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023-05-30董晓彤

湘潮 2023年1期
关键词:帝国主义幻想斗争

董晓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的重要内容郑重提出,并且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突出强调了斗争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重要作用。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1949年8月14日,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毛泽东发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对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以及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写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件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驳,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明确揭示了帝国主义与人民之间存在的两种不同逻辑,教育那些对帝国主义仍抱有幻想的“民主个人主义”的拥护者“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强调斗争是对待帝国主义的唯一态度。今天,重温这一经典文献,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帝国主义灭亡的两个条件

毛泽东在文章中开宗明义,鲜明揭示了帝国主义给自己准备的灭亡的条件。他指出,正是帝国主义自身驱使全世界的人民大众走上消灭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时代。那么,帝国主义究竟替人民大众准备了什么条件而导致自身的失败与灭亡?毛泽东认为,主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物质条件。毛泽东指出:“工厂、铁道、枪炮等等,这些是物质条件。”这其中就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大的物质装备。这些装备一部分是我们自己制造的,而大部分是从美国帝国主义得来的,另有一部分是从日本帝国主义得来的。这些正是帝国主义替人民大众准备的物质条件。

第二,精神条件。毛泽东在这里强调的精神条件,主要指的就是“斗争”。毛泽东回溯了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揭示出正是所有这一切侵略战争,加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侵略和压迫,造成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仇恨,使中国人开始思考侵略的实质,迫使中国人的革命精神发扬起来,“从斗争中团结起来”。毛泽东进一步深刻指出:“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积一百零九年的经验,积几百次大小斗争的经验,军事的和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流血的和不流血的经验,方才获得今天这样的基本上的成功。这就是精神条件,没有这个精神条件,革命是不能胜利的。”

物质与精神的相互支撑与促进,促使帝国主义必然失败。正如毛泽东一针见血所指出的:“这些文件的发表,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胜利和帝国主义的失败,反映了整个帝国主义世界制度的衰落。”

明确需要“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对象

当时的中国,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清晰辨别帝国主义的本质,明确承认帝国主义已经失败的事实,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这一类人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判别,并提出正是这些人需要“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毛泽东明确表示:“准备斗争”的口号,是对于在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的问题上,特别是在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的问题上,还抱有“某些幻想”的人们说的。这些人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被动的,还没有下决心,还没有和美国帝国主义(以及英国帝国主义)作长期斗争的决心,因为他们对美国还有幻想。这些幻想具体表现在:一是他们不愿意将当权的美国帝国主义分子和不当权的美国人民加以区别;二是他们容易被美国帝国主义分子的某些甜言蜜语所欺骗;三是他们的头脑中还残留着许多反动的即反人民的思想,但他们不是国民党反动派,他们是人民中国的中间派,或右派。毛泽东对这一类人的本质进行了总结,即“艾奇逊所说的‘民主个人主义’的拥护者”。

针对这类人,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他们?毛泽东认为,当时的中国正处革命中,“全中国热气腾腾”,有良好的条件去争取和团结一切对人民革命事业尚无深仇大恨,但有错误思想的人。简而言之,对待这些人,要努力说服争取。特别是在美国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发表之际,这些人可能产生对帝国主义的失望,因为这些人“还有爱国心,并非国民党反动派的人们”,从而觉得“丢脸”,认为白皮书中的内容“不是一种‘鼓励’,而是一种侮辱”。因此,先进的中国人要抓住这一机会,“应当利用白皮书,向一切这样的人进行说服工作”。具体而言,要团结人民中国内部的中间阶层、中间派、各阶层中的落后分子、一切还在动摇犹豫的人们,用善意去帮助他们,教育他们,批评他们的动摇性,争取他们站到人民大众方面来,不让帝国主义把他们拉过去,“叫他们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揭示“帝国主义者的逻辑和人民的逻辑”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还阐明了一个至今影响深远的重要观点。他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深刻揭示了两种不同的逻辑——“帝国主义者的逻辑和人民的逻辑”。

帝国主义者的逻辑,即“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毛泽东指出,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定律。毛泽东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知,深刻认识到“它的本性是不能改变的,帝国主义分子决不肯放下屠刀,他们也决不能成佛,直至他们的灭亡”。而毛泽东之所以有这样的认知,基于的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清醒认知与分析。他以白皮书为例,指出艾奇逊虽然在信中表示,美国帝国主义者对于中国目前的局面已是毫无办法,但依然没有就此收手,还是要插手中国事务。基于此,毛泽东深刻揭示了“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一帝国主义的逻辑。

相对应的,人民的逻辑则是“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定律。毛泽东认为,人民是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俄国人民的革命曾经是依照了这条定律,中国人民的革命也是依照这条定律。面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唯一的辦法是组织力量和他们斗争”。毛泽东的这一观点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得出的正确结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在斗争过程中,新旧矛盾相互交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惟其艰难,方显勇毅。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正是一部披荆斩棘、斩关夺隘的历史,正是一部在斗争中开辟新局面、闯出新天地的历史。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七十多年前,毛泽东发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号召,鼓舞全体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进行顽强斗争,迎接崭新明天。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在斗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猜你喜欢

帝国主义幻想斗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锁不住的幻想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尼共批印度像“帝国主义老板”
幻想画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