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集体教学活动
2023-05-30施小玲
施小玲
摘 要:回归生活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途径。开展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集体教学活动,需要教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美术特点,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注重幼儿周边生活中各种资源的开发,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而开展美术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美、理解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用美术丰富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生活,从而促进幼儿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幼儿美术;回归生活;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3)01-0027-03
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生活经验带来的重要影响,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都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蕴涵幼儿成长的重要轨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是幼儿最熟悉、最独特和是宝费的财富。将幼儿的生活作为连接幼儿与艺术之间的纽带,能够更好地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化是当前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改革追求的方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美术家在艺术教育领域中不乏对“艺术回归生活”的论述,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美育思想、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自然美育思想、教育家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美术教育思想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方向:美术教育应回归生活、融入幼儿的生活,成为幼儿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集体教学活动探索研究,提倡选择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注重聚焦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真问题,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发现、挖掘身边的美,提升幼儿对生活的审美感受,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从而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美术教育内容
内容是创意的源泉。教师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通过课程审议确认教学内容是否需要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开展,是否体现对高质量集体教学活动的追求,避免“为集体教学而集体教学”的倾向,在确定组织形式之前理性权衡开展集体教学的必要性和价值性,并运用有效的形式和策略,让幼儿在集体学习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同时要考虑是否体现幼儿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珍视幼儿在真实生活中的“真问题”,善于发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好契机”,确保教学活动源于生活、基于生活、指向生活。
(1)立足主题,注重联系与整合
主题课程与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是互为补充、互相联系,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生活认知、情感体验以及在主题区域中积累的基础技能,往往成为美术活动“厚积薄发”的力量,使幼儿随后的美术创作内容丰富、情感饱满、形象灵动。因此,教师常常把美术活动安排在主题课程的中、后段,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活动的经验成为美术活动的支撑。例如,芝山中心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海底总动员”中,幼儿对海洋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对海洋动物认识逐渐加深,常常在区域活动中自主的开始画海洋动物、制作海洋动物等,于是美术集体教学活动“海底世界”便应运而生。教师通过这个集体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将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积累的对海洋动物的零散经验与想象进行梳理,帮助幼儿通过集体活动,借助色块大胆想象、添画,合作制作与海洋动物相关的作品,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2)贴近生活,关注情感与经验
幼儿由于受到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时间的认知难以凭借抽象的符号和逻辑思维推导,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选择幼儿身边的人、事以及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大自然中和社会生活中蕴涵的美,唤起幼儿的联想,催生幼儿的创作动机,让幼儿在创意美术中童真灵动、创意飞扬。例如,开展美术集体活动“我爸爸”,就是教师发现幼儿读完绘本《我爸爸》后,说起自己的爸爸时十分崇拜,更是引发了幼儿无限的来自爸爸的故事。于是教师决定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引导幼儿体谅爸爸的辛苦、讲述爸爸的兴趣爱好、回忆爸爸的外貌特征、感受爸爸对自己的爱,让幼儿带着对爸爸的爱来画爸爸,并在集体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开展讲述爸爸的故事。尽管幼儿笔下的人物刻画得不够精细形象,但由于加入了幼儿自己的情感体验,作品表达得更加个性、灵动。
(3)走进大师,聚焦审美与欣赏
美术欣赏教育是丰富幼儿美感经验,培养幼儿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最直接的途径。其中,名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涵鲜明的艺术效果成为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首选内容。而只有当美术欣赏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幼儿才能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审美想象才能得以释放。对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审美能力发展的需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易引发幼儿兴趣的内容。例如,在水果丰收的秋季,教師带领幼儿到水果店观察水果店中各色水果,了解水果的形状和颜色。然后可以组织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呈现了艺术大师塞尚所画的《苹果和橘子》以及其他水果作品,让幼儿获得美感体验的同时学习大师的表现手法,融欣赏与学习技法于无痕的集体教学中,之后鼓励幼儿进行水果主题的创作。
(4)源于本土,体现文化与特色
