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肌理技法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

2023-05-30王品岩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

摘 要:工笔人物画在中国画的漫长发展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肌理技法的不断革新,工笔人物画在创作语言变得丰富的同时,也为观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肌理技法在工笔人物画创作领域中已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肌理技法,结合画家罗寒蕾的代表作品,分析肌理技法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与运用,并分析肌理技法给创作带来的启发与思考。期待探索工笔人物画技法表现的更多可能性,从而提高对工笔人物画创作技法的掌握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肌理技法;工笔人物画;罗寒蕾

在漫长的绘画发展史中,传统的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碰撞中交流互补,不难发现中国画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技法不断出现,可以看到当代工笔人物画已经带有一些西方绘画的影子。在当代工笔人物画家群体中,每位画家都以自身独特的绘画语言来表达他们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内心世界。他们中的一部分画家经过不懈探索将西方绘画中关于肌理表现的方法带入工笔绘画,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语言,使得工笔人物画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学者胡燕梅认为,工笔人物画在造型表现上追求工整细致,以线为主,重“三矾九染”,以及层层渲染之后完成工笔人物画的塑造。学者陈川研究指出,绘画创作应该继承传统而又有别于传统,吸收外来艺术而又有别于外来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由此可见,艺术创作是多维的,也是有迹可循的,更是需要创新精神的。

一、常见的肌理技法

(一)拓印法

所谓拓印法,就是采用“拓”和“印”这两种手法在画面上制作出不同肌理效果的方法。“拓”是将宣纸平铺在具有纹理的物体上,采用拓墨等方式印制出斑驳肌理纹样的方法;“印”是将需要印制的物体表面进行着墨或上色,再将宣纸等绘画材料平铺在其上面压印出斑驳肌理纹样的方法。拓印法常用的工具有蚊帐布、灯芯绒布等,具体方法是在拓印之前需要使用不吸水的纸对物象进行遮挡,将染好颜色的布平铺在需要的画面上,然后将不吸水的纸平铺在布上,用棕刷横竖分别扫上面的纸。由于拓印出来的纹理是不均匀的,拓印成功率偏低,很难得到完美的纹样,因此拓印法不适合大面积使用,它在实际绘画过程中常常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从当代画家罗寒蕾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背景中的网格对画面有着衬托的作用,那些看似拓印出来的肌理效果,实际上极大部分都是罗寒蕾一笔一笔画出来的。手工绘制出来的纹理背景比拓印更为成功。然而,在画面中较小的位置使用拓印纹理,则会有轻松、天然的灵动感。这种自然的纹理是相对粗犷的,在画面中必须经过后期不断擦洗与修补,才能渐渐地融入画面。

(二)喷色法

此技法与拓印法一样,在喷色之前需要对画面其余的部位进行遮挡,在使用这一方法时,需要借助吹釉壶来完成。具体方法是先将细管口插到色碟里,用嘴含着粗管以均匀且绵长的力气去吹,这样就能喷出粗细不均的颗粒状小点。喷色法产生的纹理可以激发画家无穷的想象,画家可以借助这一技法画出不同质感的物体。当代画家罗寒蕾的作品中就大量使用了这一技法,她常常在喷色基础上,用墨画出大小不一的圆形,使圆形疏朗与密集相结合,最终构成人物的衣服。

(三)脱落法

脱落法起源于当代画家唐勇力,灵感主要来源于敦煌壁画受千年风化产生的一种斑驳效果。古老的敦煌壁画具有装饰化、图案化的艺术构思,营造了“满壁风动”的视觉艺术效果。敦煌壁画中神化的造型、夸张生动的艺术形象、大胆的色彩及视觉艺术效果打破了常规,让观者深刻感受到敦煌壁画所带来的神秘感。由于矿物颜料本身就具有厚实饱满的质感,因此传统壁画往往以厚重的色彩营造出端庄华丽的视觉艺术效果。正是敦煌壁画中呈现出岁月斑驳、残破的肌理效果启发唐勇力创造出了脱落法,大大丰富了工笔人物画肌理技法的表现方法。然而,现在常用的熟宣或绢本质地轻薄,需要避免用力过猛地将颜料堆出厚度而缺少变化。在使用这一方法之前,需要格外重视底色的制作,其制作的好坏反映着画家色彩水平。将底色制作完成后,以蛤粉或白色丙烯稀释后进行厚涂,等其干透后,需要反复多次打磨致其脱胶剥落,从而露出不均匀的底色,最后以适量胶矾水固定画面的颜色。由于脱落法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反复打磨,因此这一技法对绘画材料有一定的限制,需要选用纤维长、纸质坚韧、富有弹性的麻纸或绢本。

