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
2023-05-30叶长胜江娜
叶长胜 江娜
摘 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成员国范围内开展调研,考查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地位、认证程序、贡献以及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的情况。根据调研,于2015年发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非正规、非正式学习的识别、验证和认证综合报告》。该报告揭示了成员国推进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及其成果认证的概貌;分析了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在完善国家教育与培训体系、助益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个体发展以及增进国际社会包容方面的价值;指出了相关体制机制缺乏与落后、服务供给能力和灵活性受限、利益相关者间的信任及协调匮乏、学习成果评估认证成本掣肘等挑战;介绍了世界各国推进其进程的实践路径等。该调研和报告为我国发展学习成果认证体系提供启示:可注重立法及政策保障,加快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强化参与主体的能力培养,推进数字化技术运用等,从而助力人们实现可持续的、包容的、融通的、优质的终身学习。
关键词: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学习成果认证;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51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3.01.09
一、背景概述
在复杂且迅速变化的社会中,个体应具备终身受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满足成人学习、工作与发展需求,这需要认可各群体、各类型学习成果。随着国际社会对非正规、非正式学习的重视,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相继推进终身学习及其政策制定,迎合了公众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诉求。同时,正规学习成果认证体制机制的有效建设与运转,也进一步凸显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必要性。
2010年《贝伦行动框架》传递出关于推进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号召成员国为各类学习成果认证制定发展原则。为了推进《贝伦行动框架》的实施,UNESCO终身学习研究所(UIL)制定了《非正规、非正式学习的识别、验证和认证指南》,并于2012年向国际社会发布。为了持续促进和加强相互学习,推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UIL于2015年组织发布了《UNESCO成员国非正规、非正式学习的识别、验证和认证综合报告》(下文简称《报告》),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分享各国做法和经验,以进一步提升国际社会对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重视度。
二、《报告》主要内容
《报告》揭示了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发展情况,是推进学习成果认证、促进终身学习、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国际性文件,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1.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在教育与培训体系中的地位
学习成果认证是国际社会推进教育整体性变革的基础性制度,《報告》揭示了各成员国在政策制定、立法以及战略规划中将其置于何处的问题。第一,国家立法和政策制定应将非正规、非正式学习作为教育与培训体系的组成部分。非正规、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和可及性如何,与正规学习的相对位置如何,是判断其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地位的基本参照,而判断地位如何的衡量尺度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和立法中。《报告》指出,日本《终身学习促进法》、泰国《国民教育法》等法律均承认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是终身学习体系以及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国家立法和公共政策支持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学习成果认证的可靠性和认可度应得到国家立法的支撑。欧洲国家先后颁发了多部法律以保证相关学习成果认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例如,欧盟《关于终身学习的决议》呼吁成员国采取各种措施认证各类学习成果,并指出这是构建正规学习和非正规、非正式学习“立交桥”的关键所在。第三,在国家战略和行动实践上支持非正规、非正式学习。由于各国国情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同,一些国家尚未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保障非正规、非正式学习认证的开展,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不重视非正规、非正式学习。例如,波兰、斯洛伐克等在国家战略和具体实践中支持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机会的提供及成果认证。
2.非正规、非正式学习认证对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识别、验证与认证作为实现国家教育与培训政策目标的重要方式,它对个体发展有何助益?有何社会贡献?这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学习成果认证在各种学习形式之间发挥协同作用,使学习者能够在灵活的、个性化的学习道路中行进。此外,学习者和潜在学习者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认可对其自身发展、竞争力提升、就业和社会凝聚力的形成都至关重要。基于此,《报告》认为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有助于在教育与培训体系中开拓发展途径,增强个人就业能力,增进社会包容等。这在非洲国家(如毛里求斯、南非等),亚太地区(如日本、巴基斯坦等)的实践中都有体现。表1为菲律宾非正规、非正式学习项目的成效。
