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历史意义

2023-05-30谢承新

湘潮 2023年1期
关键词:路矿安源矿工

谢承新

1922年9月,在安源路矿党支部的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罢工斗争,并取得全面胜利,掀开了安源工人运动乃至中国工人运动的崭新篇章,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中 “绝无而仅有”的成功范例。以史为鉴,方能行稳致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再次审视、挖掘、阐释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历史价值及精神内涵,对今天开展各项工作仍有极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罢工斗争,永载中国工人运动史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成立一百多年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始终重视对工人运动的领导。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承担起工人运动领导者和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即提出了开展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和要求。1921年8月11日,中国共产党早期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领导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而后在北京、上海、武漢、长沙等地都成立了分部。在中国共产党和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工人运动日渐展开,出现了全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罢工高潮。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起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陷入低潮,一年多时间内,全国的罢工有一百多起,参加的工人有30多万。但是,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大多数都未能取得成功,相较之下,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未伤一人”“未败一事”,以极小的代价迫使路矿当局接受了工人所提出的13个条件,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个成就在早期工人运动中实属罕见,所以刘少奇、朱少连也夸赞说“这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而仅有的事”。

其实,安源路矿工人早在党成立之前已经组织过多次罢工,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不堪忍受欺压的安源工人中的先进分子,向党领导工人运动的组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上书请求帮助,于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委派毛泽东和湖南党组织负责具体指导安源工人运动。1921年初冬,为了把中共一大“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的决议付诸实践,中共湖南支部书记兼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安源考察,向那里的工人宣传劳工解放思想,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在那里,毛泽东目睹了工人们的悲惨现状,也意识到,安源是一座“火山”,具备了发动工人运动的充足条件。当年底,湖南党组织派李立三等到安源开展工作。1922 年2 月,安源煤矿建立了中共安源支部,这是中国产业工人中最早成立的党支部。同年5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李立三被推选为俱乐部主任。到7 月,党员发展到10余人。9月初,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再次来到安源,对罢工作了部署。接着,党组织又派刘少奇到安源,加强对罢工的领导。历时5天的大罢工,在党组织和刘少奇、李立三等人的正确领导下,组织严密,斗争英勇,举措得当,趋利避害,在没有任何人员伤亡和固定资产损失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大获全胜,成为中国工运史上罕见的范例。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在党的独立领导下产业工人有组织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开端,这次罢工的胜利,大大提高了党组织在工人群众中的威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成功实践,是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典型示范,为党此后更好领导开展工人运动乃至探索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都积累了宝贵经验;罢工的胜利充分证明了团结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有着无穷无尽的伟大力量,通过这样的斗争,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的阶级觉悟和组织性,以安源路矿工人为代表的中国工人实现了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中国工人运动也由“自发”日益走向“自觉”。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掀起了湘赣两省人民携手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新高潮

湘、赣两省同饮长江水、共枕罗霄山,是渊源深远、情谊深厚的“表亲”。安源是两省人民共同拼搏奋斗、书写英雄壮举的地方,安源工人运动拉开了两省人民携手开展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帷幕。

安源煤矿位于湘赣两省边界,是当时中国江南最大的煤矿,因与株(洲)萍(乡)铁路相联, 故合称安源路矿。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直至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位于江西省安源的党、团、工会组织,一直都是由湖南的党组织领导的,安源煤矿又离湖南很近,安源煤矿工人和株萍铁路工人又多是湖南人,开辟安源工运的责任,自然地落到了中共湖南党组织的肩上。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全权代表刘少奇、大罢工总指挥李立三,还有蒋先云、谢怀德、黄静源、朱少连等一批湖南的共产党人战斗在安源工人运动最前线,留下了革命生涯的光辉一页。

在组织上,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接受中共湖南党组织的领导,大革命时期湖南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又深受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影响。安源工人成为迅猛发展的湖南农民运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走上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早在1923年春,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派交际股长谢怀德到湖南衡山岳北开展农民运动。谢怀德到岳北后, 效仿安源工人俱乐部的组织形式, 于1923年9月16日成立岳北农工会, 领导广大农民从政治上、经济上向地主阶级发动了猛烈冲击, 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斗志。1925年9月21日,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被北洋军阀武装封闭。安源路矿“各工友除一部分自找工作去谋生活者外, 往各省从事工会运动者有之, 往广东投奔国民革命者有之, 其余大部分是散居在自己的乡村”, 开展农民运动。在湖南的醴陵、株洲、长沙、衡山、郴州、浏阳、湘潭等20多个县, 都有安源工人在那里活动。1926年5月出版的《中国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刊》指出:“最近湖南各县之农民运动, 其主持与帮助者完全是战败的安源路矿工人。”连国民党反动派也不得不承认:大革命时期“湖南全省各县农协的重要分子,几乎无处不是安源工人”。

在大革命中,安源工人还踊跃投身国民革命并配合支持北伐军相继解放了萍乡、南昌、长沙等城市;秋收起义前,毛泽东在安源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张家湾会议部署起义计划, 由安源矿警队和安源工人纠察队及附近农军等为骨干组建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 ( 后改为第二团 ) 是起义的主力,在会攻长沙等战役中表现出顽强的战斗精神;秋收起义后, 又有大批的安源工人追随毛泽东走上了井冈山。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在党的组织领导下,湘赣两省人民于革命烽火中携手将中国革命不断推向高潮。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推动了湖南乃至中国工人运动不断向前

