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现存问题与解决策略
2023-05-30董美双许瑞熙
董美双 许瑞熙
摘 要:“五育融合”是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实施“五育”是广大教师深思熟虑的问题,使得课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但要真正做到在课堂中将“五育”相互融合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非易事,在“五育融合”的摸索阶段,各方面问题层出不穷。文章旨在围绕“五育融合”背景下学校初中物理学科教育的现存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并从课中延续到课外,通过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使得“五育融合”能够进一步推动。
关键词:五育融合;初中物理;问题;策略
胡卫平教授提出:教学中,一是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二是要重视将这些观念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1 ]。林崇德和胡卫平教授由此提出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强调了教学活动中“双主体”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2 ]。但无论是课堂教学或是师生关系发展最终目的都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但如何真正地理解并践行“五育融合”?
1 学校初中物理学科教育中“五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学生的整体发展中,教师多以智育为主;德育多为班主任实现;体育多以体育课上落实;美育、劳育流于形式,此做法将五育彻底分割,没有真正理解“五育融合”的本意。大部分教师们认为“五育融合”与自己无关、融合就意味着学科弱化、会削弱自己的专业能力。甚至学校和教师会认为“五育融合”就是要在一节课或主题学习中全部体现,融合越多就能达到“五育”的效果。
在初中物理学科中以上的這些问题归根结底主要来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足。现阶段学生整体素质水平会受到外界大环境的影响,互联网的发达使得学生的身体、心理都会有极大的变化,再加以中考压力之下,学生更多体现出疲惫感。由于物理学习的难度,学生在实验课上单纯的只是为了完成课本实验,缺乏主动性思考,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么操作的目的,实验结束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没有得到提升即智育、劳育没有得到发展融合。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中,学生不会自主思考并对比在这两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所起的作用有何异同,没有真正究其本质理解实验中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这两个实验中是如何体现并应用,实验结束后学生只是得到书本已有的欧姆定律并无其他方面收获。长期以往,这些都会使得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被磨灭,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学习,无法做到举一反三。二是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单一化。部分学校为完成目标性建设,会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让教师与学生照本宣科的遵守、执行。学校单一的管理制度不仅让教师的课堂受到限制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天性”无法释放,主体性得不到发展。如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体性地位,为了更快地让学生提高成绩,学生本应在物理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大大压缩,如扩散现象、冰的熔化以及物质吸热本领等由教师在班级进行演示或者播放视频来代替,学生只能用眼睛观察,缺乏实践操作,劳育无法得到发展。甚至在课时、升学的压力下,教师为了凸显自己的价值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使得教学活动中“双主体”的师生关系无法体现。长久之下,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无法实现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 ]。在物理授课过程忽略了导入以及各环节的衔接,特别是到了期末复习或是初三总复习时,教师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让学生只会做题,无法回归本质解释现象,缺失了思维的发展。
2 物理课堂中实施“五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2.1 基于学校学科学情出发,教师自身定位明确。
每个学校生源以及教师组成各不相同,这极大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应根据学校学科学情摸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五育融合”道路。“五育融合”是一种形式,不是最终的结果,但要想真正让学生全面发展,“五育融合”又是不可或缺的。
如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班级,在智育方面以夯实基础为主,辅以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会学、肯学,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在德育方面,构建德育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课堂上引导学生及时关心时事政治如“冬奥会”中的力学、关注科技发展如“天宫课堂”以及“奋斗者”号下的压强、浮力世界,从我国的蓬勃发展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体育育人不单靠体育课来实现,要注重学科融合,如从体育中走入不同学科,抛物线下的数学、跳远中的物理以及长跑中的语文等,从不同学科当中渗透体育育人,实现体智协同育人;在劳育方面,学生更多地经历的是脑力劳动,引导学生从脑力劳动走向体力劳动,同时从劳动中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学科知识,如拖地中的物理以及记录一次难忘的劳动经历等,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实现思维的进阶使得智育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可以在劳动中增强学生的创造美,达到智美劳协同育人的效果;在美育方面,可以多注重人文精神对学生的熏陶,如通过各式各样榜样人物的树立,让学生学习不同榜样的精神如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以及劳动最光荣等,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或是通过班级文化入手,布置、构建班级文化,但无论通过哪种形式一定不可将美育流于形式,引导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以下以两个案例为例:
(1)在洗碗过程中将不锈钢碗按入水中,研究不锈钢碗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这个过程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浮力的影响因素,同时又考查学生的知识见识以及对生活经验的再提取,引导学生从最本质的出发,分析这个过程改变了什么,如何改变,让学生找到解题的灵感,激活学生思维。通过此例能让学生巩固旧知提升思维能力,并且能让学生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将劳动育人实现于无形,并从劳动教育中感受生活中的“物理之美”,实现美育。
(2)通过篮球运动中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力可以改变物体状态、篮球脱手后由于惯性继续往前运动以及到最高点受力不平衡等。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构建运动模型,并从篮球运动中体会抛体运动的轨迹之美,同时在强身健体中感受篮球队伍的团队精神,发挥集体力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学校制度的多元化。
学校教育的管理应追求严格且合理,而不是一味的严格。给教师与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感,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只有二者相辅才能相成。如各学科可以齐头并进。教与学之间一直存在着学科分裂,想做到真正的“五育融合”就要树立所有学科协同育人理念,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如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注重真实情境创设——厨房中的热学,让学生的学习从生活实例出发增长学生见识,同时抛出问题激发思考。如蒸馒头过程哪一层的馒头先熟,为什么?整个做馒头以及蒸馒头的过程将德智体劳融合渗透,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用煤气时应开窗通风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实现学科融合。各个学科要跳出本学科的“包围圈”,尝试将自己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使得学生不再单一考慮问题,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3 “五育融合”下的物理学科综合素质评价
教育评价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方向标,通过学生的成绩以及排名来判定学校和教师的优劣使得教育逐渐功利化,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已然是现在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五育融合”下的物理学科综合素质评价更是学科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种维度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智育评价,能让不同的学生在五育中得到不同方面的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维度见表1。
物理学科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原则要健全评价、可信有效、主体多元、育人发展。长久以来,无论学生或是家长都想获得教师对学生鼓励且正面的评价,但五育中有些是学生在学校无法真切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辅以家长评价,让整个评价主体更为完整,发挥家校教育协同育人,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
4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落实“五育融合”,首先要先认清“五育融合”的实质——实现“五育”之间的有机渗透;其次要意识到现阶段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检验课堂的有效方法即为评价,五育融合下的综合素质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具有代表性。“五育融合”意味着教育所培养的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充分张扬的作为主体存在的现代人[ 5 ]。
参考文献:
[1] 胡卫平.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15):1-3.
[2] 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0(9):92.
[3] 沈北川.试论当下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J].经贸实践,2018(6):261.
[4] 尤竹青,高世红,黄进,等.“五育融合”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成才,2022(4):10-13.
[5] 崔友兴.“五育融合”视域下教师教学获得感探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14(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