3.非正规、非正式学习识别、验证及认证的过程
各类学习过程的成果通常具有多样性和多维性,因此用于鉴定、评估及归因识别的方法和工具需要考虑到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的特点。[1]通过梳理成员国的反馈结果,《报告》认为学习成果认证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识别学习成果、产生(提交)学习成果证据(材料)、评估学习成果、授予证书。
《报告》就各国相关案例分析与总结了具体的实践步骤和经验。在识别学习成果阶段,新西兰等国家采用多样的识别方式,包括候选人面试、专家辅导等。在产生学习成果证据阶段,法国等国通常让候选者围绕学习经历、体验、成果等方面撰写申请书或者现场模拟以展现专业技能。在评估学习成果阶段,利用传统考试、实践演示、文件夹评价等,评估方法日趋多样化,形成性评估越来越受欢迎。在授予证书阶段,一般采用政府或准政府机构认证(如泰国、智利)、第三方认证(如日本)和自我评估(如新西兰)。可以看出,学习成果认证的各个环节在各国有着不同的实践样态,方式方法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创新性,其核心指向在于推进各类学习及其成果的融通,以实现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
4.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参考点:标准、资格制度和国家资历框架
资格是开展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重要构成,因此各国逐渐注重资格制度的建设,将其作为国家教育与培训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并与终身学习的联系愈加紧密。随着资格制度的变革,国家资格框架的建立也逐渐成为国际趋势。资格框架的构建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根据固定标准认证个人的学习成果。创新是适应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但有些国家依然将国家文凭和取得的证书作为认证标准,未根据发展需求创新出相应的认证模式。《报告》指出,不丹、智利等国虽然开展了诸如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实践活动,但是没有相应的学习成果认证工具,依然利用传统的认证方式。第二,将个人的学习成果与特定行业部门或职业资格中的技能和职业标准相衔接。这主要和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有关,《报告》中涉及的国家有加纳、冈比亚、比利亚等,其中新西兰的资格系统融合了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见图1)。第三,构建一个集学习成果、标准设置、课程和评估为一体的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综合性、系统性的国家资历框架是各国共同的愿景,也是推进各类学习成果认证的必然路径,有利于增加受教育群体的学习机会和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力。各国在推进资历框架建设的过程中,也始终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国情和教育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并且进程各有差异。《报告》指出,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是一回事,将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与资格挂钩又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应对学习成果认证及其体系建构保持明确的认识与定位。
5.认证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及其角色定位
随着对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重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和责任分担也成为认证的关键。《报告》列举、分析了七类利益相关者。
一是学习者。个体应认识到学习投资的重要性,能识别以及描述已有学习成果,善于积累学习材料等。[2]在学习成果认证中需要调动个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政府和公共机构。实现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与体系建设离不开各国政府的支持,这需要国家颁布宏观的政策予以指导,制定中观政策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从而助力实现终身学习。三是教育与培训机构、学习服务提供者。为了实现学习成果认证,满足公民的需求,教育与培训机构、学习服务提供者应在学习项目实践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发挥相应作用。四是非正规教育的推动者(教师)、裁判员(评估员)。五是工会、社会合作伙伴和非政府组织。六是私营部门(劳工机构)。七是公众。公众能够发挥集体优势与群众智慧,是推动学习成果认证的重要支持力量。
总而言之,调动各类利益相关者参与整个认证过程,并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是各国建立并且拥有强大认证体系的重要支撑。
三、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价值与挑战
(一)必然價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普遍把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作为开展教育改革、发展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3],这对于各国的终身学习实践发挥积极作用,也彰显应有的社会及个体价值。一些国际组织从推动终身教育新制度建设的角度,指出了成果认证对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个人权利与选择、社会公平与融合乃至社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意义。[4]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认证,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杠杆。认可和评价这些能力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自尊和幸福感,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增加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机会。学习成果认证可以将更广泛的人群整合到一个开放、灵活的教育和培训系统中,建设兼容并包的社会。[5]《报告》对此也多有阐述,概括为以下四点。
