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清代英和《卜魁集》的创作构思

2023-05-30周正孟庆阳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诗人创作

周正 孟庆阳

英和,字树琴,号煦斋,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是一位著作等身的文学家,其著述如《恩福堂笔记》《恩福堂诗钞》《卜魁集》《卜魁城赋》等均为文学大观园中的奇花异卉。其中,英和被流放后所作的《卜魁集》为其毕生创作之艺术巅峰。本文即分析此集中作者创作诗歌时的构思活动。在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问世前,都需要作者经过周密的思考、全面的忖量,构思便成了作者提笔前的必要準备。在我国文学理论史上的第一篇系统阐释创作论的文章——《文赋》中,作者陆机便强调了创作构思的三个必要条件,本文以此为立足点,展开对《卜魁集》的分析。

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活跃思维

陆机在《文赋》中强调创作时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思绪要飘到八极之外、万丈高空,并进入一种冲破时空限制的精神状态,即“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此乃创作构思的必要条件之一。英和可谓才思敏捷,在《卜魁集》中,充分展现了其创作构思过程中的奇特想象,并且诗集中有大量跨越时空与古人、故人和自己的对话,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其思维之开阔、想法之活跃。《望海店》便是一首极具想象力的诗歌,诗中极富变化:“望海重教豁远眸,弥漫一派冷光浮。日分爱畏曾亲历,水憶淮黄总细流。本年春仲复至清江。蜃雀化难齐梦蝶,鲲鹏驯不敌沙鸥。明珠闻是蛟人泪,象罔何须刻意求”。这首诗的首联写望海店之景,此处南临渤海,作者所见之景自是辽阔、“豁远”,又正逢寒冬时节,故有“一派冷光”。颔联追忆往昔,记旧时曾多次亲历此地。颈联与尾联便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颈联中,作者列举了“蜃”“雀”“梦蝶”“鲲”“鹏”“沙鸥”六种动物意象,其中多数为神兽或化用典故而来;尾联中诗人再次运用典故,一个是“蛟人滴泪成珠”,一个是“象罔得珠”,以一“珠”将两个典故联系在一起,而毫无穿凿附会之感。作者由眼前之景想到了颈联的六种意象及尾联的两个典故,并以一种深层的逻辑将其联系在一起,足见其想象之奇特。

诗人不但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且在《卜魁集》中不受时空所限的诗歌也极多。如《伯都讷有感》两首:“守土记当年,佥称都护贤。新疆移节钺,壮志化风烟。徒说人求旧,那堪事忆前!回头驰远思,手足总情牵。”“有姐逾周甲,清贫已廿年。扶持惭力薄,继述望甥贤。何日燕台下,临风雁影连。欲行行复止,驻马向江边。”作者在流放途中路过此地,想起了二十年前之事,姐夫曾镇守此地,得到军民爱戴、朝廷信任,然一切壮志与荣宠均已化为风烟,随时光流逝,一去不返。复想起清贫已久、年事已高的姐姐,自己也深感无力扶持,唯有对外甥寄予厚望,盼其成才。往事虽不堪回首,手足之情却如“雁影”一般永远相牵、相连,此刻故人、故事牵连着诗人的心弦,使其“欲行行复止”,只能“驻马向江边”。作者的思绪跨越时空,联想到二十年前之事,其思维之活跃可见一斑。

英和在《卜魁集》中不受时空限制的诗歌还有许多,如《吉林感旧》一诗言自己家族的旧址、归于朝廷的起因、立军功位列八旗的始末,这些旧事距诗人所处时代有百余年之久,因流放路过此地,引起诗人情思,对祖辈的追悼之思、对家乡的亲切之感,以及对朝廷的感恩戴德都尽在其中。再如《开原咏古》一诗更是跨越了千年之久,诗人路过开原,引宋高宗之典故,并发出:“为天下笑,惜哉”的遗憾悲凉之音。《对月》一诗更让诗人带着读者穿越到了盛唐李太白的身边。《病中吟》里,诗人有病在身,思维却仍能不为时空所限,联想到苏玉局与王摩诘二人,足见其思维之开阔灵活。《十六夜月》中的诗人由当夜之“盈”月联想到平日之“亏”月,此为时间之跨;又因此处地势平坦开阔,因而月亮格外明朗,诗人便联想到此处之月与故乡之月的明暗程度亦为异,此乃空间之跨,这短短一首诗便跨越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故英和诗中既有丰富的想象,又有跨越时空的思绪,其创作构思真可称得上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广阔取材

《文赋》中说:“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意思是说,在创作的时候要照顾方方面面,在空间范围上无限扩大,上可及天,下可探地,并对世间万物有着普遍关照,大千世界均可入文,充分显示出创作取材的广阔性和丰富性。英和的创作内容包罗万象,《卜魁集》内容十分丰富。有对所见自然风光的生动刻画,有对途经之地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的鲜活描写,或将别具一格的生活琐事诉诸文字,或将对逝者的缅怀之情融于诗文……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诗人英和生活的多个维度,蔚为大观,让人应接不暇。

