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问题链”,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2023-05-30马小微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3期
关键词:河伯西门豹珍珠鸟

马小微

在教学中,教师以学为中心构建学习任务群,设计以“问题链”为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那么,如何设计高质量的“问题链”,使学生的思维走向高阶呢?

一、设计启发性的“问题链”,发展学生开放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是”“不是”“对”“不对”等封闭式提问现象的产生,而要从启发性“问题链”入手,引导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从不同视角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获得对问题的深刻认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的理解与感悟,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教师设計了这样的“问题链”: (1)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门豹一到邺地就进行了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了哪些情况?(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有女孩子的家庭纷纷逃走;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方面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4)投影出示:“西门豹说:‘这么说来,河伯还真灵啊……我也去送送新娘。”思考: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投影出示:“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过几天就送去。……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掉呢?

在教师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层加深,明白了西门豹之所以没有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掉是为了让广大老百姓从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能够从迷雾中觉悟过来。所以西门豹将计就计,也若有其事地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就这样,西门豹用看河伯娶媳妇的办法使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并惩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从此“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说明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关系,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绅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自由完整的,是有充足的学习时间的。在这个启发性“问题链”学习活动中,所有问题的提出都是围绕着“问题(5)”进行设计,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与认识是开放性的,避免了唯教材论现象的产生,促进了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

二、设计层次性的“问题链”,发展学生逻辑性思维

教师在进行“问题链”设计的时候,要能够从学生的已有能力和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出具有层次性或者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在层层递进、抽丝剥茧中感受到文本内部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获得情感体验,习得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有两种不同的“问题链”设计。

设计一:(1)作者对珍珠鸟是怎样的?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起初,小珍珠鸟对作者是怎样的?后来珍珠鸟对作者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画出相关句子。(3)说说你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二:(1)细细品读第1~5自然段,勾画“我”精心呵护照顾珍珠鸟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2)细读第7~12自然段,勾画珍珠鸟是如何与“我”亲近起来的语句,思考:珍珠鸟对作者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3)为什么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你从这篇课文中收获到了什么?

从上面两个“问题链”的设计可以看出,“设计一”属于感受性问题,这种扁平化的问题很容易使学生的阅读思维一直停留于文字表面,重复学生的阅读体验,无非是作者非常喜欢珍珠鸟等诸如此类的答案,但是为什么喜欢,学生却谈不上来。“设计二”是围绕着“信赖”这一学习任务展开的,“问题(1)”和“问题(2)”之间存在着层次性递进关系,这样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由低级走向高级,由简单走向复杂,锻炼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把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三、设计思辨性的“问题链”,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

教材中选编的不少课文具有辩证性,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文,挖掘课文中蕴含的具有争议或者辩论的地方,设计思辨性阅读话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发表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看法,大胆展开批判性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以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为例,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1)有人不赞同司马光救孩子的方法,他们认为司马光砸缸属于破坏公物,应该想出其他救孩子的方法,你同意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2)孩子掉进缸里,身处险境,十分危险,这时候,司马光却用砸缸的方法救孩子,方法太粗暴了,万一伤到孩子怎么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在这里,教师思辨性话题的提出可以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用反向提问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学习策略。

又如,教学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教师可以从学生对文本认知的矛盾冲突处入手设计思辨性“问题链”:(1)有人认为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儿子,他的遗体应该运回祖国,有人认为毛岸英是祖国人民的儿子,他的遗体应该与无数为国捐躯的赴朝战士的遗体安葬在一起,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2)有人认为,毛主席应该让毛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他这样做太不近人情了,那是他的儿子。默读课文,说说你的想法与感受。

这两组问题都是针对毛岸英遗体的处置方法进行编排的,“问题(1)”侧重于人民大众对待这件事的看法,“问题(2)”侧重于让学生感受一位父亲这样做的看法。学生在“问题链”的引导下,积极展开思辨性阅读,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结合课文内容特点设置思辨性“问题链”,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度。

四、设计发散性的“问题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高层次的阅读思维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设计具有发散性、灵动性的“问题链”,可以打开学生阅读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想象,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认识不受局限,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以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中的《囊萤夜读》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在“家贫不常得油”处设置这样的问题链:(1)“家贫不常得油”这句话中说车胤家里穷,没有油可以用于照明,那么他家里仅仅是不常得油吗?想一想,车胤家里还会不常得什么?(2)车胤家里穷,不常得油,想到了用萤火虫照亮读书的方法,那么,当他家里不常得(米、面、菜、衣……)时,车胤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呢?请仿照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写。这种“问题链”的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大胆想象和自由表达,促进学生想象与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又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中的《书戴嵩画牛》一文,结合课文空白处,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链”:(1)当牧童指出戴嵩画中的错误时,围观的群众脸上会是什么表情?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2)当戴嵩听到这件事时,他会说些什么?(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用“      当问      ”这样的句式写上几句话吗?

这些“问题链”主要是在学生对文本语言内化的基础上提出的,不仅关注了文本空白,还关注了文本的语言形式,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设置发散性“问题链”,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认知广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要以2022年版课标为指引,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从启发性、层次性、思辨性和发散性等方面设计“问题链”,可以真正激活学生思维,活跃阅读课堂,使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迈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小学部)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河伯西门豹珍珠鸟
“河伯”形象的文化精神透视
西门豹开引漳十二渠
珍珠鸟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罢官的故事
说谎的珍珠鸟
《珍珠鸟》文本解读
人神传说之河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