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四构建”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2023-05-30沈莉莉
沈莉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基础教育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作为育人的根本,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构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学校围绕“每一颗星都可以熠熠生辉”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的结构性变革”,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学校课程的个性化运作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启明星”课程体系,确定“五星”课程架构:智慧星(语言发展课程)、健康星(运动健康课程)、艺术星(艺术审美课程)、探究星(科学探究课程)、幸福星(社会交往课程),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彰显学生个性,提升学生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营造多元的、自主的、和谐的发展环境,让师生得到充分发展。
作为嘉定区小学中唯一一所“上海市书香校园”,学校始终坚持打造一所会“呼吸”的书香校园。吟诵社,吟诵中华经典文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漫画日记社团,绘出身边点滴,感受生活美好;小剧社,演绎英雄事迹,感悟优秀品质。学校逐步形成“听说读写画唱演”的特色阅读链。
作为嘉定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学校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校与嘉定区科创集散地共建共享共育,通过校内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性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与科创集散地共享教师资源,合作完成科学、人工智能等课程授课,教师互相学习,形成优势互补。
作为上海市中华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学校,我校有较为完善的竹刻课程、师资、配套环境,并建有集展示与学习于一体的竹刻创新实验室。学校以“普及活动主题化、社团活动精品化”的策略,分层次、分目标开展竹刻教学培训,形成“竹刻学习链”,形成“生生习技艺,人人有特长”的格局;设立“晨晓竹刻社”,聘请嘉定竹刻大师为竹刻培训的首席指导教师,培养优秀的竹刻幼苗。学校充分发挥地处嘉定镇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利用嘉定博物馆、嘉定竹刻博物馆、陆俨少艺术院、韩天衡美术馆等资源开展活动。通过名家进学校、竹刻进教室的形式,学生了解了嘉定竹刻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了更多交流竹刻技艺的机会,充分感受竹刻魅力。
学校以“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为目的,以“非遗文化进校园”为主题,将菊园非遗IP小青龙带进校园,建立“小小青龙传承坊”,开设小青龙非遗课程,包括纸艺、布艺、版画、洞箫等,增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推动优秀非遗文化在校园的普及和传承,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接触非遗文化的同时,感受小青龙的魅力,宣扬孝亲敬友的民族传统,传播民族特色,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
学校始终秉承“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全校师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学校将“轻羽飞扬”羽毛球、“绳彩飞扬”跳绳结合体育教学,积极推进“体育小达人”擂台赛活动,开展线上与线下、学校与家庭竞技比赛,鼓励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营造“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运动氛围。
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结合新课标,学校扎实推进劳动教育落地,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支持的四位一体劳动教育模式,营造育人环境,弘扬劳动美德;丰富课程内容,增长劳动技能;关注实践体验,锤炼劳动品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育美、增智、树德。
作为嘉定区“学生幸福课程”经典案例研究实施校,学校一是构建学生立体化发展模式,打造幸福学生生长线。立足教材,多维度解读、实施《学生幸福指导手册》。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班主任为幸福课程主要授课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探索幸福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立足校本,跨学科整合课程资源,将幸福课程落实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幸福情商课程”,打造“我与自我”自信定位;“亲子节”十大主题活动,“我与家庭”共成长;无处不在的慧雅阅读,“我与学业”高效前进;“晨晓第一课”“晨晓十大好习惯”营造“我与学校”和谐氛围;“红领巾寻访”,融合“我与社会”责任感……认知类课程《晨晓第一課》、实践体验课程《我们的生日“秀”》《晨晓毕业季》《职业微体验》等,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心“晴”日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注重实操,落实细节,以每一个碎片打磨细小的品质,以每一次课程浸润幸福的心灵。二是构建家长多维度学习模式,打造幸福家长成长线。实行开放式管理,加大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力度;整合资源,延伸家长学校课程的广度。学校根据学生家长的综合情况,确定“阶梯式”家长学校课程目标,构建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即核心课程——好家长必修课、菜单课程——志愿服务课程和亲子体验课程等。今年,我校汇编了校本幸福课程案例集《当幸福来敲门》,案例集共分为五大板块:成长篇、交流篇、课堂篇、日常篇和心理篇。
