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营商环境优化策略

2023-05-30黄玲

今日财富 2023年1期
关键词:营商常态政策

黄玲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目的是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但是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较,无论是内部管理体制,还是外部发展环境,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发展弱势。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营商环境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其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中小企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解决了我国就业问题,而且在协同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经济以及社会功能越来越突出。受复杂经济环境、国内外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近年来,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希望通过改善中小企业外部营商环境,引导其对内部环境进行不断优化,助力中小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步伐。本文以泉州市为例,通过对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小企业营商环境进行分析,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中小企业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一、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目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截至2021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4881万家,比上年增长8.5%。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与服务价值占比高达60%,上缴税收占我国税收总额的50%左右,70%左右的创新来自中小企业,65%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发明,80%以上的新产品是中小企业开发研究的。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中所担负的角色越发重要,在拉动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岗位、服务民生、推进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做出了非常显著的贡献。

以泉州市为例,泉州作为民营经济大市,中小企业是泉州民营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活力所在。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泉州市中小企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市场经济的锤炼,总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已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水暖建材、电子信息、食品业、服务业等的产业支柱,成为各县域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中小企业还是增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在2022年泉州市开展的“涌泉”行动吸引毕业生留泉发展,“动态储备5万个以上优质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提供了5000个优质就业岗位。泉州中小企业只是中国各个地区中小企业贡献的缩影,这也充分表明了中小企业正逐渐成为活跃市场,带动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二、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困境

(一)人才匮乏

经济新常态凸显的是一个“新”字,也就是基于经济稳定发展,有异于旧质的发展新阶段,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竞争是无可避免的,不但要在科技上创新,而且还要在人才竞争上具备优势。但是因为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非常大,再加之诸多企业缺少适合自己发展的企業文化,如果和大企业比较,不具备人才吸引优势。除此之外,传统理念在中小企业中根深蒂固,优秀的人才选择就业时往往先考虑稳定性、是不是够体面,首选的也是国有企事业单位。而中小企业自身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虽然薪酬待遇和国有企业基本保持同一水平线,甚至有些中小企业制定的工资标准还要高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即便如此这些企业也很难招聘到优秀人员,留住人才的概率也非常小,特别是那些顶尖人才非常稀缺。

(二)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弱

中小企业不管是在筹建环节,还是在后续运营及管理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给予支持,而这些资金主要源于自有资金。而金融机构主要是为国有企业以及大型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服务,从利润方面考虑,中小企业对于银行这些金融机构而言吸引力较小,再加之中小企业本身存在较大经营风险,所以很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较为严格,刚刚创办的企业要想通过外部融资难度较大,只有依赖于一些民间借贷、抵押贷款等,筹集到的大部分资金用于最初创业阶段,缺少充足的应急资金,经营阶段极易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抵御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融资难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总而言之,中小企业资金源于自我筹备,总量较小,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市场以及经济环境波动较大时便会面临着破产的威胁,疫情期间便有诸多中小企业难以经营下去,虽未宣布破产,但是维系较难。

(三)政策稳定性差、效率低

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未能形成系统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化框架,导致部分政策稳定性不够、预见性及延续性不强。现行大量政策配套中央、省级制定,本级有针对性政策文件较少,部分政策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一些优惠政策门槛偏高,中小企业难以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未能充分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建议,政策出台后宣传不到位,加上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者对政策重视不足、研究不透,导致部分政策被“束之高阁”,企业对政策的应用程度不高。由于政府相关税收政策工作缺乏透明度,资助坐支也没有涵盖到税收支出预算管理中,因此相关配套政策、监督管理体系难以高效执行与实施,也有一些政策很难真正落实。除此之外,税收制度并不完善,从当前税收立法来看,虽然很多优惠政策服务的对象是中小企业,但是缺乏针对性,不够详尽,中小企业不知道如何运用,也就很难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优惠。

三、经济新常态下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整合人力资源,打造专业人才环境

经济新常态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中小企业处于弱势地位,没有雄厚的资金、工作环境差、企业文化不具有吸引力,如果完全依赖于企业自身招聘人才,难度较大。为此针对中小企业招人难、留人难问题,政府要积极为其寻找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解决办法,结合用工特征,给予劳动引入政策,将中小企业劳动力供给不断扩大。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要保证其基本生活保障,解决医疗、子女教育、居住等问题;定期举办职业培训与教育,促进企业人员职业技能与素养的提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定期开展招聘会,对中小企业用工信息及时发布与更新。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和当地高校、人才市场、海外人才服务机构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多交流、多沟通、多组织人才招聘活动,做好人才职业规划,特别是针对高新技术人才引进与应用,给予优惠政策,制定公平公正合理的福利待遇、培养补助方案,实现人才资源有效整合,给予中小企业智力支持。

