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粤东:老树新花 年味更足
2023-05-30黄丹雯
黄丹雯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过年习俗大相径庭。说到南方的年俗,不得不提潮汕年俗。潮汕地区保留和传承了不少古时的中原文化,比如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
有人说,在潮汕过年是在祭拜中开始,在祭拜中结束。其实潮汕人过年除了祭拜,还有许多传统风俗历久弥新,一直沿用至今,也有些年俗顺应时代变化,响应环保号召,进行了简化改良,这些传承的年俗都蕴藏着潮汕人对过年的热闹和盼望,更是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寄愿与憧憬。
家乡绘绿底 美食迎客来
潮汕浓烈的年味,从踏入腊月就开始了。潮汕人早早就着手准备食材过年,杀鸡、卤鹅、蒸鱼,再备上几种粿。潮汕的粿有各种各样的,用粘米粉、糯米粉、绿豆粉、面粉等做成粿皮,拌上各种佐料蒸制而成。北方人过年要包饺子,而潮汕人过年则是要做红桃粿。红桃粿因其红色“寿桃”的外形而得名,象征着健康长寿,更是被寄托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因此成为家家户户过年过节必备食品。
在潮汕人的年货清单中,还有两樣是少不了的——橄榄和“大吉”(即潮州柑)。潮州柑是潮汕地区著名的水果品种之一,在潮汕地区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栽种历史。因柑比桔大,潮汕人将柑称为“大桔”,谐音“大吉”。拜年的客人一般会带上两个大桔送给主人,主人也回赠互换两个大桔。在各家各户拜年后,可能这对大桔又会通过别人的拜访,不断转换,重新回到自己手中。因此,有人戏称这项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潮州柑肉质脆嫩,果汁清甜,除了拿来送礼,也蕴含潮汕人喜欢的味道。要想栽培出好吃又好看的潮州柑,得在土壤质量好的园区种植,在丰富的土壤有机质和微量营养素的作用下,果树才能结出果实更大、品质更好的潮州柑。
农用地土壤没有污染,才能保障潮汕人“果盘子”质量安全。为提高全市土壤环境质量,2022年,潮州市生态环境局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等重点工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安全利用类耕地和严格管控类耕地措施100%到位,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翻开潮州生态环境“成绩单”,不仅仅是土壤环境改善,一个个亮眼的数据诠释了潮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成效。2022年,潮州市的空气质量达标率96.2%,在全省排名第5位。韩江干流潮州段长期保持Ⅱ类水质并实现“五个100%达标”,枫江深坑国考断面同比提升1个类别、氨氮比2021年下降17.2%,水环境质量好了,“水缸子”更加安全,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有所提升。
礼承人情,茶暖人心。在年初,人们走亲访友,家家户户都要泡上一壶潮汕工夫茶,大家在茶香之中聊聊新年,谈谈家长里短和家乡发展。
潮汕工夫茶在全世界颇负盛名,潮州人不仅喝茶,也种茶。潮州产茶历史悠久,其发现源于畲族先民,兴于南宋。在潮州茶中,凤凰单丛茶最为著名。凤凰单丛茶属于乌龙茶类,因“单株采摘、单株制茶、单株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而得名,茶汤独具“天然花香、特殊丛韵”,被誉为“茶中香水”。
如今,小小的茶叶成为潮州强农富农、振兴乡村的“金叶子”,作为潮州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茶产业培育得好,能进一步助力城市绿色发展,潮州市饶平县浮滨镇便是如此。依托当地茶园等农业资源,浮滨镇规划建设集茶园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茶产业综合旅游区的发展思路,努力发展以优美山水景观为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特色化生态农业。在保持好绿水青山底色的基础上,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加速浮滨镇高质量发展。
产品是核心,质量是王道,好的茶叶是精心种植出来的。潮州市率先在全省提出建设生态茶园的工作思路,制定一系列的技术标准,促进了茶叶优质高效高产,带动近8万亩茶园绿色生态改造(占茶园面积35.5%),实现了综合经济效益比传统生产模式年均增长15%~30%,做好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双选题”。
此外,潮州还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在茶叶种植、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加工生产等领域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管,进一步构建新常态背景下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品质量安全的茶叶产业绿色发展新格局。近期,潮州提出打造单丛茶产业中心、茶叶品牌培育区,将建立和完善具有潮州区域特色的生态茶园技术模式与体系,一手抓良种优质生态茶园建设,一手抓以无公害茶园、绿色茶园、有机茶园建设,努力建设高品质茶园。
传承旧习俗 祭拜新风尚
“林姨,你也来谢神啊?”
