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构建

2023-05-30程啻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情趣花生阅读教学

程啻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偏向于基础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审美情趣的构建,将语文学科作为工具而不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学生更多的是获得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欣赏语言文本的能力。然而,缺少审美教育的语文课堂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审美知识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体现语文学科真正的价值与魅力。

(一)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笔者以工作单位常州市泰村实验学校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法总结出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中的优质资源未完全开发利用。笔者发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对综合性活动、插图等的关注,只是机械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进行教学,没有将教材中的优质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做到有趣的导入,只是照本宣科,读出课本上的导入内容,而忽略了“汉字真有趣”的小组讨论内容,直接让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教师导入语的设置也是为学生营造审美氛围、创设审美情境的重要方式,如果学生在一开始就丧失兴趣,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其次,教师从一开始就让学生阅读材料,而不是理清单元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流于形式,只是讲了课本内容,没有意识到综合性活动的开展方法是错误的。在这种模块的学习中,学生没有能发挥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能动性,无法递进地感受到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也就不能凝聚升华对汉字的爱。

2.教师忽略学生的审美体验。在笔者教学的过程中,还发现审美情趣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提问的环节。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弄清课文大意、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这样的一些提问普遍放在了知识点方面的讲解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审美体验如何,而“美育是以情感人而不是以理服人,是通情而不是达理,是理融于情而不是情融于理”。

语文要素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一把可以让我们确定教学点的金钥匙。虽然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進行,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但是在整堂课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大部分是一些陈述性的知识,学生的回答缺少了个人主观的表达,教师问什么学生就回答什么。整堂课只能通过总结发生了哪几件事、圈画关键词句谈感受来落实教学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知道了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受不到蕴含其中的情感体验。

(二)审美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自身审美素养欠缺。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课本审美元素的挖掘。小学语文课本在结构上是经过精心编排的,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单元主题。例如,课本的第三单元为综合性学习板块,它是按活动板块进行编排的,此单元创新了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但是很多教师忽略了探究活动的引导作用,或者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将其形式化,无法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有趣,了解到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并升华凝聚成对汉字的爱。另外,教材中还搭配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插画,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但是大部分教师对于插画这一审美元素是忽略的,也就没有利用其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2.学生欠缺审美感知。尽管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但大部分学生难以挣脱对教师的依赖,无法独立完整感知文本情感,仍然需教师告诉他们为什么美、美在哪里,无法自主地捕捉在文章背后作者蕴含的深意。许多学生总认为古文或古诗晦涩难懂,事实上只是他们缺少审美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比如,在诗歌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但是学生因缺乏审美感知,无法想象到这个意象最早是因为杨柳依依的姿态婀娜与人们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才出现的,学生看到这个意象难以想到“柳”音同“留”,有殷殷挽留之意,也就难以代入情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体会大部分作者折柳送别的眷眷难舍之情。

3.缺少系统性的阅读教学审美情趣培养的模式。“当前中国学校的美育最大的问题之一就在于不讲风格,一样的歌、一样的舞、一样的课堂教学、一样的展示模式……缺乏美的活力。”一部分综合素质较高的小学语文教师尽管想要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情趣的培养,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摸爬滚打。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美育策略,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的美转瞬即逝,无法将文本魅力融入生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学者们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的研究较多,各种观点不尽相同,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情趣的构建还缺少公认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在今后的审美情趣构建的研究上,希望出现权威的审美情趣构建的理论体系。

(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情趣

教师要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首先应该提升美学素养。可以多读一些专业的美学知识书籍,选修美学知识的网课等,只有拥有深厚的美学知识作为基础,才可以进一步地构建良好的美育课堂。其次,审美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更新变化发展的,教师要善于吸收新的美学知识和美育知识,以开阔的眼光和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充实自己。教师的审美素养越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越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地在课堂中进行教学实践,转变教育方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使审美情趣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二)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素质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力和体验力。审美认知力即对各类美的事物进行感知、理解、评价的审美认识力。而审美体验力体现较高的审美趣味、价值取向和美感水平。文学作品是通过作家自身独特的对生活的艺术感知而加工形成的,教师在分析文本时,要做到层层递进,由一开始的语言文字的分析,到对文本对象的深层次的分析,反复研读课本,在绘声绘色的情感朗读中,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与评价能力。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散发着独特的美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教材,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意,并学会判断事物的美丑好坏。

例如《落花生》一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件事。教师在一开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层次,在明确层次之后,引导学生找一下课文中分别哪几段是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而哪些段落是议花生,让学生认识到这篇散文的一大特点就是主次分明。由于议花生是文章重点描绘部分,教师可以挖掘教材的审美元素,通过先让学生观察文章插画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议花生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再通过分角色朗读活动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在朗读中增强学生的感知与理解。在作者与哥哥姐姐为花生的好处而争论时,父亲告诉了他们花生的可贵之处,桃子、石榴、苹果与花生在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爸爸的一席话,让孩子们认识到花生的朴实无华与默默奉献。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父亲所说的话进行反复研读,并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知道文中的父亲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希望孩子要像花生一样,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成为对身边的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在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法让学生交流“自己想成为像什么的人”,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成为像花生一样的人。教师在此时要鼓励学生不要出现思维定式,未来社会也需要展示自我的人,像桃子、石榴、苹果这种既漂亮又对人们有好处的水果,对社会也是有贡献的。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正确地评判事物,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亦是培养审美的认知力。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审美情趣的构建。重视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而且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研究以审美教育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工作学校常州市泰村实验学校的课堂实况进行案例分析,归纳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教师和政策方面提高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的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对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实践方面的帮助。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泰村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情趣花生阅读教学
掏花生
夏虫情趣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雨后的露营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