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课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设计探讨

2023-05-30曹凤雪范洪辉戴仁俊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公共课课程思政互联网

曹凤雪 范洪辉 戴仁俊

摘 要:以公共基础课《Python程序设计》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互联网+”环境下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公共基础课《Python程序设计》进行思政的必要性,提出其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思路及路线,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研究,以期推动公共课教学改革,达到教学育人效果的最优化,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课程思政;《Python程序设计》;公共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1.072

1 研究背景

一些学者就“课程思政”的概念内涵、核心要义、实施路径和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例如,石丽艳指出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高德毅等提出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王刚提出必须把课程思政的理念与目标融入学校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全过程,深挖善用各科课程的思政元素,全面提升知识学习的教化效益。还有一些学者就“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科学内涵、运行机制、实现路径、主要对策等进行了探讨。例如,王学俭等人从课程思政的本质、理念、结构、方法和思维方面总结出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以及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应对策略。杨晓慧从协同联动、制度构建、文化熏染方面提出“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已有研究对课程思政的内涵、核心的认识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将思政要素融入具体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仍需进一步探索。虽然人们围绕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展开了诸多实践探索,但是对于课程思政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很少。虽然有部分研究关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中的具体应用,但是,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并未生成,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下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亟待进一步研究。

为了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本研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整体意识”为统领,对公共基础课《Python程序设计》在“互联网+”背景下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设计进行具体研究,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完善教学内容,探索教学策略和方法。

2 公共课《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1 公共课《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简介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Python语言已成为当前主流编程语言。2018年9月,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增加了《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这门专业科目。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Python语言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Python语言是一门跨平台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拥有大量功能强大的内置库、标准库和第三方库,简单易学、免费开源、开发效率高,因此Python语言常被称为“生态语言”和“胶水语言”,它已被越来越多的开发者、科研工作者、老师和学生接受。

本课程主要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Python语言的基本知识,以及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和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一般问题进行分析和编程。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理念,具备初步计算机语言的编程技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计算机解决各自专业实际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2.2 Python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由于《Python程序设计》作为学校的公共基础课,面向的学生较多;另外,这门课面向的是刚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正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需要做好公共基础课《Python程序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对于开展和实施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互联网+”背景下,首先,高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将信息技术和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进行融合,让“互联网+”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Python程序设计课的教学,以此达到Python程序设计课的教学目标。其次,高校在实施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时,要充分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过程当中,并将Python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创新和完善,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德育水平。

3 “互联网+”背景下公共课《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建设

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本研究思路,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互联网+”背景下公共课“Python程序设计”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设计。首先,确立含有思政的教学目标,进行知识、能力、思政目标设计;接着,结合公共基础课Python程序设计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思政内容和教学内容相融合;最后,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活动设计。Python课程思政建设技术路线如图1。

3.2 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3.2.1 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

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出发,确立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Python的编程模式(命令式编程、函数式编程),熟练运用Python运算符、内置函数以及列表、元组、字典、集合等基本数据类型和相关列表推导式、切片等特性来解决实际问题,熟练掌握Python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函数设计,熟练使用字符串方法,了解Python语言多领域应用,熟练使用Python讀写文本文件,了解Python程序的调试方法,掌握一门帮助各专业后续教学且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编程语言。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理解编程语言及应用方式,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计算思维,并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3)思政目标: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传授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及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爱岗敬业、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

3.2.2 融入课程思政的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足公共基础课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知识特点,借助于科技发展成果、法律法规知识、典型人物、数学史、日常生活知识、辩证唯物主义等,充分挖掘蕴含在Python程序设计中的思政资源,根据国家金课“两性一度”的要求重构Python课程内容体系,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的线上线下资源建设,促进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统一。本研究根据Python课程内容特点形成含有思政的知识架构,如图2。

3.2.3 融入课程思政的课程活动设计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需要通过开展课程活动实施教学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依托各类智能化平台、资源与工具可以采用更加灵活、丰富的教学策略,打通课内课外育人壁垒,拓宽育人空间,延展育人时间。

根据Python语言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教学模块,根据教学进度,把每个模块划分成若干个知识点,在每完成一个知识点后设置有关测试题或讨论进行评价和反馈。把知识点设置成学习任务,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完成。

(1)课前,进行思政教育的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为主。

教师设置预习任务,发布到雨课堂或QQ群,学生通过手机线上完成。预习任务分成以下两步进行:第1步,观看视频、PPT、文档或者上网查找资料,例如,在学习控制结构时,让学生上网查找勾股定理、海伦公式、斐波那契数列、圆周率、猜数游戏、韩信点兵等案例的来源,了解世界文明史;对于需要观看的视频或PPT,需要老师提前筛选网上的优质课程资源,把资料链接发送到雨课堂或QQ群。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课中学习产生期待。第2步,完成课前测试或课前讨论。任务的设计上,尽量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尽量在10分钟之内)完成。第2步的课前测试题的设计尽量简单,让学生有信心学好本次课。教师在课前把学生的课前测试或课前讨论进行整理归档,以便在课中进行集中讲解。

(2)课中,思政教育的主阵地,着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做事的方法及做人的道理等。

通过边讲边练的方式进行一体化教学。每次讲解完一个大的知识点之后就让学生进行实践验证,教师对课前学生预习反馈的难点进行重点讲解。接着,通过学校购置的全自动考试平台或雨课堂进行课堂测试。通过测试的情况,进行疑难解答。

(3)课后,进行思政教育的融入,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行合一。

教师对本次课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设计测试题、讨论题或编程题,让学生课后线上主要完成单选题或讨论题。教师把每次课难理解的知识点录制成视频或给学生推荐网上相关知识点的视频,发布在雨课堂,供学生复习巩固使用。在线上设置讨论板块,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学生也可以互相回答,对于回答其他学生问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教师从中选择对于回答问题质量较高的帖子,给予榜样奖励。

4 结论

本研究将公共基础课《Python程序设计》的课程思政建设置于“互联网+”视角之下,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和教学策略的创新,同时,以“整体意识”为统领,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希望给其他公共基础课,特别是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与示范。

参考文献

[1]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4143.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王刚,朱家存.新时代课程思政:价值、目标与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1,(5):410.

[4]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2):5058.

[5]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6]谢幼如,邱艺,黄瑜玲,等.智能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设计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04):7684.

[7]吴运兵,阴爱英,余小燕.课程思政视域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學改革路径探索——以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21,24(06):8591.

[8]沈培培.“互联网+”视域下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公关世界,2022,(12):9899.

猜你喜欢

公共课课程思政互联网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实践应用取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应用
高职院校公共课分类分项教学安排的实施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