(二)强化融资担保及多元化融资,营造便利融资环境

1.政府给予中小企业正确引导以及鼓励,要求其从自身找原因,并积极解决问题。中小企业要转变经营思维,动态了解市场变化,进而做到经营策略及时调整,综合实力以及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投资主体。

2.政府要发挥协调与统筹作用,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将融资贷款条件适度放宽,给予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对于发展潜力较小的企业,政府可适当给予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高品质营商条件,促进其经营档次的提升。

3.政府积极主动与中小企业交流沟通,采用实地走访、座谈会形式,普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帮其制定发展规划,做好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交流的桥梁,针对一些发展前景较好、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政府部门可为其做担保,改善融资难现状。例如泉州市设立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协作配套项目,引导推动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间互用产品、互为市场、抱团发展。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指导和扶持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和创新能力,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帮助企业争取专项资金扶持。

4.融资渠道的拓展,鼓励金融机构将信贷产品以及服务不断创新,给予中小企业、个体户资金方面的支持。信贷政策差异化实施,银行可以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增量信贷服务,政府给予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机构相应补助与代偿,鼓励中小企业提质增效、产能创新、品牌营销。同时还要将财税金融支持方式不断创新,综合运用银行、证券、投资、信任、融资租赁等元样化金融服务方式,为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中提供充足资金,促进企业快速升级与转型。例如在疫情暴发以后,泉州市充分利用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优势,积极调动线上、线下力量,要求所有金融机构登录平台,及时发布相关金融产品,动员广大企业入驻。通过该平台对有需求的企业进行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画像,同时形成贷款需求企业白名单推荐给金融机构,实现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信贷资金之间的精准、安全匹配。企业只要信用够好,无须抵押就可以申请信用贷款。

(三)强化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1.全面梳理涉企政策。对全市现有涉及中小企业的政策进行一次系统化、全方位的梳理,及时清除过时政策,对持续实施的政策进一步归类,形成简练、清晰、易查、易懂的分类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傳递、对接、导办、兑现“一条龙”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干部挂钩服务机制,及时对中小企业进行宣传推介,形成政策的叠加放大效应。

2.精准出台涉企政策。紧密结合泉州市实际情况,聚焦金融财税、研发创新、用地用工等重点领域需求,制定专项政策。切实加快推进普惠金融专营机构建设,确保中小企业“两增两控”等目标实现。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同时加强论证评估,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协调性和连续性,减少政策变动给企业带来的隐性成本。

3.切实抓好政策落地。认真督查近年来出台的涉企政策落实情况,分析不能落实的原因和问题,制定整改台账和清单,加强督查督办,限期整改。特别是在健全降本减负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策措施,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

4.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干部挂钩送政策上门、组织惠企政策宣讲会、设立政企联络员等机制以及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短信精准推送、广电公益宣传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各级优惠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并加快、加密惠企政策兑现速度、频度,让中小企业有实实在在的知晓感和获得感。

(四)强化政企合作,构建高效政务服务环境

1.政府相关部门要主动积极与中小企业沟通,了解企业融资问题、发展困境,并且针对性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引导企业提前做好规划,根据市场发展前景,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积极应对挑战。

2.在营商环境优化中,政府占据的是主导地位,自身改革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在对中小企业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构建服务于企业的智慧型政务体系,确保沟通渠道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服务效率逐渐提升,根据企业获得感衡量服务成效。

3.改革精准化、落实精细化、服务精心化,开通中小企业服务热线,针对企业以及个体需求及时处理、高效处理。基于企业发展链条,实现企业对接精准化,解决重抬高轻存量问题,营造透明且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4.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对政务诚信建设监督及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政府诚实守信,承诺之事必办、经手之事认真办,增强企业对政府办事的信任度。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中实现动态评估、有效激励、失信惩戒体系,营造诚信营商氛围。

结语: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平稳,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自身发展也面临多样化的挑战。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有助于打造良好有序的竞争生态,充分激发内生创新活力,成为新时期助推中小企业行稳致远的题中之义。对中小企业而言,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给予政策、措施、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也需要依靠优质的营商环境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跨越,从而实现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营商常态政策
政策
政策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助企政策
政策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