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介词“对于”的偏误分析

2023-05-30刘路瑶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句首偏误介词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对于”为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2021)把介词“对于”归为四级词汇。“对于”经常和名词短语搭配形成介词短语“对于+NP”做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介词“对于”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整理,将其分类、归纳并且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在HSK的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搜索到“对于”的介词使用偏误共计861条,通过整理总结,发现有627条正确的语料,164条偏误语料,有70条因为使用繁体字而被分为错误语料,偏误率约为27%。为了方便对比分析,下列示例会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直接引用原句。

二、偏误类型

(一)误用

误用,也叫作误代,是指因为从两种或多种形式中选用了一个不适用于某一语言环境的词而造成的偏误。164条偏误语料中有107条是因为误用而造成的偏误,通过对这107条误用语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因为词性、意义和用法相同而造成混淆的词有“关于、对、至/至于、在/在于、由、从、于、向”,其中错误率最高的词是“关于”和“对”,所以接下来分为两类来介绍“对于”的误用,一类是“对于”和“对”的误用,另一类是“对于”和“关于”的误用。

“对于”和“对”的误用。“对于”和“对”后面都可以引进动作的对象,但是在一般语境下,用“对”的情况比较多。“对于”后一般加主体,“对”后一般加客体。例如(括号中为正确使用,下同):

1.对于(对)青少年来说,学习问题是很重要的。

2.因为吃那些用农药的食品会对于(对)健康不好。

3.对于(对)长辈没有礼貌显得太没有用了。

4.对(对于)父亲,母亲是个贤内助。

5.对(对于)当代父母与子女关系来讲,两者应该互相尊重且互相理解。

6.对(对于)他交代的事,她几乎没听进去。

例1-3都是该用介词“对”,却用了介词“对于”; 例4-6都是该用介词“对于”,却用了介词“对”。“对”介引的对象可以是人和物,但是“对于”介引的对象只能是物,除非“对于”置于句首,用逗号隔开就可以介引表人的对象,例1中“青少年”是人,只能用“对”。“对”可以放在助动词之后,但是“对于”要放在助动词之前,例2中的“会”是助动词,位于“对”之前,所以只能用“对”。“对”能用于引进动作指向对象,相当于“朝”“向”的意思,而“对于”没有这个意思。例3中,“对”可以换成“向”,变成“向长辈没有礼貌”,所以这里应该用“对”。例4-6中,“父亲”“当代父母与子女关系”和“他交代的事”都是主体,所以要用“对于”,而不是“对”。

“对于”和“关于”的误用。“对于”和“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都可作状语,都具有指出对象的意义,但是“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对于”表示指出对象。例如:

7.以前关于(对于)我的事情也不积极,可是现在呢?

8.现在我国的亚健康人数呈上升趋势,因此有的人关于(对于)人们如何提高身体素质的问题而提出应该加强日常运动量。

9.对于(关于)大量课后作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我赞成……

10.如果我听对于(关于)离别的歌的话,我容易感到那个歌好像跟我有关系。

“对于”主要介引由对待关系的话题,着重指出对象,例7中“我的事情”表示的是不积极的对象,所以用“对于”。“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有提示性,必须置于主语之前,但是“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放在主语前或者后都是可以的,例8中的“对于”放在主语“有的人”后面,所以只能用“对于”。“关于”主要限定某人某事相关涉的范围,如例9-10中的范围分别为“大量课后作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和“离别的歌”,应该用“关于”。除此之外,“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常常作标语。

(二)误加

误加,也叫作冗余,是指在不应该使用某一词语或某种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词语或成分,造成句子结构冗杂。在整理出来的偏误语料中有37条是因为误加而造成的。介词“对于”经常会出现在主语前面或谓语后面,造成句子成分缺失,结构杂糅。例如(括号中为误加词):

