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散文之秘妙
2023-05-30刘霞
刘霞
散文被称为“形散而神不散”的文章体裁,何为“形散而神不散”呢?“形散”是指散文的题材较为广泛、写法多样,而且在结构上较为自由;“神不散”指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凝聚,材料虽散,但始终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另外,散文的语言是非常优美的,如诗歌一样充满抒情性,行文如潺潺溪流,沁人心脾。散文思想性也较强,有一定的哲理性色彩。所以,散文又有“美文”之称,总的来讲散文有哲理、有意境,够清新、够严谨,更质朴无华。因此,赏读散文与一般的记叙文略有不同。如何赏读才能称之为准确的赏读呢?本文将为同学们娓娓道来。
《白鹭》是中国近代文学家、诗人郭沫若写的一篇寓情于景的散文,是一篇典型的“美文”。如果单从题目来看,这好像只是一篇写物的文章,但如果作者仅仅从介绍白鹭的角度来写的话,这篇文章就变成了一篇介绍白鹭特征的说明文,很显然这不是诗人郭沫若的写作目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篇散文,作者是如何用诗一般的语言来写白鹭的。
一、赏其自由灵动、不拘一格的行文结构
散文的素材看起来杂乱无章,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有顾左右而言他的“嫌疑”,但其实这里面有条“一线穿珠”的线索来维系。文章的结构看似乱,其实“稳如泰山”。比如《白鹭》这篇散文,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以精巧的诗来比喻白鹭的美,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色彩;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是写白鹭外形的美,这四个自然段是围绕第二自然段来写的,从“色素的配合”和“身段的大小”两个方面写出了白鹭形象的“适宜”,这符合一般的介绍事物的方式方法,即先从第一眼来对事物进行描画,这样的好处是一下子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在眼前立刻浮现出一个灵活的、精巧的白鹭的形象。这就是静态美的描写。
第六至第八自然段分别写白鹭的三个画面,以此来介绍白鹭的美的姿态。但是,由于散文语言的特殊性,很多同学未能准确概括文段的内容,所以会不约而同地认为文章“不知所云”。我们先来看看第六自然段: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变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很多同学对这段文字容易产生意识上的模糊,因为我们之前接触的文章都是能够精准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那么,为什么有的同学难以概括本段的内容呢?那是因为作者有意无意地避免将内容简单陈述化,毕竟作者追求的是诗一样的语言!另外,这一段的内容也确实很“凌乱”,先说白鹭站着钓鱼,话锋一转就写到了田的样子,所以,一部分同学不明就里就会不知所云。这也是散文另外一个行文特点,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会潜意识地想到什么写什么,这也是“散文形散”的外在表现。因此,有的同学说这一段是写白鹭钓鱼,有的说是写白鹭生活的环境,有的说是整个画面的美感,其实这三点说法都没有明显问题,只不过这些同学都没有抓住文章的线索罢了。我们再来看看,文章既然是说白鹭这个可爱的动物,那么肯定抓住的是它值得作者去爱的种种表现,这样分析的话,我们就明白了作者是想把白鹭置于宁静祥和的空间去表现白鹭的美态。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来概括这段内容——白鹭垂钓之美。用同样道理来推断,第七和第八自然段的内容我们不妨将其概括为“白鹭瞭望之美”和“白鹭飞舞之美”,这三个场景的美态是作者有意将其融入山水自然当中,一举一动的动态美令人动容。
至于第九和第十自然段实际上与第一自然段形成首尾呼应的关系,共同承担起文章结构严谨、和谐、环环相扣的“使命”。于是,我们就会发现,作者其实是按照“(总起)点明白鹭的美—(分写)外形美和不同的场景之美—(总结)白鹭自然美”这个“三段论”来写白鹭的美。这样一分析,我们就见识了散文的“散”,也明白了作者运用的素材不是随便取舍的,而是作者精心挑选串联起来的,环环相扣,相得益彰。《白鹭》这篇散文也不愧是“巧妙”之佳作。
二、赏其优美凝练、富于文采的诗化语言
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主要还是指它的语言流畅,几乎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勾勒出生动的形象和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和优美的意境。
首段中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结尾段“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把“白鹭”比喻成“诗”,而诗是美的,诗是自然的,诗是动人的,巧妙又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还通过设问句来引发读者的无限思考,比如在第九和第十自然段中,作者故意如此问:“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这里,作者用绝对的否定语气来表现白鹭的非同一般,它属于静谧而悠然的,进一步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在第二、第三自然段,作者为了让我们这些对白鹭陌生的人知道白鹭的外形“适宜”,还特意用白鹤、朱鹭和苍鹭来对比,请看文段:“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作者是用白鹤、朱鹭、苍鹭和白鹭作对比,用“太大”“嫌生硬”“大了一些”“太不寻常”等词语,目的无非是要表现出白鹤、朱鹭和苍鹭的不适宜,从而侧面突出白鹭在色素和身段上的适宜,有极强的语言说服力。并且,作者觉得这样的对比还是不够,于是继续“加把劲”来描写它:“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此段中用了两个“一分”和两个“一忽”,在文中都是强调数量的微小,且小到极致。这里,作者的用词是非常准确的,说明了哪怕色素、身段发生一丁点儿变化,都会影响白鹭的美,凸显白鹭美得精巧、适宜,真是让人难以反驳啊。而且又是排比句式,无形中增强了语势,让人读起来有畅快淋漓之感。
而在白鹭三个场景的美态描写中,语言描写更是优美无比。在“白鹭垂钓”中,把“田”比作画和镜匣,激发读者的无限想象;在“白鹭瞭望”的描写中,写出了白鹭的悠闲和孤傲的品性;在“白鹭飞舞”的描写中,写出了白鹭的安静和祥和。作者用诗化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属于白鹭的诗意世界,这绝对是散文的绝妙之处。
三、賞其意境深邃、饱含深情的情感表达
散文的意境比记叙文较为深邃,需要我们切身感受并品味当中的语言表达,这样就会发现“物外之理”和“物外之趣”。一方面,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向我们介绍这个自然界的生物可爱、美的一面,让我们由衷地感受到我们身处的这个大自然实在是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即使是一只平凡的白鹭都如此纯洁、孤傲、逍遥脱俗,白鹭不就是尘世中的灵性仙者吗?面对这样的生物,我们怎能不爱护它、不保护它呢?同学们如果能够这样想,其实就已经收获了“物外之理”——爱护大自然的一切,只是作者并没有选择“光明正大”地告诉我们,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去体会的生活哲理。另一方面,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与众不同的。本文虽然是散文诗,但它又明显不同于《延安,我把你追寻》的那种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方式,大家请看《延安,我把你追寻》的结尾句:“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此诗就是直接发自内心地抒发自己的真感情,但是在《白鹭》这篇散文中,是没有这种直抒胸臆的语言表达的,甚至连一句语言上的“赞美”“喜爱”的字眼也没有,但是我们又分明感觉到作者的字里行间句句含情,感受到作家对白鹭的喜爱与惊叹之情,这些深情都隐潜在字里行间。这样的感情流露是自然的、真挚的,也是散文的奇妙之处。
语言文字是用来感动人、触动人心灵的,散文这种形式更适合自身的抒情表意。除了《白鹭》之外,还有《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这三篇课文,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散文,阅读这些文章,同学们能够体会这些文章诗一般的意境美,以及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散文的美就是自然的灵性之美,让我们在散文的世界里,品悟诗的情感,沐浴诗的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