1.完善国家教育与培训体系
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习成果认证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需要推进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及其认证,从而完善、优化教育与培训体系。这一层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使国家教育与培训体系更加整全,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在传统的社会形态中经常被政府或社会忽视,处于“边缘化”地位,使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完整性出现“裂痕”,而推进相关学习成果认证,有利于使之实现从“缺位”到“补位”的转变,弥合非正规、非正式学习与正规学习之间的联结“间隙”,正如《报告》所言,“能够加强成人学习部门和正规教育与培训系统之间的联系”,彰显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对于国家教育体系的衔接性、融通性以及整全性的价值。二是促使教育体制更加灵活、便捷,使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的成果得以在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中进行转换,并且各区域、各类型、各场所中的学习得以认可,既弥补了正规教育、学习的不足,也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方便的学习与教育的沟通路径。三是推动教育质量及其评价体系的发展。评估评价作为学习认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成果认证成效、透明度等的关键。推进非正规、非正式学习认证意味着评估评价体制的完善,有利于保障学习认证质量,从而有助于国家教育质量保障体制的优化。
2.助益人力资源开发
缺乏对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证意味着个体通过此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等难以得到认可与利用。反之,推进相关学习成果认证能够助益人力资源开发。一方面,学习成果认证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个体的终身学习与发展,使个体一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得到认可,从而转化成个体发展的软实力。同时,证书、学分等又能成为个体自身发展的重要资源符号,从而实现个体已有资源以及潜在资源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认可及有效转化。另一方面,正规教育一般仅允许特定的对象接受学习或教育,限定了学习者的范围,但是非正规、非正式学习使得更多的群体有机会参与学习,拓展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对象与范围,如在职人员、农村妇女、弱势群体等,相应的学习成果认证也使更多不同类型、层次的学习者得到资源利用的机会。此外,其也助益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调适、变革,使以教育为途径的人力资源开发更加具有弹性、韧性以及灵活性。
3.促进个体发展
学习者作为非正规、非正式学习认证的重要受益者,自身得到成长与完善是其主要的价值体现。从个体层面而言,实现个体知识获取、技能掌握以及能力提升是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及其认证在个体发展中最为直接的成效,这在各国的实践以及认证标准中得以彰显。例如,苏格兰、澳大利亚等国将个体发展成效视为制定非正规、非正式学习认证的重要指标。它不仅使个体获得长远发展的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在岗人员在职学习的内在动力。一些在职人员通过非正规、非正式学习以及系列认证,职业素养得以提升,获得进入更好劳动市场的资格和条件,促进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4.增进国际社会包容
非正规、非正式學习及其成果认证服务于社会弱势人群,有助于促进社会包容和平等。[6]世界银行认为社会包容可以提升弱势群体的能力、机会、尊严及其参与社会的进程。包容是个人、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属性。包容性社会基于平等与公正的观念,影响到的领域包括教育、就业等。[7]《报告》指出,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有助于增进社会包容,包括削弱社会贫困和减少社会中的边缘人群等。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消除不同种族群体间、区域间的各种限制,使所有人有机会参与学习,保证学习机会公平。二是关注并赋能弱势群体、边缘化群体等。《报告》指出,“通过给予移民、老年人、失业者等边缘化群体‘第二次机会’,促进他们融入社会”。三是降低个体的学习或教育成本,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助力减少贫困,凸显了教育(学习)阻断贫困及其代际传递的价值。
(二)现实挑战
1.体制机制的缺乏与落后
虽然当前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都在积极推动非正规、非正式学习进程,但是由于国情、发展水平、教育管理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国家与之相关的体制机制较为落后甚至缺失,这使得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处于劣势地位。《报告》分析发现,对非正规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是重要原因。一些国家的官员教育理念较为传统,重视正规学习及其框架构建,轻视非正规学习,尚未明确其重要性和价值意义。政府、社会对其关注度不够,政策重心往往偏向于正规教育、正规学习。《报告》显示,与正规学习相比,非正规学习在所调研的五个国家(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纳米比亚、卢旺达和坦桑尼亚)中所保持的优先地位较低[8],以上国家的教育政策很少涉及促进非正式学习。此外,一些国家的终身学习战略规划不规范、政策定位不清晰、立法进程缓慢、政策理念过时等阻滞了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及其成果认证政策的更新与发展。
