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大国担当

2023-05-30杨晓炯吴超

理论观察 2023年1期
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

杨晓炯 吴超

摘 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所进行的全球环境治理,迫使各个国家无论是在进行防疫任务的同时继续完成区域环境治理目标,还是在兼顾减碳任务的同时保证国民经济发展都显得困难重重,以西方为主的发达国家更是显得力不从心。与此同时,面对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场合,多次谈到中国要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向国内与国际表明了中国对待环境治理的决心与独属于中国的大国责任、风范及担当。

关键词:全球气候治理;碳中和;碳达峰;大国担当

中图分类号:D64;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1 — 0016 — 04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在全球环境治理议题上,中国首次向世界明确,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完成碳中和战略的时间表。中国的郑重承诺,不但凸显出中国对全球环境保护议题的积极关切,更是向国际社会展现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环境治理所做的不懈努力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大国担当精神。研究与学习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负责任的国际环境治理意识的重要性、进一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传播并完善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与正确“中国形象”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后巴黎时代的全球环境治理困局

各国在签署《巴黎协定》后的时期被广泛称作是后巴黎时代。在此阶段中,国际气候治理优化、调整及处理方案、国际任务分配及要求、区域性治理格局等都较之前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由于各国在某些方面产生了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变化,导致其对统筹与执行《巴黎协定》所制定的国际约束,履行其自身义务和责任的难度不断加大,同时又因缺少强制履约机制而导致《巴黎协定》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2]首先影响最大的要素,就是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冲击了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正常秩序,更是对全球环境治理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同国家与集体却选择采取了不同的防疫措施与政策,从而导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防疫效果与治理逻辑。为了掩饰自身的防疫漏洞与问题,以所谓西方“主流意识”政治化环境治理问题,攻击污蔑中国在执行环境治理上的成效,极大程度上破坏了国际合作的积极性与可持续性,为未来国际间共同面对环境治理问题蒙上阴影。

1.环境问题政治化愈演愈烈

截至到俄乌冲突之前的世界,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议题下,各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及民生等领域都产生了较难调和结构性与制度性矛盾。极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冲突、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国家性与地区性行为表现突出,以西方为代表的民主自由社会乱象丛生,过去西方塑造的“正面光明”的国家形象与意识形态逐现崩溃。2017年美特朗普政府主动退出《巴黎协定》,更是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国际影响:一是削弱了美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的影响力,逐渐脱离其“领导者”角色定位。二是西方国家放弃了主动承担国际事务治理的一部分责任,为未来的世界统筹协调增加了不确定性。

疫情更是为国际间环境治理与协作的前景蒙上阴影,国别之间的地缘政治与外交关系受到严重冲击。西方发达国家的帮扶与互助意识迅速衰减,团结互助的国际合作精神被有理由地放弃;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出于政治目的,多角度、多方面地攻击抹黑中国,以“人权”“发展权”等理由诬蔑、造谣中国的环境保护成绩。这种利用政治化议题攻击,忽视中方的做法,体现了部分西方国家的悲哀现状——既无法解决本国在防疫过程中产生的民生问题,也无法在全球卫生安全危机影响下,继续完成环境治理任务。

2.环境治理成效未达预期

《巴黎协定》的预期效果与实际情况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偏离,以欧盟为例,截至到疫情发生前的上一年度,欧盟各成员国对《巴黎协定》的履行情况不甚理想。这其中,发达国家缔约方履约不力,中东欧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履约困难。部分环境研究分析认为,欧盟的气候行动力度及成果不足以符合或是能实现其在NDC承诺中的减排目标。突出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欧盟境内可再生能源产业正面临产业政策去补贴的政策趋势,后果可能导致欧盟新能源企业则会在高新技术研发与企业规模受到较大制肘。二是由于欧盟成员国国内政府、政党更替而导致的决策变更将会导致各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上面临政策的不可持续性与执行机构的不稳定性。三是欧美国家就协定所承诺的减排力度及其为环境治理所配给的金融手段与技术支持,都远远未达到最终理想目标。特别是,除了本国外,针对于非发达国家的专项环境治理经济援助尚不满足其所在过去承诺的指标,而这表露出它们與自身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所担负的职责与所应匹配的角色还有不小距离。

二、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实施的开创性举措

后巴黎时代的环境治理问题,由于疫情防控,政治冲突以及治理效果的三重负面影响,而无法得到较为有效的解决与进展。特别是突然发生的公共卫生危机及其衍生的多重国际乱象,进一步加剧了国际之间环境治理的合作困局。中国如何在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中发挥自身优势,继续积极落实巴黎协定目标,既是对国际合作的一场考验,也是对大国担当的检验。自《巴黎协定》签订以来,中国政府始终认真履行国际责任,持续做好环境治理与能源减排工作。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前外长法比尤斯盛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双碳”目标,认为这样的举措是中国为认真履行《巴黎协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没有中国的行动与承诺,世界将缺少很大的动力激励,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整治,为疫情冲击下的世界送上了真正的希望。[3]