《雾凇》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写景诗:“雾凇曾非雪,寒光淡午曦。诗情闲里得,景色望中奇。夺目珠宫彩,娱心玉树枝。恰符农父谚,比户稻翻匙。”这首诗语言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亦为英和作诗的风格之一。诗人前两句用了短短十个字,向读者展现了此诗的整体环境氛围:雾凇时节、正午、寒冷,读者瞬间便被带入诗人的世界中,即使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也同样能领略与诗人所见略同的自然风光。三四句便交代了诗人作诗的缘起——因“闲”而得,瑰奇的景色也给诗人无尽的灵感。最后两句便是诗人写眼前之景联想到《训蒙骈句》中的一句谚语:“尝稻气翻匙”,诗中“比户稻翻匙”便是出自此处。这首诗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摩景状物之神笔,亦可看出作者用典手法之纯熟。

在诗人流放途中,也观察到了一些与关内大相径庭的自然环境和民风民俗,如其在《打牲乌拉》中:“投宿打牲处,问丁盈万家。山林聊托迹,烟水是生涯。老蚌应成孕,寒鱼亦可叉。攀条寻树蜜,结实仰松花。寺僻春光少,人来夕照斜。边门方百里,行不厌风沙。”关外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都与作者生长之地截然不同,诗人行路途中,免不了夜住晓行,当晚便投宿于“打牲处”,与当地之“丁”聊起日常生活。“丁”服役于此,便寄身于“山林”“烟水”,以此为生,山中可采蜂蜜,可掇松子,水中可问蚌求珠、叉捕鱼类,四时皆有所得,这是与关内劳作方式截然不同的谋生手段。接下来的四句讲的便是自然环境的迥异,此处与山海关相距百里,冬季寒冷漫长,一年四季之中,春光所停留的时间极为短暂,一日之中的光照时间也略短,于路上行走总免不了风沙相伴。一个生态环境和民俗习惯与关内都截然不同的关外场景便跃然纸上。

英和的诗集中还有许多对生活琐事的描写,如《食苦菜》一诗:“肉食自堪鄙,菜根牵客思。哪知野苦荬,倍觉味如饴。春事已将尽,草萌才见滋。齿牙真吐慧,何必觅仙芝!”这首诗讲的是日常生活中吃野菜的小事,却给诗人以别样的感受。诗人善于将典故与现实联系起来,开篇便由眼前的野菜联想到先秦《曹刿论战》一文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两句,奠定了全诗淡泊、恬然的感情基调,表达了诗人对箪食瓢饮的生活的热衷。“肉食”生活无法引起诗人的向往,一根小小的野菜却足以牵动一个流人的心神。处境不同,感受自然也不同,曾经养尊处优的权贵可能因畏苦而鲜少食用这种苦荬菜,如今“处江湖之远”,却甘之如饴。如今春天即将过去,正是野菜生长的好时节,食用此等野菜,味蕾便能得到极大满足,又何必遍求“仙芝”呢?一件食用野菜的生活琐事,诗人信手拈来,即成一诗。英和的《卜魁集》内容十分广泛,生活中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事物均可在其笔下熠熠生辉,每一个场面都精彩纷呈、丰盈饱满,诗人将一切所能利用的素材入诗,从多方面、多个维度描写周遭的事物,创作具有广阔性和丰富性。

三、“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的饱含深情

高尔基曾把文学称为人学,人是具有丰富情感的,那么文学创作自然也要饱含深情。而在千年之前的陆机早就提到了这一点,他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因落叶而悲秋,由嫩条而喜春,这是每一位敏感而多情的文人所共有的特点。只有具备了这样丰富而深厚的情感,才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文章和诗作。

英和《卜魁集》中的很多诗歌可称得上情文并茂,诗中饱含诗人真挚的感情,如《临榆道上》:“田雪白于玉,海云浓似山。光华明灭处,波浪有无间。天气近关异,客怀终日闲。甫当吟觱发,停午鸟知还。”这首诗一開始就用了两组对比营造了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田中雪皎洁之态胜过璞玉,云般海浓茂之状堪比青山。在这田雪云海之间,光线或明或暗,作者将多云天气的特点描绘得惟妙惟肖。此刻,诗人也即将到达山海关,眼看着离家愈行愈远,气候不同于故地,在异乡、为异客的英和,内心也产生了巨大波澜。尾联的“觱发”有两种解释,但都同样表达了诗人的感伤和思乡之情,一种解释为风之寒冷,当寒冷的北风呼啸而起时,鸟儿也知道要“回家”;另一种为筚篥之意,吹起家乡的筚篥之音,即便是鸟儿也知道要“回家”了。这两种解释无须争辩,殊途同归,同样饱含了作者的深厚感情,让人不禁感慨,鸟儿尚且“知还”,而被流放的诗人何时才能重返故园呢?在整首诗中,作者并无一字提到家乡,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由鸟而及人,正有陆机“悲落叶于劲秋”之义。

