视剧的文化表达基本上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国漫基本上都是以“西游”为题材,比较单一,缺少更多的传统文化的挖掘,很多传统文化在剧中容易成为整部剧的装饰与点缀。国潮美妆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品牌辨识度低,几乎都是“宫廷风”与“暗红色”色调,缺乏品牌与文化创新。总之,国潮设计目前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大多局限于传统元素的重构与照搬,设计趋同化严重,甚至存在一定的抄袭现象。
3 基于CiteSpace 的国潮设计方法与思维分析
3.1 设计方法分析
基于上述文献分析,国潮设计处于上升发展的阶段,缺乏与传统文化内涵的时空沟通以及创新性的设计表达方式,主要涉及服饰和产品设计。服装设计领域主要体现在传统纹样的重组与应用。一类直接对元素进行重构与设计,一类是将科技融入设计。卞向阳(2021)等人分析了本土设计、仿古设计与改良设计三种设计方法在时装、汉服与婚礼服饰中的应用,提出了新时代国潮服饰的文化表征[7]。张培婷(2021)等人利用简化归纳法,解构重组法,寄意求全法三种设计方法对元素进行创新,运用CLOStandalone 三维虚拟试衣系统对不同组合的设计方案进行3D 模拟,尝试不同的视觉效果[8]。产品设计主要聚焦于文化创意设计。周云香(2020)等人通过对博物馆文化创意家具设计的研究,从造型、表面装饰、材料、结构与文化五个层面解读了国潮家具的设计方法[9]。基于上述分析,国潮设计方法多是基于产品特征表达的方法论,对于深层次的设计方法论、理论层面研究很少,例如:用户体验方法论里提到的心流理论的应用。
3.2 设计思维分析
设计思维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过程,目前国潮设计思维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品牌设计领域。品牌作为国潮在市场流动的载体,品牌DNA 与文化价值的塑造尤为重要。廖宏勇等(2021)从印象与造型逻辑、对象素材的秩序性把握以及类别化三个层面分析了国潮品牌视觉符号的系统设计思维[10]。谢文媚(2021)提出当下国潮品牌设计应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导的设计思维模式[11]。目前国潮设计思维涉及的领域较为有限,需要从品牌到产品,洞察用户的真正需求,开发创新设计思维。
4 展望与建议
在国潮逐渐迈入3.0 时代后,出现了万物皆可国潮的现象,即国潮概念的泛化,许多品牌方开始走上过度营销、拿来主义、急功近利和贩卖情怀的道路,陷入了消费符号异化的怪圈,营销成本远远大于产品研发成本,导致产品品质和品牌DNA 无法得到保障,只是昙花一现。但是也有一些品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一方面是因为有独特的品牌DNA 以及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另一方面是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情感共鸣,使消费者产生了归属感、认同感与价值感。因此,需要相关企业深度思考品牌文化,潜心研发新产品,打造自身独特的品牌文化。文化是国潮之本,品牌方需深入研读传统文化,从古老的图腾到民族文化符号,只有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内涵与美学的理解,才能突破一味的纹样复刻,结合不同的市场需求,将现代审美与传统文化融合,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品牌,展现大国文化自信。此外,政府层面首先需要制定一套规范、严格的行业标准,一方面是结合市场监管部门审核产品品质,以此保证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需要严格审查品牌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简称IP),以此减少一些品牌利用大IP 对产品过度营销的现象。此外,需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政策的宣传与引导,利用多媒体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大众科普教育中,让文化传播融入大众生活。
5 结语
综上所述,国潮品牌设计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观念的引导和升级。当下Z 世代追求独特、个性、张扬、自由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从本质上推动了国潮设计的崛起。品牌方需深层次洞悉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满足其对产品追求异化与精致的态度。总之,设计师与品牌方均需认识到当下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建立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模型,才能科学地设计出符合消费者的产品,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构建符号认同,让中国美学走上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