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传播特性研究
2023-05-30JohnMichaelLiCastro
John Michael Li Castro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传播特性;发展建议
与其他影视类型节目相比,纪录片记录的内容与拍摄形式更加真实,能够记录和反映社会真实的生活景象和人物经历,国内纪录片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影视创作者的镜头下产生了非常多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如近年来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科技纪录片《超级工程》等。在信息技术与新媒体时代的加持下,纪录片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影视作品的传播范圍不断扩大,观众群体数量增加,影视传媒从点对点传播转变为多对多的互动传播,创作者与观众身份可以互换,人们能够更加轻易地获取更多影视资源与资讯内容。在这样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纪录片的制作与传播也面临着改革。因此,纪录片从业人员应抓住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机遇,丰富纪录片内容,创新剪辑与拍摄的形式,拓展纪录片传播的途径,让更多人能够看到优秀的纪录片作品,促进纪录片影视行业的持续发展。
新时期纪录片传播方式的变革
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发生了巨变,其中又以信息技术的发展最为快速。信息技术促进了其他各个行业与科技的升级发展,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与基础。传媒行业同样受到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形成了自媒体等创新性发展模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加强了传者和受众之间的沟通,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发出声音的平台和机会。由数据可知,至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10亿,国内互联网普及率更是高达72%,智能手机终端使用者数量同样突破10亿。分析数据能够知道,网络媒介已然成为社会主流的信息传播媒介,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与传统的电视、广播等信息传播媒介相比,新媒体传播方式体现出信息的交互性、即时性与高效性,而这样的传播特点也对纪录片的制作与传播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催生了微纪录片的诞生,丰富了行业结构,降低了纪录片制作的门槛,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到纪录片拍摄与制作中,为人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纪录片的传播渠道也得到了拓宽,国内早在2008年就出现了第一家记录垂直门户网站,之后备大影视网站均推出了自己的纪录片频道,如搜狐、优酷、腾讯等,为影视网站用户推荐优秀的纪录片资源,同时整理网站自己的纪录片资源库,满足用户对于不同纪录片的观看需求。另外,在信息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国内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短视频APP等逐渐增加,共同丰富了新媒体系统,这些新媒体平台同样构建了自己的网络纪录片频道与体系,为新型、微型纪录片提供了展示与传播的平台,同时也激励了更多创作者加入到纪录片的拍摄创作中去。比如爱奇艺、B站等都开辟了自己的网络纪录片频道,截至目前B站纪录片用户已经达到9000万,其针对纪录片出品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计划,每年将选入30至40部作品,作品内容涵盖社会人文题材、美食类题材、科学类题材等。目前B站已经推出了较多脍炙人口的网络纪录片,比如《奇食记》《星际杀手》等,受到广大B站用户的喜爱。
新媒体对时代纪录片传播的影响
传播受众更加广泛
经过对传统媒体受众的分析能够发现,传统媒体环境下纪录片主要在专门纪录片电视台和电影院播放,传播地点和时间受限,而它的受众主要为本身就对纪录片感兴趣的人,整体数量较少,且传播的时间与地点均受到限制。在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不仅能够保有自己原本的兴趣受众群体,同时还能够借助新媒体视频网站、移动客户端、社交公众平台吸引更多受众,不断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达到吸引与培养公众的效果。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征,而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能够完全利用这些优势,能够吸引更多对不同题材感兴趣的观众进行观看,进而提升纪录片的影响力,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传播主题更加丰富
纪录片的发展与传播在不同的时代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我国纪录片发展的早期,国内纪录片大多为战争题材和教育题材,与当时的发展形势以及意识形态相对应。这样的纪录片展现了国家民族的斗争性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够起到警示与教育的作用,培养广大群众的爱国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人们的兴趣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纪录片的内容也逐渐多样化。当前很多纪录片开始关注社会底层群体,通过记录的方式展示底层群众的生活,刻画现实,让受众能够有所感悟。比如纪录片《雨后》就讲述了北漂青年在北京暴雨后挣扎生存的故事,该主题内容与当前青年人的遭遇相吻合,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从小人物、平凡人的身份中找到情感的支点,展现当代青年奋斗发展的真实经历。
传播渠道更加广阔
信息网络技术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与更多的渠道。在新媒体环境中,纪录片能够实现全媒体互动,同步在视频平台、社交平台、院线、电视台等平台播放,拓展纪录片的影响范围,吸引更多观众。与传统的纪录片拍摄制作模式相比,网络技术的发展降低纪录片拍摄与制作的门槛,转换制作者与观众的身份,成为记录人们真实生活的工具。比如2017年推出的《黑象》网络纪录短片在一周之内就吸引了1400万人浏览观看。拍摄制作该纪录片的创作者并不是专业的影视拍摄人员,其以一己之力揭露了泰国大象旅游业的黑幕,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随后更是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点名报道,让更多人关注野生动物,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理念。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传播特性
创作者的变更
经过上文的分析能够知道,信息技术推动了科技改革发展,同时也降低了纪录片拍摄与制作的技术门槛,扩大了视频创作的范围,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创作群体的扩充带来的是更多新鲜的内容与独特的视野,能够为大众展现不同行业、领域的故事,揭示现实社会中最为真实的一面,提升纪录片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传播方式的增加
