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发展共同体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023-05-30许永红
许永红
在学校内涵发展的进程中,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教师专业发展更是核心要素,专题研究作为一种团队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学校中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学校在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条有效之路。在共同体的实践中,教师、管理者都在共同寻找和分享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并加以实践。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教师教育实践智慧存在方式的一种表达,是基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和行动而形成的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提升学校教师整体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专题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优势
(一)通过目标的制定培育教师形成共同体的价值和愿景
发展共同体研究目标更加聚焦于某一专题研究的目标,因此目标比较清晰和准确。在设定共同体的研究目标时,首先,我们必须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根据完成每一专题的子目标,然后再确定本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分为专题研究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在目标的制定中,鼓励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在商议中逐步形成共同的发展愿景,让教师能够高度认同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愿景,从而产生一种内在的情感。其次,共同体通常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践问题为主要活动内容。
(二)通过专题的培训提升教师参与共同体的意识和行动
基于专题研究的教师专业共同体,因其专题研究任务的不同,必须邀请不同的学者专家开展不同类型的专题培训活动。如区级内涵项目“小学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关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课程建设,市级课题《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两个项目的目标还是有所区别的,在开展专题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上还是有区别的。
鉴于基于专题研究的共同体的构建和运行都具有特殊性,共同体运行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共同体成员也并非固定不变的,依据研究专题的不同,共同体的运行时间与成员安排也会有所改变,都具有一定的阶段特性。一般而言,当某一专题完成后,此共同体的任务完成,共同体成员也随之解散。所以,选择有效的专题培训、方案宣传和成果推广对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显得尤其重要。
(三)通过专题的研究营造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环境和文化
基于专题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宗旨与目的更倾向于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师专业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指标之一。在专题的研究过程中,因为目标明确,人员集中,时段有限,所以相对其他的一些培训,更能促进教师某一阶段中对某一专题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效果。因其特殊性,教师必须在专题研究中学会搜集信息和分享交流,勇于课堂实践和反思改进,善于和专家对话,大家共同营造一种合作、分享、共赢的共同体文化,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而且因为好的效应还会持续。
二、基于专题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发展相结合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核心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最终发展学生。基于专题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必须要以研究者的身份来参与,以研究者的视角来思考,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活动的反思为基础,共同营造合作互助的研究氛围。因此,在共同体的构建中,我们必须关注教师原有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并以此制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培养教师共同成员的自由探究精神,借助团队的智慧来共同提高。
(二)自愿参加与合理分配相结合
基于专题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不具有行政组织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必须建立在教师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成员是流动的,是一种自发性的教师学习形态。在实施的过程中,初级阶段我们往往采用行政的指派和部分自主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在运行中逐步让教师在完全的认同下接受并自愿参与,最终达到通过合作的氛围和情感来维系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
(三)个体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结合
在专题研究的共同体活动中,共同体成员应该实现把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共同体目标和任务的制定、完善和落实,让每一位共同体成员拥有共同的探索目标,树立同样的愿望,在同样的环境和同样的合作氛围中用同样的方法共同讨论确定一些教学实践问题。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既考虑到团队目标的实现,也兼顾到个体发展目标的达成。
三、基于专题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的基本策略
(一)完善机制,激发教师自愿参加共同体的内在动力
1.合理的运作机制
“信任、合作”是运行共同体的基本原则。为确保基于专题研究的共同体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从决策层面、组织层面和实施层面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三级管理网络机制和运行模式。决策层面宏观调控共同体目标的制定、制度的修订以及运行的保障等,组织层面主要关注共同体的具体实施、方案完善和目标达成等,而实施层面主要是落实专题研究的各项具体工作以及实施过程中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因此,看似三级管理网络,但是有别于传统的由上至下的垂直管理体制,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主体,彼此相连,平等相处。
2.科学的培养机制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积极倡导“让每位教师成就最好的自我”的发展理念,努力构建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培养机制,鼓励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周浦小学新教师群体中寻找骨干的雏形,在优秀的中青年教师选拔名师的后备,在出类拔萃的优秀骨干教师中培养各类名师,让每位教师一生中最辉煌的业绩产生于周浦小学的沃土。为此,学校构建了共同体的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专题讨论制度以及考核评价制度等,积极探索“师徒同实践、幸福共成长”的带教模式,关注教师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协商、合作,让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能够在共同体的实践中铸造不一样的精彩!
