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微证书发展现状与展望

2023-05-30王全丽彭丽华陆程圆

世界教育信息 2023年1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终身学习

王全丽 彭丽华 陆程圆

摘   要:作为灵活变化环境的快速反应,微证书使个性化、快速化和可及性的技能发展成为可能,并成为解决欧洲面临的消极就业和技能不匹配问题的良好途径。为了弥补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技能培养和雇主技能需求之间的差距,欧洲在微证书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文章追踪欧洲提供微证书的背景,分析当前欧洲微证书认证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梳理微证书未来发展的三种使用情境,包括仅在教育系统内使用、在教育体系和劳动力市场两种系统使用、全社会使用,同时介绍微证书发展的未来路径,以期为我国微证书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借鉴。

关键词:欧洲微证书;微证书认证;终身学习;资格框架;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3.01.10

当今世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对人们的认知和社交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欧洲,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快速变化,从业人员需要提升技能以缩小自身能力水平和就业市场技能需求之间的差距,进而保障自己的就业。由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对就业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成人学习者对短期技能学习课程的需求日益增加。微证书(micro-credentials)使有针对性、灵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成为可能,从而进一步弥补高等教育机构的技能培养和雇主需求的技能之间的差距。[2][3]同时,微证书通过吸引不同阶段的学习者促进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对推进欧盟2025年实现欧洲教育区(European Education Area)目標具有一定的价值。

然而,当前有关微证书的定义和质量保障缺乏统一标准,导致社会对微证书的信任和普及度不高。[4]微证书的形式与类别复杂多样,这一主体多样化的特征导致不同认证方式纷繁多样。为了突破微证书支持灵活学习的阻碍,欧盟采取行动对微证书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2019年欧洲慕课联盟(European MOOC Consortium)发布《通用微证书框架》(Common Micro-credential Framework,CMF)[5],这是一个共同的欧洲参考框架,旨在使微证书标准化,使其在不同国家和系统之间更具可读性和可理解性。2020年欧盟发布《通向微证书的欧洲路径:欧洲高等教育提供微证书的实践和共性研究》(Towards a European Approach to Micro-credentials: A Study of Practices and Commonalities in Offering Micro-credentials i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6]报告,分析了保障微证书质量的方法以及将其纳入欧洲和国家资格框架的可能性。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12月通过了《欧盟委员会关于促进终身学习和就业能力的微证书的建议》(Proposal for a Council Recommendation on a European approach to micro-credentials f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employability)[7],针对当前欧洲微证书实施过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确定了新的欧洲微证书定义,并明确微证书的构成要素,为当前欧洲各国推进微证书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行动建议。欧盟委员会在区域间采取的行动举措是微证书国际化发展的有益实践,基于此,本文分析当前欧洲微证书的认证进程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梳理微证书的三种使用情境和四条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微证书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借鉴。

一、微证书的欧洲定义

缺少关于微证书的通用定义是影响微证书应用与发展的最大障碍。[8]因此,作为微证书实施落地的关键,确定统一的微证书定义一直是欧洲相关政策和研究项目的热议话题,如欧洲技能议程(European Skills Agenda)、2020年奥斯纳布吕克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宣言,以及欧盟“2025欧洲教育区”目标都强调建立通用的微证书定义,以作为建立欧洲更广泛、更统一的微证书框架的基础。

(一)欧洲微证书的定义

欧盟建议各国采纳欧盟通用微证书定义,在此基础上建立各国的微证书认证框架和制度。欧盟微证书通用定义中的“微证书”主要指学习者通过少量学习获得的学习成果记录,这些学习成果根据透明且明确定义的标准进行评估。[9]微证书包含以下特点:“微证书提供者”多元,包括教育培训机构、社会合作伙伴、雇主、民间社会组织和国家政府部门等;课程目标多样,旨在为学习者提供符合社会、个人、文化或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特定知识、技能和能力;微证书归学习者所有,可以共享、便于携带;微证书可以作为独立的资格证书,也可以通过多个微证书组合成更大的证书;微证书遵循相关部门或行业领域关于质量保障的商定标准。