传统的纪录片大多通过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这样的传播方式受到较多限制因素的影响,比如城市影院的数量、影院的排片安排、电视台的排片安排等,尽管主流的传播方式更加正式严谨,但同时也会给观众带来疏离的感觉,尤其是对于现代青少年来说,传统纪录片的吸引力比较小。新媒体技术拓宽了纪录片的传播方式,将视频网站、社交网站、视频APP等加入到纪录片宣传与传播的范畴中,符合现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进一步扩大了纪录片的影响力,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传播形式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浏览信息的习惯也从之前的长时间观看变成了碎片化浏览的方式。新媒体时代下的纪录片主动适应了这样的变化,从传统的半小时至一小时的纪录片类型调整为15-25分钟一集的纪录“连续剧”模式,这样的纪录片模式更加符合当前人们的工作习惯以及浏览信息的习惯,体现出快节奏、便利性等特征,能够满足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的需求。比如《指尖上的传承》就是一系列、多集纪录片,该纪录片以传统工艺技术为主题拍摄了多个模块,分别记录了不同工艺的内容,能够满足人们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观看需求。
优化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传播的策略
完善传播模式
找准受众定位,创新纪录片内容
尽管新媒体环境中的纪录片依托于网络媒体、视频网站等平台,拓展了自己的观众范围,但精准化的内容推送是吸引观众、提升纪录片质量的关键。因此,制作者应当了解现代人们的关注点,为不同的纪录片主题定位受众,在传播与推广的时候提升精准度,实现纪录片宣传内容的精准投放,吸引更多感兴趣的观众进行观看。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90后已然成为纪录片的主流受众群体,因此制作者需要把握年轻观众的信息需求,深入挖掘制作内容,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精彩的纪录片。比如央视参与制作和出品的文化类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就针对年轻一代观众调整了传统文物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叙事、表演的形式为人们展示国宝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在语言方面则提升了用词的精准性与文学性,牢牢抓住了年轻一代观众的目光,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完善行业规范,加强内容监管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途径不断拓展,信息互动性不断增强,传者与受者的身份不断切换,打造了精彩纷呈的网络信息环境。但从信息质量与内容方面来看,参与者的扩张同时也体现出信息娱乐化、商业性的发展特征。目前我国对于新媒体纪录片内容的监督与把控存在不足之处,出现了较多恶俗化、泛娱乐化的纪录片内容,这对于青少年成长以及社会和谐都有着不利的影响。对此,我国文娱管理部门应针对纪录片制定完善的行业规范,加强对纪录片内容的监管,完善相关法规,落实分级制度,保障纪录片内容和品质。
新媒体结合传统媒体拓展传播渠道
新媒体技术为纪录片带来的是传播方面、内容制作方面的优势,因此纪录片应在传统媒体传播的基础上融合新媒体渠道与技术,拓展传播途径,扩大社会影响力。尽管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市场传播力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但依旧处于主流媒体之列,有着较为固定的受众群体,因此纪录片传播仍要持续关注传统媒介的观众。新旧媒体的融合能够实现纪录片的多元媒体互动以及综合信息传播,促进纪录片的传播与发展。比如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其在传播方面选择了新媒体的社交网络平台以及电视传统媒介,扩大了纪录片的覆盖面,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除此之外,该片随后还在各网络视频平台上线,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该纪录片的走红并不是偶然的,更加与多元化的融合媒体传播有关系。之后,国内主流媒体《人民日报》等刊登了有关该纪录片的深度报道,为其后续制作与传播奠定了基础。
在传统媒体时代,纪录片的传播效益主要受到其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影响,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纪录片能够通过多个平台进行宣传和播放,这样一来其传播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受众分流现象。对此,人们应当不断拓展纪录片的传播领域,整合多种媒介资源加强纪录片的传播力度,不断延伸纪录片传播的边界,在纪录片播放传播的基础上构建“互联网+”的纪录片产业运营模式,将纪录片与网络社交、电商等产业进行融合,提高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为行业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同时吸引更多投资者、制作人进入纪录片领域。比如《舌尖上的中国2》就与天猫强强联合,兩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在节目播出之前,天猫旗下专业美食平台“天猫美食”将进行营销,在提升“舌尖”系列纪录片影响力的同时构建了“舌尖”周边商品的电商产业链,达到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拓展商业变现模式
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新媒体下的纪录片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应考虑产业的商业运营以及变现盈利问题。比如在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制作中,制作者根据纪录片内容设计了多种线下活动,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出售书籍、音像制品等衍生品,实现商业变现。平台和制作者抓住了优秀纪录片传播的特点,发挥了纪录片的品牌效应,实现了商业化运作,通过主题性活动的设计盘活纪录片产业,为其注入更多社会资本,丰富产业的盈利模式。除此之外,腾讯视频、B站等网络视频平台也构建了自己的纪录片频道,推出了“泛纪录片”“微纪录片”等模块,播放了《客从何处来》《奇遇人生》等新型纪录影片,并且以“纪实+互联网平台”的方式进行制作和传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未来的新媒体纪录片制作与传播中,人们更加应该以观众的兴趣与关注点为核心,实现多元媒介的融合,在纪录片传播的基础上打造相关产业链,加强文化、体育、电商等多产业的合作,提升纪录片的综合效益。
纪录片作为重要的影视形式,加强与新媒体、新媒介、新产业的融合能够提升纪录片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从业人员应以观众的需求为主,拓展纪录片的题材,创新纪录片的形式与内容,依托于新媒体拓展传播的渠道,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