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误解的人名
2023-05-30
现在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人的姓,加上他的名,便是这个人的姓名,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名字。但对于古人来说却不是这样的,古人不但有姓,还有氏,也有人用他们的出生地或官职与名字结合。历史上有很多被误解的人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魯 班
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并不是姓鲁名班。鲁班,姬姓,公输氏,名班,被尊称为公输子,人称公输盘、班输、鲁般。“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工程的劳动,掌握了劳动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是他的真名并不是成吉思汗,应该叫他孛儿只斤·铁木真。铁木真原来也不是他的名。他出生时,他的父亲战胜了塔塔儿部落,杀死了塔塔儿首领铁木真兀格。为了纪念这次战争,他的父亲便以铁木真为他命名。铁木真后来统一蒙古草原,蒙古各部尊他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尊称,意思是强大有力的汗王。
柳 下 惠
柳下惠既不姓柳,也不姓柳下。柳下惠,姬姓,展氏,名获,字季禽(也有子禽一说)。所以,严格来说,“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其真实姓名应该是姬获或者展获。只不过在当时,平民称姓,贵族称氏,而作为大夫之子的柳下惠自然是叫展获才符合他的身份。那么柳下惠这个名字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柳下惠这个名字的来历,正如我们在开头讲到的,它是来自柳下惠身上别的能够代表他身份特征的元素。“柳下”是他的封地,“惠”是他死后获得的谥号,所以,人们便尊称他为“柳下惠”。
叶 公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出自刘向编纂的《新序·杂事五》,开篇便写到“叶公子高好龙”,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这个人姓叶,叫子高。但事实是,叶公其实并不姓叶,他的名字也不叫叶子高。叶公是芈姓,沈尹氏,名诸梁,字子高。根据贵族称氏的原则,叶公的真名应该是沈尹诸梁,后世一般叫他沈诸梁。而叶公之所以叫叶公,原因和柳下惠一样,因为他的封地在叶地,所以被后世称为叶公。不过有趣的是,叶公虽然不姓叶,但他却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而且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叶地行政长官。所以,这个原名叫沈诸梁的人,最终还是和叶姓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孟 姜 女
《孟姜女哭长城》中的孟姜女,真正姓氏是姜,而不是孟。《孟姜女哭长城》最早的原型故事是杞梁妻哭夫。杞梁妻的丈夫是齐国的将领,而在世官制的时代里,只有贵族才能够当官,所以作为贵族正妻的杞梁妻自然也只能是贵族。但是,齐国的贵族中并没有孟这个姓氏,那么孟姜女只有可能是姓姜。贵族是以氏相称,但对于女人,当时的人们却是以姓相称的,所以,孟姜女才会是以齐国贵族中的姜姓为姓。而孟在古代表示庶长,那么,孟姜女的名字的真正含义就很清楚了,就是孟姜女是姜家的妾所生的大女儿的意思。
俞 伯 牙
俞伯牙本名伯牙,伯氏,名牙。后世之所以会叫他俞伯牙,是因为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写《警世通言》取材时产生的误会。当时冯梦龙专门跑去历史记载钟子期的故乡汉阳考察,由于当地方言的原因,冯梦龙在听当地居民复述伯牙子期的故事时,将当地人口中的“子期遇伯牙”听成了“子期俞伯牙”。于是,冯梦龙后来在编写《警世通言》的时候,将伯牙子期的故事写成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而《警世通言》后来闻名于世,导致俞伯牙这个原本由误会产生的名字越来越为人所知了。
华 佗
华佗名旉,字元化,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医学家,生于沛国樵县(今安徽省亳州市),卒于公元208年。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擅长外科。对“肠胃积聚”等病能利用麻沸散对患者施行麻醉手术。华佗还创五禽戏,强调体育锻炼。后因遭曹操怀疑被杀。“华佗”二字的古音与梵语中“药”相应,“华佗”实为药神之意,因其医术高明,人们都将他尊为“华佗”,并一直沿用下来,而他的本名反倒不为人所知了。
郑 和
郑和,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马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是家中次子,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公元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当时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弟子,法名福吉祥。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马和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回忆马和在郑村坝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便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他的战功。由此,马和便被称为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