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皮
2023-05-30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3年6期
据专家考证,“吹牛皮”一词起源于黄河上游一带。古代的交通不发达,当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境内时,因沿途水急滩险多流沙,很难行舟(木制船难操纵,还常被撞坏)。因此黄河上游沿岸的居民为解决渡河运输上的困难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办法。
皮筏子是黄河沿岸人们渡河时最具特色的传统工具。古代,皮筏子又称“革船”,因其使用羊皮或牛皮制成而得名。当人们宰杀牛、羊时,先剥下牛、羊的整张毛皮,然后用盐水将整张毛皮脱毛,再把植物油涂抹在四肢及颈部,最后将其浸水、曝曬,让整张皮变得松软后用细绳将其缝制成袋状,只留一个小孔。对着小孔吹足气后,将小孔封紧,然后把多个皮袋固定在木排下,如此就制成一个皮筏了。
当然,在古代没有打气筒可用,要想将羊皮袋灌满气,就只能靠嘴吹了。虽然羊皮袋容量较小,可以用嘴直接吹起,但是吹的人也要体格强壮、肺活量够大。而牛皮袋由于容量太大,想用嘴直接吹起来根本就不可能。如果要把牛皮袋灌满气,通常由几个肺活量大的成人轮流往牛皮袋里吹气。
因此,在黄河上游一带,如果有人说他能吹起牛皮袋,当地的人听了,没人会相信,都会认为他是在说大话;而对喜欢夸耀的人,当地居民往往会说:“你要真有本事,就到黄河边上去吹牛皮好了!”从此,“吹牛皮”便成了“夸口说大话”的代名词,并逐渐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