(二)欧洲微证书的统一标准要素

为了促进微证书的透明度、便携度以及统一认定,当前在与博洛尼亚的合作下,欧盟已经开发了系列工具,如“欧洲高等教育区质量保障标准与指南”“欧洲资格框架”“欧洲学分转换和积累系统”“欧洲通行证”“文凭补充说明”等。这些工具的使用促成了统一的欧洲微证书构成要素。微证书构成要素主要从8个方面规范了微证书的组成部分:通用的微证书定义;描述微证书的关键信息清单;微证书参照国家资格框架/欧洲资格框架的等级并保持学习成果水平的一致性;微证书包含学术学分;对升学或就业的认可;微证书的发布、存储和共享;推广微证书的平台解决方案;鼓励接受微证书的激励措施等。

欧盟指出,为了促进微证书的在社会范围内的认可,任何微证书都必须提供的一份关键的信息要素清单(见表1)。这一关键信息要素清单构成欧盟关于微证书的标准,从而促进各级教育和培训的微证书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如此,欧盟标准将包含学习成果、质量保障和评估等各种信息,来帮助大众对微证书建立信任感。这些信息元素的规定与使用在国家层面与机构层面有所不同,灵活变通。对学习者而言,这些要素能够为他们提供学习的详细信息,并且可以免费、安全、长时间地访问。

二、欧洲微证书认证面临的挑战

微证书认证能够帮助学习者补充学位课程、增强其就业能力以及提高终身学习水平,其优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当前欧洲在扩大微证书使用范围、建立利益相关者对微证书的信任、高等教育机构接受微证书方面仍然存在挑战。

(一)非正规教育普遍性有待提升

对于学习者而言,当前没有统一标准下的多样化微证书认证方式,导致他们对微证书抱有困惑,也进而导致人们在就业和劳动力市场上对微证书不够信任,微证书的广泛推行受到阻碍。根据2019年经合组织成人技能调查,每年愿意参与非正规教育的成年人数量较少,仅占比40%,且高技能成年人参与非正规教育的可能性(58%)约为低技能成年人的3倍(20%)。[10]这意味着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接受微证书的可能性更低,而要想扩大微证书的使用范围,如何提升这部分群体对于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意识无疑是一大难题。

(二)利益相关者对微证书的信任不足

目前微证书在劳动力市场上主要是作为传统学位的补充,雇主一般对微证书的认识水平较低,微证书定义的模糊性和类型的多样性使得他们对微证书的信任度较低。微证书的构成要素复杂多样,包括交付模式、内容、提供者、接收学分的可能性、学习时间、先决条件、评估和验证过程等。同时,微证书的推行优点在雇主的角度尚未显示出明确的必要性。因此,微证书如何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中建立信任是推行欧洲微证书的关键事项之一。在劳动力市场招聘过程中,已初步应用数字成绩单、区块链验证技术等辅助微证书得到认可,但目前仍处于萌芽阶段,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质量保障,雇主很难接受正规教育以外的学习证明。

(三)高等教育机构参与不充分

高等教育机构在接受微证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挑战。现有微证书课程的认可程度、课程质量保障限制、缺乏资金支持以及缺乏经过充分培训的教师等问题都是高等教育接受微证书的考虑因素。尽管欧洲微证书的实施被证明是有益的,但是大部分机构仍处于观望状态。此外,缺乏对微证书的共同理解阻碍了质量保障过程和标准,这使得一些机构不愿意为开发此类课程分配时间和人力资源。同时,微证书的提供程序较为复杂,需要高等教育的提供者建立内部程序来设计、交付和认证他们所提供的微证书,没有可行的数字解决方案,很难得到利益相关方的接受。

三、欧洲微证书的三种使用情境

由表2可知,为了明确微证书的使用途径并对劳动力市场做出更加积极的反应,欧盟委员会对微证书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和目的进行了说明,列举了微证书的三种使用情境:第一种情境是仅在教育系统内使用;第二种情境是跨越教育体系和劳动力市场的使用;第三种是在所有社会系统中使用。[11]不同使用情境取决于高等教育的组织模式,以及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对微证书发展驱动因素的考虑。