《萨克达夫人谢世岁届一周》也饱含作者的深情:“年已过花甲,还能无疾终。飘然真是福,衰甚独成翁。往事从头数,流光转瞬中。知音人渐远,谁复理丝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无尽思念。开篇仿佛以跟亡妻对话的姿态,又仿佛是以自言自语的形式来展开:夫人你已经年过花甲,还能够无疾而终,真是好福气啊,看看我如今已然是一个老叟了,回首往事,都是转瞬即逝啊,我的知音已经渐行渐远了,谁还能再为我弹奏一曲呢?英和与萨克达夫人伉俪情深,据其创作了《恩福堂年谱》:“夫人理针黹以佐。时吴兴孙勉亭为写《秋灯伴读图》,其后黄左田又重写《夜灯清课图》,皆纪实也”,传为一段佳话,可见英和与夫人之举案齐眉、琴瑟和鸣。这首追念亡妻的诗写出了诗人对夫人的思念,以及自己没有知音的孤独寂寞之感,凄入肝脾,无从排解。

再如一首《七夕雨》也表达了作者的无尽感伤:“九夏多秋气,秋阴况布宽。夜深眠未稳,风静韵犹寒。闻说虹桥见,如何鹊翼干。归期催迫切,仙泪亦阑干。”读诗题便能了解作者所处的时节和天气,此时正是七夕节,奈何天公不作美,在这象征爱情的美好节日里却阴雨绵绵。夜深人静时分,作者却依然不得安睡,未眠的诗人感受到今夜的卜魁静悄悄的,即便无风也依然能感受到秋天气候的寒凉。七夕之夜的乌鹊应该去搭建让牛郎织女相见的“虹桥”了吧,今夜的绵绵细雨本该将其羽翼打湿,但为何乌鹊的羽毛却是干的呢?牛郎织女真的相见了吗?眼看着今夜即将过去,要相见也只能等明年了,二位仙人早已经涕泗横流。这首五言诗运用多个意象来渲染萧瑟凄冷的氛围,如“九夏”“秋气”“秋阴”“夜深”“仙泪”,无不给人以孤寂悲凉之感。诗人寓情于景,处于流放之地的复杂心境、寒凉时节,内心的百感交集和夜深人静的凄凉孤苦都借《七夕雨》表现了出来,饱含作者无尽的感伤。

像这样蕴含作者真情的诗在《卜魁集》中还有很多,如《自喜》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感激、对苏东坡的敬仰,以及乐观旷达的心境;《吉林感旧》中,诗人自述家世渊源,缅怀先祖,感激朝廷,并表达了对于祖先生活之地的自然风物与民风民俗的热爱,最后两句,“怀土无限情,踌躇满胸臆”是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与其他流人截然不同的感触;《伯都讷有感》表达了诗人对于手足的思念;《哭故少司农额八约斋》《哭厉堂节相》《哭钟圃都护》都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沉痛悼念……英和的创作饱含深情、扣人心弦。

四、结语

《卜魁集》可谓是英和一生诗歌创作之艺术巅峰,构思是创作的基础,正如宋代晁补之在《赠文潜甥杨克—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中所言:“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英和作诗符合陆机在《文赋》中强调的创作构思的三个必要条件,诗人想象力极其丰富,思维更是尤为活跃,故充满联想,跨越时空之诗在《卜魁集》中俯拾即是。诗人对生活有着特别的敏感,因此,诗中内容不脱离现实生活,并且诗人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变成了创作的素材,从而使诗集内容十分丰富,诗歌更是饱含着诗人的深厚感情,因此,有的诗篇感人肺腑,有的让人喜笑颜开。这样的诗歌布满灵气,充溢神韵,读来有“余音绕梁”之感。

参考文献:

[1][清]英和.恩福堂笔记 诗钞 年谱[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1-414.

[2][晋]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66.

[3][晋]陆机,[南朝梁]钟嵘,著.杨明,译注.文赋诗品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1-20.

★基金项目:本文系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清代卜奎满族流人英和《卜魁集》研究”(项目编号:YJSCX2021048)的研究成果;2018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清代黑龙江卜奎流人作家研究”(项目编号:18ZWB2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正,女,硕士研究生,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明清文学;孟庆阳,男,博士研究生,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地方文学与文化)

(责任编辑 王玲)

猜你喜欢

诗人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诗人”老爸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诗人与花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