(四)揉紙法

揉纸法是用手将宣纸揉皱,使得宣纸整张或局部变得凹凸不平,然后用排刷在宣纸上进行着墨或着色,使得纸面呈现出不同方向纹路的痕迹。先画后揉也可以得到类似的效果。这种痕迹根据手揉纸的轻重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譬如,当代画家徐惠泉的彩墨画作品中就大量使用了揉纸法,他通过不同方向、不同力道对宣纸进行揉搓,使得画面产生大量不规则的纹路,最终画面呈现出绚丽多彩又完整统一的艺术效果,这正是他同于古人又异于时人的独特标记。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工笔人物画的肌理技法,还有破墨法、积墨法、反衬法、弹色法、扎染法、撒盐法等技法。

二、肌理技法在罗寒蕾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与运用

近年来,不论是工笔淡彩还是工笔重彩绘画,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将肌理技法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创造着更加新颖的绘画观念与表达样式。肌理技法不再总是被工具或材料限制,其不仅有从传统古代工笔画作品中传承的精华,还有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由此可见,肌理技法在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当代工笔画画家罗寒蕾的作品中就大量使用了肌理技法。罗寒蕾对日常都市生活的素材积累,使她对亲子主题有着很强烈的感受,因此,她与女儿之间的日常生活成了她第一手的创作素材。罗寒蕾用画笔记录下女儿童年时期的点点滴滴,唤醒了观者的记忆与情怀。例如,她的代表作品《小花》描绘了女儿放学时在路边玩耍的情景。画面中的小女孩摘下了路边的一棵蒲公英,小嘴微微撅起对着蒲公英吹气。尽管画面采用了简单的几何构图中的方形框架,且人物造型简洁,但却将小女孩单纯透彻、朴素天真的性格特点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传统中国画中,色彩起着奠定基调的作用。因此,色彩的搭配处理与主观运用在艺术创作中是不可或缺的。在《小花》这幅作品中,色彩以墨色为主,画家将中国画中的五种墨色与纹饰中点线面的运用进行了完美结合。罗寒蕾的作品常常会突出墨色的层次与节奏感。她在作画过程中十分注重虚实关系,常常“做减法”。她在用色的时候往往把颜色的数量降到最少,只在需要的地方加上颜色,以极少的颜色来突出画面的趣味性,使画面呈现出微妙的关系。她常常将灰色作为背景,把黑白留给主体,其作品中主体强烈的黑白对比深深吸引了观者。

正是由于罗寒蕾有着敏感细腻的洞察力,所以她常常会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用品进行创作。她主要依据画面的需要,并结合自己的心理、感觉、体验等来选择技法材料。在她的作品中,网纹、网格、肌理技法常常融为一体。例如,在《小花》这幅作品中,罗寒蕾选用线条较粗的灯芯绒布,采用拓印法来表现牛仔布衣物;其背景选用质地轻薄的蚊帐布,结合勾勒交错的网格来表现画面背景的质感。因为肌理技法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创作画幅较大的作品时,很难单独依靠拓印法来完成。

罗寒蕾在绘制《小花》作品的背景时,使用蚊帐布拓印出来的纹样几乎没有规律性与节奏感,无法与画面融为一体。因此她又将拓印出来的纹样进行反复擦洗。画面擦洗干净后,先用排笔排出横纹,再用手将小笔挤扁,将横纹补充均匀,之后再用清水擦洗横纹中过重的墨线;接着用排笔排出竖纹,用挤扁的小笔把竖纹填充完整,再擦洗竖纹中过重的墨线;最后用小笔修补整张编织的网。这种用画笔来绘制出横竖交错网格的方式,弥补了拓印法的不足。网,是罗寒蕾所创造的一种独有的表现技法。用这样的方式手工绘制出来的网很像绢布状底纹的背景网,这种用一笔一线勾勒成的网是她在实践肌理技法时所迸发出的灵感。在她许多作品中,主体人物背后的轮廓都是一张张不规则的网,这也让她的作品萌生了古朴之感。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在罗寒蕾使用灯芯绒布拓印的牛仔裤纹样中,线条较粗的灯芯绒布其实不仅仅是一条条线,还是由一个个细密的小点组成的一条条细线。然而,单纯依靠灯芯绒布所拓印出来的牛仔裤纹样并不能达到罗寒蕾想要的艺术效果,于是她又采用了水洗法。具体方法是在牛仔裤边缘处,用清水和擦笔反复擦洗出白边与斑驳感,再用勾线笔绘制出牛仔裤的缝线,最后以淡墨在结构处进行多次渲染,营造出牛仔裤真实的水洗效果。