(一)情境一:在教育系统内的认证

微证书在教育系统内的认证是最小作用域的使用情境,针对那些想要在高等教育系统中使用微证书记录和证明自己能力的学习者,此情境下涉及的要素包括:基础设施是指必须有一个允许展示和管理微证书的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学习者对微证书的访问和管理权限,以及在不同学校学生管理系统之间导入和导出微证书的选项。框架条件是确保来自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对微证书的认可和使用,以及对使用微证书认证服务和能力的认可。利益攸关方是指来自所在国和欧洲高等教育系统的政策制定者、高等教育机构和学习管理系统的提供者,以及证书托管服务的提供者。

情境一运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学习者先前学习认证。例如,学习者如果没有通过标准化入学考试,先前学习的知识能否被认可并获得高等教育入学途径,或者是学习者当前就读的高等教育机构能否认可先前学习知识和技能以缩短整体学业时间。高等教育院校面临如何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内容和质量来评估先前的学习是否适合他们所在院校的新课程等问题。当前考虑因素包括由教育机构颁发的已完成或未完成的学历、专业发展及就业相关资格证书以及学习者之前的工作经验。

总体而言,微证书在教育系统内的认证具有相对容易和快速实施的优势,有助于大学对新技能或知识领域的出现做出更积极的反应;但由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情境一在提供具备雇主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方面欠佳。

(二)情境二:跨越教育体系和劳动力市场的认证

情境二是情境一的扩展,指跨越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两个系统的认证,涉及的要素包括:基础设施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接口;框架所必需的条件是指雇主必须承认和采纳诸如欧洲技能职业和资格分类(European Skills/Competences Occupations and Qualifications Classification,ESCO)和欧洲通行证(Europass)等欧洲工具;利益相关者是指国家和欧洲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系统的决策者、ESCO和Europass的管理人员以及证书托管服务提供者。

情境二的出现满足了劳动力市场对高等教育学习者取得成就的清晰认识,并将其技能与相关组织或行业的需求联系起来。为了让高等教育提供者和劳动力市场都能理解和认可微证书,需要创建一种共同标准。这就要求雇主、高等教育机构和其他微证书提供者之间加强联系,并采用共同标准。ESCO和Europass的开发旨在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之间形成共同语言,以接纳微证书。Europass是欧洲终身学习和職业管理工具,提供了数字基础设施,可以在颁发微证书时使用。2020年7月启动的Europass平台也在后台使用ESCO术语,为学习者个人学习机会技能和技能提供建议。

情境二有助于缓解欧洲的技能挑战,如技能不匹配、技能差距等,并使人们的技能概况更加清晰可见。然而,实现场景二可能面临的挑战是达成共同标准和成就的具体描述,良好的术语描述和质量保障可以适当减少这种问题的风险。

(三)情境三:所有社会系统的认可

情境三比情境二的实施更加有效,通过共同语言标准进行识别,能够实现多种系统间的渗透性。场景三的使用范围最广,具体因素包括:基础设施是指以诸如ESCO等现有手段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数字证书可能会取代传统的简历,成为个人数字文件或数字身份的一部分。框架条件是指必须通过开发方法和工具来记录、处理和识别通过教育和就业以及非正式活动(如志愿服务)获得的技能和能力,使欧洲环境下终身学习的微证书能够跨系统使用;利益相关者是指学校、高等教育机构、职业、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国家或欧洲层面的培训和教育机构,ESCO管理者、学习管理系统提供者以及证书托管服务提供商。

情境三允许学习者遵循更灵活的途径,在劳动力市场、家庭和公民之间切换,并通过不同提供者提供的机会来学习。这种情况对围绕微证书创建的教育生态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它只能在所有社会系统认可和交流的低摩擦水平下真正工作。然而这种情况不太可能仅仅通过标准和技术匹配的组合或者单纯靠技术来实现。认证也是一个社会过程,高度依赖于信任给予制度的存在。这就需要对认可技能的文化进行变革,这种文化可以概括为“公共认可”一词,是一种对生活中所有领域的所有学习成果和成就的认可。情境三是最有利于促进终身学习发展的场景,但它的缺点在于能够响应当前需求的时间范围内最难实现跨越所有系统的实施。

