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写作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023-05-30陈玲丽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3年3期
关键词:想象力想象作文

陈玲丽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活动,在写作中合理发挥想象力,能够为文章增光添彩,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成为语文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提升小学写作教学效果为目的,采用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如何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想象力进行研究,并提出参考建议,即构建体验情境,激发学生想象;讲解想象手法,强化写作训练;依托想象作文,指导整体表达。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天马行空的想象常常让他们的写作展现出令人惊奇的效果。基于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应优化教学设计,通过作文课堂构建思维开放的环境,让学生在宽松互动的空间展开对话、顺势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构建体验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想象力的发展与丰富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在小学写作教学指导中,教师应为学生构建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积淀,大胆展开想象,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意愿,从而丰富写作的内容与情感。

第一,构建生活情境,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想象。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小学写作教学指导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回归生活,重新体验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新鲜感,并以此调动想象,获取创作的灵感。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我有一个想法”,要求学生要学着留心生活,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此,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熊出没》动画中光头强随意丢垃圾的一个情境。师: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吗?你们有见到过吗?生:有见到过!师:你们对这种现象有什么想法?生:随意丢垃圾是可耻的,我们应将垃圾分类放入垃圾箱……师:如果你是熊大、熊二,如何改变光头强随意扔垃圾的习惯呢?生:我有一个好办法……学生以动画片“主角”的身份说话,表达随意扔垃圾带来的困扰。在充满动画色彩和生活气息的情境中尽情想象,既能加深对这个问题的印象,同时也能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的教学设计相较于单调的写作讲解更具吸引力,能够让学生回归生活的同时从新鲜有趣的角度感知生活中的问题,并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

第二,构建图画情境,丰富学生想象。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看图画,写一写”,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给出的小朋友一起放风筝的图片展开联想,完成写作任务。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构建情境,让学生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观察人物,展开想象。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逐渐融入了图片情境,针对每一个角色进行了命名,即小明、小红、小刚,并以此展开联想。为了让学生的想象更加生动、准确、有序,教师适时提问。例如“仔细看一看小明是怎样跑的呢?看到了他这样的动作,你觉得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回答:小明拽着风筝线,一边回头看、一边向前跑,他在跑的过程中可能会说:“小刚,你再把风筝举高一点!”这样的师生问答逐渐引发了学生的联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看到了画面之外的内容,进而在教师的不断提问下逐渐展开想象,补充画面中的情节。这样的教学设计围绕学生的想象而展开,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对图片情境的体验更加细致、深刻,同时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表达画面内容,完成写作任务。

第三,构建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发散,丰富学生想象。例如在“猜猜他是谁”的教学设计中,为了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体现个性,教师设计了充满趣味的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两两一组进行对抗,一组负责描述大家所熟悉的人物信息,另一组学生则需要猜出他们的名字。这些人物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人,也可以是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出题”的學生,还是负责“猜谜”的学生都需要展开想象,对人物的特点进行细致准确的呈现,这样的语言表达自然也奠定了写作基础。为了让学生把握写作的重点,教师在游戏中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格式指导,让他们通过模仿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体现个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思考、拓展想象的习惯,引领学生将自己丰富的素材进行融合,并发挥想象力,用准确的语言呈现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评价,看一看谁的表达最准确、最有趣,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想象、表达的快乐。

生动的情境是激发想象的重要素材。上述不同情境的设计能够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丰富的表象储备,强化学生对情境的印象,激发其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将“所想”融入写作。

二、讲解想象手法,强化写作训练

在写作中,想象的手法有很多,例如恰当运用虚构、夸张、比喻、幻想等手法能够将客观现实以更加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形成更加有趣的表达。小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易于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下展开想象。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讲解想象手法,以强化训练,提升学生对自我想象的表达能力。

