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3-05-30牛先锋
牛先锋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进程中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要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就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01.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宣言书、动员令,还详细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基本原则和重大战略措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人民顺应历史潮流选择了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面向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时代,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了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定而自信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传统社会之后,16~17世纪,欧洲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文艺复兴,新大陆的发现,环球航行,宗教改革,封建制度解体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等等。这些变革使人们普遍感受到一个不同于传统社会的新时代,即现代(modern)社會的到来。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随后在欧洲社会扩展开来,机器工业、现代工厂制度成为此时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它标志着一个不同于农业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即工业文明的出现。人们把现代化等同于工业化,正是基于对这一轮现代化的认知。20世纪中期以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等迅猛发展,如今,网络技术、大数据、数字经济、经济全球化、大众传播等成为现代化的重要标识。现代化的本来含义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它起源于西方,萌生和发展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但它本身不具有阶级性,是生产力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有其时间起点而没有时间下限。任何一个民族,要走出传统、走向现代,都要经历一个现代化的历程,中华民族同样如此。
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是在西方列强入侵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这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它不仅仅是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单一问题,同时,还必然伴随着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政治任务,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完成政治任务甚至优先于解决经济上的现代化问题,因为只有完成政治任务,才能扫除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包括双重历史任务:一个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也就是解决“站起来”的问题;另一个是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解决“富起来”“强起来”的问题。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也是这样展开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在中华大地上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光照华夏、荣耀世界。但是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枪炮威逼、野蛮蹂躏之下,中华民族一步一步地沦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蒙难、人民蒙辱、文明蒙尘。自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了每一个有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的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
在追求民族复兴梦想的征程中,中国人民一直在奋勇抗争。在中华大地上曾发生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掀起过洋务运动,进行过变法图存,发动过辛亥革命。这些探索百般艰辛、万般曲折,虽然没有找到民族复兴的出路,但让中国人逐渐明白一个道理,即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封闭僵化的老路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必须睁眼看世界,发展工业文明,走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才有出路。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了两个重大理论问题。一是关于现代化道路的性质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的掠夺、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造成的灾难,让中国社会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产生了质疑。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看到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新文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前途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坚持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就明确下来,强调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其他任何性质的现代化,这就从理论上否定了只有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思维。二是关于现代化的模式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尚未有经验可资借鉴,主要是“以俄为师”照搬苏联模式,也出现过“全盘西化”的声音,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到现代化必须立足各国实际,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必然存在不同的模式选择。理论上的清醒认知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解开了现代化实践的束缚,同时也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指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2]中国式现代化有其鲜明的特色,它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坚持原则、战略安排、战略措施等问题的深刻论述,从整体上建构起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也符合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极大增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在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蓝图的描绘者、道路的开辟者、力量的凝聚者,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认识有一个随着实践发展不断由浅入深、由不全面到全面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虽然我们党还不可能从整体上把握现代化建设的问题,但是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稳步地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曾设想用10到15年时间,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并把工业化作为“一化三改造”的首要目标确立下来。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我们党首次提出了以“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奋斗目标。1964年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明确下来,并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要分两步走,第一步,用15年的时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农业机械化,第二步,到20世纪末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逐步深入。邓小平同志曾经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小康之家”“中国式现代化”。1982年党的十二大时,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考更加深入,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3]这是我们党第一次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表达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此后,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现代化“三步走”战略,规划到21世纪中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对现代化建设进程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新三步走”战略,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角度出发,把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丰富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布局由“三位一体”提升为“四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理论上守正创新、实践中砥砺前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完成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目标,作出了一系列战略安排,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航人、主心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要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就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
中国式现代化是引领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一场千年未有之大变革,不仅要变革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而且也要使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适应现代的发展变化,使人本身成为现代的人。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一刻也离不开人民,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民,离开了人民,中国式现代化就丧失了价值,甚至中国式现代化亦不复存在。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探索出来的一条道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形成了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制度,开辟了通向未来的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愿望,对现代化的追求与探索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自觉实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人民在抵御外敌入侵、雪洗殖民耻辱的抗争中,在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建设新中国的奋斗中,在立志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复兴与弘扬中华文明之气魄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探索、拓展开来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现代化道路。离开了人民的牺牲、奋斗、探索、创造,就不可能有中国式现代化。
其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是人民的愿望,也是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人民的愿望与党的奋斗目标是高度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也不能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而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同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与普通群众相比,想得更深刻一些、看得更长远一些、做得更领先一些,具有更多的先进性。因此,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能够起到领导和表率作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期盼,也是党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价值追求上是高度一致的。
再者,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要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一是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中国人民共同的事业,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唤起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坚持把实现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不斷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要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正确的道路与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要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马克思主义创立于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其批判的对象就是资本推动下现代化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在批判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大厦,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对推动生产力进步、创造物质财富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资本具有逐利性,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由资本自发力量驱动的现代化,必然导致经济发展失序、社会公平正义丧失、两极分化等现象的出现。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一切不平等现象,消灭使人受奴役、被压迫、被蔑视的一切关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質特征,共同贫穷或者只有少数人富裕而大多数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维护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进全体中国人民的福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要坚定不移地走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社会化、市场化、法治化、人的现代化等都是其基本内容,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方向高度一致,始终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但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历史土壤中成长起来的现代化,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拓展开来的现代化,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4]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再次,中国式现代化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一些国家的现代化走的是战争掠夺、殖民统治的道路,充满了血腥罪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中华民族深知被殖民统治的痛苦与耻辱,坚持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真诚呼吁世界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5]党的二十大从战略高度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原则,作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部署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措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的战略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面向中国问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既要不断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也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成果,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进行的,前进道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与挑战,必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立足于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基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6]。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措施。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必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必须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必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注释
[1][2][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5版。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66页。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人民日报》,2022年7月28日,第1版。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31页。
责 编/包 钰(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