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丹霞大圣走向齐天大圣:福建民间故事中大圣形象演变的历史研究

2023-05-30李兆涵

炎黄地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猿猴齐天大圣丹霞

李兆涵

福建自古猿猴众多,因而诞生了诸多关于猿猴的故事,“丹霞大圣”便是福建本土众多猿猴故事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故事之一。明清时期,随着小说《西游记》的传播,齐天大圣的形象对福建本土的丹霞大圣形象带来了巨大挑战。虽然丹霞大圣这一形象受其身份和所依附的《闽都别记》所限,遭到齐天大圣的强势冲击,但凭借与陈靖姑故事体系的密切联系,仍能够在福建民间故事中占据一席之地。

福建猿猴传说产生的原因

福建省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高温多雨,不仅为树木植被的生长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也为猿猴生存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福建东南临海,西北部则群山连绵,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武夷山脉逶迤西去,使闽西北这一地区自古便是猴群野兽聚集之地;中部虽由巍峨的群山变为绵延的丘陵,却也植被丰富,历史上不乏猿猴遍野的记录,可以说猿猴自古就遍布福建全省。在古人的记载中,亦不乏福建猿猴众多乃至猿猴伤人的情况。早在宋代,《三山志》就记录了福建猿猴多、猴患重的情形,“始州,户籍衰少,耘锄所至,甫迩城邑。穹林巨涧,茂木深翳,小离人迹,皆虎豹猿猿之墟……(至大历中, 约766—770年)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紧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救火,于是群猴脱走……”。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甚至记录了戚继光屯兵福清时,曾捕捉石竺山数百只猿猴,用以伏击倭寇之事,“福清石竺山多狙,千百为群。戚少保继光剿倭时,屯兵于此,每教军士放火器,狙窥而习之,乃命军士捕数百,善养之,仍令习火器以为常”。清人郭柏苍《闽产录异》卷5则说:“猴性淫而躁,山县多产之,汀属尤多,有黄、黑二色猴……诏安乌山多大猴,常于秋月一会,千百为群,呼啸跳跃,遍满山谷。”虽然诸如“老猴纵火焚屋”一类记载有待考究,但其足以反映出福建猿猴众多,以至对乡民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这一情况。猿猴多,猴患重是福建猿猴文化产生的基础。

同时,福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外界联系较为不便,形成了“闽人好巫”的文化习俗。早在秦汉之前就有着闽越族“好巫尚鬼”之说。这种“好巫尚鬼”的文化习俗,对后世福建民间传说故事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一定影响,也为福建猿猴传说故事的产生提供了便利。

由于生产力低下,福建又存在猿猴多,猴患重的现实情况,古人对难以驯服的猿猴充满了恐惧,再加上福建地区“好巫尚鬼”的文化习俗,进而赋予了猿猴更多神秘色彩,于是猿猴顺理成章地成为福建民间崇拜和信仰的重要对象,与猿猴相关的传说与故事便随之诞生。黄活虎先生更是在其论文《福建齐天大圣信仰研究》中做了如下论述:“猿猴成为福建民间的信仰对象,根本原因就是猿猴对人们的生活威胁。在早期的生产力低下的历史条件下,福建乡民对猿猴的信仰,正是出于对强大的自然力量的屈服和反抗。诚如学者所言,对这种自然现象和人本身的种种活动给人神灵化的解释,产生神灵崇拜心理,就主要是起源于异己力量对人的压迫以及人企图以幻想的力量解脱或战胜这种压迫的深刻矛盾。这种深刻的矛盾,就是屈服与反抗的矛盾。”这便是福建猿猴传说故事产生之原因。

福建丹霞大圣的故事

福建多猴,也诞生了许多与猿猴有关的故事,丹霞大圣便是福建众多猿猴传说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民间故事形象,丹霞大圣之原型可以追溯到福州乌石山宿猿洞中猴精的传说。据宋代福州地方志《三山志》记载,唐代有位陈姓隐士将一猿猴养于乌石山洞中,此洞便有了宿猿洞之称。后来,虽然隐士神灵湮没无闻,其所养之猿却被人封为神灵祭祀。清人郭白阳《竹间续话》说:“乡人祀猴王其中,洞外石壁,三面俱有石刻,南面宋程師孟篆‘宿猿洞三大字。”乌石山宿猿洞中的猴精传说不仅被方志记载,诗文中亦有出现,清代福州文人翁时农便将宿猿洞用于其诗《春日过宿猿洞》中:“猿啸无声古洞暝,斜阳暗淡散松影。骷髅满地万鬼邻,怪石排门辟幽境。”可见乌石山宿猿洞中猴精的传说此时已流传较广,宿猿洞之猿不仅被书写于方志和诗文中,宿猿洞也成为乡人举办猴神祭拜活动的地方。清代小说《闽都别记》和《临水平妖传》亦对这一传说进行了加工,使得宿猿洞猴精的故事更加完整、丰富,洞中猴精也以“丹霞大圣”的身份广为流传。

