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作业设计有方向、有主线、有动力

2023-05-30肖丽锦孙炎鹏刘妍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目标素养作业

肖丽锦 孙炎鹏 刘妍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在推进过程中可以将知识由碎片化拆解变体系化融入,将零散的知识串联结构化。相对于传统的按课时推进的教学模式来说,单元整体教学既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基于以上优势,作业设计也要与单元教学进行无缝融合,改变以往机械训练、形式单一、功能窄化的短板,促进学生的能力多元化发展,让作业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全面助力。

作业目标是根据单元教学目标顺承形成的,其指向还是本单元所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等。

(一)融通素养目标,让作业在落地中凸显长线效应

单元作业的实施要紧扣语文学科素养,只有聚焦素养设定目标,才能将每一课的作业、每一个单元的作业在学生素养形成的过程中发挥“实力”,而不是蜻蜓点水的虚化。因此,教师在作业布置和评价中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真正达到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人文主题,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联想到自己生命中遇到的类似的人和事,并能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基于单元的核心目标,本单元作业目标如下: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真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表达真情的词句。

2.记录生活中一个感受深刻的情境,完成自己的“朋友圈文案”,使用积累的词句让“文案”更优美,展现真情。

3.以“朋友圈文案”为基础,综合运用本单元表达感情的方法,完成本单元的习作。

以上目标都融通了语文素养的相关目标,在语言、审美、思维乃至文化等方面均有对接落地之处。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丰富自己的语言。

(二)联通单元目标,让作业在落地中展现整体效应

在融通素养目标的基础上,基于单元视角的作业一定要与单元教学目标形成“联通”的关系,所谓联通,就是一种相互契合,为了达成本单元的核心目标,学习过程中要落实的内容,与作业中要强化、实践、迁移的内容相互衔接。

针对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润色“朋友圈”的任务:让学生从自己的朋友圈中的记录里分享感触最为深刻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对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在“点赞”的同时,还要发表评论。学生分享评论的过程,就是逐渐明晰怎么修改的过程。这就大大降低了习作难度,激发了写作欲望。学生既能检查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合理修改,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欣赏水平。

基于单元视角的作业设计,其内容主体是一个个鲜活的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素养,通过任务的设计摆脱以往单纯训练能力或者知识获得的僵化模式,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关键能力等得到有效的迁移。

(一)以能力进阶关联任务,让作业实施助力成长

单元作业设计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明显的阶梯性,不仅是作业内容上的进阶,也是单元作业蕴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阶梯性,单元作业要体现对学生能力的逐步培养。单元作业将单元内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通过任务的形式逐层发布,难度和挑战性呈现阶梯性,学生在逐层逐步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力得到提升。

比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该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作业规划为四个大任务:我是传统文化引路人、我是传统文化代言人、我是传统文化传承者、我是传统文化践行者。

单元作业形成了一个能力锻炼的全流程,学生在作业中也有明确的角色定位,让能力进阶有真切的联系。

(二)让情境体验关联任务,让作业实施持续投入

单元作业设计不仅要有明显的阶梯性,也需要创设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近的真实情境,学生才易于理解、习得知识,对作业产生兴趣。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学到的知识,经过练习就可以迁移、运用到生活中,发展、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祖国河山”,教师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创设任务情境,为学生开通一列“畅游祖国河山”的直通车,打通课本与生活之间的通道。接下来,在任务情境的引领下,学生开启“畅游祖国河山”的每一站旅程,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完成了本单元的作业,达成了单元的作业目标,习得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

单元作业的形式不仅是作业的“外形”,更展现出作业内在的核心价值。“双减”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兼顾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设计差异化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一)开放作业范围,让拓展性作业有料

拓展性作业设计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拓展性作业要在保证基础训练扎实的前提下,力争拓展内容有新看点,有创造性。学生在完成拓展性作业的同时,动手动脑展现自己的独特创意,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快乐。拓展性作业的设计既要运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又要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梳理、归类、转化、联接,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以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艺术之美”,意在指导學生感受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艺术形式所散发出来艺术魅力,并能通过艺术,看到其背后的人文精神之美与人类文明的智慧之光。教师可以依据本单元“感悟艺术之美,记录艺术生活”的主题,设计拓展性作业:学生以“书法”为主题自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是书法名家,也可以是书法流派,还可以是书法故事,通过搜集、整理、筛选资料,形成自己的成果在班级汇报。

这样的作业,是开放式的,网络、书籍中有足够多的资料可供学生选择,学生要综合运用各种能力自主完成作业,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

(二)精选实践主题,让实践作业有得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设计有难度的项目,让他们在作业实践中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获得进步。

在学习《伯牙鼓琴》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音”的内涵,教师可以设计实践作业:子期、伯牙的故事流传许久,不仅感动了世人,更让我们对“知音”有了深刻的认识。请大家根据《伯牙鼓琴》的故事情节,创作微剧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演一演。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统筹兼顾,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寻求创新,设计形式多样的多元化作业,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提高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目标素养作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快来写作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作业
我们的目标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