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3-05-30彭梦嘉

雨露风 2023年1期
关键词:阿房宫赋说文解字部首

彭梦嘉

文言文是由我国古代的汉语文字语言构成的文章,是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学好文言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文化素养得到提高。要有效增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解字词的基本功,只有把每一个字理解透彻,才能真正厘清文章的文化和精神内核。关于字词的工具书很多,这些工具书为文言文教学和学习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说文解字》是这些纷繁复杂的学习资料中最为重要的一本。

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汉语辞书,也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全书共540个部首,收录了9353个汉字,另有重文1163个,共计收录汉字10516个。[1]1其中的字都是先解释字的意义,然后分析字形结构,从而追溯这个字的造字源流,说明字形、字义或读音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说文解字》和文言文的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字义,避免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

一、以字形溯源,深入理解汉字的意义

1955年1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通过并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出版《简化字总表》,列入总表的简化字共2238个,简化偏旁14个。[2]汉字在经过不断简化之后,很难通过简化后的字形看出其最初的含义。因此,通过对汉字的字形溯源,为学生理解字词提供了极大帮助。如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中的“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3]这句话,其中的“毕”一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十分常用的字,通常对这个字的理解就是“完成、用尽”,但在这句话中“毕”并不是这个意思,这时候教师就应该从这个字的本义去跟学生讲解,让学生能简洁快速地理解文本。“毕”是一个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在没有经过简化之前是“畢”。[4]其最初的字形是,像人们在田里放置的用来捕捉动物的一种工具,“毕”的本义是狩猎用的长柄网。《说文解字》中对“畢”的解释:“田罔也。从,象畢形。微也。”“田网也。谓田猎之网也。……许於率下曰:捕鸟毕也。此非别有一毕,亦是掩物之网。”[1]540在《阿房宫赋》中,“毕”是指“灭亡”,这句话是说六国都为秦所灭,这里的“毕”之意并不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意思,而是取其本义,即用来捕捉动物的工具。结合文本,秦就是捕猎者,而被秦所灭亡的六国就是被捕猎的对象。“毕”一字相同的含义在《史记》中也有出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5]在这两处,“毕”全部是取其本义,因此,教师对字义字形的追溯就显得格外重要。除了“毕”字,《阿房宫赋》中还有一个较为生僻的字:兀。“兀”最初的字形是,在《说文解字》中的字形是,许慎对于这个字的解释:“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段玉裁注为:“一在儿上。高而平之意也。凡从兀声之字多取孤高之意。”[1]1168从字形上看,尤其是最初的甲骨文字形,“兀”就是在人的身体上加了一个“一”字,而人的头部是整个身躯最高的地方,“一”在头之上,人的头部之上什么都没有,所以“兀”有高耸突出、光秃秃的意思。在《阿房宫赋》中,“兀”取的就是光秃之意,指四川的山上的草木都被砍伐完了。

通过对这两个汉字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从汉字最初的字形去理解其本来的意思,激发学生对学习生字或者是了解熟字僻意的兴趣,减少对于文言学习的畏难情绪。通过对字词进行深入的解构,能让学生对字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也给教学增加了许多趣味性,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意,领悟、体会作者的观点。以字形溯源,也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运用“说文”“解字”等方式解读文言文,使得汉字体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蕴和人文内涵。语文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对于汉字的深入理解可以提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由此也可以看出,将《说文解字》引入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降低字词理解的难度,加深对于生字词的记忆及对文本理解。

二、发散字义,培养联想性思维

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将生字词的本义、假借义、引申义以及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字义有动态变化的理解。通过将文言文中的生字与《说文解字》以及现代汉语结合起来,可以使文言文的学习变得更加深入,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并且可以让抽象的文言字词学习变得更具体,更贴近生活和学习实际。《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中的“走”字,如果学生按照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去理解,就会造成文意不通的现象。在讲解时,教师应将“走”的丰富含义引申出来,帮助學生多角度理解这个常用而多义的字。“走”是一个象形字,其本义就是来自甲骨文字形,这个字形像人挥动双手跑步的样子,故“走”的本义是奔跑之意,这一点在《说文解字》中也有提及:“趨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段玉裁解释:“趨也。释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1]215这与“走”的象形义一致,在《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字形是,这个字形跟甲骨文字形相比多出了“止”,“止”即足,更突出了人奔跑的特点。但在《阿房宫赋》的这句话中,“走”并不是其本义,而是取用了其引申义“趋向”,这也是由其本义而衍生的,同样的用法在《左传》中也有体现:“郑有他竟,望走在晋。既事晋矣,其敢有二心?”[6]这两处的“走”的含义都是取其引申出来的“趋向”的意思,并不是取其本义,也不是现代汉语中行走的意思。现代汉语的“走”相当于是古汉语中的“行”或“步”,对古汉语而言,“走”则等同于是现代汉语中的“跑”。“走”无论是在文言文还是白话文中都是常用字,而以“走”为偏旁的字就更多了,且以其作为偏旁的字大多数都与“走”的本义有关,这些字大多数是动词,都与跑或者是疾走有关,比如“赶”“超”“赴”等。

通过对汉字的多义性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字词的意义,并将部首相同或者是字形相近的字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汉字之美,提高分析字形和字义的能力。汉字是表意复杂、寓意深刻的文字,教师从《说文解字》入手对汉字进行解构,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提升对于文本解读的能力。

