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杯牛奶的遐思

2023-05-30纪红建

湘潮 2023年1期
关键词:吉首市吉首丹青

纪红建

2015年4月,中央深改小组召开第1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并强调要“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而此后,国务院常务会议也陆续通过一揽子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并部署落实教育领域改革措施……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海克曼认为,投资儿童能力发展是一种“预分配”,比起“再分配”,更能兼顾效率与公平。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认为:“靠传统的转移支付方式可以提高穷人收入,改善贫困家庭生活,却不能使他们彻底摆脱贫困。发展儿童往往是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突破口。”

两位专家的观点,无不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要让贫困户群众真正彻底地摆脱贫困,就必须从儿童的教育入手。只有让贫困地区的儿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让他们拥有改变命运的知识与技能,才能防止贫困的延續。

在湘西吉首,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怀着对故土的深情厚谊和浓浓乡情,为这片贫困土地上的孩子们送来了牛奶,这位老人正是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

朱镕基在任总理时十分重视教育,卸任后依然心系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牵挂贫困地区少年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他把自己全部著书版税捐赠出来,设立实事助学基金会,秉承“扶贫济困、助学育人”的宗旨。2013年8月,实事助学基金会理事会确定将首批捐赠项目选定在湘西;9月4日,实事助学基金会项目启动暨首批项目签字仪式在吉首举行。吉首市教体局工作人员给我的一份材料说,从2013年秋季到2016年春季,实事助学基金会先后在吉首市丹青中学、丹青小学、河溪中学、排绸小学,排吼学校等5所学校(排绸小学、排吼学校2016年春开始实施)开展“每人每天一杯学生奶、一个鸡蛋、一份饼干”的学生营养餐、配备食堂设备、配齐图书馆设备等项目,总计投入218.54万元,其中营养餐168.82万元,食堂设备33.6万元,图书设备等16.12万元。

2016年11月22日上午,当我来到吉首市教体局机关时,这里一片忙碌。不忍打扰的我只得前往具体实施的乡村学校。

丹青镇位于吉首市东北部,东接排绸乡,南邻泸溪县潭溪镇,西靠排吼乡、白岩乡,北与古丈县坪坝乡接壤。这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镇,苗族人口占98%。全镇17个建制村、1个社区中,有13个贫困村1275户,429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程度之深可想而知。虽然吉首市区到这里只有63公里,但由于山路难行,越野车在山野中艰难爬行三个多小时才到达丹青镇中心小学。

丹青镇中心小学在丹青镇街的河对面的山坡上,由于7月洪水冲垮了桥,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修桥。走进校园时,学前班和一年级正好下课。由于天冷,孩子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挤油渣”(冬日里,孩子们为了取暖而在课间进行的拥挤在一起的游戏)。

校长张清扬,是本镇人,会苗话。1996年从吉首民族师范学校(现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毕业后,分到了河西镇教书。河西镇靠吉首市城区较近,是许多老师想要调入的地方。当时张清扬也是这么想的,为此他还利用两年半时间拿到了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本科文凭。然而2001年,他的这个想法彻底改变了。一天,他碰到了他母校丹青镇中心小学的老校长陈万兴。老校长对他说:“现在学校急需年轻教师啊,都是民办教师,跟不上时代,教学质量怎么跟得上呀。你想不想回来呢?”张清扬说:“陈老师,我考虑考虑吧。”当时张清扬非常纠结,山里娃,谁不想离大山远点,离城市近点呢。可丹青镇中心小学是自己家乡的学校,还是自己的母校,自己经历过贫穷,也深刻体味过贫困山区教育的缺失。经过几天考虑后,他决定回来。于是他写了个申请,送到吉首市教育局人事股,主动要求调回丹青镇中心小学教书。张清扬一个堂姐夫在教育局工作,与人事股股长办公室门对门。人事股长把这事跟张清扬堂姐夫说了,堂姐夫非常生气,他说:“人家都想方设法往外面调,他倒好还往山里跑。”堂姐夫把这个申请撕了,他当年没成。但张清扬没有死心,2003年吉首市教育局实施职称改革,教师都可以参加竞聘,并可以自行选择区域和学校。在河西镇教书的张清扬没有参加河西镇的竞聘,而是参加了丹青镇中心小学的竞聘,并竞聘成功。回到母校,他先是当数学教研组长,后来又当过教导主任,2014年8月当的校长。张清扬对我说:“丹青镇中心小学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目前有教师23人,学生204人。2013年春天,实事助学基金会理事长朱蕤来吉首考察时,首先去的矮寨镇矮寨小学,但朱理事长看了看,觉得那个学校条件好,不需要投资了,就提出要到最边远最贫穷的学校,于是就到了我们丹青镇。那天下午两点多,我们临时接到通知,说朱理事长要来考察,看了看我们镇里的情况后,她又来到了我们学校。当时她说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这样的学校我们不扶助,良心会过不去。于是,丹青镇中心小学的每个学生都喝上了牛奶。

“当时我们向所有学生宣布这个好消息时,许多家长不信,觉得学校是骗人的。我从小在这里长大,以前冬天从家里带几罐子菜来,都是凉的,现在有热的牛奶,还有鸡蛋和饼干,很幸福。第一次拿到牛奶时,由于好多学生没见过牛奶,更没喝过牛奶,所以闹了很多笑话。牛奶是纸包装的。有个学生拿到牛奶后,他以为像吃水果一样,就连同包装一起啃起来,结果啃得满脸满身的牛奶;还有个学生一喝觉得这味太怪了,连忙向老师报告说,牛奶里有‘毒’,不能喝。以前我们学校学生流动性很大,许多本地学生跑到隔壁乡镇学校去了,由于我们学校每天可以喝上牛奶了,人家很羡慕,不仅本地的学生跑了回来,隔壁乡镇的学生也舍近求远、转学来到我们学校。原因很简单:有牛奶喝。我明显地感觉得到,学生有了营养餐后,身体素质好了,长势也比较好。现在我们家长最关心的是,这个助学基金会支持多久。我们曾问过朱理事长,她说,只要效果好,就一定会坚持下去。家长听了这个信后,都非常高兴。”

丹青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杨再伟告诉我,他爸爸是丹青的,妈妈是泸溪的,以前他一直在泸溪的外婆家读书。刚开始听说这里有牛奶喝时,他爸爸妈妈不太相信,以为是假的。后来,所有的家长都说是真的时,他爸爸妈妈才相信,并在去年把他转了回来。杨再伟说,牛奶非常好喝。他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要安排喝这个牛奶,但他知道牛奶是一个姓朱的老爷爷送的。我问杨再伟,你知道这个姓朱的老爷爷是干什么的吗?他摇了摇头后说,不知道,但老师告诉他们,朱爷爷老家是湖南的,在北京工作,已经退休了,老师叫他们不要忘记朱爷爷。

(本文节选自《乡村国是》,该书荣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

猜你喜欢

吉首市吉首丹青
搜城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湘粤专家学者相聚吉首研讨声乐套曲《四季如歌》
吉首美术馆
丹青校园
水墨丹青
民族文化元素在吉首市道路边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吉首市苗族传统节庆场景为例
吉首市乒乓球俱乐部运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丹青阁賦
最亲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