第一,引导学生进行比喻想象。比喻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写作中要想写出一个绝妙的比喻句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才能将本体和喻体建立联系,并将本体的特点巧妙生动地表现出来。在写作指导中,教师可以结合比喻的专项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人物描写中,教师设计填空题,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刻画人物外貌细节:那两道(  )一样高高扬起的黑眉,和黑眉下那一双(  )眼睛,只有那种在长期的行武生活中磨炼得(  )、百折不回的人才能具有。这样的专项训练,可以通过比喻句激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想象。对比想象是指在写一个事物的时候,想到与之性质不同的另一个事物,描写或叙述出来相比较,以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基于此,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对比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真情实感。例如在“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播放《改革开放40年》视频,并提问:这个视频,反映的是我们国家在过去的40年里哪些方面的变化?试着用关键词来概括这些变化,对比四十年前和现在的不同。学生通过讨论、总结,从生活、娱乐、出行、住房等方面列出对比表格。教师进一步启发,并引出主题: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国家、家乡、生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再过20年,我们的家乡、生活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请你大胆地想象一下。在视频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比引发了联想,并展开头脑风暴,进而通过未来和现在的对比进行表达。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能够为学生的想象找到合理的表达方法。

第三,引导学生通过幻想想象。幻想想象是指对未来或者虚构事物的想象,它表现为描述人的希望、幻想,这种方法对于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思想感情都是很有作用的。教师在写作指导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幻想到现实或者从幻想到幻想,用生动准确的问题展示自己头脑中的世界。例如在二年级学习了《彩色的梦》这首充满想象的儿童诗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仿写任务,并多角度启发,促使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完成自己的表达。有的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彩笔盒展开想象:“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短,有的圆,有的粗。他们趴在彩笔盒里发呆,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有的学生围绕“风”展开想象,并写道:“风吹过的地方,小小的嫩芽,绿了;大片的野花,艳了;小小的果子,红了,红得灿烂!”……这些幻想充分展现了学生充沛的想象力。

想象与修辞手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借助修辭手法的训练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表达想象的能力。当然,除了上述想象手法,象征、猜测、回忆、幻想等手法也是学生展现想象的途径。教师在写作指导中应灵活运用,促使学生拓展想象的同时也能够准确表达。

三、依托想象作文,指导整体表达

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载体。小学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相应的作文任务,设计想象作文题目,引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通过新颖而富有想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或见解。

第一,引导学生根据奇思妙想进行创作,展现想象力。例如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奇妙的想象”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并和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象故事。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的梳理和总结,初试身手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感受想象的奇妙,两篇习作例文语言浅显,情节有趣,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旨在给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提供借鉴和模仿的范例。作文最主要的要求就是想象要够大胆、够奇妙。因此,教师根据作文要求,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完成写作任务。为激活学生的想象,教师展示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并提出问题: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发现题目打破了我们平时的思维方式,用相反的方式表达意义。教师以此切入,引导学生继续阅读例文,并找出其中“反着表达”的句子。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进行总结鼓励:这样反着想也是一种有趣的思维方式,我们在创编故事的时候,不妨这样试一试,就像“尾巴它有一只猫”“喜欢睡觉的风”……你还能想到其他反着想的想法吗?请试着编一个有趣的故事题目。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想象尽情设计故事的题目,在有了题目后,教师则引导学生回过头来分析例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故事的。然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流程图,引导学生梳理作者写故事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手法,为学生自主表达奠定基础。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与同学分享自己故事里的新奇构想,同时在彼此问答的过程中不断补充情节、锤炼语言,丰富故事内容。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机会,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奇妙的内容写下来,并通过课堂巡视予以指导。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欣赏、认可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相关建议,促使学生不断拓展想象、完善表达。这样的教学设计依托学生的奇思妙想确定了想象作文的任务,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够找到出口,并实现生动有趣的表达。

第二,引导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童话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拟人,要编出一个童话故事,首先要有想象。在想象作文指导中,教师可以结合在课文中学到的童话故事,帮助学生建构起对童话的初步认知——在童话里,一切都可能发生,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逐渐发现童话故事的创作规律,为编童话做好铺垫。教师可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口头创编童话故事,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发散思维,并逐渐把握编创童话的要素,进而为学生探究创作规律,自主编创童话积累了经验。然后,教师给出导学单,引导学生根据游戏中编创的内容梳理出故事的角色、时间、地点,以及故事的大体框架,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构思,这样在下笔时就会更容易。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作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童话故事展示出来,并在分享中相互评价,以提升想象作文的质量。

综上,在写作指导中教师可以根据想象作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从整体上进行启发、指导,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完成写作任务。

总之,想象力的培养是小学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上述内容从多角度分析了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方法,以供教学参考。当然,关于学生在作文中想象力的培养还有极大的探索空间,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写作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探究,引导学生发散联想、拓展想象,在自由的空间中尽情抒发情感、表达自己。

猜你喜欢

想象力想象作文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