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2023-05-30孙晨希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3年3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课文作文

孙晨希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在语文课堂上获取并掌握的种种知识,都是在为培养能力做铺垫,知识和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上,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或与他人交流,从而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在实践中真正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立足课文,读写结合

学好课文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石,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经过严格筛选。这些文章在情感态度、遣词造句、写作技巧、文笔文风方面都堪为典范,也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相符合。同一篇文本,站在欣赏的角度和写作的角度,阅读效果是有所差异的,我们要引领学生欣赏文字的美,也要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加以思考,把握读与写之间的联结点,将阅读所学运用到写作中。

1.课文内容仿写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从阅读角度教学,而是要抓住阅读和写作的联结点,有意识地渗透写作知识,在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将读与写结合起来。课文中精妙的字词,生动形象的句段,还有精心搭建的文章结构,都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同时,感受写作所带来的魅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文《走月亮》的第六自然段中,作者调动了多种感官: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用心想……加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月下田园图景。在教学时,不仅要和学生共同体会文字描绘的美好景象和浓浓母女情,更要学会多感官、多手法进行场景描写的方法,再与课后小练笔结合,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多种感官方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写记忆中月下的美好景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丁香结》中,宗璞对于丁香花的描写细致入微,从视觉和嗅觉的颜色、样子、气味角度展现出了丁香花的美好。有对单个花朵的描写,也有描绘满树丁香花蓬勃茂盛的景象,从局部到整体,条理分明,文字富有节奏感。课后,可以通过小练笔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身边的或是最喜欢的一种花朵,用上课堂学到的写作知识,自己尝试写出花朵的美好,从而通过读写结合将知识逐步转化成能力。

2.单元整体仿写

除了单篇课文的仿写外,还可以进行单元的整合。在部编版的教材中,设置了习作单元,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单元课文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搭建从会读到会写的桥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会写作方法,搭建基本的写作框架。

部编版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对应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单元学习中了解写作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方法。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万花筒,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作目标是能将一件事情写清楚,本单元设置了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麻雀》和《爬天都峰》,这两篇课文都与单元的作文目标联系紧密,在教学时需要层层推进。

笔者在教学《麻雀》时,紧抓课后习题,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本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一开始的回答比较冗长,笔者引导学生在他的答案中提取出三个文本中的三个关键角色,将他们以三角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并在角色之间画上箭头,要求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角色之间的关系,填在箭头横线上。学生总结填写完毕后,笔者再次提问,哪一件事情是最先发生的,而后又发生了什么,最后如何,用一张关系图,引导学生梳理清楚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

除了写作方法外,还有些单元为学生提供了作文表达的多样方式。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本单元的阅读目标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写作目标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单元内两篇课文情感表达方式截然不同,《匆匆》运用连续的问句,表达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眷恋不舍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惋惜感叹之意,这是“直接抒情”。《那个星期天》中,作者选用了动作、語言、环境等多种描写方法,间接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变化,这是“间接抒情”。在本单元的作文“让真情自然流露”中,学生可以选取或融合这两种情感表达方式,让自己的作文所表达的情感更加真实动人。

二、多种方式,丰富积累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改版,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生面对作文,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小学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尤其是高年段,要求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写清楚、写详细,表达出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写作要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作文的,中小学也是这样。“学生今天写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

1.培养观察力

想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来源于生活,孩子眼中的世界丰富多彩,充满童真童趣,看着他们灿烂的笑容,就知道他们一定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有趣的事,但孩子们习以为常,便熟视无睹,教师应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使孩子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孩子们通过观察,不仅能搜集到自己身边的有趣事例,还能从山河湖海、一草一木中发现神奇有趣的新天地,而这些都将成为他们日后写作的素材宝库。但观察,并不是随意看,如春秋游之前,老师们都会叮嘱孩子多观察,可孩子们并不知道该观察什么,结果毫无收获。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老师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观察要细致,例如观察一棵树,只远远地观其外形是不够的,还可以走近看某一片树叶的样子,抓住它的特征,观察一朵花,除了颜色外,还可以嗅一嗅味道;观察要全面,生活中让你开怀大笑或黯然垂泪的点滴小事,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鸟游鱼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或有意思或感人的事,每天可以日记的形式,把自己发现的有意思的事记录下来,让孩子明白,写作文就是把生活中有趣的小事记录下来。“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这样的方式既丰富了学生的素材库,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创设情境

