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经验的小班幼儿儿歌教学策略

2023-05-30徐芳

中国教师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徐芳

【摘 要】儿歌教学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阶段性发展,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教师应选择内容简单、充满童趣的儿歌,适合小班幼儿的学习与模仿。在以幼儿核心经验为前提开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核心经验进行整合。文章以小班儿歌《水果宝宝去旅行》为例,基于活动开展的目标,基于幼儿发展的需要,基于幼儿的经验递进的积累,明确小班幼儿儿歌教学的关键方向。

【关键词】核心经验 小班儿歌 教学策略

低龄幼儿的学习是根据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直接体验进行的。教师要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核心经验的存在对幼儿的帮助更直观,对有价值的事物的学习更直接、更精确、更完善。儿歌教学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阶段性发展,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来的层次向更高层次发展。笔者以《水果宝宝去旅行》教学为例,对小班幼儿儿歌教学策略进行阐释。

一、创设游戏情境,营造轻松气氛

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活动与情感参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幼儿只有在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才能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大胆表现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观点,积极探索各种有价值的问题与答案。小班幼儿处于直觉的思考期,建立游戏情境能激发小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根据小班幼儿这一特点创设的游戏情境应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关键经验,通过这种方式,他们目前的心理需要才能得到更好的满足,才能让关键经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 聚焦幼儿核心经验

儿歌《水果宝宝去旅行》内容简单、充满童趣,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儿歌中提到的水果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吃的水果,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儿歌讲述了“水果宝宝去旅行”,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同时儿歌中“香蕉香蕉”“苹果苹果”“葡萄葡萄”“喀嚓喀嚓”带有很强的韵律感,朗朗上口,句式简单,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学习与模仿。在游戏环境中,幼儿认真倾听,充分理解,在交流与运用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想说、敢说、喜欢说。

2. 分析教学创新点

(1)“神奇果园”的自然背景

基于对儿歌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理解与把握,围绕儿歌中的中心事件“水果宝宝去旅行”,教师利用主题背景墙制作成一个“神奇的果园”,利用稻草作为果树的边框,在主题墙上添置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图片,与主题教学活动相融合,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直观地看到儿歌中出现的内容。

教师在布置的过程中充分为幼儿考虑,在尊重幼儿生活经验的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现有年龄特点所特有的感性经验。果树上不可能长着各种各样的水果,但是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突出了果园的神奇之处,激发了幼儿更多探索学习的欲望。

(2)“神奇果园”的实物依托

环境中花盆、树枝、石头等实物的依托,将整个活动室真正创设成了一个“神奇的果园”。“神奇的果树”环绕在这里,幼儿喜欢的各种水果挂在果树上。果园的打造让幼儿仿佛回到了大自然中,在这样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下,幼儿产生了表达的欲望。

(3)“神奇果园”为教学服务

教师将儿歌游戏教学与主题墙相融合,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游戏场景来主动学习儿歌。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美化和激趣,未考虑下一环节幼儿所要把握的核心经验的关键。这种关键在学习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它让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提升,为下一步教学进行服务,这样的环境创设才更有价值。

二、贯穿游戏情境,激发情趣表现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教师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大胆沟通。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喜欢的水果,让其明白旅行的意思,前期经验的铺垫也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要让角色游戏化和活动过程游戏化相互融合,以游戏角色与幼儿保持平等的游戏伙伴关系。

1. 教师角色游戏化

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以一个游戏角色—“西瓜爷爷”的身份存在,与幼儿保持平等的游戏伙伴关系,能够很自然地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教师找准定位的同时事先考虑的是幼儿,幼儿是否喜欢这个角色,是否对学习儿歌有所帮助。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意味着将游戏理念和游戏精神渗透到幼儿学习儿歌的基础之上,为整个教学活动服务。押韵的儿歌和教师角色的转变相互配合,使幼儿在感知的过程中愿意参与到跟读中来。对于幼儿来说,跟读就如在玩游戏,在正式跟读游戏这一过程中,幼儿的经验才逐步发展起来。

