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型的市侩之徒 现实的世态炎凉

2023-05-30贾凌

课外语文·上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举范进中乡绅

贾凌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它承载了作者吴敬梓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刻反思。从这部长篇小说中可以看出作者严肃写实、合理夸张、冷静剖析的写作风格,寓庄于谐、寓哭于笑,在明清小说中可谓独树一帜。全书共塑造各种人物380多个,其中除官宦人物、豪门子弟和盐商外的小人物就有200多个,他们广泛存在于社会的最底层,饱受苦难压迫和歧视排挤,在物质上极度匮乏,精神上也极度苦闷压抑。可以说,《儒林外史》写尽了那个时代小人物的无奈唏嘘和人生百态。

提起《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脑海中的第一男主角非范进莫属。范进醉心于功名利禄,迂腐无能的假知识分子的形象深入人心,是文学作品中长盛不衰的文学形象,也是文学艺术爱好者茶余饭后的谈资对象。作者对范进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确实精彩绝伦,尤其对他中举后发了疯的描写更是让人拍案叫绝。除此之外,作者在文中对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的刻画也甚为出色,如果说在《范进中举》这个章回中范进是男主角的话,那么胡屠户则是当之无愧的最佳配角。胡屠户这个人物具有多重性格,也代表着形形色色的现实世界中的一部分人,我们一起来深度剖析一下这个人物的特征。

一、前倨后恭

通过古代科举制度可以实现寒门子弟鱼跃龙门的愿望,因此历朝历代的科举文人数不胜数,范进算是比较幸运的。但是,在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表现真可谓大相径庭。当范进中了秀才,胡屠户说是自己积德,才能带挈他中秀才;当范进中了举人,胡屠户说他才学高,样貌好。在范进中举之前向胡屠户借钱的时候,被胡屠户“啐口水,还被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在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却只敢跟在范进身后,小心翼翼,殷勤服侍。我们不妨列表来分析一下:

实际上,无论范进中不中举,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范进依然是胡屠户的女婿,胡屠户依然是范进的丈人。但是,中举后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中举前范进是弱势群体,而胡屠户是强势一方;中举后,两人的地位完全颠倒。原因很简单,范进中举前,不过是一个穷酸秀才,不能给胡屠户带来任何利益,所以胡屠户动辄呵斥辱骂;范进中举后,胡屠户不但对他改了称呼,言语动作也全然不同,在范进眼前献殷勤,还“老爷”“贤婿老爷”叫得无比亲热和敬畏。显然,他并不是一位忠厚的长者,而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市侩之徒,“见低踩,见高拜”这种劣根性在胡屠户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虚伪贪婪

贪婪是胡屠户最显著的特质,不但贪钱,还贪名声。文中有个片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当张乡绅离去,范进和妻子整理一封又一封的白银,还给胡屠户六两多银子。只见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当范进硬要给他的时候,他“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明明嘴上说不想要,却紧紧地将银子攥在手里,充分暴露了他嗜钱如命的本性。这个细节将他的贪婪虚伪的本质表露无遗。胡屠户还说儿子不让他带钱来,有没有这码事我们都猜得到,不过是找个台阶下,也顺带奉承一下范进罢了。

我们再来看看胡屠户又是如何贪名声的。当女婿范进中了秀才后,作为丈人的胡屠户如果不去庆贺一下似乎不合适,怕别人说自己看不起范进,于是他不得不上门“贺喜”去。那么他又是如何“贺喜”的呢?他带了一副大肠和一瓶酒。礼品好坏实在不敢评价,但是这些礼品最后也都到了他的肚子里,“吃的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而且,明说是去贺喜,实则又数落范进一番,教育一番——不能在胡屠户面前“装大”,不能和平头百姓平起平坐……这样做,既尽了作为丈人的贺喜之意,又满足了其显摆自己的虚荣心,连酒和大肠也基本被自己吃了去,真的是一副虚伪贪婪的市侩嘴脸。

三、自卑懦弱

我们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山还有一山高”。当胡屠户在范進面前或者在一些比他地位、收入差一点的人面前,他总是站在制高点去显摆自己、数落别人。如果遇到比他更强的人,他会以何种姿态面对呢?我们不妨看看张乡绅登门拜访时胡屠户的表现。范进金榜题名时,一些平时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人全都登门贺喜,上门巴结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当地的名流张乡绅也是其中之一。张乡绅是一个举人,曾做过一任知县,他“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圆领,金带、皂靴”,俨然一副官人的打扮——高贵无比,他是胡屠户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无论在金钱方面还是权势方面,胡屠户与他之间都是不能相比的。面对这样的人,胡屠户会作何反应呢?胡屠户看见张乡绅的轿子到了门口,他居然躲进女儿房里,直到张乡绅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一副自卑到底、懦弱到底的嘴脸。尤其当范进中举后,看见范进的衣裳后襟皱了很多,肯放下身段替范进“扯了几十回”,前后的对比实在是太强烈了。当然,这种表现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那个时代,恃强凌弱是旧社会的常态,也是病态。下层人物又不得不以这样的方式求得生存机会,这是封建社会的可悲之处,也是胡屠户的无奈之处。

四、迷信盲从

作为封建社会的下层人物,胡屠户对“命运”一词非常笃信,甚至于迷信。他认为人一生的命运是安排好的,不容逾越。当范进为了参加乡试向胡屠户借钱的时候,被胡屠户骂了个狗血喷头,西摇东摆。胡屠户认为那些老爷都是“天上的文曲星”,而范进长得一副“尖嘴猴腮”的丑陋面容,与那些长得“方面大耳”的老爷们相比,真是天地之差。他从不认为范进有“文曲星”的命,只能潦倒一生。所以,在胡屠户看来,范进参加乡试是“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就算现在中了秀才也不过是走“狗屎运”——“宗师看见你老,舍与的”,不认为是范进的实力使然。他认为范进不如老老实实开个私塾,挣几个钱来得实在。而当范进中举后,嘴里念叨着:“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还说:“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明明不敢打,为什么后来他还是打了范进呢?因为众人怂恿!由此看得出来,这个人不但迷信,还盲从,完全没有主见。后来,打了范进的手不觉“隐隐的疼”,甚至连巴掌都弯不过来,居然需要到郎中那里贴“膏药”,这种夸张和迷信的描写也正反映了胡屠户迷信的心理。

同学们,认真品析胡屠户这个人物形象,是不是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下层老百姓的脸孔?但是我们又能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即使经过了数百年岁月的洗礼,这种市侩风气好似始终涤荡不去,胡屠户这种人物角色在我们的身边频频上演。“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重读《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形象,不妨以他为镜照照周围,看看有没有需要改正的缺点,重树人性的光辉。诚如此,不也是文学阅读中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吗?

猜你喜欢

中举范进中乡绅
“范进中举”现实版
文化分裂与秩序失落:《好兵》对英国乡绅文化的反思
艺术的构思,绝妙的讽刺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和醒世意义解读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画痴
幼儿园小朋友排排站:只为庆祝院长幺儿“中举”?
一壶酒与一活鹅
《范进中举》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