四、不同高等教育模式下欧洲微证书发展路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模式向复杂化、多阶段、非线性的方向发展,微证书发展的路径取决于高等教育的组织方式以及目前和未来提供高等教育的方式,这决定了微证书在每个路径中所扮演的角色。基于高等教育提供的不同情况,微证书有以下四种发展路径。[12]

(一)路径一:电子宠物型(Tamagotchi)

在第一种模式中,学习者通常已经完成中等教育,然后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学生在高等教育机构注册,并相对集中地学习3~5年,最终完成所注册的高等教育课程。这第一个阶段的大部分学习都是非正式的,与第一个学习计划没有直接联系。这一路径遵循了传统的高等教育概念,即高等教育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给了学习者灵活适应未来需求的能力。电子宠物往往只运行电脑或因特网服务器上特定的程序,在以此为喻的路径下,微证书仅认可正规教育,且只能遵循线性、单向性发展。

(二)路径二:叠叠乐型(Genga)

在第二种模式中,学生已经完成中等教育,然后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他们在一所高等教育机构相对集中地学习3年以下的时间,目的在于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者将通过短期课程“补充”知识,并且可以获得微证书。这些活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根据个人当前职业的需要,平衡基础性、提升性和拓宽性知识与技能。学习者接受的正规教育的形式化识别是确定的,对于微证书的认证取决于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组织认证的方式。叠叠乐具有层层叠加的特征,在以此为喻的路径下,微证书可作为微学习单元与正规教育学习进行累积叠加。

(三)路径三:乐高积木型(Lego set)

在第三种路径中,学习者是高度自我激励并自力更生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从各类教育提供者处获得认证。学习者完成的学习单元链描述了个人学习计划,对学习单元的认证取决于高等教育领域内组织认证的方式。学习者也可能会选择获得额外的证书,以便在现有的职业道路上改变职业或提高技能。乐高积木形狀多样,可以拼插出变化无穷的造型,在以此为喻的路径下,正规高等教育可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学习单元,微证书可作为学习模块嵌入正规教育中,学习者可通过学习单元的堆叠实现高等教育更大范围的认可。

(四)路径四:变形金刚型(Transformer)

在第四种路径中,学习者在学校和新的学习期之间有一段很长的间隔期。他们重返高等教育,可能是出于改变职业或提升职业技能的需要而获取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他们在相对集中的3~5年的时间里学习,然后完成高等教育课程,期望返回或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这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提供满足了学习者的个人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为了提高正规教育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在设计学习计划时,认识到学习者以前的一些学习和能力是有意义的。变形金刚可灵活改换造型和载具形态,在以此为喻的路径下,学习者在经历长时间的学习中断后的先前学习成果仍可得到认可,与正规高等教育建立关联。

欧洲微证书在开发过程中有必要明确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和最值得期待的学习结果,这些决定了学习情境和学习方法的赋能。政策制定者需要就是否只在教育系统、教育和劳动力市场或其他所有社会系统中认证微证书这一观点达成一致,还需要判断是否在正式或非正式学习中使用微认证。无论决策者采取什么抉择,都将对微证书的设计和认证产生不同的影响。

五、总结与建议

欧盟近几年来不断加快建立欧洲通用微证书的研究,不论是从国家还是国际的角度看,微证书将成为终身学习的常态化特征。当前欧盟层面微证书的情况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发展微证书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参考。

第一,微证书认证的首要前提是确定微证书的共同定义。欧洲多年来针对微证书在国家和国际层面的推行展开了诸多研究和实践,结果发现微证书使用和认证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其根源大多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微证书定义。在经过欧洲各利益相关方不断地实践探索与交流之后,欧洲微证书的定义才逐渐趋于一致。进一步推进微证书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需保证政府、教育机构、培训提供商、平台等对微证书的定义、框架等达成一致,建立完整的微证书生态系统。

第二,微证书推广必须要做好微证书的质量保障。目前,不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我国,微证书质量保障的相关措施仍不成熟。但是,欧盟委员会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很有可能推动该领域发展,从欧洲层面确定统一微证书定义和构成标准,有利于形成保障微证书认定的资格框架。在这一问题上,欧洲已经率先走完一步,从欧洲的经验可以看出,质量保障、设计严谨和标准一致是保证微证书在今后被广为接受的关键原则。因此,确保微证书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可持续发展,完善微证书相关质量保障程序和政策是前提。

