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说“沉浸式”

2023-05-30张华

美文 2023年1期
关键词:沉浸式目标语言敦煌

张华

张 华  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出版《伯明翰文化学派领军人物述评》《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阅读哈佛》《全球伦理读本》《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诠释》《对外汉语:理论与实践》《人文学术:东方与西方》《东学西传:国学与汉学》《文化与全球化》《国际中文教育散论》等著作。

“沉浸式”三个字一段时间以来非常流行。沉浸式餐厅、沉浸式展馆、沉浸式影院、沉浸式游戏,沉浸式景区,沉浸式博物馆,沉浸式森林,沉浸式小镇,沉浸式智慧元宇宙场景,等等,经常出现在各类媒体之上。

据说,这一流行现象均得益于“沉浸式审美”的大众心理需求: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沉浸式是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给予人高度的兴奋与充实感。沉浸就是让人在专注于当前的目标或审美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感,从而忘记真实世界的状态”。奥地利艺术史学者格劳则认为“沉浸式指精神的全神贯注,是从一种精神状态到另一种精神状态的发展、变化和过渡的过程。其特点是减少与被展示物体的审视距离,而增加对当前事件的情感投入”。尽管学者们从满足审美艺术需求的角度对“沉浸式”作解释,但显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沉浸式”是被数字时代带“火”的,是被“算法”实现的。最近,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所讲的“全真互联:从在线到在场”,就通过“沉浸式”解读,阐明“全真”和“在场”所实现的就是完全的“沉浸式”体验。

事实上,“沉浸式”一词早已在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领域作为教学方式而得以运用了,而且是一种国际流行多年并有许多成功范例的教学法,名曰“沉浸式教学”或“沉浸式培训”。这一教学法即设计一个可大可小、相对封闭的环境,要求学生衣食住行全方位、全时间段只能使用目标语言,从而阻断母语的干扰,在短时间内形成目标语言的思维习惯,达到灵活运用该语言的目的。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前些年相当知名的暑期班如“哈北班”(哈佛北京书院)“普北班”(普林斯顿北师大班)“哥北班”(哥伦比亚北大班)等等,之所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基本采取的都是类似的“沉浸式教学”:美国学生从入班第一时间(甚至从一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开始,就只能用中文与带班老师和本班同学交流,如果发现有同学没用中文而是用了自己的母语,这位同学可能会被“举报”,然后被“举报”同学将主动奉献10美元作为班费供班级组织活动用。这些暑期班有的持续近20年之久,短的也有10年,报名者每年都争先恐后,场面非常火爆,这也足见这一教学法的实际成效。

如此看来,“沉浸式”教学或培训与眼下数字领域所讲的“沉浸式体验”以及美学領域所讲的“沉浸式审美”还是有所不同的,但无论怎样不同,获得逼真或全真的环境感受都是目标。数字化时代,为身居斗室“沉浸式”地感受外面的大千世界提供了可能,也为远程“沉浸式”地交流提供了方便。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应该打开思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性建设。在这方面,敦煌数字化博物馆已开了好头,树立了楷模,不仅可以让敦煌文物得以永久保存,还可让更多敦煌艺术爱好者、观赏者、研究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得如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和感受。

(责任编辑:庞洁)

猜你喜欢

沉浸式目标语言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中国大学生对越南语虚词的误用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
概念任务下中英双语者非目标语言的词汇通达
多媒体英语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