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非遗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2023-05-30马应应范雪滕菲
马应应 范雪 滕菲
从非遗文化元素与环境设计的关系入手,深入挖掘山东非遗文化元素的文化内涵,对山东非遗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构建非遗文化传承的新载体,以创意设计推动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设计、利用、保护及传承工作,提出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提升海内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各民族世代相传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生机勃勃的文化基因,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精神内核和力量源泉之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是国务院提出非遗保护的指导方针,近年来山东严格落实方针政策,将其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群众文化旅游生活满意度的重要载体。环境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围合对空间界面进行艺术处理的建筑室内和室外空间环境,利用自然光、人工照明、家具、装饰物以及植物、雕塑等,满足人们功能使用和视觉审美的需要,让特定的氛围和风格在建筑的室内和室外空间环境体现出来。山东非遗文化传承融入环境设计,充分促进了山东非遗文化的活态转化,有利于推动山东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自身蕴含的特征与价值也能赋予环境设计创新源动力,从而使二者有机结合,协调创新发展。
山东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
实践证明,在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传统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在文化自觉时代的自我定位和学术责任,认真发掘和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全面系统地深化山东非遗文化的精髓,使之在文化复兴的道路上发挥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取得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体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被各团体有时也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遗产,中国非遗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主要以人为载体,在依存于一定的自然、文化生态环境的同时,具有活态性,依靠人来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更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山东作为齐鲁文化圣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山东的非遗种类繁多,既有民间文学,也有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还有曲艺、体育传统项目、竞技项目。风筝制作技艺、锡雕技艺、山东大鼓、柳子戏、山东琴书、崂山民间故事、杨家埠木版年画、鲁锦织造技艺、莺歌柳书、山东花鼓作为山东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珍贵的文化信息资源,又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文化受到现代化、城镇化冲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需求和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在迅速发生着变化,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面临着技术、成本、效率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山东非遗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出现了非遗传承后继无人、保护观念严重滞后、非遗文化在长期的观念误导中遭到了破坏、山东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宣传方式单一、许多非遗文化项目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大众的现代化需求等问题。大量的“非遗”艺术被束之高阁,人们很难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
国家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极为重视,山东省对非遗文化的探索和推广,也得到了政府和各组织机构的积极响应。然而,挖掘、整理、保护和创新性传承非遗文化的任务依然繁重,山东非遗文化的生存环境依然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山东非遗文化融入环境设计的价值
山东要避免出现技艺失传、技艺无新意、产品滞销等情况,就必须将当地的非遗通过共享的文化空间进行普及宣传,让非遗在全民参与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将山东非遗文化与环境设计相结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对载体的创新,符合非遗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增强了山东非遗文化的宣传与应用力度,同时能够带动山东地区产业的蓬勃发展及转型,实现山东城市形象的提升,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对当地都有一定的贡献。
非遗文化融入环境设计能促进山东地域文化发展
非遺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集中表现,非遗文化根植于本土文化,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地方非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文化记忆,同时又是包容性强、互通性强的民间艺术文化,是地方优秀文化的代表。山东非遗具有的丰富文化意蕴,反映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环境设计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特色市政设施设计、室内设计、地方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都是环境设计与地域进行融合发展的展现形式,其对传承与发展当地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非遗文化融入环境设计能有效传承非遗文化,实现文化自信
我国一直倡导要坚持文化自信,非遗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道德认同、民俗认同和历史认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活化石,饱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在山东非遗文化中融入环境设计,能引发大众对山东传统文化的再认知,实现文化自信。
随着“国潮”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居住环境和空间环境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消费者对凝聚着民族自信的山东文化产品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些都与深度融合环境设计的非遗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非遗文化融入环境设计,营造文化空间
近年来,我国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是实现创新性发展的新形式,是非遗文化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与传统手工艺技能和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都属于非遗文化的范围,我们要把非遗文化带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去,而环境设计就是运用环境艺术来营造人居环境空间的。把非遗文化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价值观念、精神内涵等运用于环境设计创作中,避免生搬硬套、简单移植和同质化发展,避免让非遗停留在研究文献资料上,通过营造文化空间来真正实现非遗文化“在使用中传承,在传承中使用”。