1.中国以极速、极效的措施战胜国内疫情

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党和人民政府满怀坚定的战斗决心与战略定力,领导团结中国人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战疫胜利的显著成效——“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4]中国在坚决准确落实严格的防疫政策的同时,仍不忘坚持继续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正面临着极大挑战,在这个挑战与希望并存的时代,同时面对着恢复经济与环境的保护的双重压力,中国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驱动绿色能源转型、保障人民生活福祉、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5]在疫情频繁反复,各国协调治理环境逐陷悲观的大背景下,中国对疫情的有效管控与对环境治理的切实关切,激发了国内与国际上新的环境治理动力与蓬勃壮志。

2.中国以自信、自强的态度回击国际质疑

面对西方所谓“民主”国家以“自由”“人权”等借口,攻击中国数年来在国内环境治理所得成效与中国在国际合作上的努力。然而中国始终坚持环境保护,加速环境治理的决心从未改变。在未来,“双碳”目标会作为中国重要的宣传成果与方案,展现给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宣传好中国的正面故事、树立好中国正面形象、抒发出中国正向情感、阐述好中国的确切事实才能真正地向国际社会传递出真正的中国声音。[6]面对所谓生态正义一方的恶意舆论与意识形态攻击,中国做出的实际成就是讲事实、讲结果的,更是毋庸置疑的。在全球气候治理视角及治理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宣布双碳目标作为中国在疫情及后疫情时代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这一重要重要节点,显著表明了中国向国家社会展现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的担当精神。[7]

3.中国以高速、高效的方式保障环境治理

2016-2020年度,中国合理规范生态环境布局,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与评价,国内整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事业进展顺利,为“十四五”期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的接续执行与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之所以在国内环境治理议程上取得显著成绩,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作为整个环境治理过程中的理论引领,把握好“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是我国环保事业未来发展的总目标、总方向。二是不忘牢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巩固过去数年党与国家为环境治理所做的努力,进一步完善大环保工作格局的进步与发展。三是继续坚持执行与实施最严格的法律制度去规范化、标准化与精准化生态治理,坚定生态治理的法治精神,强化自身的作风和能力建设,不断环境治理效能提升赋能。

三、中国制定“双碳”目标的大国担当及其世界性贡献

“双碳”目标的宣告展现了中国基于大国决策思维处理环境治理的三重逻辑,一是立足于科学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管理与国际治理思维,坚决摒弃西方“各家自扫门前雪”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发展思维,科学判断生态发展与环境保护策略局势。二是把握明确站位,当前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尚在发酵,虽步入后疫情时代,但是零散反复的公卫问题尚需注意,当下既要兼顾基本的疫情防控与人民生活保障,又要谨慎处理经济发展带来的生产排污、生碳,中国要坚持好发展主方向,妥善,高效完成“双碳”目标。三是具备广阔视野,环境治理问题是全球共性问题,需要依靠全球所有国家一同解决与合作,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与行动完全贴合了协同发展治理生态的主方向与主基调,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增添希望与动力。

1.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地位

当下部分欧美意识形态群体所崇尚的“环境正义”生态保护运动思潮,从根本上脱离了国家经济民生发展的基础需求,加之更是脱离国家生态发展与治理的基本利益诉求,此种畸形现象突出反映了当代全球生态危机进一步恶化却面临治理的乏力,与任意放纵的狂热自由主义潮流、资本主义全球化运动之间的本质关系。催生出此种思潮的生态文明理论的缘由往往是因为资产阶级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而非談及绿水青山的发展对人民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所以生态保护与治理的举措沦为西方所谓“自由价值”的实现与政治利益交换的“砝码”,具体行动更广泛地被认为是“作秀”与“赚眼球”。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考察资本主义制度与本质特征中就指出:虽然资本主义早期生产方式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但是其实施的殖民掠夺与阶层压迫具有明显的反生态性质。[8]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在追求最大化利润的同时,无节制地攫取自然资源,才造成了当下世界环境与卫生危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9]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要经济发展和要美好环境是不矛盾的,点破了“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之前只可选一的思想弊端,这为凝聚发展与保护共扶共进的理性思维奠定了坚实基础。[10]正确思考与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去完善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有着两方面的思想内涵,一是正确开创了新的世界环境治理生态思维模式,全球多方面、多角度经济、政治、民生与环境发展为一体,在当今世界仍旧困于疫情困局的情况下,如若继续以西方的国际治理思路发展,将不利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是为中国呈现“大国责任”“大国担当”提供了基础理论与政策支持,彰显出在国际气候环境治理大格局与视角下的突出的“中国形象”。[11]

