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实践研究

2023-05-30刘永华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刘永华

摘  要:在“学前心理学”教育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教师在心理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文章对此做了深入探讨,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的提出背景,剖析了高等院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实际情况讨论了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具体改革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9-0100-04

课程思政模式首先在上海市试点,开启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在接下来的数年时期内,相继在杭州、江苏等地方相继实施。至此,课程和教育思政实践的结合获得了广泛应用,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提出背景及内涵

课程思政的推出,不僅确定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且为高校新课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新的发展趋势。课程思政是目前高校的一项重大课程改革,其重点在于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结合高校的实际工作,不断深入探索创新育人方法,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一)培养文化自信是目标

在学科教育中,课程思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注重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知识的传递,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持续的文化影响和启迪,从而在提高自身的文化自信心的同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自觉意识。

(二)正确价值引领是方法

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是将立德树人思想积极融入学科班级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指导。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各学科教师要主动探究、勇于实践,深入挖掘学科班集体教学的内涵,通过多种途径寻找知识与德育相融合的突破口,以多种形式将思政要素融入知识教育中。其次,正确地引领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让课程内容更加充实

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使原本简单的学前心理学内容得到了充实。具体而言,高校教师既将学前心理学专业知识系统阐释,也在以思政视角对专业知识进行重构,拓展课程内容。在这些全新的内容面前,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眼界也更加广阔,这有助于高校学生立体化地审视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师也对学前心理学课程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并积极构建学前心理学和其他课程的内在联系,在“学前心理学+”理念下,向学生普及更有意义的跨学科知识、增强学生综合知识储备,使高校学生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

(二)让课程体系与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系

课程思政中的点点滴滴的渗透实际上就是社会元素的各种渗透。具体而言,在高校学前心理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编写的“千篇一律”教案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多数学生感受不到该课程的生活性和时代性。在加入课程思政有关内容后,高校教师可在思政视角下对某些典型社会现象进行深度分析,开阔高校学生眼界,引领高校学生由课本到社会、由虚幻到真实的转变。

除此以外,就课程思政内涵而言,它还涉及了许多与社会发展有着复杂内部关系的先进理念、先进方法论。将课程思政和学前心理学相结合,能够利用课程思政的优势并引入更多的社会元素,使高校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学前心理学这门课程所蕴含的社会价值,然后做长期学习规划、职业规划,并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1]。

(三)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现阶段的高等院校思政理论教学仍然处在封闭状态,这将对实际思政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把“学前心理学”教育和思政课程教学结合到一起,教师应根据课程进行思政教学,包括心理健康教学、就业指导等,以便与其产生很好的协同作用,这对于促进学校思政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作用。

(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间的信息和交流越来越紧密,高等学校在实施德育工作时,要着力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并形成对当下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这些教育细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也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教学期间,可以通过课程思政设计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良好责任感,让他们体会到对于社会风险所带来的重大意义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断实现自我价值认同,最终成为一个真正有崇高理想信念、有人生境界、有坚定理想信念、有担当责任的新型人才。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中课程思政教学,是发挥思政元素润物无声育人功能的重要路径。

三、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存在问题

在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自以为是课堂教学主体而忽视了学生这一根本地位,这一错误教学观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理学教学。另外,因为学前心理学的教材内容比较复杂,涉及幼儿心理发展问题,多有心理学家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论阐释,内容枯燥无味。再者,教师教学经验的欠缺和观念的滞后,这类问题的出现极大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二)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大多数教师习惯于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学生实践、老师引导、最后统一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既传统又守旧、枯燥乏味,学生全程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师生互动少、课堂氛围沉闷,极大地影响了学习体验,使学生对知识吸收效果下降,这对之后的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三)教材设置存在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的学前心理教材虽然体系和内容较为完整,但经过认真剖析发现还是有不少问题的。其一,理论性太强,学生难以理解。很多幼儿园学生在之前的教学中未涉及心理学等基本的知识,由于教材中理论水平很高,学习者也很难掌握,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困扰与问题。其二,内容繁杂,学生容易混淆。幼儿园心理学是一种将幼儿教育和心理学教育交叉结合的学科,在每一章的教学中都融入了许多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观念,并对一些目前有关幼儿心理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课程内容十分充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四、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改革途径

学前心理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握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指导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根据学龄前儿童年龄特点与心理变化开展科学合理的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来讲,社会心理学教育属于一种人类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直接联系,而高校德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大学生“三观”、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的养成,从而使其与德育基本目的相统一。作为一门必修课,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把学前期心理与教学相结合;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又能培养学生更好的思想和价值观。

(一)转变教学观念

对于目前的班级来说,传统的班级观念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逐渐被时代所取代。教师应顺应课堂教学,及时更新自己的课堂观念,摒弃陈腐的、不正确的教学思想,以“以人为本”的新思想指导开展课堂。如此可以使学习者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中,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深刻体会到自己学习主人翁的地位。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采用互换课堂身份方法处理这一问题。每次上课的时候,都会有老师亲自上阵,在讲台上解释“儿童心理”是怎么回事,还有自己是怎么学会的,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进学员的共同沟通学习交流,還可以加深同学友情,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期心理,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2]。

