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流行音乐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2023-05-30王青青
王青青
[摘 要]现阶段,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作为时代的产物,以其内容丰富、形式新奇的特点备受学生青睐,俨然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寓流行音乐于音乐教学中,是现代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热情、扩大学生音乐认知范围、培育学生音乐创造能力。依据流行音乐融入教学的实战性、互动性、引领性的基本原则,通过整合音乐教学资源,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贯穿于流行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给予学生全新的音乐体验,迎合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助推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流行音乐教学在培育学生审美意识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流行音乐的艺术魅力与学术乐趣。
[关键词]初中教学;流行音乐;教学策略
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以秉持“以人为本”为根本原则,落实“核心素养”为终极旨归。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其课程内容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简单关系,而是多维互动的复杂交织。新课标力求在适应音乐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课程方案,以最佳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以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流行音乐步入学生课堂教学,是遵循新课标基础上的教学实践,是音乐教学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
一、流行音乐融入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热情
传统音乐教学多以古典音乐、世界名曲等严肃音乐为主要学习内容,虽然艺术价值高,但是由于时代背景、年代久远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甚至让学生感到枯燥与乏味。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好导师是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学生创新的灵感源泉。流行音乐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容易与青少年产生情感连结,因而将其融入到音乐教学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与音乐素养感。
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教学是一个好办法。初二有一节音乐欣赏课是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又称《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农村中学的初中生对古典音乐的了解少之又少。开始介绍莫扎特的这首古典乐曲时,学生一片茫然,這时候可以用一首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不想长大》来做引导,这首歌曲旋律简单大部分学生都会唱,全班学生跟着音乐很快就大声齐唱出来了。唱完以后再播放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学生十分惊喜地发现这首古典乐曲居然和《不想长大》有着相同的旋律,学生瞬间就对古典乐曲产生了兴趣,也不感觉古典乐曲那么遥不可及了。这时再顺理成章地讲述《不想长大》正是由莫扎特的作品改编而来的。这种方式迅速拉近学生与古典音乐的距离,让学生领悟到原来流行音乐汲取了古典音乐的营养,让接下来的课变得很轻松,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同样,戏曲知识也可以用同样的讲解方式,这些知识可以融会贯通,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让学生不光知道流行音乐的美,还了解古典音乐的美。
(二)扩大学生音乐认知范围
如今,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融合,流行音乐已然不再是以往的单一形式,在具备其自身的音乐特色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一些全新的音乐形式。流行音乐因其符合青年人的年龄特点而备受学生青睐,将现代流行歌曲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是对既有教材内容的补充,有利于增加学生受教的面积,扩大学生的音乐认知范围。教师应当明确多资源教育融合的价值与意义,让音乐课堂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主动搜集流行音乐知识,掌握著名流行音乐体系,为学生锻造出高效精彩的音乐课堂,促进音乐教学的转型发展。
(三)培育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脍炙人口的流行音乐往往贴合学生的成长环境,易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流行音乐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流行音乐具有丰富的情感性与广阔的自由性,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演唱、演奏的过程当中,为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内心深处的音乐画面创设广阔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主动探索音乐与人生的关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创新中去,培育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二、流行音乐融入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实践性
音乐教学要以学定教,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以流行音乐《小城夏天》为案例。课堂中,采用分段聆听的方式,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和感受音乐,听辨出各部分速度、节奏、情绪、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各部分音乐要素发生变化的原因。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恰当的示范、贴近现实的比喻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音乐的曼妙,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演唱结合起来,重点明确、层次分明,积极培养学生“听、看、说、唱、演”五个方面的能力。教师采用的教学设计环节丰富,自然流畅,关注课堂细节,给大家带来一堂视听盛宴。
(二)互动性
在某个电视节目晚会中,歌手萨顶顶重新演绎《春江花月夜》,用自己的声音将这首传统的歌曲演唱出来,唱出了不一样的韵味。因此,这首歌曲也再次出现在更多学生的眼中,备受关注。教师可以结合节目的热点,在课堂中进行《春江花月夜》教学。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感受乐曲旋流起伏的变化营造出乐曲的美感,在欣赏吟唱主题旋律的同时,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采用层层剥笋的递进式精准追问:①这段乐曲分几个乐句?②其中旋律起伏最大的是哪一乐句?③高音出现最多的是哪一乐句?④节奏最密集的是哪一乐句?所以第三句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⑤老师再给出两个力度记号,你们认识它们吗?⑥你们认为在第三乐句中如何添加这两个力度记号比较合适呢?为什么?这样环环相扣一连串的问题,一条思路线牵引着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引导学生朝着如何理解音乐、体验音乐的方向一步步行进,从而获得优质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提问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流行音乐引进课堂中,课堂互动也必不可少,教师可以通过歌曲中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感受歌曲中的音乐魅力。