2.把握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站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12]在国际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尚未结束与国内疫情反复的背景下,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特别的作用。一方面,中国坚持通过完善本国生态治理体系来推进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以及绿色现代化等工程的实施,从而推动实现改善本国生态环境、助力全球绿色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参与及贡献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中国也发扬大国责任精神,与多方深人开展生态领域合作,并坚持共商共享共建的治理原则,创新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公正合理的全球生态治理模式,从而以协商对话的方式寻找绿色合作共识,以协商共治有效实现国际生态关系的民主化,成为全球生态治理中的创新者和引领者。[13]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携手创造世界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中国政府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操持公开透明、认真负责的行为态度,始终把坚持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与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近年来,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身份逐渐开始转变,从视角上说,中国从地区性视野转向全球性视野;从作用上讲,中国从国际任务的执行者与参与者转向国际事务治理的引领者。当下的生态危机已是全球性的危机,仅凭单个国家的自身努力或者区域国家之间的相互协助已完全失效,只有全人类的同心协力,才能积极缓解与解决生态危机对全人类的冲击。故而,从“一国治理”到“全球引领”才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未来的环境治理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将会是坚定的、方向将会是明确的。

3.立足引领国际治理体系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广阔视野

中国向来一直理解并支持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对环境保护与治理所提出的基本诉求、合理建议与正义主张。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大背景下,中国所提出的双碳治理方案不但顺应了自身的发展逻辑,更是考虑到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实际现状,向他们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的新榜样。在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的议题上,中国坚持把捍卫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生存权作为我国参与国际事务治理的一项重点任务。中国的双碳目标,作为应对当今世界生态危机的“中国方案”,充分彰显了中国对治理国内与国际生态环境的决心与信心,更是印证了中国追求落实“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治理观念。中国的真切呼吁与实际行动真实地向广大发展中国家传达了中國的治理思想与治理态度,为他们提供合理的、部分可模仿的目标,也传递出以双碳目标为代表的“中国思想”与“中国担当”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话语结构下的全球治理思想和合作理念。[15]能真正促进世界未来发展的不是单边主义、孤立主义更不是帝国主义。国际交流只有互相尊重多边主义的对话维度,共同打造符合全人类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价值体系。习近平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15]世界各国协同发展、齐心协力,才是能解决当前全球性危机与问题的关键法宝,才是世界各国家人民的共同追求。

四、结语

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提出尽早设立及落实2030碳达峰计划,2060碳中和计划,有三项重大意义。一是坚决回击国际舆论关于中国环保与抗疫行动的歧视与污蔑,做好国内外舆情处理工作,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开展国际合作与帮扶。[16]二是为及早为减少部分世界总碳排放量做出“中国贡献”,为其他国家作出参考典范与减轻相关碳排放负担;三是作为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一份子,主动通告并完成减轻碳排放任务,为全世界做出表率行动,展现出专属中国的大国责任感与担当精神。[17]向世界说明,作为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大国,该在国际上扮演怎样的角色,承担怎样的责任,又应有怎样的担当。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03).

[2]何晶晶.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开启新的气候变化治理时代[J].国际法研究,2016(03):77-88.

[3]法比尤斯.中国对执行《巴黎协定》发挥关键作用(国际论坛)[N].人民日报,2020-12-06(03).

[4]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8.

[5]习近平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强调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N].人民日报,2021-10-13(01).

[6]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J].党建,2016(03):4-6.

[7]于宏源.中国环境外交的历程、成就和展望[J].人民论坛,2021(33):50-55.

[8]李崇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11(01):15-21.

[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97.

[10]周方冶.“转型变革”视角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引领作用——以中国模式化解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困境[J].云南社会科学,2021(05):1-10+185.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59-364.

[12]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求是,2019(03).

[13]李铁英,周传金.习近平生态全球观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现实践履探论[J].青海社会科学,2021(05):35-42.

[14]习近平.为携手创造世界生态文明美好未来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N].人民日报,2019-08-20(01).

[15]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求是,2021(01).

[16]罗叶丹.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的理论思考[J].人民论坛,2020(Z2):146-147.

[1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22-01-26(01).

〔责任编辑:秋 水〕

收稿日期:2023 — 01 — 03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第二批)“基于分众理论的高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研究”(C2-2020075)。

作者简介:杨晓炯(1999—),男,上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吴超(1984—),男,上海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碳中和碳达峰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十问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哥本哈根有望成为首个“碳中和”首都
碳中和背景下德夯旅游景区低碳发展和建设研究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