3.有效的激励机制
学校作为见习教师培训基地,积极创设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建立有益于共同体发展的激励保障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上冒尖,在专业上领先。为此,学校鼓励每一位教师能够关注基于专题研究的共同体,并通过目标激励、奖励激励、支持激励、榜样激励等多元的机制来引导教师自觉投身于学校的共同体建设。学校修订了《周浦小學学校管理制度》,制定了《周浦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和《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实施方案》,倡导个人行为与共同发展目标相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尊重信任和过程监督相结合,榜样力量和问题解决相结合,真正促进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共同体的实践。
(二)拓宽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提升
1.共同体成员的自我专业审视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每一位共同体成员必须思考:我参加的共同体整体目标是什么?我能为共同体做些什么?我的个人目标与学校、共同体的大目标有冲突吗?我如何根据共同体的目标调整自己的工作与发展目标?我如何在良性的互动中实现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互利共赢?共同体成员基于这样的反思与审视,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反过来自身专业的有效发展可以促进整个共同体更好发展。
2.共同体成员间的骨干辐射
在共同体的运行中,身边的榜样会直接影响到成员的参与态度和发展目标的达成,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学校依托现有的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扎实开展以“幸福成长”为主题的“三个一”工程,根据专题研究的内容,要求共同体内的骨干必须承担一次公开教学(或教育活动),开展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次沙龙研讨。加强骨干教师“幸福论坛”活动的辐射作用,骨干教师从教育教学研究出发,从自己的成长轨迹出发,结合自己承担的研究课题,畅谈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实践和自我反思,从而给予青年教师宝贵的经验与建议,促进教师对专题研究的深入思考,提高共同体研究的实效。
3.共同体保障的专家引领
基于专题研究的共同体,必须关注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其中,开展专题讲座、深度会谈以及阶段评估等。结合共同体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邀请师范院校的教师和市区学科教研员关注学校的课程建设,邀请德育教育专家和家庭教育研究者聚焦学生的社会实践课程建设,邀请学科名师、骨干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科专题研究活动。在实践中,最有创意和最有效的专家引领模式,即根据研究的主题适时邀请特级教师上“下水课”或开展“金点子”的深度会谈,让共同体成员能够换一种角色、换一种思维来审视我们的专题研究和专家引领。
四、基于專题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基本构成
(一)共同体成员的合理选择
共同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参与的自愿自主。因此,在每一个专题研究的方案制定中,必须通过由下至上的方式,听取更多教师的建议,鼓励不同学科、不同阶段的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当然,因为专题研究的需要,学校也是适时挑选有利于研究推进的成员参与,让共同体的运行更加有效。本文研究的一般都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模式,即大学教师或教育专家共同参与的学校专题研究。
(二)共同体成员的内部结构
在共同体成员背景上,可以是同一学科的教师形成的专业发展小组,也可以是由知识或生活背景具有明显差异的成员组成,如大学专家、校长、核心教师,存在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其成员可以是多元的。在构建的过程中,关注成员的“异质”,跨学科、跨领域的组合是非常有效的成员内部结构。
在共同体领袖的选择上,因小学教师、教研员、大学老师、学校管理者,在不同的专题研究中角色扮演是不一样的,共同体团队领袖都会根据专题研究的目标来选择,一般指专题研究的负责人。在整个推进过程中,根据不同专题研究的范围,确定不同的负责人。一般来说,由师范院校专家负责各类内涵项目发展共同体,由区教研员负责学科教研发展共同体,由校长负责青年教师未来教育项目发展共同体,由骨干教师负责课题研究发展共同体。
(三)共同体成员的岗位职责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立,拥有支持性的领导非常重要。基于专题研究的共同体引起研究的特质,在成员的工作安排上,一般分成以下几个方面:团队领袖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和共同体的整体运行,并在过程中不断纠正和完善。团队成员负责资料搜集和整理、任务的具体实施、后期资料的汇总、活动评价以及总结反思。从旁指导(大学教师或教育专家)负责理论层面的学习、专题活动方案的完善以及过程性的专题讨论和实践等,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总结,以确保专题研究的有效推进。同时,所有的共同体成员承担着专题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
(四)共同体运行的规范流程
1.建立教师团队守则
教师团队守则是进行教师团队规划的重要支柱,一个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团队领袖应该很清楚,他们应该想办法让每一次活动发挥最大的效率。因此,我们必须在筹备阶段落实所有的专题研究具体任务,让每一个成员明确每一次的活动要求和具体内容,并在实践中形成共同体教师团队守则:全员出席,全程参与;准时开始,按时结束;围绕主题,踊跃发言;团队合作,互促共赢。
2.寻找“从旁指导”角色
一旦教师团队组建完成并开始运行,他们就需要接受各种技能培训以保持教师团队的长期运作。为此,学校根据不同的专题和共同体成员的整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团队总教练,如我们选择了上海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作为内涵发展项目研究的共同体总教练,区语文教研员担任低年级语文教研共同体的总负责,并配置相关领域的专家和骨干教师协助各项目团队的运行,并根据教师团队发展的需要提供有效的反馈和适当的支持。
3.构建整体运行系统
在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过程中,必须从专题研究入手,关注横向和纵向的两个不同维度:横向的维度,即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愿景、支持性条件、定期交流以及知识管理等;纵向的维度,即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启动、执行和制度化的三个阶段。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横向纬度和纵向纬度构成了一个系统,并初步形成了执行阶段共同体运行的一般流程:共同体计划交流(项目组交流,专家点评)—阶段性经验交流(部分教师交流,专家点评)—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上课,说课,互动,专家点评)—专题成果汇报(共同体组内或教职工大会)。
实践证明,基于专题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一种在学校内部能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组织,其明显的特征在于关注于某一项目、某一课题或某一特色的专题研究,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一个合作、互动、分享的教育协作组织、互助组织、发展组织,其价值在于“让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共同体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实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教师团队共同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