在教授八年级歌曲《踏浪》,感受歌曲时,教师要求学生加上身体的律动,击掌、拍腿、跺脚加捻指。此时教师可以很自然地融入在学生中间,教师示范的同时用激励的语气亲切地对学生说:“你们开始可以只用双手击掌,然后慢慢加入其他动作,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动作来表示。”这时学生们个个活跃起来,有的点头、有的拍腿、有的跺脚、有的单手拍桌子、有的转圈……在自主、诙谐、合作的氛围中,学生们智慧的火花开始迸发,为歌曲创编出了千姿百态的动作,还为这首歌曲创编了新的唱词等。在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中领悟到在情感体验中营造学习氛围十分重要,学生能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氛围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三)引领性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都有其存在的根基与沃土。音乐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性教学实践不仅要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与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层面引领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当前,流行音乐市场良莠不齐,部分流行音乐只是词藻与旋律的空洞堆叠,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加速变化发展时期,识别能力较差、抵御能力较弱,不良流行音乐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扭曲学生的“三观”、降低学生的音乐欣赏品位。因而流行音乐的选材要去伪存真,兼顾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规律,导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流行歌曲。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课堂之中,引入正能量的流行歌曲,通过青春活力的歌词与朝气蓬勃的旋律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进一步彰显音乐教学在价值观念上的艺术魅力。
三、流行音乐融入教学的策略方法
(一)加强流行音乐与文化背景的联系
当前,“中国风”在音乐创作中盛行,民族五声调式的运用、传统丝竹乐器的伴奏,都富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因素。《青花瓷》彰显了传统工艺的精粹,《在水一方》展现了名诗佳句的魅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欣赏流行音乐时,可以就其中的音乐元素与文化价值进行讲解分析,既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又提升学生音乐文化底蕴,使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以及创造情景,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达成内在统一,以期提高流行音乐教学的文化性,以实现教者有其法,学者得其道。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交流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五育并举”做到教学工作的“减负提质”,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社团文化活动,用有趣的活动打动学生心扉,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音乐灵魂。音乐社团课程采取“学习+兴趣”的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将尊重、接纳等理念融合到艺术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自主学习,而且在学习中收获自信和成就感,提高音乐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学校社团成员都能熟练演唱一些流行音樂,例如《沧海一声笑》《龙的传人》《你笑起来真好看》《听我说谢谢你》《望春风》《布谷鸟》《我有一头小毛驴》《啄木鸟波尔卡》等曲目,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声乐的气息训练、发声练习、乐理知识讲解、视唱练耳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识谱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学生们或模唱主题旋律、或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方式来感受并体验乐曲中各种音乐要素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及其生动深刻的艺术表现力,从而较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寓意。通过不同形式的流行音乐教学活动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从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进团结。通过音乐社团的形式,可以将流行音乐渗透进音乐教学,让音乐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音乐课堂的实际授课环节中教师可以以“偶像”为前提,引发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讨论。教师首先向学生提问:“大家的偶像是谁?限制范围要在音乐的领域。”此时学生会纷纷参与回答。紧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音乐作品,可以将《东风破》或者是周杰伦的《发如雪》等歌曲在课堂中展现,熟悉的韵律、以及学生较为喜爱的音乐形式很快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教师在学生初次聆听之后,要向学生分享上述音乐中应用的中国古典乐器,如二胡或者是笛子等,相关伴奏的乐器均会在歌曲中有所体现。学生纷纷好奇教师表述的内容是否正确,此时,教师再次为学生播放,让学生闭眼聆听,细细体味,学生会体会到不同乐曲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播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次数,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增进学生进一步探索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新流行音乐教学模式
当前,多数教师依旧习惯于以课本内容展开教学,对学生钟爱的流行音乐没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即便将其引入课堂中,也是简单地让学生聆听,并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音乐探索。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中学音乐教师应当顺应新课程改革趋势,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开发出全新的音乐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感受流行音乐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1.开展多媒体教学
现代化教学设备融声、光、色于一体,使得音乐作品更具欣赏价值, 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吸引学生使得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因而更能够领略音乐的美好,从而对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歌曲《黄河大合唱》时,可利用涛涛黄河之水的画面 营造壮阔激昂的氛围,从而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形式。
2.引入游戏化机制
寓教于乐,教师应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度,增强课堂环节的设计感,通过创建游戏情景模式引入音乐教学,以故事与歌曲相结合的方式或影视与歌曲相并行的方式,进行流行音乐的教学引入,让其充分渗透到音乐课堂中去。游戏化体验有利于使学生对歌曲的含义有更加深层次的领悟,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印象,还能够给学生带来新奇的学习感受。
3.开展主题性活动
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流行音乐教学活动,以教师节、中秋节或者是春节等传统文化节日为活动主题,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流行歌曲,增强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血脉交融,使学生学会通过音乐表述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对于当代学生成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学事业要充分发挥出音乐教学的效果,实现全面育人,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教师要转变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将流行音乐合理融入课堂教学中,采用全新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与感知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秋君,朱珊珊,乔树楠,张云霞.基于教学情景模式——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3(9):49.
[2]孙晓燕,王智慧,李乔治.育人无痕,润物无声——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苑教育,2019(11).
[3]单慧佳,张晓松.“润物无声”——试论初中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
[4]李阳,赵彩云.中学音乐歌唱课教学方法实践与对策——让教育触动人心[J].大众文艺,2018,(09):192-193.
[5]孙晓燕,王智慧,李乔治.育人无痕,润物无声——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苑教育,2019(11).
[6]杨晓波.初中音乐课堂阿卡贝拉的探索与实践——以合唱曲《夜空中最亮的星》教学设计为例[J].艺术评鉴,2020(06):113-114.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