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3-05-30田海燕
田海燕
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训练要求,承载着最重要的语文课程学习任务与目标。朗读在教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有的教师却认为学生学会识字后,就能够自主阅读课文,读着读着,也就会朗读了。换言之,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缺失必要的指导与训练,这对学生朗读能力形成与朗读水平提高都极其不利。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所作为,根据编者意图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承担起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的责任。
一、指导学生学习多种朗读技巧
小学生学习朗读,尤其在起步阶段,是离不开教师耐心指导和训练的。这种指导既需要从整体入手抓语感培养,又需要重视循序渐进地落实编者意图进行具体的朗读技巧指导。朗读技巧中的停连、语气、语调等训练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唱读、读不出文本内容变化等常见问题,由此可见朗读技巧对学生朗读学习的重要性。
如一年級下册第四单元的长句子朗读,其中就包含着需要教师认真指导学生才能慢慢掌握的朗读技巧。要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第一,教师需要梳理课文中长句子的类型。有的长句子的定语成分多,有的长句子的补语比较多,还有的长句子是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分清长句子的类型,才能进行分类指导。第二,教师需要探索长句子的指导方法。首先是示范指导,学生整体上模仿,保证学生学习朗读长句子形成应有的语感;其次是读好短句,分解难度,主要是针对定语和补语比较多的长句子,教师指导学生把短语当成一个小整体来读,能够有效分解长句子朗读的难度。再次是训练学生读出节奏和情感,可以采用在短句子内部画出分隔符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分行排列的方法,还可以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
二、训练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
朗读课文的形式有多种,如自由读、范读和领读、轮读、分角色读、齐读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自由读是一种用适宜的声音自主朗读课文的形式,主要用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初,以解决生字词语障碍、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为目的。
范读和领读主要是学生跟着教师学习朗读,主要用在低年级初学朗读时或者朗读中对重点词、句、段的把握。尤其是在发现多个学生都读不好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及时范读和领读,让学生先学习读正确,再慢慢领悟其中的方法。
轮读和齐读,从一定的角度看都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轮读通常是学生分自然段轮流读,教师从中检查学生的朗读效果,及时解决朗读中出现的问题。齐读是全班共同读,教师可以选择难读的自然段组织学生齐读。齐读训练的是学生共同的节奏感,还有对语气、语调的把握,追求整齐划一的效果。
分角色朗读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分角色朗读能够有效体现朗读内容中的感情表达,与读正确、读通顺比,这是小学阶段朗读训练中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从练习简单的对话开始,学习朗读不同语气、语调的句子,在对话中体现说话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态度和情感。
三、针对不同文体开展指导训练
有些教师认为有感情朗读最重要,不论学习什么课文都不忘来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实际上是忽视了有感情朗读的适用性。换句话说,在不同文体中,朗读训练的方法和要求是需要区别对待的。
首先,情感类课文训练有感情朗读。情感类课文在教材中占比很大,童谣、诗歌、各类故事、散文等文体中都含有丰富的情感因素,也适合开展有感情朗读训练。童谣、儿歌、低幼故事等文体,比较适合低年级学习,朗读时可以适当选择夸张的语气进行训练指导;现代诗、古诗、文言文等文体,适合在中年级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从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通过适当语气、语调来体现角色感,以及用节奏、韵律来表达内在的情感;小说、散文、民间故事等篇幅比较长的文体,适合在高年级进行朗读训练,重点是读出人物的情感世界和文本中的感情因素,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课文的深层情感内蕴。
其次,非情感类课文的朗读指导训练。在统编教材中,实用性文体的课文多属于非情感类课文,如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非连续性文本等。在这些文体的课文朗读中,重点不是有感情朗读训练,而是根据文本内容训练学生采用简单平实的方法进行朗读。应用文中的请假条、介绍信、通知、邀请函等,都是很客观的陈述性内容,没有必要加上感情读得不伦不类。说明文是统编教材中出现比较多的文体,既有散见于各个单元的说明性文章,又有集中的说明文文体单元学习,而且不同的说明文因表达内容和方法有异,教师指导朗读训练的方法也需要有所区别。如《太阳》《鲸》一类的说明文,介绍的对象以客观为主,说明方法以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为主,学生朗读时可以用平实的语气读出说明事物的特点就行;而《松鼠》在说明对象特点的时候,采用了较多的艺术表达方法,语言具有形象化特点,学生朗读时可适当加上感情色彩。对于《为人民服务》这一议论文,课后练习要求的有感情朗读,主要是读出态度,强调立场,突出作者的主张,与情感类课文的有感情朗读区别明显。
总之,教师要重视朗读所具有的再创作活动性质,认真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注入朗读之中,扎实训练学生用声音表达文本中的情感与内涵,使课文朗读产生应有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课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