(二)深挖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知识不属于课堂教学,也不属于任何学科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科班级蕴涵的学科思政元素,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突出学科思政内容,帮助学习者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思政观念的陶冶与感染,最终达到学科水平与道德品质的双重提高。因此,在开展幼儿心理课之前,教师要在课堂上深入挖掘“思政”要素,不仅要关注“政治”的基本内容;还包含一些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国家安全教育。

1. 渗透理想信念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一个关键环节,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切实地推动,必须将理想信念的培养放在第一要务,让学生在科学理论、文化和制度上,树立起自己的信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多元化,高校毕业生的思维方式也越来越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阻挠,这导致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清楚自己的目标和需求。

教师在进行学前期心理教学时,应主动引导儿童认识其智力发育的规律,讲解其年龄特点和心境的演变。同时,通过播放教学视频,让中国的学生认识到早期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让他们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于国家和整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了幼教在整个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

2. 渗透道德品质教育

在高校教学中,职业道德素养是学校重点课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地为人处世。职业道德素养涵盖了性格素养、职业道德素质、社会公德等知识点。特别是近年来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时有发生,可以说明当前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低下。因此,学生在进行学前心理学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有意识地向他们讲述幼稚教育幼儿的情绪变化和年龄发展等特征,让他们知道幼儿的行为能力状况及其发展过程,并正确认识和尊重他们的负面心态和不正确言行。如此可以使他们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事业中,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指导和培养孩子,而不是用大人的方式教育孩子。同时也可以向他们介绍作为幼师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规章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耐心、爱心,让他们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对每个幼儿能做到公平合理,以免发生贪污受贿虐待孩子的事情[3]。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常见的心理学教育时,教师会进行一次模拟示范的教学,即如何对待幼儿父母送礼的问题。随后,他们挑选了一些学生,分别扮演了老师、家长和两个孩子,具体的故事是:一名家长给老师送了礼物,老师收下了。紧接着,家长没有送礼的孩子和家长送礼的孩子发生了冲突,大家觉得老师明显偏向了送礼的孩子。此时老师要求学生分享表演完这一段之后的想法和感受,学生纷纷指出该幼儿教师的行为不对,收礼的做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送礼幼儿的心情。此时教师总结大家的意见:幼儿教师一定要杜绝收礼行为,对每一名幼儿一视同仁,给幼儿创造公平的环境,才能让他们成长得更健康。这样的模拟表演教学远远超出了口头讲解的效果,让学生在参与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并懂得以后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应该如何正确解决这类问题,进而养成了良好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3. 渗透安全教育

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安全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学龄前期儿童的精神发展与身体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心理教学中必然要涉及儿童的思想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因而,在进行心理实习时,必须积极地融入一定的安全教育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安全教育,使其获得一定的安全基础;让他们知道如何组织和引导儿童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未来教学中的人身安全。

4.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心理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孩子的心智特点,面向人群限定为2~6周岁左右的学前孩子,其内容涵盖了孩子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行为。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清晰感受到人的身心发展历程中所遵循的法则,也深刻体会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定要得到大人积极的指导与培养,如此可以有助于他们从小建立良好的性格和品德。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主动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课堂中,并通过视频和课本的形式,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学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并激发了学生探索构建现代大学教育心理学模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今后的教学管理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4]。

(三)提升教师能力

随着民众日常生活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社会生活物质要求也明显提高,更多父母越来越重视子女的学前教育,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亟须提升。“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是提升幼儿教师水平的重要举措,既要以心理教育自身为前提,又要与新时期的需求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课程的知识的灌输,也要做好思政教育,引导每一个孩子习得课程知识与提升道德品质。因此,提高教师思政教学能力非常关键。

关注时事热点,提高思政意识。作为学前课程的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需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积极关注时政热点,提高思政能力,并学习基本的思政工作与教学知识。党员教师更应主动参与党组织生活,提升自己的党性修为。而非党员教师更应积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问题,并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与要求,保持思想意识形态的纯洁性,具备思想政治敏感性,如此才真正将课程教学思政知识熟记于心,并以此从根本上实现课程和教育教学思政知识的有效结合[5]。

另外,学前心理学教师更应该主动自学,不断丰富自己的课程课程知识,用丰富多元的教学实践带动和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如此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思政教学当中。

五、结语

总之,在普通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也要自觉地引导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将二者完美结合,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探究,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文娟. 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01):55-57.

[2] 王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J]. 教育研究,2022,4(12):78-81.

[3] 赵思思. 立德树人视域下“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思考[J]. 大学,2020(37):107-108.

[4] 林恒. 学前心理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 品位经典,2020(06):86-87.

[5] 王佳佳. 高职学前教育课程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以“学前心理学”课程为例[J]. 教师,2021(28):14-15.

(荐稿人:李卫平,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