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大副刊反映社会生活的聚合效应

2023-05-30戴军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社会生活副刊融媒体

戴军

关键词:融媒体;副刊;社会生活

融媒时代,作为主流媒体的报纸副刊,在与新媒体的碰撞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的特点,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报纸副刊通过扬长避短,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与新媒体并非是后者取代前者的关系,而是在竞争中相互融合、备显所长的并存关系。权威性与思想性是主流媒体报纸的优势所在,其副刊也秉承了这样的优势,并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深度和手段上比时政新闻更具灵活性。

副刊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多棱镜

从中国报纸副刊一百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看,始终关注现实,是其显著的优良传统。与时政新闻相比,副刊的新闻性并不体现为较强的时效性,或以消息、通讯、综合报道、典型报道、新闻评论等形式来报道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可以说,副刊既是对新闻的补充,更是对新闻的深化与价值提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进入新时期以来,放大副刊作用的理念一经提出,便迅速被报界所认同,时至今日,仍是报纸副刊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法宝。

新闻性是报纸副刊的重要特性。与时政新闻相比,副刊的新闻性更多体现为对于时代发展总体趋向的准确把握,对社会生活细微变化的及时洞察,对于新闻事件长尾效应的敏锐捕捉,对于新闻现象及其背后问题的深入分析、正确判断与积极应对等等。可以说,副刊既是对新闻的补充,更是对新闻的深化与价值提升。

亲近性是报纸副刊的社会特性。文学艺术善于表现人的思想、情感,既表现个人的喜好与风格,也表现一个地方的风土民情。因此,副刊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与深度方面,突破了新闻的局限性。因而将新闻性与个性化有机融合,是融媒时代报纸副刊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学性是报纸副刊的价值特性。“新闻引人,副刊留人”,副刊“留人”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在于它始终坚守主流价值观,在于它生动感人的表现形式。它关注时代变迁中个人命运的沉浮,关注社会热点对于百姓生活的影响,关注城市与乡村的人情冷暖,关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正是这些以人为本的对社会生活的聚焦和书写,让报纸副刊具有了长久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

坚守人文情怀与文化品位

面对媒体市场的复杂变化,报纸副刊必须放下身段,关注受众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以及多元化信息诉求。与此同时,报纸副刊也应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更加注重自身优势,占领舆论的制高点。人文情怀与文化品位是报纸副刊最核心的优势。前者是灵魂,后者是标识,这两大优势是报纸副刊在媒体市场的立身之根本,制胜之利器,决不能在对潮流的盲从中丢失了这最为宝贵的财富。

人文情怀与文化品位是报纸副刊最核心的优势。多元而开放的新媒体蓬勃兴起,使得受众的阅读生态更趋碎片化、快速化和娱乐化,面对媒体市场的这些深刻变化和受众的阅读习惯,报纸副刊必须对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以及需求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要发挥报纸副刊的人文情怀与文化品位优势,正确引导舆论,确保报纸副刊的立身之本,制胜之器不丢失。

主流价值观与主流文化是报纸副刊最具影响力的优势。报纸副刊担负着正确引导与以身示范的职责。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里,多元价值观与多元文化的存在是必然趋势。在关注社会热点中,主流价值观与主流文化一定是起着根本性作用和占据主导地位的。报纸副刊应充分利用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广泛影响力,关注社会热点,正确引导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社会影响力与共鸣性是报纸副刊最具亲民性的特性。报纸副刊应借鉴新媒体平等、多元、个性化、互动化的特点,结合自身思想性、文学性、贴近性和趣味性等长处,在对受众精准分析的基础上,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在满足受众精神文化需求中积极引导,在吸引眼球、产生共鸣中滋养心灵。

繁荣文化与引导受众是报纸副刊最具责任性的特性。在大众传播与分众传播的当下,圈层文化方兴未艾。尤其是近年来,报纸副刊“破圈”“出国”的呐喊声不绝于耳,其目的是要在众声喧哗中彰显主流媒体的声音,让大众传播与分众传播各有其位,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健康有序的传播新业态。