“是呀,前段时间比较忙,有空了赶在今天下午来谢神。”
早在腊月二十四灶王爷上天这一天,潮汕人就要完成酬神(潮汕话称为“谢神”),各家各户对年初许下愿望或请到家中供奉祈平安的神明进行答谢。酬神之后,除夕祭祖、正月初一拜天公、正月初四迎灶神等不同的祭拜接踵而至。
“作为潮汕人传统,供神多,拜祖宗也多,而且所有节日,一个不落下,无论身处哪个位置,都是如此。”在广州生活了二十年的老陈感慨到,年前母亲已经开始在做“年终总结”,答谢家里供的神明。
潮汕的祭拜活动,不仅是缅怀先人功德的习俗,更彰显人们的礼义之风,且习俗里藏有不少人生哲理,除了要求感恩,还要求不能厚此薄彼,要讲究众生平等、薪火相传。而拜天公、迎灶神等拜神习俗,则无不表达了人们对于天地山川的敬畏之情,并祈望新的一年更加顺心合意。
祭拜期间,免不了要烧香。为深入推进绿美揭阳建设,在2023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揭阳市向全市市民发出倡议,通过举办“我为家乡种棵树”活动行动,引导群众“少烧香、多种树”,推动形成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全民绿化氛围。
很多地方过完正月初七,新年就过完一大半了。而在潮汕地区,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才刚刚开始,营老爷、跳火堆、赛猪羊等,各种独具地方特色的祭拜在正月里火热开展。
潮汕人称神明为“老爷”,营老爷则是将神明从庙里面请出来,神像端坐神轿,由村民抬着游村走巷,接受本村村民瞻仰再送回神庙安放,旨在祈求平安顺境。村里的年轻人还会抬着儿孙旗、灯阵、灯河紧随其后,代表的是族群枝叶的繁衍。潮汕人通过这项古老习俗,来增强族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营老爷时,大人小孩挤满了沿途街道,欢呼不止,神明的祝福伴随着鞭炮声和欢呼声洒落全村各个角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阵阵的鞭炮声中大家迎来了新的一年,但放完鞭炮漫天的烟,却也熏得人眼泪直流,虽然烘托了节日氛围,但带来的可能还有空气污染和噪声扰民。2021年以来,潮汕各市都出台了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条例,提出部分区域和时间段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要求,随着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环境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大家也都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不在规定区域燃放烟花爆竹。
不过没有了烟花爆竹的烘托,潮汕的年味依旧浓浓,不同的乡村组织起了不同的赛会,他们赛的是阵容、祭品,也是赛技术、赛勤劳致富。如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冠山乡有正月里“赛大猪”的惯例,比赛时,數百头猪头戴红花,整齐排列,场面十分壮观。这是作为庆丰年的仪式,寓意新年丰收,吉祥如意。
如今,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理念深入人心,冠山乡的村民在年俗活动中也将理念融入其中。在“赛大猪”活动结束后,村民会把猪肉分赠给亲朋好友,减少粮食资源浪费,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少一些污染空气的旧习,多一些实现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新风尚,汕头市的空气质量才能稳中向好。据了解,2022年,汕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9%,PM2.5浓度为17毫克/立方米,较2021年提高15%。
高颜值“汕头蓝”的背后,是汕头市生态环境队伍的默默付出。为打好蓝天保卫战,汕头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动21家工业企业、13家加油站、2家储油库完成VOCs深度治理,完成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12家工业企业和13家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安装;开展VOCs走航监测,严厉打击违法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行为。在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方面,持续推进公交车新能源化,对71家柴油车用车大户开展入户检查,推进港口装卸机械“油改电”,广澳港区6台场桥完成“油改电”改造,海门港区主要装卸机械全部实现电力驱动。汕头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回应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水清两岸美 游艺增趣味