11.(对于)不同的年代下,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

12.(对于)爷爷的身体全靠你们了。

13.当然最近许多集团正在举行(对于)帮助他们的活动。

14.所以我经常和父母亲一起商量(對于)这个问题。

以上偏误都是因为误加“对于”造成的,例11-12在主语前加了“对于”,构成了“对于不同的年代下”和“对于爷爷的身体”两个介词短语,但是介词短语不可以作主语,所以造成了主语缺失。例13-14都是在谓语后面加入“对于”,“举行”和“商量”都是及物动词,可以直接加宾语,所以不需要加介词“对于”。

(三)遗漏

遗漏,也叫作缺省或缺失,是在词语或句中某些必要组成部分的缺失。留学生在使用生词造句时,往往会省去意义比较虚的词,尤其是作为虚词一部分的介词,并且介词“对于”常常会被忽视,导致句子成分缺失。例如(括号中为遗漏词):

15.但是世界上没有(对于)好的父母的统一看法。

16.(对于)各个名胜地和文化活动,吃的地点,人民的生活习俗,我都了如指掌。

17.(对于)公司而言,这是个新的有挑战力的问题。

18.可是(对于)去山下抬水的问题来说,谁都不愿意去。

以上偏误都是因为遗漏介词“对于”造成的,例15中需要“对于”来引出“统一看法”的对象“好的父母”,所以不能缺失“对于”。例16中,谓语动词“了如指掌”支配介词宾语“各个名胜地和文化活动,吃的地点,人民的生活习俗”,而且“了如指掌”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直接加宾语,需要加介词“对于”来构成介词短语。例17-18中使用了介词框架“对于+NP+来说/而言”,表示主体针对某一对象或范围的判断或评价,“对于公司而言”和“对于去山下抬水的问题来说”,表示“公司”这个对象的评价和“去山下抬水的问题”这个范围的判断,所以不可以缺少“对于”。

三、偏误原因

(一)母语负迁移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提供的材料大多来自日、韩、新加坡等国家。以韩语为例,韩语中没有介词,但是有助词,助词一般放在宾语后面,而在汉语中,介词一般在名词前面出现,如我在吃饭,韩语的语序是“我对于饭吃了”,“对于”是宾格的助词,放在宾语“饭”前面,所以留学生容易受母语语法的影响,在写汉语时也按照母语的语序来,如例14,把介词“对于”当成助词,放在了谓语和宾语中间,但是在汉语中,及物动词后面是可以直接加宾语的。

(二)目的語知识泛化

“对于”和“对”“关于”的语法意义和功能相近,学习者在习得的时候很容易混淆或者直接一概而论,并且由于汉语语法本身具有复杂性,而且每个词的意义、结构和用法都不尽相同,所以对于部分人而言,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辨别难度大,很容易造成目的语知识泛化,这也是介词“对于”误用的主要原因。介词属于虚词,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有些留学生而言,虚词不像实词那样容易掌握,虚词较为抽象。通过分析搜集的语料,发现存在大量把介词“对于”当成其他介词来用,或者把其他介词当成介词“对于”来用的情况。

(三)介词语义用法掌握不足

介词属于虚词,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使用时是一个难点,没有完全掌握介词“对于”的实际意义和用法,就会导致多种偏误类型的出现,在仅仅了解介词大致意思的基础上就贸然做练习,出现偏误是必然结果,比如例4中,“父亲”是事情的主体,而介词“对于”后常常跟的是主体,介词“对”后才接客体,所以应该用“对于”而不是“对”,由此可见,只了解介词的语义,不掌握用法是不可取的。同理,只明白用法,不了解语义也是万万不可的,比如在例7中,“我的事情”是“不积极”的对象,介词“对于”表示的是引进对象的关系者,而“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所以用“对于”而非“关于”。因此,留学生对于介词的语义、用法掌握不足是偏误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通过偏误进行本体研究