在贴近中引导与在坚守中融合

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作为主流媒体的报纸副刊如何在有效传播的基础上,担当起参与生活、引导生活的重任?《宜兴日报》阳羡副刊近年来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创新。

让百姓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

时代需要英雄,需要精英;受众也需要领袖,需要榜样。在社会生活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样,在以受众为主体的媒体市场上,普通百姓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但同时,在张扬个性的今天,人们也需要自己的舞台,希望关注与自己一样的普罗大众的生活。这一点,与“三贴近”的主流媒体宗旨不谋而合,更与以贴近性为特色的报纸副刊一拍即合。

多年来,《宜兴日报》阳羡副刊坚持“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除了特别开辟每周一期的“生活”版,更推出主题鲜明的各类策划版,让备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纷纷登场,叙述时代变迁中的个人记忆,生命历程中的成长印迹,社会生活的千变万化,烟火人生的酸甜苦辣。《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讲述了志愿军老战士深情回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的往事;《16本用稿剪贴本见证小康路》描绘了报社老通讯员用十六本用稿剪贴本见证宜兴这座江南小城半个世纪的巨大变化的故事;《“水芹村”农户的钱包》描写了“水芹村”勤劳的农户们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发家致富的经历;《原来我可以更优秀》则讲述了商场下岗女工依靠自学成了药店里的执业中药师的故事;《书房变迁记》讲的是从一个自制小书柜,到宽大的新书房,身为无锡“书香家庭”户主的退休教师深切感受到了百姓生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故事。

展现普通市民的智慧与精神

车间技术能手、老手艺传承人、乡间“爆款”厨师、低碳生活达人……在我们身边,这样的民间高手随处可见,他们平凡得就像路边的小草,但他们却热爱生活,睿智而充满活力,能将庸常甚至清贫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也能为他人的生活增添色彩。他们都是阳羡副刊着重描画的主人公。

比如《最是寻常匠人心》中的热能控制女工程师,一手电笔钳刀,一手书本论文,是她生活的常态。遇到机器故障,她会以庖丁解牛的耐心和技术,让问题一一显形,然后对症下药,手到病除。这背后,是她数十年的勤学苦练和不畏艰辛。比如《太湖扯篷船》里的老木匠技艺高超,却不愿做传统家具赚钱,痴迷在家打船,从小便听父亲讲述风口浪尖的航行生活,他对太湖里的扯篷船情有独钟,做了数只大小不一的船模,就是想让后辈们了解太湖船舶文化。

比如,《乡间厨娘》里展现了那些身藏绝技的民间厨师,他们虽没有大饭店那些讲究,排场却很大,手艺也精湛,人气更是高;《舌尖上的江南春天——一个宜兴人的生活美学手记》则描绘了那些深藏不露的“美食家”,他们总能将四季物产变成舌尖上的艺术;《美食的抚慰——老宜兴城的点心小吃和卤味》则着重描绘了藏在许多人味觉记忆里的“宜帮菜”;《乡食》展现的是那些来自乡土的小食,是一代代人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乡愁最悠长的滋味。

现如今.低碳生活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丽丽的低碳生活》描写的是一位外企女高管,自从在网上结识了一群“环保达人”,便由精制的“小资”变成节俭的“低碳达人”,节水节电妙招频出。她觉得,作为普通人,虽然无力解决环保重大课题,但选择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应该成为自觉行为。