2.认证体系不健全,服务供给能力和灵活性受限
将非正规、非正式学习纳入到终身学习体系中,并推进学习成果认证需要建构完整的认证体系,换言之,需要建立有效的国家资历框架。但基于《报告》分析,部分国家的国家资历框架的制定与推进由于客观原因而滞后。一些国家由于国家资历框架建设不足,认证标准缺乏,以至于很难开展能力评估和学习成果认定,阻碍了相应的信息、指导与咨询服务,导致学习者资源获取受限等。此外,非正规、非正式学习的服务供给不足也影响其发展。一些国家的现有课程体系过时,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缺乏专业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资源供给力量薄弱;学习服务路径单一,技术运用灵活性有限,难以适应技术更新等。《报告》以智利为例,从纵向贯通性不足、横向联系不足、培训缺乏针对性、透明度低四方面展开分析(见表2)。
3.利益相关者间的信任及协调匮乏
推进学习成果认证,实现服务终身学习的目标,需要各类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与支持。但是在现实情境中,有些国家尚未有效发挥和动员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其原因在于:各部门之间缺乏融合力度;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与责任不清晰,缺乏计划与安排,导致部分利益相关者存在认识误区;财政支持不足,文化因素和能力因素也有所掣肘;一些雇主不信任认证系统,不认可与之相关的资格文件;传统的利益协调处境难以打破,多方利益角逐与变革存在困难等。此外,部分相关者的技术支持与数据运用能力不足,参与系统设计、标准开发、评估等各类相关人员的培训与专业发展都存在挑战。
4.学习成果评估认证成本掣肘
资金投入是推进各国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及其成果认证的重要方式,认证成本过高往往会阻碍国家的资金支持。《报告》显示,部分国家目前对先前学习认证尚无专门的、正规的、系统的财政支持体系。此外,一些国家认证部门或机构由于收入过低,也很难提供有效的认证服务。部分发达国家也面临认证成本过高的问题。例如,奥地利、匈牙利、拉脱维亚等国家提出,以技术为支持的功能性系统开发成本高,认证程序复杂、手续多,产生较高的费用等问题。通过对《报告》中各国案例的梳理发现,这里的成本不仅包括资金、费用,还包括技术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在复杂的教育变革中,以上成本的付出难以得到有效的预期效益,进而掣肘部分国家实施相关学习成果认证的进程。
四、推进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可行路径
(一)树立意识:加强对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及其认证的认识
一国对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成果及其认证的认识,直接关乎其政策制定、理论发展以及实践落实。在推进非正规、非正式学习认证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认证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所在,将其作为推进终身学习战略的组成部分。《报告》指出,巴基斯坦呼吁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及其认证需要在国家及国际层面上得以认可,树立正确的价值认识。澳大利亚于2011年制定《终身学习战略》,指出了一系列目标,包括加强教育体系间的转换、学习成果验证,在国家资历框架内实现非正规学习的知识、技能、能力认证等。[9]2022年6月,UNESCO颁布的《马拉喀什行动框架》强调:“需要一种全面而整体的方法,以涵盖成人学习与教育的各种类型(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各行业各领域、各类学习点(包括面对面学习、在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10];遵循在各类工作内部和工作之间创建灵活学习途径的承诺,认可先前学习经历以及验证、认证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成果,对于在适当和相关的情况下,将所有群体(包括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纳入开放、灵活的学习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11]。”这些文件及报告提倡各国政府关注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及其认证,树立明确的政策意识、正确的理论导向以及清晰的实践指向。
(二)保证质量:健全质量保障机制
学习成果认证不仅需要大力推进,而且要注重质量,这是实现普惠、优质、可持续性教育的基本要求。实现认证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教育系统内部的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优化、项目设计等,也需要加强立法建设、政策建设以及认证框架构建,从而实现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与优化。首先,国际组织及各国家均重视推动相关的立法建设,出台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相关的法规,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条例和指导性文件。《报告》列举了加纳、委内瑞拉、秘鲁等国关于推进相关政策立法建设的诉求及其实践经验,并指出“推进拉美地区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识别的立法体系建设是向好发展的必要举措”。其次,強化政策设计与制定。无论是宏观的政策体系设计还是中微观的政策制定及其细化,都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运作。在已有法治文件及其体系的支持下,开展政策活动是实现其认证质量的重要“抓手”。最后,加快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没有一个明确、健全、有效的国家资历框架,难以系统性地推进非正规、非正式学习与正规学习成果之间的转换和认证。当下,各国的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进程不相一致,欧美国家尤其是欧盟的资历框架建设取得优先成效,其他国家也处于逐步探索中。但无论进程如何,持续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对于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识别、验证及认证工作及其质量提升至关重要,同时对推进终身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能力:强化参与主体的能力建设