开展课题研究,教师需处处留心,及时捕捉生活中闪现的本土文化,鼓励幼儿走进家里“寻宝”、走向自然去“寻根”、走进节日去体验、走近艺人去学习等,教师还要从中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且被幼儿所喜爱的内容纳入美术教学中,以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点燃他们创作的激情。例如,建瓯素有“中国竹子之乡”美誉,教师可以依托家长资源组织幼儿参观竹林、竹工艺品展览、竹艺店等,之后选择其中有价值的、对幼儿有教育意义的、同时贴近幼儿生活且被幼儿所喜爱的内容纳入的美术教学中,并以集体教学的形式,激发幼儿对各种竹艺品如竹捞、竹匾等进行借形想象,整合零散经验,找到本土文化与幼儿美术的契合点,进行表现美的创作。
2.立足幼儿生活选择美术活动材料
美术材料是幼儿发挥想象、探索事物、尽情创意的载体。生活中废旧的鞋子衣服、自行车、废弃的三合板、瓦片、砖头;自然界中的树根、树枝、树叶、稻草;餐桌上的蔬菜、水果等,都是可供选择的美术活动材料。教师要善于发现材料、运用材料、变化材料,让一切皆能融入美术。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和欲望,提升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能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萌发改造和美化周围生活环境的意识。传统材料创新用、多元材料巧利用、因“材”施教趣创意等,可以让幼儿的创作从无趣到有趣、从单一到丰富、从复杂到简单。
3.创设再现儿童生活美术教育情境
在美术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心怀童真,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潜心体味幼儿的内心世界,立足幼儿真实的生活场景,基于幼儿生活经验和学习水平创设审美情境,巧妙地教授技能、适时地慧心指导、有效地进行作品评价,引领幼儿渐入创意佳境,搭建起推动幼儿积极学习与能力获得的阶梯,让幼儿稚趣的童年在美术创意中尽显盎然生机。例如,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技能问题,教师不应运用抽象概括的方法进行介绍,而应在美术活动中创设生活情境,将幼儿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加工为特定的情境,把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融入情境再现,或者将其转化为幼儿的生活经验,使抽象的、无意义的空间转变为具象的、有意义的空间,使美术活动更加生活化、形象化。例如,创意活动“快乐的小雨点”中,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活动组织幼儿在屋檐下观察雨滴、在长廊中聆听雨声、在雨中体验雨水打落在身上的感觉等,让幼儿对雨的抽象印象到具体的感知与体验,并进行梳理与分享,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4.创设宽松自由的美术教育氛围
在开展美术集体教育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了提供宽松、自由的氛围,关注幼儿的情感真实体验,引导幼儿结合图片、视频、实物等进行分享交流,谈谈自己对创作的感受,为幼儿的率真表现提供支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有效对话、积极互动,可以让不同的个性、创作方式、思维在集中教育活动中互相碰撞,从而促进幼儿的多样化表达,并在交流和对比中反思自己的作品,提升理解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例如,在创意活动“落叶跳舞”中,教师把这个创意美术活动的场所设在了户外,给幼儿一个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幼儿不再拘谨,在洒满落叶的草坪上洒脱地席地而坐,满目秋色,面对教师的提问无需去回忆中搜寻,因为答案就在他们的身边。浓浓秋色中,幼儿可以伴随着不时飘落的秋叶,欣赏书中落叶小精灵们奇妙的造型,结合生活与游戏的经验天马行空的想象着它们的故事;在宽广的户外和好朋友自由组合,奔跑着拾捡落叶,在树叶掩映的长廊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的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能随时根据创作的需要寻觅所需的材料等。无拘无束的环境能极大地拓展幼儿的思维,都能激发更浓烈的创作欲望和更多的创意,这就是为幼儿构建的生态式开放课堂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教育氛围,有助于落实回归生活的本色教育。
5.避免不加以指導、放羊式的教育方式
美术集体教育活动要避免教师不加以指导、放羊式的教育方式。针对幼儿在系列活动中遇到的相同的问题,教师要有效地、恰当地启发和引导,提高幼儿的创作兴趣,打开幼儿的创作思路,引导幼儿积累感性经验,发展个性,获得情感体验。教师应基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共性问题与需求,设计教学架,突出重难点,发挥集体教学活动的“点睛”作用,将幼儿的探索、好奇、困惑转化为具有审美创造意义的具体行为,促进幼儿有目的地思考、分析、讨论共性问题,学习运用比较、观察、想象等方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行创作。美术集体教育活动,除了帮助幼儿解决美术问题,引导幼儿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外,还要鼓励幼儿与同伴间相互欣赏、对话、互动,率真地表达自己的创意想法,体验美术创作带给自己的乐趣、自信与成功,有效地实现活动中的难点突破。例如,创意活动“云”中,教师梳理总结了幼儿在前期系列零散的创意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一是散文诗与创意画面结合不够理想,不能较好地凸显散文诗中的主要内容与意境;二是幼儿之前的创作不是主动的、自发的,只是流于单个形象的模仿创作。如果一直这样,幼儿很快就会因为没有挑战性和创造性而不愿参与活动,且若作品总是单一,缺乏内涵,幼儿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与创作欲望。根据这些问题的学情分析,教师将本次集体活动难点定位为把幼儿无意识的创作动作回归到对画面的构思,关注画面艺术要素的探索创作,从而帮助幼儿确定自己创作的构思。例如,当幼儿在用白沙创作时,一把抓起沙子洒落在垫子上会呈现出大大小小的沙堆,觉得有趣并乐在其中。教师没有去干扰和阻止,而是用等待的策略,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支持幼儿,这个抓、洒的过程正是幼儿在探索沙子特性、为后期创作奠定基础的过程,是有意义的活动。之后,可以通过谈话提问:“你想变什么样的云?”进行启发,让幼儿大胆选用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总之,在集体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活动中的指导,要指向每一个幼儿独特的生活经验,树立幼儿的审美自信,尊重幼儿生命尊严的原则,通过平等对话、巧妙点拨、童眼看画、借助游戏情境语言等让幼儿敢画、乐画、善画以及想听、想说、会说、敢说,从而促进其理解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美术活动要主张回归生活,坚守幼儿立场,为幼儿天性成长保驾护航,要让幼儿从模仿学习、被动进行的美术创意活动中解放出来,从幼儿的自身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出发,引导幼儿发现、感受生活之美、艺术之美,为幼儿提供富于美感的支持环境、氛围和适宜的工具材料,激发幼儿运用自己的独特方式,使幼儿可以通过线条、色彩、造型等元素,大胆地表达充满童心稚趣的感知、想象和创造,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发展心智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从而让幼儿感受美、理解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用美术丰富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生活,用美育提升幼儿的生活质量,从而真正促进幼儿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倩.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周刊,2019(19).
[2]陈秉龙,颜铭锋.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指导策略探微[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10).
[3]蔡小青.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J].新教育,2019(08).
*本文系福建省建瓯市第四届教育系统优秀人才项目“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集体教学活动探索研究”(课题编号:C2002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