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仿有因,“对症下药”

2023-05-30赵晗宇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对症下药园所教师应

赵晗宇

模仿行为是幼儿进行世界探究及验证自我认知的一种方式,他们的模仿行为就是想验证自己的认知,或是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忽视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和需求,是教师多次引导无效且不良行为继续的原因所在。下面将结合这一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给出一些解决策略:

1.关系为本

托班阶段的幼儿大多刚独自进入园所生活,与家人的分离容易让其缺乏安全感。教师可先通过“尊重的(respectful)、回应的(responsive)、相互的(reciprocal)”的3R原则与幼儿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让幼儿在有情感寄托、产生安全感的基础之上,愿意信任教师及所处环境,身心放松地跟随一日流程自主、快乐地进行活动。

2.放松心态,接纳幼儿多种探索方式

2~3岁幼儿活泼好动,具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很难坐在某处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与教师互动、学习。一日活动往往都是他们需要学习的,幼儿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常常使他们根据兴趣采用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因此,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应转变心态,多给自己和幼儿一些空间和时间,对幼儿各式各样的自由探索给予充分的理解,对幼儿做出的不当行为能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不过分着急、放大。

3.基于观察的“对症下药”

与幼儿相处时,教师需格外警惕“主观臆断”加“先入为主”。当幼儿模仿不良行为时,不妨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不加干扰地观察一段时间,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需求及起因,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4.制定规则,明确行为底线

良好的活动规则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有利于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当幼儿初从家庭步入托育园所,必定受到各自家庭养育的影响,进而生成不同的行为模式。教师需根据幼儿状况及需求制定相关的活动规则,让幼儿提前熟悉、适应。如该年龄段幼儿在家不愿坐在餐椅上进食,很多家长便端着饭碗追喂,在一开始入园用餐时不免也会跑来跑去。若这种行为没有被及时制止,其他同伴就会默认此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继而出现模仿行为。因此,作为教师应提早明确各活动环节的行为准则,在个别幼儿做出与准则不符的行为时及时制止,并通过多次重复规则,在幼儿做出正确行为时适当鼓励加以强化,进而减少其他幼儿模仿的可能。

5.调节自身情绪,保持平和

幼儿的情绪与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教师情绪的影响,他们能敏锐地捕捉到成人的情绪情感变化,但尚不知如何分析、应对。当幼儿做出不良行为时,教师的语言呵斥或无意义的惩罚往往收效甚微,因为被制止的幼儿并不明白教师的真实意图,只是一味地恐惧、慌张。教师应保持以平和的语气与幼儿对话,同其解释行为背后的原因,鼓励幼儿用同样平和的语言或方式表达自身的需求或情感,以此共同面对解决问题。

6.做好家园共育

当幼儿在园所经常出现某一不良行为时,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习惯以获取更多信息,从而和家长一同探讨应对策略,观察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回访,根据幼儿的情况动态调整应对之策。另外,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

猜你喜欢

对症下药园所教师应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人参虽好,也要“对症下药”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台媒称海峡论坛“对症下药”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