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生物师范生教研能力的培养
2023-05-30杜丽娜张新民崔甄甄
杜丽娜 张新民 崔甄甄
摘 要:参照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将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程内容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相融合,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文情怀、工匠精神和文化自信及制度自信。将高校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推动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在科研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操作方法,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生物科学;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9-0092-04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8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树立创新培养观念,促进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机制[2]。随后,2019年11月20日,教育部發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研工作的意见》[3]强调,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提供极其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4]。由此可见,教研工作在教师发展、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学质量的稳固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研究制度[5]。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所以,教研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发挥专业优势,聚焦全面育人研究,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6]。
教研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必须具备的个性化行为特质系统。20世纪末期,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造性人才培养成为时代的需求。而要培养更具适应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未来人才,就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即教研能力[7]。北欧、中亚等地区把教研能力作为研究型教师培养的关键,芬兰起步更早,已有近20年的经验,哈萨克斯坦更把教研能力作为职前教师的专业培训标准之一[8]。国外研究者认为教研能力体现在终身发展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且教育价值和意义是衡量教研能力的标准[9],具备教研能力的学生把自己定位成研究的主体,积极并饱含激情地参与科学研究[10]。要求师范生不但要能按要求完成研究任务,而且在研究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坚持人文导向,熟练运用研究技术,查阅科研论文,具备教研能力要求的行为倾向,追求真理,不断创新,坚持科学研究的真实性、独立性,不卑不亢,能够独立判断并敢持己见等[11]。
国内学者认为教研能力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别在于,有人强调教研能力的综合性,有人突出教研能力的科学性,有人强调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有人则把教研能力看作教师的高级能力[10]。国内师范生教研能力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课程改革方面,提倡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即在学科课程中增加实践内容,并适当加入教师或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结果,保持原课程内容合理的基础上,增加课程内容的广度、深度和梯度;学习方式上,师范生通过参与科学研究,掌握科学研究技术方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教学方法上,将科研案例引入到课堂,让学生真实地选择教学问题,探索研究性意义,培养学术规范,从而完善教学体系[12]。
一、“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介绍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专业必修专业课程之一,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是一门研究生命有机体各种机能的科学,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人体及动物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和生理活动。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内容要求,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免疫系统都是必修的内容[13]。然而,长期以来人体解剖学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过程中与中学生物课程标准脱节,课程内容缺少研究活动和思政元素,未能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二是课程设计虽有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融合,但大多数实验是由教师先讲解,学生再按照实验讲义完成既定实验内容,由于实验材料受限,有些实验内容是在模型上进行辨识和学习,这种教学形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利于挖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学生开展科研能力较为薄弱,学生在主观上积极地想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但对于如何参与、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清楚;四是受专业背景知识的限制,教师对最新的研究进展了解不全面,相关科研知识与教学内容融合度不高,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二、课程思政目标
基于课程内容的特点与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筛选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内容,基于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创新思维、突出重点和注重实效”的原则,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等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逻辑说话,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力求内容科学、方法科学,不硬讲,不空讲。在价值传播中注意知识含量,知识传播中注意价值观引领,充分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三、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
1. 绪论。在医学院校,在课程开课前会兴行“医路前行,感恩体师”大体老师致敬仪式。大体老师,是解剖医生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通过对这些躯体的解剖学研究,让学生了解人体基本构造、各器官的位置结构。但是,师范院校不具备致敬大体老师的条件。因此,在课程开始前,可以选择播放公益视频,如《生死摆渡:直击器官捐献手术全过程》,虽然我们每个人终将离开这个世界,但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始点。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宝贵,器官捐献者战胜了短暂,使生命的价值升华,获得永恒,也让他人获得新生和光明的愿望成为可能。人体器官捐献是拯救他人生命的高尚行为,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崇高体现。以“敬佑生命”为主线,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和善待生命的理念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课程特色。