三、从部首着手,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说文解字》共收录了540个部首,其中部首可以分为“表意”和“不表意”两类。表意的部首就是“形旁”,用于对事物进行分类。通过对相同部首的字有相近含义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一隅三反,对同部首的字也有认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横纵向联系的能力。例如《阿房宫赋》中的:“妃嫔媵嫱”这几个重难点生字,对于“妃嫔”二字,学生可能知道它们的含义,但是“媵”和“嫱”对于学生而言则是比较生僻的字,此时教师就需要联系《说文解字》来进行讲解。这几个字中都含有“女”字,并以“女”为部首,要讲清楚这几个字,教师首先要对“女”进行一个较为完整细致的讲解。《说文解字》中对“女”的解释:“妇人也。象形。”即妇人的意思,而段玉裁进一步对这个字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释:“妇人也。男、丈夫也。女、妇人也。立文相对。”[1]1741由此可见,女字旁的字都与妇人有关,与丈夫是相对的一个概念。段玉裁对“妃”释为:“匹也。匹者,四丈也。……夫妇之片合如帛之判合矣。故帛四丈曰两,曰匹。人之配耦亦曰匹。”[1]1748在对这个字的解释中段玉裁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夫妇就像合在一起的帛一般,所以“妃”就是人的配偶。而“嫔”则被解释为:“服也。尧典曰。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嫔、妇也。”[1]1772段玉裁分别引用了《尚书》中尧将他的两个女儿嫁给舜的例子,还引用了《诗经·大雅》的《大明》中的文王娶妻的例子来说明“嫔”的意思,即妇人,与其部首“女”是一个意思。“媵”在《说文解字》中作“?”,释为:“媵、送也。送为媵之本义。以姪娣送女乃其一耑耳。公羊传曰。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姪娣从。是也。”[1]1096其本义指的是出嫁时随嫁或陪嫁之人,关于这层意思,郑玄在《仪礼》中道:“古者嫁女,必娣姪从之,谓之媵。”[7]由此可知,“媵”也与女性有关,指陪嫁之女,也可以指侍妾。“嫱”则释为:“妇官也。”[1]1773这个字的意思是古代宫廷中地位仅次于妃的女官名,都是指宫廷中的女性。

教师对部首进行集中、统一的讲解,便于学生通过部首的学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归纳:跟玉器、珠宝相关的字多属“玉”部,跟身体有关的字多属“月”部,跟房屋相关的字多属“宀”部。在遇到不认识的生僻字时可以从部首着手,大致了解字的含义,再借助工具书具体学习生字的意思。同时,通过对偏旁部首的讲解,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可以拓宽知识面,并陶冶其人文素养。

四、解释字义,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说文解字》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在文言文中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知识结构。如《阿房宫赋》中的“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其中“椒”和“兰”皆为带芳香的植物,所以将其放在一起。《说文解字》中未收录“椒”字,段玉裁对“兰”的注说:“香艸也。易曰:其臭如兰。左传曰:兰有国香。说者谓似泽兰也。从艸兰声。”[1]73即“兰”是带有香味的草本植物。中国人素来喜爱兰花,在古代文献中多有关于兰的记载,和兰有关的皆为美好的事物。蔡邕在《琴操·猗兰操》中写道:“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达时,与鄙夫为伦也,”[8]这句话的意思是兰是所有花中最香的一种,后来被用来比喻德行出众,惊才绝艳的人,所以兰花又有“王者香”的别称。兰花被视为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多用于形容美好的事物,被视为谦谦君子的标志。“椒”是一个形声字,是指花椒这一芸香科植物,在《诗经》中为:“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椒聊且,远条且。”[9]这是说椒的果实累累,它的香味飘得很远。因花椒硕果累累,且带有芳香的气味,所以古人用花椒的花朵磨制成粉来粉刷墙,这样可以防蛀虫,也取花椒的多子之意。所以椒房也被用来泛指后妃居住的地方,也可以用来做后妃的代称。而在《阿房宫赋》的描写中,椒和兰这两种植物是被宫女用来焚烧熏衣服的,古人历来有熏香的传统,尤其是贵族常用兰草等带有香味的植物来熏染衣服,以此来美化环境,怡情养性。椒和兰都是在中国早有历史记载的植物,通过对两类植物文化的讲解,有效传播了国学文化,提高了审美品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五、结语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中國的语言和文字。将《说文解字》引入文言文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能大幅提升文本解读能力,也为学生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说文解字》同时也反映了语文的人文性,中国文字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每个汉字都堪称一部文化史,都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和人生哲理,对于学生品味和审美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文言文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文字的基础作用,通过对文字的透彻讲解引导学生拓展知识结构,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质量。

注释: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刘建明,王泰玄,谷长岭等.宣传舆论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3〕教育部组织编写.语文必修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李学勤.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

〔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左丘明.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6.

〔7〕彭林.仪礼[M].北京:中华书局,2012.

〔8〕张鲁原.中华古谚语大辞典[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9〕朱熹.诗经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阿房宫赋说文解字部首
高中生用rap背《阿房宫赋》
弄清偏旁与部首
高中生用说唱形式背《阿房宫赋》
系在绳上的“冬”
浅析赋、比手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阿房宫赋》修辞艺术举要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