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学习共同体,帮扶转化英语学困生

2023-05-30潘晓玲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学困生初中英语

潘晓玲

[摘    要]学习共同体就是通过搭建合作学习、互助学习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思考、互相交流、彼此互学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为学生个性发展赋能,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力。因此,本文以建构学习共同体为研究方向,通过融合歌曲,培养良好语感;建立档案,记录进阶历程;任务驱动,渗透应用意识;建立作业超市,引导自主选择;创立英语角,鼓励表达交流;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增强和激发学困生英语学习的自觉性与自信心。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共同体

学困生是指在智力水平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的前提下,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与帮扶一直是各学科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想改变学困生的消极学习状态与行为表现,关键要激活与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因此,笔者以建构学习共同体为基本方向,围绕融合歌曲、建立档案、任务驱动、作业超市、英语角、家校联动这几个方面展开具体探究,旨在有效改進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形式,通过营造富于关怀和安全感的教学氛围,让学困生在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下真正爱学、乐学、善学,进一步提升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融合歌曲,培养良好语感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稍显落后的学困生来说,融合歌曲的教学形式新颖有趣,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欢。比如引入英文歌曲、自主创编歌谣等,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英语语感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效用。同时,教师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把融合歌曲作为教学任务或要求,而是要通过搭建学习共同体的形式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这一协作学习中去,有效带动学困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My friends”这一单元英语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建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后学习一首表达友谊的歌曲,中英文均可,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唱歌曲是学生比较有兴趣的,学困生也更容易融入。在课堂表演与展示中,有的小组的学生合作演唱了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还有的小组唱的是这首歌曲的英文版 “Auld Lang Syne”“Forever friends”“Seasons in the son”“when there was me and you”,这些歌词简短,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的歌曲不仅丰富了英语课堂的教学形式,还让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学习与记忆了很多英文单词,培养了良好的英语语感。同时,这样的学唱形式能使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的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学生的参与感更强,极大降低了学困生对英语学科的畏难感与排斥感,取得了积极的教学反馈。

融合歌曲这种教学形式对学生知识程度及认知水平的要求较低,迎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喜好,深受学生的欢迎,并且不论是学困生还是其他水平的学生都很容易加入进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共同体的建构,还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困生创造平等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以此来确保学困生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

二、建立档案,记录进阶历程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具有记忆性、应用性、人文性等学科特征。很多学困生感到英语学习很吃力,产生畏难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原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搭建互助学习小组、结对子等形式来建构学习共同体,发挥学生群体间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积极作用,并利用建立学生个人档案的方式来记录学困生进步与成长的过程,真正关注每一个学困生的转化与成长。

以“Abilities”这一单元的教学来讲,这节课涉及到的重点句型和单词较多,对于学困生来说理解与消化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可以让学习较好的学生与学困生以结对子的形式组成学习共同体,并设定互助小组的学习目标,如熟读并记忆重点词汇、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句型等,难度不断提升。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张任务表,记录学困生在学习共同体的帮扶下完成该单元目标任务的进度与障碍,以这种形式来跟进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及行为表现,并在互助小组完成任意目标后进行表扬或奖励,遇到障碍后提供点拨与指导,激励其合作向下一目标任务迈进。同时,除了这一单元的学习以外,其他单元也可通过结对子合作完成任务表的方式来帮助学困生掌握不同单元的知识内容,形成个人档案,以此来给予学生长久的关注与帮扶。

教师要注意一点:转化英语学困生可能是一个艰巨而反复的过程。需要做到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与爱护,不能因为学生暂时的表现就对他们失去信心,采取忽视与冷漠的态度,很可能会加剧他们的厌学与对立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并通过建构学习共同体、分层教学等方式来引导他们进步,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提升英语学习力。

三、任务驱动,渗透应用意识

任务驱动法是指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任务展开合作学习,通过自主探索与互动协作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探究与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经历主动建构、思考、探究、应用等系列学习过程,并通过学习共同体间的充分对话激活其主动思考,强化学习协作意识和能力,充分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促进学困生转化及实现课堂三维目标方面具有积极的教学效用。

在教学“Amazing things”这节英语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建组原则,指定不同的学生结成学习共同体,每一小组都包括学习成绩较好、中等及学困生三种类型的学生。小组需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完成用英语讲述自己生活中发生的“Amazing things”的小组任务。这一学习任务发布后,每一小组间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提供想法,有的学生串联故事内容,有的学生应用所学词汇与句型来将故事用英文表述出来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分工,参与感很强,并最后在课堂上分享与讲述了自己小组合作完成的故事。教师则不仅要重视学生在讲述“Amazing things”时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学习效果指标的点评,也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共同体的意义,进而加强学困生的融入感与参与度。