在罗寒蕾《别迟到》这幅作品中,她大量使用了喷色法。罗寒蕾利用吹釉壶喷洒出大小不一的点来表现作品中孩童双肩包的质感。作品中母亲的上衣同样是利用喷色法进行绘制。不同的地方是,孩童背的双肩包采用多次喷色,待其干透后一遍遍叠加而成,而母亲的上衣是先利用吹釉壶喷洒出不均匀的点,再使用勾线笔蘸取淡墨,画出不规则的圆圈,最后在衣服的轮廓处用淡墨进行渲染,使喷洒出来的圆点与绘制而成的圆圈形成强烈的疏密关系。增强画面层次感的同时,还丰富了视觉艺术效果,从而使画面更加耐看。

在罗寒蕾的作品中,她常常采用肌理技法加手工绘制相融合的方式来完成创作,这样不仅可以使得自然的肌理效果更加符合整幅画面的需要,还可以体现画面中主体物与背景的层次,最终使画面整体更加协调统一。这种方式大大丰富了肌理技法表现的可能性,也丰富了画面的视觉艺术效果。

三、肌理技法对当下创作的启发与思考

“肌理”一词始终与中国画密切相关。不难发现,在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中国画家并不像西方画家那样注重光线、色彩、透视,而是依靠虚实、留白、肌理等技法进行创作。中国画家常常采用散点的方式构成画面,用精致细腻的线条进行艺术创作。从古至今的中国艺术作品中不乏肌理效果的体现。

在日常创作的过程中,对肌理技法的尝试深深激发了笔者探索肌理技法的热情,于是笔者在创作中采用肌理技法,以更好地传达出传统工笔画“三矾九染”的细腻、典雅。画面局部采用自然的肌理效果不仅可以让绘画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能丰富自身的肌理技法储备。

在罗寒蕾的作品中,笔者体会到了一切以画面为基准的思想,肌理技法也应该如此。罗寒蕾大面积使用蚊帐布拓印肌理纹样时,并没有为了使用技法而忽视画面的意境表达,而是在深思熟虑后选择用画笔绘制出她想要的网状背景,使她的艺术创作有了突破的可能性。在“织网”时倘若遇到面积较大的背景,可以将背景分成格子进行编织,这样画面效果会更加有条理,创作者也会感到轻松。有时候,用画笔绘制出来的效果会比拓印出来的效果更加符合画面的意境。艺术创作者应该严格把握肌理技法的运用程度,巧妙地使用肌理技法来弥补画面中的不足。

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创作者也可以凭借经验自主调控对肌理技法的运用,在不断尝试和偶然碰撞中迸发出新的视觉艺术灵感。肌理技法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地完成创作,但是,切不可过于依赖肌理技法。学习多种肌理技法并非易事,不被肌理技法所支配则是难上加难。如果肌理技法凌驾于情感之上,则可能会导致创作事倍功半。在探索肌理技法的过程中,笔者渐渐发现拓印法、喷色法、脱落法等技法不仅仅可以对工笔画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与调整,留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还可以充分挖掘每位艺术创作者的潜能,将肌理技法逐渐发展成为艺术家别具一格的风格特点。

四、结语

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继承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运用独具个性的绘画语言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打破了传统工笔画的“三矾九染”,使工笔人物画焕发出新的活力。恰到好处地使用肌理技法不仅可以使众多艺术家作品的表现方式得到技术性突破,其所带来的特殊艺术效果还可以为艺术家的创作锦上添花。因此,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打破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绘画观念,开始探索新颖的绘画肌理技法,为丰富绘画语言带来了无限可能,也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时代面貌。

肌理技法是一把双刃剑,其运用离不开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意蕴及内涵。如果能够恰当使用肌理技法,画面会因此产生生动而独特的艺术效果,从而使画面更加丰满,打破传统工笔画工整、细腻的风格,促使画家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繪画艺术风格。如果艺术家在创作前没有对画面主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仅仅为了创作而创作,那么就本末倒置,与人们所追求的肌理技法效果背道相驰了。

参考文献:

[1]胡燕梅.论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艺术语言之美[J].美与时代(中),2015(8):25-26.

[2]陈川.工笔新经典:人物画技法[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

[3]王云亮.现当代中国画理论及创作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4]顾迎庆.中国人物画造型研究: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思考[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王品岩,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工笔人物画
融入那坡壮族民族服饰的高中工笔人物画教学策略
浅论工笔人物画中素描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从张见工笔人物画看当代“新工笔”
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及时代特色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工作室教学模式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新唯美主义工笔人物画创作技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