作为党在创建时期独立领导并获得胜利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面旗帜,激发了湖南乃至全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最先受到安源工人运动影响的就是湖南的工人运动。早在1922年7月底到8月份,在安源发动工人运动卓有成效的李立三曾短暂离开安源,到长沙去帮助组织泥木工会,直到9月份安源大罢工爆发前回到安源。受安源工人运动影响更大更典型的则是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工人的大罢工。水口山地处湖南常宁,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安源工人大罢工胜利消息传来后,水口山工人们也都跃跃欲试。但是,水口山工人“一以经济困难,无所措手,一以众心惶惶,裹足不前”,在这种情况下,水口山派人专门到安源,“一面参观,一面请求援助”。安源党支部派出蒋先云、谢怀德等骨干赴湖南水口山帮助开展工人运动,指导成立中共水口山支部,在工人俱乐部的宗旨和组织形式、罢工策略、罢工条件等方面汲取了安源的成功经验,获得了“其雄壮不亚于安源”的斗争成果,谱写了湖南工人运动史上的辉煌一页。

安源工人运动经验也被李立三、刘少奇等工运领袖传播到全国各地。李立三、刘少奇都是在回国后受湖南党组织的派遣到安源领导工人运动的,在这里他们既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工作能力,也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逐渐成长为全国工人运动的领袖。离开安源后,他们用在安源的革命经验来指导全国各地的工人运动。包括上海在内的早期工人运动都曾深受安源工人运动经验的影响。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更推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大联合。安源路矿工人的罢工胜利,使工人深切认识到团结奋斗的重要与必要性。罢工胜利后不久,工人俱乐部的成员就由罢工前的700多人猛增到1.2万多人。路矿全体工人团结起来,形成了以中共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工人俱乐部为公开组织形式的阶级队伍。在此基础上,安源工人俱乐部同粤汉铁路工人联合成立了粤汉铁路总工会,并发起成立了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和汉冶萍总工会,又与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建立了联系。最后,铁路工会联合起来成立了全国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从而大大推动了工人阶级的全国大联合。在工人运动陷入低潮时,安源的工人运动作为一面旗帜鼓舞着全国工运不断向前。当1923 年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的工人运动陷入了消沉期。全国各地的工会、工人俱乐部绝大部分都被关闭,工人运动领袖和骨干被通缉或受到迫害,一些不坚定的工人运动领袖动摇甚至背叛。安源工人俱乐部则是“巍然独存”的一面旗帜。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产业工人支部、第一所党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少年儿童组织,在工人教育、政治斗争、经济维权、统一战线、农民运动、军事斗争、党团工会建设等方面为工人运动乃至全国的革命斗争进行了探索、做出了示范。

弘扬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革命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前后延续近十年,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辉煌篇章,在安源工人运动中孕育形成了宝贵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答好时代答卷,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坚定信念、紧跟党走,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革命精神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革命实践从不会是一帆风顺,但只要理想信念之光不灭,事业一定会于挫折中不断向前。在安源路矿工人党支部成立之前,安源工人多次开展自发斗争均以失败告终,正是在湖南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党支部,这里的工人运动才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从自发斗争变成了党领导下的、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为安源工人播撒了革命的信念种子,李立三、劉少奇受党组织委派来领导安源工人运动,带领工人不屈不挠,靠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坚韧不拔的意志运筹帷幄,开展斗争;工运低潮中,安源坚持斗争不懈,成为工运旗帜,靠的仍然是不变的革命理想信念。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弘扬安源工人大罢工革命精神,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不动摇,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推动实践中不折不扣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于实践担当中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严守纪律、团结奋斗,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革命精神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团结奋斗,这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 在严格的纪律保障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贯穿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全过程。毛泽东在安源考察工人运动时就教育安源工人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指出“我们工人只要团结得紧,就是有座山压在我们头上也能推倒”。1922年9月18日,《萍乡安源路矿工人上工宣言》公开宣示:“我们这次罢工的‘秩序、齐心、勇敢’,要算是我们神圣精神的表现。”二七惨案后,刘少奇在《“二七”失败后的安源工会》一文中指出:“故安源工人能够齐心、奋斗,所以能打破一切障碍,拥护自己的工会日见坚固发展。”《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再现了安源工人运动的情景,“如有事故,即一呼数百,如臂使指”“万余工人,团聚一处,声息相通……万众景从,群焉归附”。正是在一切听党指挥的纪律约束下,团结奋斗的安源工人展现了惊人力量。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中称赞安源工人俱乐部“组织之完密,实力之充实,诚为国内劳动团体所仅见”,是“全国工会组织最好的工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摆在首位,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严于律己,攻坚克难,以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

担当使命,开拓向前,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革命精神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前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时指出,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在党领导下的安源路矿工人表现出高度的阶级觉悟和使命担当。正如在纪念罢工胜利一周年大会上发表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宣言》中所宣告的:“我们组织团体最终目的是要求得人类中被压迫者的大解放,铲除扫尽世界上一切压迫掠夺的阶级。”在革命实践中,为改造社会、实现阶级解放,在党的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在政治、经济、军事、统一战线、农民运动、党团工会等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革命实践,作出了成立儿童团、裁判委员会、党校等先锋业绩;积极投身北伐战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党的组织建设、开展农民运动和其他民众运动以及经济斗争、文化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使命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不惧艰险,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不断强化担当作为,牢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直面风险挑战,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在实践历练中增长经验智慧与才干,以拼搏和奋斗书写无愧历史的新的荣光。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路矿安源矿工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岁月静好,安源
安源红
爱在安源山
金牌挖矿工
安源路矿工人证章:凝聚组织和团结的力量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矿工老李
焦作路矿学堂创办时间考论及其他
安源工人运动时期的革命斗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