例如,将山东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域民俗文化结合在一起,非遗创意体验馆能提供一个空间保障,让非遗文化有一个发展的空间。使当地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资源成为山东文化发展的优势,其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需求,提高群众文化水平,促进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山东非遗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创新路径
要优化和创新山东非遗文化,通过更加现代和新颖的方式来实现山东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转化,促进当代山东非遗文化的创新和传播,是我们应该担当的历史责任。山东非遗类型多样,文化内涵深厚,非遗文化元素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需要创新文化元素的转化和呈现方式,有效融入山东非遗丰富的文化内涵、造型语言、象征色彩、吉祥寓意,精心打造非遗特色品牌,实现山东非遗与环境设计的有机融合。
通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宣传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
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地形设计、水体设计、建筑和道路设计、植物设计等,将景观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营造适宜居住和休闲的自然环境。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是使环境具有审美价值,通过景观设计使其具备日常使用功能,从而保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人类文明与设计师个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城市景观园林是地域文化特色的直接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可保持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特色的资源。合理有效地提炼和应用山东文化遗产元素符号,通过山东的景观来表达和记载文化遗产,可以提升山东园林景观的文化特色品位,改善山东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山东地域文化的延续。非遗文化在保持山东园林景观中文化生态的同时,更能彰显山东园林景观的文化底蕴。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非遗文化能够使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生活得到保持和延续。
非遗文化能否与周边环境相互交融是景观工程实现成功落地一个重要因素。非遗对项目本身来说,项目的文化底蕴是深厚的。在这里通过设计手法重新定义非遗的载体,非遗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其在居民项目中是鲜活的山水实体,是实实在在的体验,引领着广大市民未来能与更多传统文化进行接触。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精心合理地组合各种文化元素,才会产生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
通过室内設计传承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室内设计中巧妙地融入山东非遗文化中的特色元素,既能使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扬,又能使室内设计的质量、内涵、审美高度、艺术价值等得到提升。当今人们的审美水平日益提高,对室内生活空间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室内设计中应用具有代表性的山东传统文化元素,提升了室内居住空间的环境品质,推动了室内设计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也促进了山东优秀非遗文化的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
中式室内设计要结合中国传统风格的美学理念和新时代下新的室内设计理念,推陈出新,以古典与时尚共存、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营造修身养性、宜居的生活环境。中国传统的居室设计注重空间的层次感,装饰材料、陈设设计、色彩搭配环环相扣,相得益彰,方能营造出端庄典雅的意境。
如今,将中式家具和中式元素纳入家居装饰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一种潮流。将传统元素应用到现代中式家具设计中,合理的创新组合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用家具诠释地方非遗文化,可使中式家具设计表现出民族化、多样化的特性。合理的组合是良好结果的出发点,能够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色。通过整合山东的非遗文化元素,把他们转化成设计符号,融入现代室内设计中,这是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也是追求潮流和时尚,更是建造别具特色、具有内涵意蕴房屋的过程。以新的审美观念赋予其新的形式美和时代意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通过乡村公共空间传承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公共空间是与公众息息相关的,能够容纳公众公共生活和交往的空间,是最具公共属性和活力的乡村环境开放空间。从非遗文化传承方面来看,乡村公共空间起着桥梁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两者的有机连接。
山东一些农村公共空间的设计存在着空间形式规整呆板、乡村文化的特征趋于统一化、山东非遗文化元素内涵挖掘不深、在空间设计应用上对内涵思想融入较浅、缺少精神内涵、山东非遗文化创意元素创新性少、在空间营造上缺乏创新思考等问题。
非遗文化元素蕴含的内涵和价值观念,是公共空间文化建设的根本需求。第一,要做好整体规划,在形式和功能上体现新时代特征,实现山东非遗文化资源与公共空间设计的有机衔接。第二,要深入挖掘和提炼山东地域非遗文化元素,构建山东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特色。将各自的乡土文化特征融入到乡村公开空间建设中,努力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环境,改变过于统一化的现象,真正体现出原生、本土等特征。第三,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消费者的互动性体验,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提高受众的参与度,还要考虑山东非遗文化元素内涵与乡村公共空间的契合度。第四,提升山东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的文化品质,重新激活公共空间的乡土文化传承功能,使山东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建设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全球多元文化发展的当今社会,非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要保证其在不失去传统特色的同时,符合现代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突破口,在环境设计中考虑空间组合、地域文化内涵,还要考虑审美的融合,以及是否需要加入时代性元素和人性化理念。保护、传承永远是和创新同步的,要推动山东“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实践,助推山东非遗文化的高质量传承和发展,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从而发挥出创意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何爽.非遗传承创新:构建我国非遗文化传承生态系统[J].文教资料,2019(33):64-66.
[2]时红帅.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03):53.
[3]陈桂波.非遗视野下的文化空间理论研究刍议[J].文化遗产,2016(04):81-86.
[4]孙逸凡,祝遵凌,孙威.关于当今城市景观建设中场所精神的探索——以西安城市景观的营造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84-85.
[5]熊家伟,熊瑶,严妍.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8):78-79.
[6]张涵秋,李锋.设计驱动下的非遗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以龙泉青瓷为例[J].设计,2020,33(01):107-109.
[7]阙平.福州市南街公共空间营造实证研究[J].城市交通,2020,18(05):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