这种任务驱动的方式有利于打破传统的“独立作战”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将单一的个体学习变为互动的合作学习,使得学困生也能加入到完成任务的团体协作中来,在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的驱动下激发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在实施这种教学策略时多关注学困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及时给与他们一定的鼓励与指导,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团体。

四、建立作业超市,引导自主选择

作业超市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知识基础,为其设计与准备相应水平的课堂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并鼓励他们挑战与尝试上一级更高难度的作业。同时,这样的作业超市不是为单个学生而设立的,而是给水平相同的学习共同体以自由选择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促使学习共同体彼此交流、协作探索,共同获得进步与提升。

以“A green world”这一单元的作业设计来说,教师可以布置三种类型的作业,分别适用于学习能力较强、中等以及学困生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对学困生来讲,作业可以是记忆并抄写这一单元的重要词汇与句型;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巩固本节单词、语法的选择题、填空題,以这种形式来加强学生对这节内容的应用能力。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书面表达类的作业,如让学生根据目前环境问题的现状,完成“How to be green?”的英语作文,或让学生合作设计一副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宣传海报,海报的文字用英文表达出来。这样供选择的“作业超市”可以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巩固与提升,加强同一群体间的相互协作,降低学困生对完成英语作业的排斥感,效果自然比较好。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关注学生个体的不同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发展与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目标设定及课后作业等多个方面搭建学习共同体,为学困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开创空间。作业超市这种分层教学的方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英语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参考的方式,有利于满足学困生的学习需要,促进他们的不断转化。

五、创立英语角,鼓励表达交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英语角的创立实际上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生动的、有趣的英语表达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动口、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同时,在轻松的交流氛围中,学生会更乐于英语交际对话,学困生也能参与进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他们起到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

以“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的教学内容来讲,这节课是关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将“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为英语角活动的一次交流主题。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一次英语角形式的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于好的学习方法的理解与认识。基础好的学生尽量用英语进行表达,对于基础较弱的学困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穿插中文或直接用中文来进行表达,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困生参与到主题交流中来。同时,为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小游戏,比如“谁是卧底”等,在卡片上写下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其中一名学生的卡片与其他人不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表述,找出持不同卡片的同学。这样的活动不仅充分激活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兴趣,还可以寓教于乐,让学困生在大胆说英语的同时又能学到其他同学好的学习方法,大家彼此借鉴、互相进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反馈。

英语角就是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锻炼学生英语口语及实际交流应用能力,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要注意在利用英语角这种教学策略来建立语言环境、促进学困生转化时,要想使其发挥出积极的学习效果,就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主动权与自主性,不过度干涉学生的创意想法与行动,让每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到英语角的建设中来,营造更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六、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要对学生有信心、耐心以外,还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在转化学困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学困生成因,包括学习动机、自身学习方法、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家庭教育方法等,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相适应的转化计划,真正对症下药。另一方面,要加强家校合作,经常与学困生的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随时掌握学困生的转化情况。

在教学“How was your weekend?”这节英语知识内容时,考虑到有些学困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不爱与班上学生多交流,加上这一单元主题的生活性强,教师可以就此为学困生布置一些特殊的实践作业。如让学生记录自己和爸爸妈妈在周末所做的事情,并联系学生家长让其和学生一起完成这项作业。这种形式是给学困生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机会,有了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之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更强。学生用照片记录的形式展现了自己在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务、爬山、去公园玩等,运用本节课的重点短语介绍了自己上周末的活动和下周末的计划,学会了谈论自己的周末活动畅想,并在班级上和其他学生进行分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不仅让学困生用有趣有质的作业形式回顾了课堂所学相关的英语词汇、句型等知识点,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的能力,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英语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学困生”不是永恒的,他具有暂时性、可变性的特点。教师要充分理解学困生自身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缺乏学习兴趣等特点,寻找可行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困生完成转化,提高班级整体教学质量。当然,关于学困生的转化绝不仅局限于笔者提到的融合歌曲、建立档案、任务驱动、作业超市、英语角、家校联动等方面的教学策略,其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思考与总结,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出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转化模式,践行素质教育理念。

总而言之,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是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心理诉求,通过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策略来支持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协同探究,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激活其自身自发的、自主性的内在学习动机与学习自信心,唤醒其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越学越快乐,其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与魅力,以此来真正实现英语学困生的转化与帮扶,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供主动成长的机会与空间。

参考文献:

[1].汤艳平.刍议初中英语学困生问题成因及转化途径[J].英语广场,2021(18).

[2].黄长云.浅析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学苑教育,2021(28).

[3]杨玲玲.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J].中学生英语,2021(44).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学困生初中英语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