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性实践的内涵、意义及策略

2023-05-30陈玉松顾秋萍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

陈玉松 顾秋萍

【摘 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依据反思性实践的理念,对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和理论溯源,借助课堂教学的形式尝试解决问题,对教学实践进行综合评判和系统分析,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盘点流程,反思总结。反思性实践不仅使教师的工作变得更有意义,而且能够帮助教师立足教学实践、培育反思意识、深化教学认知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反思性实践;反思总结;专业发展;反思策略

【作者简介】陈玉松,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教学能手;顾秋萍,高级教师,锡山区教学能手。

一、引言

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几乎都是在围绕“备课、上课”进行的,但教师每次精心准备的课似乎只有45分钟的生命。铃声一响,课堂结束,对于教师而言,关于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材料运用、教学生成等似乎也结束了。日复一日,教师如果没有复盘和积累意识,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的诸多课堂教学资源就会被白白浪费,教师的工作也会因为缺乏反思和总结变得单调乏味。长期如此,教师的工作会停留在低层次、低效率的重复劳动上,谈不上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素养的提升。

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使得教师无法集中精力将每一节常态课视为研究课。课前研读理论,然后集体备课、磨课,再上课、听课、评课,最后复盘、反思、总结,这样的操作流程不仅会让人觉得拖沓冗余、疲于应付,而且在实际教学中也无法真正实施。但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认真审视自己平时的教学并挖掘其中的问题,选择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方法尝试理论溯源、分析探究、集体研讨、课堂实践,最后反思总结。教师在研究范式的引导下,将相关研究纳入自己的教学实践,既能丰富自身的日常教学,又能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在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能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习,使自己的工作摆脱低层次的重复,迈向更有意义的创新和实践。

二、反思性实践的内涵及其意义

反思性实践就是教师通过不断审视、探讨、研究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更高地追求教学实践行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学改善和专业发展[1]。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对教学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反思性实践正好符合这样的要求。它强调教师要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主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或解决的措施并加以实践,使自身的教学行为更加睿智和成熟,从而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能自觉地对影响教学的相关因素进行逻辑推理、审慎判断以及批判性分析,以此调节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等[2]。教师不仅仅要知道“教什么”,更要善于思考“为何教”和“怎样教”等。由于反思的介入,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调节和修正,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完善。

首先,教师对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发现具体问题后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设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探究。其次,教师确定具体问题后,开展相应的理论溯源和探究分析,进行问题解决式的课堂教学设计。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有理论支撑,又是目标明确的教学实践,值得教师反思、分析和总结。再次,教师对课堂进行评价、推敲,使其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对问题的理解更全面、对问题的解决也更明确。最后,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形成理性认识和书面材料,再将这些材料交由专家审阅和同行评判,如此教师的整个研究过程就变得更有意义。正如斯腾豪斯所说:私下的研究在我们看来简直称不上研究。部分原因在于未经公开发表的研究得不到公众批评的滋养,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将研究视为一种共同体活动,而未发表的研究对他人几乎没有用处。[3]

教师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对其展开反思、分析和深入持久的研究,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尝试解决问题,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复盘、反思总结,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或给同行提供示范。这样的反思性实践正是教师教学研究“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的如实反映。那么,教师为何要进行反思性实践呢?

1.立足教学实践

反思性实践的前提是教师的教学实践或具体课例,且这里的课例是教师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后专门设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勤于实践,并借助课堂教学的形式解决问题。当然,并非所有的教学问题都需要通过课堂解决,但课堂教学的解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生成以及课后教师的反思总结等,会帮助教师深化教学认知。这种认知会帮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日常,并在实践中继续发现问题,再带着新问题进一步思考、探究和实践,让自己持续处于一种“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实践反思”的状态中。值得关注的是,教师针对具体教学问题开展研究时,并非只要一节课,可能需要设计几节课,甚至是系列课[4]。

2.培育反思意识

如果教师长期囿于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等日常性工作,却不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那么他只是在进行低效率的重复劳动,无益于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成长。约翰·杜威指出,反思是教师回答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整体方式,是教师理性地和符合逻辑地解决问题的行动过程。[5]教师应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分析、探究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反思,教师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理解更全面、探究更持久。在研究的過程中,教师还应自觉收集过程性材料,不断总结和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最终的反思总结积累材料。