2. 活动过程游戏化

儿歌教学活动过程始终贯穿游戏情境,在愉快的歌曲声中,幼儿跟着“西瓜爷爷”走进神奇的果园旅行。在欣赏果园的时候,认认水果;在休息的时间,幼儿知道水果宝宝们想去旅行。带着“西瓜爷爷到底要带什么水果宝宝去旅行”这个问题,教师让幼儿通过回忆想一想“西瓜爷爷”邀请的“水果宝宝”,看看PPT中所出现的水果宝宝,学学“西瓜爷爷”有礼貌的邀请。在游戏性情境中,幼儿帮助“西瓜爷爷”把更多的“水果宝宝”请上车,在儿歌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水果角色的替换,实现了核心经验的获取与迁移。

三、把握有效提问,聚焦重点、难点

围绕核心经验的互動依托,教师提问是促进教学层层深入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有效的提问是支架,能促进幼儿形成核心的语言学习经验。教师应明确自己的提问对幼儿学习儿歌是否产生帮助。

第一,准确提问引导幼儿理解儿歌。例如,教师提问:“西瓜爷爷邀请了哪些水果宝宝上车?”这是一个回忆性的提问,这个问题是幼儿完整欣赏之后、回忆之前听到的儿歌内容。根据幼儿回忆的内容,结合PPT进行展示,在收获正确答案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第二,善用提问激发幼儿的语言迁移。例如,“西瓜爷爷是怎样有礼貌地邀请水果宝宝的?”指导儿童理解儿歌内容,以“请上车,喀琉喀嚓去旅行”的儿歌句式熟悉并学会说儿歌。根据教师的引导在和教师跟学的过程中,幼儿自主邀请“西瓜爷爷”“水果宝宝”上车,从而使幼儿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的同时,也重塑幼儿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

第三,妙用提问聚焦幼儿的语言经验。例如,在引导创编环节,教师提出:“神奇的果园里还有许多水果宝宝也想去旅行,你想邀请哪位水果宝宝去旅行?”在邀请幼儿的时候,教师以独立邀请的形式进行示范,并构建过程,对其他幼儿进行深度指导,再用发散的方式让全体幼儿都去邀请自己想邀请的“水果宝宝”,因为是自己想邀请的,所以幼儿可以更快地在更换水果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第四,巧用提问把握环节方向。例如,教师提问:“我们要带着水果宝宝去更好玩的地方旅行,我先邀请谁上车呢?”这是“西瓜爷爷”需要考虑的问题,让幼儿在听到邀请的“水果宝宝”时进行自然的分组,在帮助“西瓜爷爷”邀请的同时幼儿之间又相互学习了彼此仿编的儿歌句式,巩固了整首儿歌的学习与创新点,更具体地归纳了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使整个教学活动在核心经验的基础上目标、方向一致化。儿歌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是激发和推进幼儿掌握关键核心经验的基础。教师提问的方式可以分为许多种,在分析教学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核心经验设置不同的提问方式。

四、抛出挑战任务,提升核心经验

教师准确地抛,幼儿自信地接,如同抛接球一样,抛、接之间提升幼儿核心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合理抛出挑战任务。

第一,挑战任务体现价值感。价值感在小班幼儿身上已经有所体现,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将一件事情做好,喜欢得到赞美和表扬,即使是一件具有挑战的事,幼儿也能乐此不彼地尽力做到最好。幼儿希望得到肯定,教师在触发幼儿挑战意识的同时,也触发了幼儿的关键经验,随之核心经验得到完美呈现。

第二,挑战任务体现归属感。在游戏性情境中,幼儿帮助“西瓜爷爷”把更多的“水果宝宝”请上车,在儿歌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水果角色的替换,实现了核心经验的新获取的迁移。同时,在个别幼儿胆小不敢说或有困难不会说的时候,适时采用同伴示范、引导同伴互助,既关照了个别化差异,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实现各自在现有经验基础上的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谈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