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同时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例如“写一件难忘的事”,面对这个主题,有一部分孩子下笔便是“学骑自行车”“公交车上让座”“同桌借文具”这些毫无新意的主题,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孩子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视频、照片,打开了他们记忆的闸门,你一言我一语,回忆了许多活动时的场景、事件,还分享了活动后的感受,下笔写作时,也不见他们抓耳挠腮的样子了。必要时,还可以请孩子重现当时的情景,请同学观察表演的神态、肢体动作等细微之处,有了细节的支撑,作文就不会空洞无味了。

3.开展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自己亲身参与过的活动,情感投入多,捕捉的写作素材多,写作时也更加流畅,“身临其境”要远胜于“纸上谈兵”。因此,教师还可以通过举行有趣的实践活动,为后续的写作做铺垫,例如小组共育一株植物,观察植物生长的神奇过程;班级举办一场辩论会,感受辩论场上的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同年级间举办拔河比赛,体会赛场上热烈的氛围、拼搏的精神……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积累,写作能力的提升,绝不是完全依赖书本上的文字,丰富多彩的活动就是无穷无尽的写作资源。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写作铺设了平台,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三、关注评改,提升能力

写作活动是一个系统性的教学活动,由“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组成。修改、讲评的环节,也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作为写作活动的指导者,不仅要指导学生完成作文,更要关注学生完成作品后的体验,如果学生对于自己作文的优点一无所知,也对缺点毫无了解,在下一篇作文中如何能有进步?所以,有“写”就必要有“评”。

1.学生自评

传统的作文方式往往是学生“写”教师“评”,但很多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并不重视,很少有学生会根据评语主动地修改自己的作文。鲁迅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重温作文的要求,展示几篇范文,让学生汲取优秀作文中的闪光点后,再审视自己的作文,寻找表达不够恰当、结构不够清晰、情感没有充分体现的地方,进行第一轮自我修改。

2.学生互评

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时,学生依旧是以“作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的身份会带来一些局限性。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在互评中,学生的身份就由“作者”转化为了“读者”。在互评之前,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设置作文评价单,重点作文要求有星级评价,还要鼓励学生多写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对优美语言文字的赏析,也可以是对不足之处的补充,形式多样,学生可以在评价的过程中自主选择。

在帮助他人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对方的优点,在发现他人作文不足之处时,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了反思,而指导同学如何修改,又是一次思考实践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读者”和“指导者”的身份,也让他们对作文修改产生莫大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适时地帮助解决“互评”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从而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总结激励

学生每写完一篇作文,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总结激励。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不吐不快。”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写作后能有成就感。

“写作教学不在于要教给学生多少写作知识,而在于唤醒他们用笔说话的愿望,鼓舞他们用笔说话的热情,激励他们用笔说话的意志。”教师可以将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内利用板报展示出来,还可以利用美篇、公众号等,拓宽作品的阅读面。每一次作文或小练笔后,笔者都会与同学共同选出班级内的优秀作品,展示在班级群中,既给了班级同学共同学习进步的机会,也是对小小作家的肯定。此外,校内校外举行的征稿活動,笔者也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铅字时,写作热情便会无比高涨。笔者还利用预备铃打响后的碎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优秀作文朗诵会,邀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写作的成就感,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督促他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达成写作的良性循环。

作为教师,我们并不是单纯的教写作,而是要通过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写作前帮助他们打开情感的闸门,在写作时引导他们回归生活情境,在写作后让他们通过评改,体会文字是否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从“我想写作”到“有事可写”再到“我会写作”,这一过程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如何用巧思妙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乐于写作,爱上写作。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课文作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