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如何实现区域文化资源与高校育人工作的融合创新

2023-05-30艾宏伟孙珊袁涛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媒体

艾宏伟 孙珊 袁涛

关键词:区域文化资源;高校育人;新媒体

区域文化资源是当地人民长期生活生产中凝结的智慧结晶,是社会的产物,也是历史的产物,区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因此,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充分重视区域文化资源的价值,深入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域文化资源的优势。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来临。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大学生已经普遍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新教育模式,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能看到互联网技术的身影。这意味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互联网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方法,运用新媒体手段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以适应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在互联网新时代下,社会和国家对如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技术高度融合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做了诸多尝试。但从实際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现阶段高校育人工作的现状分析

信息内容良莠不齐

在互联网时代下,不同思想、不同文化在网络上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结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发展,但也导致不良思想的大肆传播。对于身处互联网环境的大学生而言,不良思想和负能量严重侵蚀着他们的思想,西方不良思想渗透,也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偏移,甚至出现道德滑坡、行为不端的问题。部分学者认为,由于网络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但学生却难以正确应对过于开放的网络环境,从而导致不良因素乘虚而入,严重阻碍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国家、社会和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个问题,采取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正确的三观。

教育模式急需创新

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学习,人们都需要利用新媒体技术。这意味着推动教育体系改革,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当前各大高校在推动教学体系创新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但这并不能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改革创新,如果仍用老旧、过时的教学手段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还会降低课堂教学的质量。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都希望在线上平台上表达自己对某一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希望能与教师和同学相互沟通、平等对话;希望自身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尊重。但是,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却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缺乏前瞻性,且教育内容也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实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失去了价值。这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摒弃片面化、形式化的教学实践活动,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打造丰富多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使学生从心底里认可思想政治教育,在情感上与其产生共鸣。

教育资源有待提升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领域也逐渐开始使用新媒体技术来打造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但这也意味着备大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临着新的考验:第一,学校硬件设施不过关。学校经费紧张,没有专项拨款,无法及时更换新媒体设备,难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设备采购人员不了解备类教学设备的优劣势,不清楚设备的使用方法,造成了资金浪费。第二,教师团队建设落后,未做到与时俱进。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新的教育理念感到陌生,无法发挥新教育模式的优势,难以打造丰富多样的教学课堂。除此之外,部分教育工作者不了解新媒体技术,也不了解互联网相关制度,导致所采用的教学手段难以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需求,缺乏针对性,难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达到所制定的目标。

区域文化资源与高校育人工作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功能一致

区域文化资源是当地人民在长时间生活、生产中所逐渐积累的智慧结晶,具有较强的区域特点,是当地人民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人们行为处事的参考准则。大学生也是区域中的一员,也接受了长时间的区域文化熏陶。对于外地学生而言,即使刚开始会对某一区域文化价值感到陌生,但久而久之,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在潜移默化中逐渐适应当地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思想。因此,可以看出区域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教化作用,大学生在区域文化的影响下,思想观念逐渐发生了改变。当前我国各大高校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使学生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影响下,逐渐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面对是非曲直有一套正确的判断标准。所以,充分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三观的积极影响,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导向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各大高校的重要办学内容,是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在育人方面面临着诸多难题。因此,高校教师应当明确教育目的,联系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生活中去,只有结合实践,理论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区域文化资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相联、密切相关,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价值的重要手段。

理念一致

教育部下发相关文件,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区域文化资源有机融合。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红色旅游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上,建成了诸多博物馆、纪念馆,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完备的教育基础设施。高校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

区域文化资源对高校育人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还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僵化的问题。搭建高质量高校育人课堂,需要充分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区域文化资源的存在形式十分丰富,这意味着教师在利用区域文化资源时需要探寻并使用丰富教学方式,才能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使学生的课堂体验更加愉悦。

提升教学内容认同

在学习过程中,外地学生逐渐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逐渐认可了当地的区域文化资源。因此,结合区域文化资源开展育人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推动育人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光有理论难以发挥实际价值。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区域文化资源进行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發挥其真正的价值。

利于区域文化传承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由备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组成的,这也意味着不同区域的文化可能因为区域的政治、经济、生态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各个区域文化中都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我们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需要充分尊重区域文化差异,传承区域文化精华,利用区域文化资源。

新媒体视域下实现区域文化资源与高校育人工作融合的路径探索

优化教学模式,创建浓厚区域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已经不适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难以满足我国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要求。因此,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发挥区域文化资源的优势,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从教学形式上,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资源,创造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课程考察上,我们也应当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全方面考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标准开展考察工作,彻底克服以往“试卷”“考场”模式的弊端。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区域文化资源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比如,开设文化走廊、划分文化展示区域、举办各种区域文化比赛,用绘画、舞蹈、音乐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区域文化的魅力,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展示良好的区域文化环境。

对接文化资源,灵活选取教学方式

高校教师应当创造丰富的教学方法,组织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了解那段峥嵘岁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感受区域文化色彩,使学生珍惜当前的学习生活,提高其思想境界和人文境界,从心底里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除此之外,在假期,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任务,让学生开展调研工作,调查研讨自己所在区域的文化资源,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并以此为基础表达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

紧跟科技趋势,及时转变教育理念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成为了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借助新媒体手段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能力,打造高质量教师团队,夯实人才基础。具体来说,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师团队所提出的新要求,着重强调自身综合能力与政治素养的培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并结合区域文化资源,提高高校育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培养自身的现代信息理念,提高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形成信息素养。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增强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处理能力,还可以通过邀请名师举办讲座、安排备课比赛等实践活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分享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平台。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鼓励教育工作者自主学习、自我提升,建立健全激励制度,以调动教育工作者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热情,为教育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可以结合区域文化资源来构建高校教师自主学习平台,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坚定理想信念,抵制不良信息侵蚀

作为新媒体上最活跃的用户群体,大学生常常使用互联网来获取资源与信息,也喜欢在互联网平台上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互联网上有积极向上的信息,但也有消极负面的信息。负面消极的信息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巨大冲击。因此,高校就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新媒体时代特点,打造具有时代意义的新教育体系,在结合区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推动新媒体教育平台的不断优化、不断完善。与此同时,还要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大对互联网媒体平台的监测与管理,甄别信息真伪,过滤不良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土壤。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强制性手段,严格监控新媒体平台的舆论走向,筛查信息、过滤信息,打造良好的新媒体环境,引导大学生的舆论走向,从根源上防止负面情绪的泛滥,清除一切可能会对大学生思想意识造成不利影响的消极信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来说,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积极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明确学生们的主流意识,才能推动区域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合。与此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培养信息辨别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谨防被不良思想所左右,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综上所述,利用区域文化资源是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的重要性。因此,立足于新媒体技术发展现状,结合区域文化资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改革、不断完善,通过不断努力,提高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感,让思想政治教育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