根据《闽都别记》记载,丹霞大圣原为一千年雄性猴精,因全身毛色赤红,被称为丹霞。丹霞初为一恶猴,以妖魔的姿态出现,时常为非作歹。因觊觎江南扬州一商人之妻沈氏的美色,猴精丹霞利用法术假变商人与沈氏生活。后真商人回到家中,发现了猴精所做之事,便告到县官那里,县官碍于丹霞法力太甚,建议商人寻至福州守护神——临水夫人陈靖姑处请求帮助。后陈靖姑与丹霞斗法,丹霞败下阵来,“靖姑将杀丹霞,丹霞哀求曰:愿归正,乞饶性命。靖姑曰:念汝有千年道行,死罪即赐,活罪难饶。命神将他阉去淫根,以为淫人妻女之报。猴精要命,愿阉,改过自新。”而后陈靖姑将丹霞带回福州,并安顿于宿猴洞,以听调遣。至此,陈靖姑收服猴精丹霞,丹霞成为陈靖姑手下一员部将。被收服后,丹霞改恶从善,帮助陈靖姑降妖除魔,被称为“丹霞大圣”。其居所便被陈靖姑安排在福州乌石山宿猿洞内。丹霞大圣改过自新后,受到敕封,又在乌石山宿猿洞内修炼,成为人们的保护神。

齐天大圣对丹霞大圣的渗入

至明清时期,吴承恩所著小说《西游记》中齐天大圣这一形象广为人知,福建民间的丹霞大圣形象也出现了一些变化。首先是齐天大圣塑像增加。清代李家瑞《停云阁诗话》记载:“闽人信神,甚于吴楚,其最骇人听闻者,莫如齐天大圣殿之祀孙悟空。自省会至各郡皆盛建祠庙。”清代施鸿保《闽杂记补遗》卷五说:“福建省中有齐天大圣庙,其庙在阜署东辕门内,像作猴形执棒翘足而立者,香火旺盛。道光庚子,南海吴省如荣光任闽藩,与胡天保、胡天妹、牛头神等同檄,改期庙祀武帝。方伯去任后,吏有梦神其与毁者,惧之,许为重建。又梦神引视建处,故今东门外仍有其庙,然香火不如前之盛矣。或云福州府学头门内,今亦有其庙。”可见当时齐天大圣形象在福建民间已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其次是福建本土文人对齐天大圣影响的反抗。在“外来的”齐天大圣形象冲击之下,一些福建本地文人认为有为本地丹霞大圣正名之必要。《临水平妖传》中提到,“但今猴王庙雕塑,左猴王之像,右座一夫人之像,併民间妇女,犯猴王等事,皆是丹霞大圣也,非是齐天大圣”。《闽都别记》亦强调丹霞大圣与齐天大圣不同,“乃千年之猴精,神庙处处有之。其本元神在乌石山宿猿洞,神通变化,不亚孙行者……咱家见各处有圣王庙,以为齐天大圣,原来是此丹霞”。甚至在《闽都别记》第六十五回中有云:“今福州猴王庙,即是丹霞大圣,并非齐天大圣也。”通过这种直白的方式强调福州猴王庙中的猴神乃是丹霞大圣而非齐天大圣。这种本地文人努力将齐天大圣与丹霞大圣分离的行为,恰恰反映了齐天大圣形象之强势。

最后是人们将齐天大圣和丹霞大圣二者杂糅混合。从外形上看,丹霞大圣手持棍棒,确实和齐天大圣手持金箍棒的造型相近。清代褚人获所著《坚瓠集》有云:“福州人皆祀孙行者为家堂,又立齐天大圣庙,甚壮丽。四五月间,迎旱龙舟,装饰宝玩,鼓乐喧阗,市人奔走若狂,视其中坐一猕猴耳。无论《西游记》为子虛乌有,即水帘洞岂在闽粤间哉?风俗怪诞如此,而不以淫祠毁,则杜十姨、伍髭须相公固无怪也。”由此可见,褚人获并不清楚旱龙舟中的猕猴是丹霞大圣,认为这一猕猴应当是《西游记》里的齐天大圣。这就体现出外地人将福建的丹霞大圣与《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相混淆。如果说褚人获作为外地人不了解福建的丹霞大圣,因而与齐天大圣相混淆,福建本地人是否能够将二者区分清楚呢?实际上,随着岁月流逝,闽人也渐渐将丹霞大圣与《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相融合。如在连江温麻庙,门厅上有这样一副对联:“竖帜花果山,取经成佛;分炉凤尾镜,护法降魔。”可见,此时福建本土的丹霞大圣已经与《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相互交融,難分彼此了。

