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品、悟
2023-05-30卫洪波
卫洪波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诗词教学,要把握好三点:诵读、品析、领悟。其中,诵读是基础,品析是关键,领悟是重点。
一、诵读是基础
“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诵读包括朗读和背诵,对理解古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获得审美体验都很有帮助,是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1.读准确。首先是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特別要注意多音字,注意古音。因为古诗中某些字的读音和现代汉语读音不同,按古音来读,可以读出诗的韵味和节奏。如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里的“为”字读“wèi”,是因为的意思,不读“wéi”。又如张若虚的“江潭落月复西斜”,这里的“斜”字读“xiá”,和上联“可怜春半不还家”的“家”押韵,故不读“xié”。
2.读明白。古诗词语言简约凝练、含蓄隽永。很多学生可以熟练背诵,但诗歌具体写了什么,往往只能说出只言片语,理解不够透彻,表达缺少连贯性和完整性。“读明白”就是能理解诗意,会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把诗歌的大意表述出来,展现诗歌的美感和意蕴。
3.读出韵味。在初懂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是感受诗歌语言美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准韵脚、读出节奏,把握作者思想感情,传达作者的情感。同时,还要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如《春晓》中,“晓”“鸟”“少”用词雅致,有“一气流转之妙”。朗诵时,要吐音清晰,可适当延长,流淌出诗的节奏。“春眠不觉晓”有寂静的禅意,“花落知多少”有惜春的心绪,要读出朦胧幻境的雅致美感。
二、品析是关键
古诗词有无穷的魅力,但因时代久远,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会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学会品析涵泳,体会诗词语言的美妙。
1.品字词。古诗词言约义丰、文质兼美。诗人创作,讲究炼字,反复锤炼、精细推敲,唐代贾岛曾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道出了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我们在读诗时,对一些关键的、传神的或有哲理的字词,要细细琢磨、咀嚼品味,从而真正理解诗歌的深意,理解诗人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如教学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教师引导学生:“见”是否可以改成“望”?学生通过反复品味“悠然见南山”,大概能区别两字的不同意味:“望”是有意的注视,缺乏“悠然”的闲适感,而“见”指不期而遇,重在相会。再深究,可以看出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自然有什么样的看法。学生纷纷发言:陶渊明喜欢大自然,有雅趣,非常自得。教师总结:梁启超曾说,自然界是陶渊明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可见作者物我两忘,无意为诗,而诗自在心中。
2.品手法。古人在诗词创作中常常会采用许多艺术手法使抽象的事物、感情具象化、形象化、可感化。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教师问学生:从这句对联中,你觉得哪些词非常有气势?学生马上能找到“气蒸”“波撼”。教师进一步引导:它们都是什么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学生回答:动词,原本静态的景观有了飞扬的气势,水气浩荡蒸腾,波浪摇荡不已,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非常撼人心魄,运用了对偶、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两个词力重千钧,具有非凡的艺术表现力。
3.品风格。每个人行事、说话、行文,都有个人风格,它与生俱来,自然流露。“风格”可以说是诗词的脊梁。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不同题材的诗,往往也风格迥异。山水田园诗恬淡静谧,边塞诗悲凉慷慨,爱情诗缠绵婉转,咏史诗悲愤感喟等。
三、领悟是重点
朱熹说:“读诗之法,既先识得它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方好。”“识得里面骨髓”就需要用心感悟诗词的情、理、境。
1.悟情感。“情”是古诗的根源,诗人因“情动而辞发”才创作了诗词,没有真挚的感情,很难创作出动人心弦的诗词,可以说,思想感情是一首诗的“灵魂”。而情感往往是借助一定的事物来体现的,客观事物经过诗人的情感加工,通过蕴含情感的内容表现出来,便是“意象”。如“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有三个意象:河岸、晓风、残月。杨柳惜别,晓风悲凉,残月凄清,词人心境思绪由此可见。
2.悟哲理。如果说“情”是诗人主观感受的一种抒发,那“理”就是诗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诗词不会生硬地说理,而是含蓄地表现哲理,需要我们结合人生经验和生活实践用心感悟。
古诗词中蕴涵多种哲理,如“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告诉大家新事物是无可摧毁的。这些哲理学生能感悟一二即可,不必面面俱到、详细讲解。
3.悟意境。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象,借助已有的生活积累联想想象,让诗词的内容在脑海中鲜活起来也非常重要。
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画面感很强,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摹的事物:天、原野、草原、牛羊。再引导学生品读作者描摹这些景物的词语“苍苍”“茫茫”“吹”“低”“见”,读着读着,学生能慢慢理解诗歌旷达的意境。
总之,古诗词类别多样,蕴含的情感丰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遵循“新课标”要求,通过诵读、品味、感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读懂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品鉴古诗词,深入触及作者潜藏于其中的情感,感受其揭示的内涵,进而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思想美,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