二、构建和谐高效的现代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中指出:义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加强教学行为改进。作为嘉定区品质课堂项目校,学校进行指向深度理解的“启·明”星课堂思维可视化导学策略的研究。通过着眼学习品质,定义深度学习内涵;聚焦深度理解,梳理思维可视化工具;深研教学理论,构建“启·明”星课堂教学范式,确定了“启·明”星课堂的深度学习内涵和学习品质的三个维度(深度投入、深度理解、适性发展),也基本确定了“启·明”星课堂的流程和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初步建构,二是理解应用,三是迁移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学校总结出了促进深度理解的导学策略:一是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通过理解外化、协助、对话,表达正在发展的个人理解;二是提供学习支架,通过提示和线索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自主解决问题;三是引导学习反思,通过对知识和学习过程的回溯,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理解程度。
学校一以贯之打造“晨晓星课堂”。“亲语文”“趣数学”“乐英语”“活课堂”的“星课堂”,实行一月一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发挥优秀课例的引领作用:以例说“事”,通过课例讲述课堂中的教学故事;以例说“策”,通过课例阐述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例说“理”,通过说课阐述课堂教学原理和规律;以例说“人”,通过课例阐述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研组开启“明强深度教研模式”。“明·强”即“明:明目标、明任务、明方式;强:强队伍、强质量、强研究”,同心、同向、同行,做到真实践、真评析、真改进、真积累,总结理念,升华教育主张;总结教学,提炼经典案例;总结课堂,优化教学模式;总结经验,生成教学论文;总结做法,构建工作范式。
学校启动“金字塔”培养计划,即:实习教师—见习期教师—职初教师(三年内)—35EPT项目团队—校级骨干—学术委员会,打通了教师阶梯式培养路径。
以青年教师培养为例。学校建立了由中层以上干部、35岁以下青年教师组成的团队,制定“35EPT”项目实施计划,设立“五必修”(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周练习三笔字,每月一篇随笔,每学期一堂展示课,每年一个微课)、“五学会”(学会听课评课,学会编撰信息报道,学会撰写活动方案,学会主持一次分享会,学做年级组长小帮手)、“五示范”(学习提升、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家校沟通、奉献创新),共15个项目。每位青年教师既担任一个项目的组长,同时也参与其他项目的活动,通过开展教学评比、课题研讨、交流分享、校史讲解等活动,助推青年教师成长,使之逐渐成长为教育专业团队。
通过一系列阶梯式的培养活动,让每一位教师掌握6项技能:研教材、会上课、喜阅读、勤反思、乐研究、善写作。
三、构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办学目标“启明至诚中和”与“创造每一天新的晨晓”的办学理念,逐步构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城中路小学八大文化,实现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根植历史文化,传承百年历史;激活红色文化,规范仪式教育;打造课程文化,完善启明课程;拓展书香文化,营造书香校园;聚焦讲堂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完善制度文化,凸显自我发展;传扬科普文化,体验时代魅力;倡导志愿文化,践行立德树人。
学校结合优秀校友事迹,启动“红色校友沈金生”的德育课程建设。校友沈金生是嘉定县第一任县委书记、五抗烈士。学校通过组织师生访一访,让红色校史“火”起来;通过讲解队讲一讲,让校史文化“红”起来;通过漫画社团画一画,让红色校史“活”起来;通过小剧社演一演,让红色校史“动”起来;通过组织学生赛一赛,让红色校史“亮”起来。
基于学校百年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学校深入研究学校教师文化,凝练了城小的六大教师文化,定义为:精细的管理文化“民主、科学”;精进的精神文化“坚守、成长”;精心的学习文化“好学、进取”;精研的研究文化“乐研、善思”;精诚的合作文化“互助、共享”;精致的生活文化“健康、乐观”。
多年来,城小有了鲜明的“启明讲堂”文化,它由“正气篇”“敬业篇”和“怡情篇”三个篇章组成。“正气篇”以“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为主,“敬业篇”讲述“教书明事理,育人新视点”的故事,“怡情篇”则主要是“展示好才艺,共享好生活”的生活情趣。“道德讲堂”作为城中路小学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它展现城小每一位教师多姿的风采,也为教师的个性特长搭建了平台,在学习活动中实现培养“博学敬业儒雅大气”的教师团队的目标。
学校每年安排见习期教师参观校史馆,初步了解学校历史,并在结束后撰写自己对于城中路小学悠久历史的感悟,真正让每一位城小人知校史、明校情、铸校魂。此外,學校组建了教师讲解队,每一位青年教师除了培养专业技能外,知校情、说校史是每位城小人必备的素质。
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促进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
学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育全过程。
学校创设了城中路小学“十大亲子节”:一年级的校园探秘“行”、欢乐游园会;二年级的运动嘉年“汇”、领巾感恩情;三年级的十岁生日“礼”、美文乐共赏;四年级的欢乐一家“寻”、家庭创意展;五年级的超级才艺“秀”、晨晓毕业季。活动中家长不再是“志愿者”而是“同行者”,他们有着多种角色,可能是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通过一系列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历程。
例如,城中路小学先后在嘉北郊野公园和嘉定环城河步道组织开展了“亲子徒步看家乡”系列活动,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用心灵体会家乡情怀,目前已开展了三季。亲子徒步看家乡,由家长陪伴,以人文加持,切实锻炼学生坚强意志,深入展现嘉定人文历史,全面构建亲子和谐关系,形成了家校社积极联动的良好氛围。
学校与博物馆、养老院、科研院所、特警支队、消防中队成为牵手单位,开展职业微体验,让学生聆听专业讲座。现场教学的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增长了知识,使学生体验到“书本不是世界,世界才是书本”的真正内涵。
我们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带领教师积极响应“打造有质量、有温度、充满创新活力的嘉定品质教育”,努力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校、示范校、特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