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参与主体包括学习服务提供者(含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教育管理者、私营供给者等)与学习参与者。一方面,应注重学习服务提供者的能力建设。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机会的提供不仅包括政府,还涉及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从认证过程来看,包括成果识别者、评估者、证书发放者等角色,应该积极保证参与评估者的专业能力建设。[12]一些国家通过对公司组织的资金投入、人员培训来强化人员及组织的能力提升,从而满足各国各地区学习成果认证的现实需求。UIL发布的《让终身学习成为现实手册》也强调要将非正规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建设和专业化发展融入到质量保障与优化的框架和体系中。[13]另一方面,应重视学习参与者的能力培养。学习成果认证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整全发展,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报告》格外注重弱势群体的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的习得与提升。UNESCO基于部分非洲国家的调研发现,各国都尝试采取措施加快对弱势群体的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评估和认证的进程。[14]《报告》基于部分国家的反馈认为,相关政策应该优先关注弱势群体的能力建设,包括残障人士、老年人、农民、流浪儿童、贫民等。社会各部门和机构应该为他们提供非正规、非正式教育活动,从而推进全民享有优质终身学习。同时,政府应促进弱势组织和个人的融合与发展,将他们纳入非正规教育体系中,使其掌握知识、技能,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中立足。
(四)强化合作:加强区域及利益相关者间的交流与对话
加强各区域和所有相关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是落实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保障。《报告》提供了具体案例以满足不同情景下的经验共享,为不同教育层级和类别提供灵活的认证实践转换机制,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合作。[15]多类利益相关者间协作是应对现实挑战的有力支撑,创建集中、有效的沟通策略会使学习者个体受益;积极顺畅的交流渠道可以有效促进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国际经验共享。此外,《报告》也积极倡导加强国际协同。例如,一些东南亚国家呼吁有更多的机会向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次区域国家学习。因此,区域间的合作,不仅包括本地各组织的合作,也包括国际、次区域间的合作。在实践过程中,实施者应调动各国家间、国际间的利益相关者,使其承担应有的职责,并为认证系统(政策)的建设提供信息、指导与建议,形成共同促进终身学习的合力。需要认识到的是,合作形式不仅限于政策对话,还关涉文化互融、经验共享、经济互助等多种类型。
(五)政府支持:加大国家财政投入与技术援助
推进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识别、验证及认证不仅需要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协作,也需要政府在财政与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虽然各国都在探索多元的资金供给模式以支持学习成果认证,但是政府的财政投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面对认证体系、框架建设及其改革,认证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政府的资金投入是不可或缺的,这是推进终身学习进程的关键举措,也是主要国际组织、各国机构的关键倡议。基于加纳的反馈,《报告》鼓励各国积极遵守国际成人扫盲基准,将国家教育预算的3%用于非正规教育活动。此外,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需要加强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技术支持。菲律宾等国明确建议各国政府在先前经验认证(RPL)计划、国家资格框架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技术援助。这需要政府层面提供技术资源,包括技术设备、软件、技术人才等,也需要强化数字化平台、认证信息系统建设,为实现便捷、有效、有序的学习成果认证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五、结语
推动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探索,是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畅通人才成长渠道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16]《报告》基于成员国的实践案例呈现了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近况和概貌,让各国加深对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内涵、价值、实践路径的认识,也对我国的相关成果认证具有借鉴作用。当前,我国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整全的认证体系。我国可通过立法保障、政策规约进行宏观引导,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以国家资历框架构建为契机推进认证体系建设;重视参与主体的能力培养,通过各类途径实现工作者、学习者、组织机构能力的综合提升;以数字化技术为先进手段,落实在线认证平台、学分转换等信息技术系统建设,达成优质、便捷、有效的技术支持目标;挖掘本土特色,融合国际文化,形成互融互助的“生态”,从而助力人们实现可持续的、包容的、融通的、优质的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European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European guidelines for validating 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EB/OL].(2009-11-27) [2022-06-24].http://www.cedefop.europa.eu/files/4054 en.pdf.