3.深化教学认知

反思性实践的逻辑起点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发现问题并对其展开持久的探究可以帮助教师全面、深入地认识问题。随着探究的深入以及问题的被解决,教师的认知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所有这些又会反过来助力教师敏锐发现问题,深化教学认知。同时,教师在反思总结的过程中,不仅要借助相关理论支撑自己的论证,更需要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无论是探究问题时的分析溯源、解决问题时的教学实践,还是回顾复盘时的反思总结,教师的教学认知都会在每一次的实践后得到深化。

4.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新手到熟练”、“熟练到成熟”和“成熟到卓越”[6]7。不同阶段的教师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而教师从成熟走向卓越就必须“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实验,总结反思教学经验、思想和风格”[6]8。反思性实践的过程包括教师主动探究并发现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设计课堂教学尝试解决,然后综合评价、系统分析,在实践中进行探究,并注重反思总结形成理性认识,形成风格等。这与教师从“成熟到卓越”阶段所面临的专业发展任务不谋而合。因此,教师经常性地进行反思性实践,实际上是在自觉从事和教学有关的研究和探索,而最终的反思总结就是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毫无疑问,反思性实践会帮助教师从成熟走向卓越。

三、反思性实践的过程与策略

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在教育改革、课程建设和教学探索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反思性教学思想的重要倡导人舍恩认为,反思性实践是以“活动过程的反思”为基础的[7]。教师的教学实践应建立在对教学实践的过程性反思之上,教师反思的过程始于其所体验到的某种教学问题或疑惑。发现问题后,教师开始进行分析、探究,并尝试解决问题。实际上,教师的反思性实践就是围绕教学问题展开的。值得注意的是,为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往往会设计具体课例,甚至是系列课。下面,本文以笔者实施的针对“概要写作”问题的系列课为依据,详细阐述反思性实践的实施策略。

1.发现问题

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经验的获得,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而应在反思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在近几年的英语高考书面表达中,江苏、浙江和上海卷都有概要写作的考试题型。因此,无论是在平时的教学还是节点的考试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概要写作技能的训练和考查。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根本不理解什么是概要,也不知道具体怎么写概要。和同事交流后,他们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笔者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并随之展开行动研究。笔者首先收集近几年三省市的高考书面表达中有关概要写作的所有试题及参考范文,并将江苏高考和浙江、上海高考的概要写作进行横向比较。与浙江、上海高考的概要写作不同的是,江苏高考的概要写作无论是材料形式、写作要求,还是呈现形式,都有所不同[8]。江苏高考概要写作为整个书面表达的首段,只是部分,且考生只需要写约30词左右,但要考虑概要写作与其他部分的衔接,而浙江、上海高考要求学生写60词左右的概要全文。笔者在纵向对比江苏高考历年英语书面表达材料时发现,其形式多样,包括短文、信函、图表、图画、提纲等,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并尝试概括材料写好概要。

2.研读理论

教师在对问题进行探究溯源时要查找相关资料,帮助自己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和借鉴实践经验,找到能够解释问题本质的教学原理或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并为随后的问题解决寻找灵感。在确定研究问题后,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开始系统研究概要写作的基本含义、写作步骤及教学探究。笔者查阅的文献分为三类:一是课程标准。笔者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查找有关概要写作要求的表述和试题编制的理论依据。二是考试说明。笔者对比《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语文数学英语》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第一版)》,查找考试说明中对概要写作试题要求的表述、参考样题,并认真研究试题的评分标准以及参考答案。三是专业期刊。笔者查阅近几年专业期刊上同行对于该高考题型的研究成果以及课堂教学设计,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突破口。表1是笔者查阅的相关文章及其启示。

3.探究策略

研读理论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对查找的资料进行分类,并按照问题进行理论溯源,找到能够直接解释问题或指导实践的理论依据。同时,教师对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研读理论时,笔者特别注意到,张秋会、王蔷两位老师的文章《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主张学生可以从主题、内容、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角度深入解读试题材料,形成深入且独特的见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写好材料概要。笔者据此收集类似材料,分类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材料,再运用语言知识技能,获取新知识,构建新概念。以2018年江苏高考书面表达材料为例,其主题为“消费排名”。材料借助两名消费者的日记,记录了其根据消费排名进行消费,产生了不同的消费体验。在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从主题角度出发,先明确材料主题,再概括材料大意。概要写作时,笔者要求学生首句必须指明主题,并陈述其作用(即指导消费),第二句则陈述材料大意。再根据“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语句”的写作要求以及评分标准,笔者要求学生从内容、语言、语篇和词数四个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课后,笔者再根据解读视角的不同选择材料编制练习,强化学生训练。