齐天大圣何以渗入丹霞大圣

第一,不同身份对各自发展的限制。首先从《西游记》的内容看,齐天大圣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功绩,远远大于丹霞大圣帮助临水夫人陈靖姑降妖除魔,保一方平安的功绩,因而齐天大圣在形象上更加高大;其次,齐天大圣在取经前受过玉皇大帝的敕封,到西天取经后又受到佛祖的敕封成为斗战胜佛,因而无论在道教还是佛教中,均能找到齐天大圣的位置,与仅处于道教体系下的丹霞大圣相比,齐天大圣形象的知名度更高,其故事在竞争之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最后是二者出身有所差别。丹霞大圣在其故事中以恶猴的形象出场,在被陈靖姑收服前是一只为非作歹、祸乱一方的“淫猴”,虽然他改邪归正后广施善行不断净化自身,但其劣行并不能被抹去,尤其是淫猴盗妻这一恶劣情节使得丹霞大圣在同类故事中处于不利位置。相较于丹霞大圣的恶猴形象出身,齐天大圣则更加偏向“乖戾”的形象,在前往西天取经之前,齐天大圣虽有大闹东海龙宫,销毁生死簿,大闹天宫等情节,但这些情节更多反映了齐天大圣争强好胜、爱出风头、急躁冲动等性格特征,而这并非道德缺陷。正是二者身份的差异,使得齐天大圣形象及其故事在民间更具竞争力。

第二,二者所依附的文艺作品影响力不同。《西游记》《闽都别记》这两部通俗文学作品在民间的传播与接受影响了民间故事的演变发展。齐天大圣主要依附的是《西游记》,而丹霞大圣则主要依附于《闽都别记》。《闽都别记》大概成书于清代乾隆到嘉庆年间,是当时福建广泛流传的民间传奇小说,全书共400回,总计150多万字,是迄今为止福建地区流传篇幅最长的传奇小说。而《西游记》则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作为我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在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等方面都高于《闽都别记》,且《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就在民间广为流传。福建建阳书坊作为明代刻书中心之一,就曾刊刻诸多不同版本的《西游记》。《西游记》一书流通甚广,其对民间的影响之深,远非《闽都别记》所能比。此外,民众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标准对神灵故事进行筛选。随着社会的发展,齐天大圣这一形象所代表的反抗精神将更符合近代以来人们反抗压迫、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价值取向,而丹霞大圣则难以与之竞争。总的来说,二者所依附作品影响力之间的差异,使得齐天大圣的故事与其形象在民间更具竞争力。

第三,陈靖姑神话传说的影响。尽管齐天大圣形象十分强势,但是丹霞大圣这一形象并未被完全替代,其中主要原因得益于陈靖姑神话故事的广泛流传。由于《闽都别记》《临水平妖传》等作品已经有了相当完整的故事,并且陈靖姑的传说广泛流传于福建及周边地区,依附于陈靖姑神话体系的丹霞大圣自然难以被完全取代。傅衣凌先生曾在《闽都别记》重版前言中指出“陈靖姑的神话,是全书的一个重要线索,在福建流传很广”。福建地区陈靖姑信仰者众多,使陈靖姑的传说故事得以口口相传,这就使得陈靖姑收服乌山宿猿洞丹霞的传说故事被不少人熟知。《闽都别记》虽然限制了丹霞大圣的进一步发展,却也将陈靖姑和丹霞大圣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使齐天大圣这一故事形象已在福建民间“扎根”,并能够对丹霞大圣形象进行强势渗入,但始终无法完全取代丹霞大圣。

福建省独特的自然气候与地理环境为猿猴生存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福建自古以来就存在猿猴众多、猴患严重的情况。古人对于难以征服的猿猴,往往会充满恐惧感,再加上福建地区“好巫尚鬼”的文化习俗,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赋予了猿猴以更多的神秘色彩,于是便产生了诸多与猿猴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丹霞大圣的故事便是福建本土众多猿猴故事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个。至明清时期,随着小说《西游记》的传播,小说中齐天大圣的故事及其形象亦广为流传。因此,在福建地区,外来的齐天大圣对福建本土形成的丹霞大圣构成了强有力挑战,尽管福建本地文人努力将齐天大圣和丹霞大圣加以区分,但事与愿违,文人的努力并没能阻止齐天大圣和丹霞大圣二者形象的杂糅与混合。究其原因,既是二者不同身份对各自发展的限制,也是二者所依附的传说故事影响力不同所造成的。齐天大圣始终无法完全取代丹霞大圣,丹霞大圣凭借与陈靖姑神话故事的联系,其形象仍能够在福建民间故事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梁克家.三山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

[2]祝穆.方舆胜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谢肇淛.五杂俎[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4]祥贵.崇拜心理学[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

[5]郭白阳.竹间续话[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

[6]里人何求.闽都别记(上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

[7]杨式榕.从妖猴到神猴——《闽都别记》丹霞形象面面观[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03):18-20+28.

[8]王兆祥.中国神仙传[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9]褚人获.坚瓠集[M].李梦生,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0]王枝忠,杨式榕.闽都文化读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11]佚名.临水平妖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2]欧阳健.《临水平妖传》:一部别具情趣的神怪小说[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3):15-20.

猜你喜欢

猿猴齐天大圣丹霞
A New Bamboo Variety from Danxia Mountain and Morphological Supplement to Dendrocalamus pulverulentoides
岁月有痕,最美丹霞——陕西波浪谷
大自然的奇观:中国丹霞
猿猴和两个人
动物的“叫”各不同
齐天大圣的法力
白猿、仙桃与度脱——队戏《猿猴脱甲》的传说情境与功能阐释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没错,就是猴子送来的齐天大圣冠
真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