第三,微證书的涵盖范围包含了高校提供的学位课程微证书、继续教育微证书、通用课程微证书等。无论是制定微证书通用框架还是确定国家政策,都需确定明确微证书认证的范围,充分了解利益相关者对微证书未来发展的意见。他们对微证书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容易导致微证书认证受到阻碍,因此,目前的研究和发展实践必须重视调动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微证书的开发和推广中。

参考文献:

[1]European Commission. Council recommendation on upskilling pathways: new opportunities for adults[EB/OL]. (2020-06-25)[2021-05-23].https://ec.europa.eu/info/sites/info/files/file_import/implementation-report-upskilling-pathways_en.pdf.

[2]DIAZ V,FINKELSTEIN J,MAMNNING S. Developing a higher education badging initiative[EB/OL]. (2015-01-01)[2022-05-23].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adc7e117fcac0016571319854d7de85.

[3]PICKARD L, SHAH D, SIMONE J.Mapping micro-credentials across MOOC platforms[EB/OL]. (2018-09-01)[2022-05-23].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8982498_ Mapping_Microcredentials_Across_MOOC_Platforms.

[4]Deakin University. Making micro-credentials work for learners,employers and providers[EB/OL]. (2019-08-02)[2022-12-29].https://dteach.deakin.edu.au/2019/08/02/microcredentials/.

[5]European MOOC Consortium. EMC common microcredential framework[EB/OL]. (2019)[2021-05-23]. https://emc.eadtu.eu/images/EMC_Common_Microcredential_Framework_.pdf.

[6][11][12]European Commission. Towards a European approach to micro credentials: a study of practices and commonalities in offering micro-credentials i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analytical report[EB/OL]. (2020-12-17)[2022-12-29].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033a7af4-40e3-11eb-b27b-01aa75ed71a1/language-en/format-PDF/source-183260882.

[7]European Commission. Proposal for a council recommendation on a European approach to micro-credentials f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employability[EB/OL]. (2021-12)[2021-05-23].https://education.ec.europa.eu/sites/default/files/2022-01/annex%202%20to%20the%20proposal%20on%20micro-credentials.pdf.

[8]Micro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micro-credentials in Europe[EB/OL].(2019-12)[2021-05-23]. https://microcredentials.eu/wp-content/uploads/sites/20/2019/12/WP3-Interviews-with-Key-Stakeholders-Decision-Makers-Overall-Summary-Report.pdf.

[9]European Commission. Final report:a European approach to micro-credentials——output of the micro-credentials higher education consultation group[EB/OL]. (2020-12)[2021-05-23]. https://education.ec.europa.eu/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library-docs/european-approach-micro-credentials-higher-education-consultation-group-output-final-report.pdf.

[10]OECD.Getting skills right: future-ready adult learning systems[EB/OL]. (2019-02)[2021-05-23].https://www.oecd.org/employment/skills-and-work/adult-learning/Policy-Brief-Future-ready-adult-learning-2019-EN.pdf#:~:text=Getting%20Skills%20Right%3A%20Future-Ready%20Adult%20Learning%20Systems%20sets,future%20readiness%20of%20each%20country%E2%80%99s%20adult%20learning%20system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Micro-Credentials in Europe

WANG Quanli   PENG Lihua   LU Chengyua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 As a rapid response to the flexible and changing environment, micro-credentials enable personalized, rapid, and accessible skills development. Thus,  it is a useful way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negative employment and skills mismatch in Europe.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skills training provided by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the skills demands from employers,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conducted a variety of explorations regarding micro-credentials. This paper tracks the background of micro-credentials in Europe,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It also discusses three possible scenario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icro-credentials, including limiting their application only to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both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labor market, and expanding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whole society. Meanwhi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ath of micro-credential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redentials and lifelong learning in China.

Keywords: Europe micro-credentials; Micro-credentialing; Lifelong learning;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Quality assurance

編辑 王亭亭   校对 朱婷婷

作者单位:王全丽、彭丽华、陆程圆,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 201620)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青年项目“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慕课学习成果认证的机制与政策研究”(编号:B2021002)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终身学习
物流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措施探析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讨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涉农类高职专业“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
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