4.集体磨课

集体磨课以学科教师为主体,以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以一节课例或教学片段为抓手,以研磨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为载体,教师结合自身实践的感悟,总结和提升,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9]。笔者根据文本解读的不同角度收集不同類型的材料后备课上课,并邀请备课组其他教师听课,然后集体评课。在分析得失后,由另一位教师在笔者课的基础上稍做调整,再次上课,然后备课组评课讨论,盘点流程,反思总结。经过两轮上课及多次讨论后,备课组认为江苏高考书面表达概要写作部分应遵循以下教学策略:(1)让学生明确概要的含义;(2)引导学生分析并确定材料特点,选择不同的解读角度;(3)帮助学生掌握不同角度解读概要写作的策略,然后学生写概要;(4)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5)学生根据自评和互评结果修改,乃至重写概要。通过集体磨课和课后讨论,备课组明确了融“教—学—评”为一体的概要写作指导课教学基本模式。此次的磨课教研活动不仅帮助备课组的教师统一了认识,梳理了教学策略,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质量。

5.反思总结

无论是具体的某节课,还是针对教学问题的系列研究,教师都应该及时复盘,反思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产生新认知,掌握新方法,构建新理念,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自己。在明确研究问题、查找理论支撑、探究解决策略以及教学实践验证等一系列操作后,笔者开始着手复盘整个研究过程,并通过文字的形式如实记录。笔者首先介绍概要写作的内涵、考试要求以及评判标准,随后对比分析江苏与上海、浙江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概要写作的异同,然后借助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从不同角度解读试题材料并演示写作策略和步骤,最后阐述概要写作的教学启示。在写作的过程中,笔者对文稿反复研读,不断进行修改润色;邀请备课组其他老师审阅稿件,提供不同视角的修改建议;选择专业杂志投稿,将此次反思性实践的总结交由专家评审。

从发现问题到研究成果的发表,笔者借助反思性实践理念不断探究、分析、学习、反思和总结。在和同事一起开展反思性研究的同时,不仅针对性地解决了具体教学问题,还有效帮助了学生提升概要写作的质量,更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四、结语

教师不应满足于“教书匠”的角色定位,而应该努力成长为一名“教学研究”型教师。教师应自觉养成问题意识,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学领域里的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探究实践和反思总结。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因为教师的研究离不开教学实践。

反思性实践是一种思考经验问题的方式,是教师借助发现问题的能力、全面分析的判断和理性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教学探究过程。反思是一种事后思维,它更倾向于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此外,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协调者,教师的教学实践离不开学生和同事的支持。教师在进行反思性实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反思需要常态化

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反思才会知不足,有反思才会明差距,有反思才会有超越。教师只有学会了常态化反思、定期复盘,才能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自己。能够经常性自覺进行反思性实践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站得高、看得深、走得远,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实践,重视理论学习,善于捕捉教学新动态,接受新事物,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行动研究。

2.实践应具有针对性

在反思性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所有的实践行为都指向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教师的实践要具有针对性。在实践中,实践者既要运用以研究为基础的理论,又要运用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实践者以问题为导向,分析问题根源,查找理论依据,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评估效果。通过反思性实践,教师赋予平凡的工作以意义,帮助自身全面提高,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先行一步。

参考文献:

[1]范英.反思性实践: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福建教育研究,2012(3):18-20.

[2]刘河燕.论反思性实践型教师及其专业成长[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2009(2):176-178.

[3]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陈玉松.教师如何开展小专题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2):21-25.

[5]费彬彬.实践反思型教师培养论析[J].教学与管理,2018(12):51-53.

[6]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课题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英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魏景.教师教育中的反思性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29-134.

[8]陈玉松.从文本解读角度谈英文概要写作[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0(2):47-51.

[9]潘新峰.集体磨课的内容及意义[J].教学与管理,2019(19):33-35.

(责任编辑:周彩珍)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立足校本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