在阳羡副刊的版面上,活色生香的日常生活里到处都有民间的智慧,这些可爱的普通市民总是让人赞叹这座文脉深厚的江南小城所蕴藏的无限生机。

面对时代的召唤,人生的挑战,除了智慧,生活更需要某些精神品格的支撑。为此,阳羡副刊总是把镜头对准那些默默奉献者、自强不息者、热心公益者、勇于攀登者……他们都是籍籍无名的小人物,隐藏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然而正因为普通,才更让人钦佩,让人不由地以他们为榜样,去认真地工作和生活,去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手工战斗连”是周铁古镇上一个由七位残疾人组成的劳动小组,为文具公司做辅助性手工活,每个人都有着种种不易,却抱团取暖,一起用双手撑起明天;那个为鼓励学生们努力上进的职高女老师,“哄骗”、装哭、发狠、剖白,真是十八般武艺用在学生身上,活脱脱一个掏心掏肺、全身心投入的“护崽狂”;一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退休后投身文化志愿服务,办起了微讲堂,走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用生动的故事宣传移风易俗、防病抗疫,介绍宜兴的历史文化与科技名人,赢得了市民们的广泛赞誉;一位勤奋自学的新娘,带动新郎也加入了自我提升的行列,夫妻二人比学赶帮,双双走进考场,实现了人生新的跨越……这些都化成了副刊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副刊的人文情怀与文化品位,就是这样通过对众多亲切质朴而又自带光芒的小人物的抒写,以春风化雨的方式,默默流淌进受众的心田。

记录广大群众的思索与心声

社会的进步总是伴随着诸多问题与矛盾的产生,再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叠加,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或者说,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新旧矛盾的过程。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人翁,他们依靠的便是不断的思考与自觉的行动。阳羡副刊在关注社会热点和各种新的社会现象时,也常常带着问题,通过与网民们的互动去寻求答案;而广大网民总是会带给我们惊喜,以他们的思考与实践给予我们教育和启迪。

《今天,我们如何富养女儿?》这期主题,分享了三位颇有心得的父母的“育女”經,他们的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但最为看重的是对女儿人格与品德的教育。而配发的一篇言论,则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小穷养身,真富养心”的观点,与其他三篇互为呼应,对于“富养女儿”这一颇为流行的观点进行正确而生动的阐释,受到了广泛好评;《春节是个大课堂》,剖析传统佳节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传统仪式所具有的教育功能;《与网购有关的记忆》则是普通网购者经验的总结、妙招的分享;《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告诉人们,要正确看待批评,不要活在别人的眼中和嘴上,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事,将“玻璃心”修炼成“金刚钻”,活成自己理想的模样。

奏响大众与分众传播和谐曲

主流媒体是大众媒体,但大众这个概念从来都不是笼统抽象的,它是由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受众组成。在坚持大众立场的同时,阳羡副刊也时刻关注不同的社会人群,他们的奋斗与成长,困惑与坚守,都成为副刊作品表达的主题。

《当中年遇上空巢》,关注的是孩子在外求学或工作后的中年父母,如何在放飞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在劳动中完善人格》,关注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在升学率压倒一切的畸形教育观盛行的当下,以劳动促进孩子的人格教育,是我们给予年轻父母的忠告。

《新潮老人的快乐生活》,倡导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快乐自寻的老年生活方式;《职业规划,拨开未来的迷雾》,则是给刚刚或即将踏入职场的年轻人指点迷津,告诉他们,方向和努力都很重要。职业规划是踏入社会前的首份“提纲”,能让他们的努力更有方向,也更有价值。

《青春的诗行,人生的风帆》,写给了追求诗和远方的精神贵族,几位热爱诗歌的作者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被诗歌浇灌过的心灵,即便受到尘世的剥蚀,也依然能保留一片精神的净土;《悠悠自考岁月》,分享的是自学考试大军中几位普通一员的难忘经历,所思所获。

《一个人的清欢》,是奉献给喜欢独自远行之人的,他们的心是静的,脚步是慢的,心情却是惬意的,孤独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话题,不妨将其看作是一个人的清欢,人生便也变得自在起来;《来自八方的陶艺“朝圣”者》,聚焦的是一批外来的逐梦者,他们因为热爱陶艺,跋山涉水,云集陶都。宜兴因他们更添海纳百川的气度与风范,陶艺有了他们更添萦萦于怀的生动和精彩。

融媒时代,报纸副刊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品牌效应,在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创新的过程中,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更加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以引导和帮助受众认清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发挥出报纸对于社会新闻信息的整合传播功能,将副刊作为展示时代发展的记录本,在不断满足受众新的需求的基础上,在融媒时代不断开疆拓土,焕发出勃勃生机,满足受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

猜你喜欢

社会生活副刊融媒体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