[2]DUVEKOT R C,SCANLON G,CHARRAUD A,et al.Managing european diversity in lifelong learning[EB/OL].(2007-09)[2022-07-01].https://ec-vpl.nl/downloads/book-2007-english-vpl2-managing-european-diversity-in-lifelong-learning.pdf.
[3]董衍美.非学历学习成果认证的国际价值取向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4):1.
[4]王海东.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问题探讨[J].终身教育研究,2018,29(6):77-83.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识别、验证与认证指南[J].开放教育研究,2012(6):109-110.
[6]杨进.对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可、核定与认证在推进终身学习中的作用[J].开放教育研究,2012(1):56-59.
[7]MassThinker.包容性社会[EB/OL].(2022-03-31)[2022-06-27].https://mp.weixin.qq.com/s/4p7uExJlaSiH11BYWY9jMQ.
[8][14]WALTERS S,YANG J,ROSLANDER P.Key issu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in promoting lifelong learning in selected african countries:Ethiopia, Kenya, Namibia, Rwanda and Tanzania[EB/OL].(2014-08)[2022-07-01].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3/002311/231157e.pdf.
[9]Republik Österreich.Strategie zum lebensbegleitenden Lernen in Österreich.LLL:2020[EB/OL].(2011-07)[2022-12-19].https://www.qualifikationsregister.at/wp-content/uploads/2018/11/Strategie1.pdf.
[10][11]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马拉喀什行动框架:利用成人学习与教育的变革力量[J].终身教育研究,2022,33(4):3-8.
[12]European Commission.Common European principles for validation of 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EB/OL].(2004-03-03)[2022-12-19].http://www.cedefop.europa.eu/etv/Information_resources/EuropeanInventory/publications/EC common_principles_validation_20040303.pdf.
[13]UIL.Making lifelong learning a reality: a handbook[R].Hamburg: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2022.
[15]韦欢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成果认证的理念、机制与方法[D].杭州:浙江大学,2017.
[16]郭翠,柴泽英,李娟.欧盟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政策演进与实践路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5):53-62.
The Certification of 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Outcomes:
A Research Conducted by the 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
YE Changsheng JIANG Na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 The UNESCO UIL conducted a survey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certification procedures, contributions, and stakeholders of 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within its member states. Afterwards, it released the Synthesis Report on Recognition, Validation and Accreditation of 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in UNESCO Member States. The report offered an overview of how its member states promoted 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and their outcomes certification, based on which it analyzed its value in improving n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s,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promoting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enhancing inclusiven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report pointed out a series of challenges, including the inadequateness and backwardness of relevant regimes and mechanisms, the limited flexibility and service supply, the shortage of trust and coordination among stakeholders, and the high cost of learning outcomes certification. Also, the report introduced the practical paths for UNESCO member states to advance their processes. The report provides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earning outcomes certific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legislation and policy making,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training of participants, and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is way, it can facilitate the achievement of sustainable, inclusive, integrated, and high-quality lifelong learning.
Keywords: 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Learning outcomes certifi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吕伊雯
作者简介:叶长胜,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062);江娜,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博士后、副教授(上海 200062)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国家重点课题“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视域下社区教育体系研究”(编号:AKA21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