(一)介词“对于”的语义分析

“对”和“于”在以前都用来引进对象的含义,但是后来“于”的意义逐渐虚化,开始附着在“对”的后面,意义也由“对”来呈现。后又受双音节词的影响,“对于”开始作为一个词出现,有“针对、对待”之义。现代的词典和语法工具书对“对于”的解释更加详细和便于理解,《汉语教与学词典》把“对于”的语义归纳为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和引进观察、评价问题的出发点、角度;在冯胜利的《三一语法》中表示得更为具体,把“对于”的介词语义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提出观点或表达态度、意见和谈印象、感受等。由此观之,目前学界对介词“对于”的语法解释不存在分歧,只是在表述上略有不同,都赞同介词“对于”具有引进动作对象和关涉对象两个主要语法意义。例16中,动词“了如指掌”的对象“各个名胜地和文化活动,吃的地点,人民的生活习俗”是通过“对于”来引进的;例8中,“人们如何提高身体素质的问题”是谓语“提出应该加强日常运动量”的关涉对象,有牵连关涉的关系,所以要用介词“对于”来连接,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二)介词“对于”的语用分析

介词“对于”具有话题标记的功能,它可以将述题中表对象、受事和方面的宾语、状语部分提到句子首端来作为话题。这样,述题就是围绕话题的,“对于”表示介引存在对待关系的话题,以此表明言者对话题所秉持的观点、看法。例如例9将述题中表对象的宾语“大量课后作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提到了“对于”后面,置于句首,表示话题,后面的“我赞成……”属于述题部分,围绕话题表明自己的态度。介词“对于”还具有篇章衔接功能,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往往都是通过连词、介词来达到的。上文提到的话题,可以通过回指性词语来进行回述。如例8中,介词“对于”后的“如何提高身体素质的问题”就是前文所指的“亚健康人数呈上升趋势”,经过这一复现,将前后两个句子有效地衔接起来,起到承接上文,引出下面表述的作用。

(三)介词“对于”的句法分析

介词“对于”经常与名词短语搭配组成的介词框架“对于+NP”,在句子中一般充当状语,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介词框架“对于+NP”在句子中的位置可以出现在句首或者句中,当介词框架位于句首,用在主语的前面时,表示引进动作针对的对象,例6中,名词短语“他交代的事”是“没听进去”这一动作针对的对象。介词“对于”与名词短语“他交代的事”搭配形成介词框架“对于+NP”置于句首,起到引出对象的作用;当介词框架位于句中,放在主语的后面时,表示动作的关涉对象,例8中,介词框架“对于+NP”放在了主语“有的人”后面,是谓语“提出应该加强日常运动量”的关涉对象,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介词框架“对于+NP”在句子中除了可以充当状语之外,还作定语,例15中“对于好的父母的”和“统一”都是名词“看法”的定语,起到限制话题范围的作用。介词短语包括前置介词、中间介引对象和后置词三个部分,“对于”的介词框架除了后面加名词短语作介引对象,还可以接后置词“而言/来说”构成“对于+NP+而言/来说”的介词框架,一般置于句首,用逗号隔开,表示主体针对某一对象或范围的判断或评价。例17和例18中“对于公司而言”和“对于去山下抬水的问题来说”表示“公司”这个对象的评价和“去山下抬水的问题”这个范围的判断。

五、结语

介词作为虚词的一种,较为抽象,不易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偏误。本文立足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通过搜集到的偏误语料,总结出了介词“对于”存在误用、误加和遗漏的偏误类型,也归纳出了三大主要偏误出现的原因。同时,为深入探讨偏误产生的根源,笔者还进行了介词“对于”的本体研究,从语义、语用和句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清晰了介词“对于”具有引进动作对象和关涉对象两个语法意义,具有话题标记和篇章衔接的语用功能,明确了“对于”的两个介词框架“对于+NP”和“对于+NP+而言/来说”在句中一般置于句首,作状语。根据介词“对于”的本体研究和偏误研究,通过总结特点,概括规律,能够有效避免偏误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陈丹玲.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比”字句偏误分析[J].文教资料,2020(26):6-8.

[2]高畅.现代汉语介词“朝”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3]孙文琪.现代汉语介词“跟”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

[4]詹雅伦.介词“对、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刘路瑶,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句首偏误介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英语倒装句用法归纳
介词不能这样用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
论句首“正是”的篇章功能
浅谈倒装句高考考点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