这个春节,潮汕英歌舞“火”出圈,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都有不少网友晒出英歌舞的视频和照片。作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英歌舞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时隔三年,英歌舞的重新回归给潮汕地区的春节增色不少。揭阳普宁、汕头潮阳等地的英歌队纷纷走上街头,大家挥舞着英歌槌,迈着有节奏的步伐,演绎着水浒英雄的故事,展现潮汕人民团结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
在另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乔林“烧龙”的举办地,揭阳市揭东区乔林乡的村民们边念着祝语祈求家族兴旺——“良辰吉日点龙睛,盛世龙腾国振兴,史莫前书今破卷,金光闪烁报乡情。”边拿笔为火龙点睛,为正月初十晚进行的大型“烧龙”活动做准备。
潮汕英歌舞和乔林“烧龙”,只是潮汕春节的游艺习俗中具有代表性的两项,潮汕各地有着多样的游艺习俗,这些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活动反映出潮汕独特的民俗风情。每年从正月初一开始,锣鼓标旗游行、舞狮舞龙、戏曲表演等较常见的游艺活动接连不断。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独有的传统表演活动,为当地增添过年氛围感。
例如潮州的“走蔗巷”,这是潮安区磷溪镇溪口村独有的群众艺术表演。每年正月十六,溪口村就会迎来一年一度的“走蔗巷”活动,家家户户拿着挂上灯笼的甘蔗,站在村道两侧形成一条长长的“蔗巷”,等待着由七队标旗锣鼓队组成的近千名游行队伍,从“蔗巷”穿过,场面十分壮观。溪口村出产甘蔗,一节一节的甘蔗寓意节节高,村民们通过“走蔗巷”祈愿子孙一代比一代好。
而揭阳市揭西县金和镇沙犁潭村的“跑班溪”也是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相传在120多年前,村民们游“伯公(即土地爷)”在河堤上奔跑时,不小心将“伯公”随人掉入河里,结果那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从此以后,每年村民都要风雨无阻地举办“跑班溪”活动。如今,每到元宵节,当地村民都会抬“伯公”巡游,走到到附近的河边后,便会陪同“伯公”跳入水中,祈福新的一年平安吉祥、百业兴旺。
而现在,村民们跑进溪中,不仅能接受来自“伯公”的祝福,还能感受揭西县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揭西是广东绿色名县,拥有绿水青山,在积极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同时,全县居民的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如县城横江河湿地公园、棉湖镇湖墘西路步行长廊民生工程,极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黄满寨瀑布群、京明度假村等绿色旅游景点,也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揭西县水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是揭阳市持续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揭阳市生态环境局始终把全市水环境治理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重点工作任务,全市水环境质量连续五年实现改善。
在整治江河水环境过程中,揭阳市紧紧围绕国考、省考断面达标和消除劣Ⅴ类支流目标,从严落实“监测、处理、督导”立体治污方向,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行“一月一通报,一月一督查”机制,协调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重点工作任务,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如今,潮汕地区三大母亲河之一的榕江水生态明显改善,榕江北河龙石断面水质从2018年劣Ⅴ类提升至2021年以来持续保持Ⅳ类,榕江南河多年消失的塗虾、银鱼等本地特征生物、北河水质改善过程特征生物石螺逐渐增多。而“治污典范”练江,其青洋山桥断面主要污染物指标连续五年下降,2022年7、8月两个月单月水质为Ⅲ类,创有数据记录17年来最好水平。
传承民俗添年味,绿美家乡展新颜。潮汕年俗,是人民联结乡情、敦睦乡谊的精神纽带。这些充满仪式感的年俗,有喜悦,有敬畏,也有寄愿,年俗在仪式感中传承,也传递着潮汕人民对美好生活、美好家乡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