2. 运动系统。人体骨骼系统由206块骨骼组成,这些不同形态的骨骼各司其职,维持人体的稳定与平衡,对内脏器官进行保护。由此延伸到全社会弘扬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们用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爱岗敬业,从而激发师范生树立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人体的运动系统还由骨骼肌组成,而骨骼肌又可以分为拮抗肌和协同肌,它们在运动形式上是对立的,但环绕关节运动的时候它们又是统一协调的,由此可以联想到世界上任何事情内部和事情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人体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3. 免疫系统。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4]。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有流行报道,60年代,全国每年脊灰发病人数达1~4万例。1958年8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简称国家科委)决定在云南建立“猿猴实验生物站”,生产脊灰疫苗和开展以猿猴为对象的医学生物学研究工作,中国医學科学院生物学研究所于1960年成功研制出首批脊灰减毒活疫苗,并于1963年成功研制便于全国广泛推广的固体剂型——糖丸。自此,我国脊灰年平均发病率大幅度下降。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证实,中国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已被阻断,成为无脊灰国家。这一事例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 生殖系统。卵子从受精、迁徙到发育成为胎儿,最后分娩,要经历十月之久,在这期间母亲不仅要经历分娩疼痛(耻骨联合打开),还要经受由孕期激素分泌变化所带来的脱发掉发、身材走样等状况以及产后漏尿、感染、便秘、痔疮等一系列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折磨,但母亲把最好的营养和超强抗体(最新研究进展)给了胎儿。这教导学生致敬伟大的母爱,感恩母亲,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珍贵。在讲到男性生殖系统时,由学生观察前列腺窦底前列腺排泄管的开口与尿道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病菌是可以经过尿道、排泄管的开口进入前列腺,进而引发前列腺感染,而前列腺分泌的液体是精液的重要组成之一,因此,前列腺炎症会影响精子的数量和质量,甚至导致男性不育。在讲到女性子宫时,可以通过讲解宫颈癌的致病因素,教导学生在生活中洁身自爱,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在课程讲述过程中,也可以将生殖科学家的事例有机融入,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品格,以及愿意投身科学研究的事业。例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妇产科主任林巧稚大夫一生未婚,但经过她的手来到这世间的新生儿有5万多,在她临去世的前一天还接生了6个婴儿,她被贴切地誉为“万婴之母。”[15]
5. 循环系统。胸心外科专家蔡用之成功实行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挽救了室间隔缺损患者的生命;在1965年6月成功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人工心脏瓣膜,在国内首次成功进行人工心脏二尖瓣膜置换手术,填补中国心脏外科该领域的空白事迹。引用蔡用之的案例,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 呼吸系统。在吃饭、吞咽的时候开怀大笑,会使喉口开放,很容易导致食物落入喉腔,堵塞在声襞间(喉腔最狭窄处),阻碍气体进入,引起阻塞性呼吸困难,严重者造成生命危险。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球抢救异物误入气管患者的标准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意外发生的那一秒,危急关头正确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能挽救一条生命,也能拯救一个家庭。
四、生物科学师范生教研能力的培养
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具备对生理学问题进行客观分析、辩证性思维的能力;通过了解和学习医学史上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缜密的逻辑思维。通过生活中常见病理案例的解析,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和善待生命的理念,增加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感受民族凝聚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大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四个自信。”[16]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不仅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能力上同样要做足准备,要具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利用资源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师范生的教研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 明确中学生物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学习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使学生明确中学对生物教师的基本要求,以及生物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2. 开设大学生科研讲座。在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基础上,邀请学院的科研人员为学生做科研讲座,科研讲座结合项目组成员的科研项目进展和科研心得,使讲座生动形象、不枯燥,充分点燃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激情。3. 学生自主设计科研内容,与导师组建创新团队。学生通过对导师研究内容的理解,查阅文献,发现科学问题并设计科学实验,与导师组成创新团队,导师对学生从专业能力、心理素质、科研态度等方面进行指导,使学生树立科研信心,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学生教研能力的培养。在理解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需将该过程与课程内容相融合,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研究活动,并以研究活动为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讨论,并在讨论后及时反思,不断完善课程内容,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以研究问题为导向,融合互联网技术,模拟授课。师范生经过线上课程学习、研究,线下关于研究问题的讨论,通过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在课堂上参与研究问题的讨论,对课程内容有了理论和创新的认知,并将研究问题的相关资料、分析过程和结果整理,提出新的教学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五、结语
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7]。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8]。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06):273.
[3]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9,30(04):70-73.
[4] 梁庆婷,于欢.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维度探索[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32(10):17-22.
[5] 李飞飞,夏英俊,王虹伶. 实施科教融合提升教学质量——以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为例[J].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08):160-162.
[6] 黄云彤,孙革新,沈丽明,等. 高职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技术,2019(04):59-62.
[7] Sibgatllina A A,Samsonov E V. The activity approach to building research competencies among prospective teachers[M].London:Taylor & Francis Group,2014:483-485.
[8] Syzdykbayeva A D,Bainazarova T B,Aitzhanoa E N. Frmation of research competence of the futur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J].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2015(04):200-209.
[9] Zhexembinovaa A K,Shahb S,Taubayevaa S T. Diagnosis of the initial state of formation of research competence of a future social pedagogu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Science Education,2016(11):4699-4705.
[10] Ainur Z,Sharkul T,Zabira M.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ducational-informative motive and the reflection as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research competence formation among future social teachers[J]. The Social Sciences,2016(15):3774-3777.
[11] Khana N N,Karsybayevab R K. Evaluation of the program effectiveness of research competence development in prospectiv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Science Education,2016(18):12299-12316.
[12] 郭法奇. 教育研究力:教師发展的高级能力[J]. 教师教育研究,2014(03):1-6.
[13] 杨茂庆,孙杰远. 聚焦于教研能力的教师教育模式探析[J]. 教育研究,2012(12):95-99.
[14] 王晓宇,黄庆荣,吕珀,等. 2013年黑龙江省桦川县健康成人血清中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J]. 医花卫生科技,2014,38(12):1405-1406.
[15] 张欣然,党幸星,路皖庆,等. 以人文教育为抓手提升“生殖系统”思政育人能效[J]. 教育教学论坛,2022(18):33-36.
[16]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N]. 求是,2020-08-13(17).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
[18] 白海艳,铁军,李莉. 《动物学》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J]. 长治学院学报,2020(37):56-59.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