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2023-05-30余庆鸿乔翠利黄靖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余庆鸿 乔翠利 黄靖辉

摘要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吃得更好、对自然资源消耗最少,既能满足当代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又能给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资源以供其后续发展所需,是种养结合模式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对国内和国际上推进种养结合的做法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种养结合生态农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06-0012-04

现代农业追求的是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而很多企业放弃了生态肥料的使用,选择了更易获得且成本更低的化肥。据统计,我国化肥使用量从1949年的7.8万t增长到2019年的5 403.6万t[1]。由于化肥施用量增加,部分地区养殖业废弃物随意排放,缺乏配套政策约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而是“吃得健康,穿得环保”。基于此,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是以自然环境、生物之间相生相克原理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可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产业。

生态农业经济是指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让经济发展变得可持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其他部门健康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必将影响农业生产,不利于农业经济的永续发展。要保证农业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首先要让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种养结合就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尝试,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其次,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要做到位,不仅要发展农业经济,也要为后代留下足够的自然资源和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

1 国内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的技术模式

1.1 作物种植与畜禽结合

作物种植与畜禽结合是较常见的种养结合模式,畜禽的粪便是植物天然的肥料,而植物可以成为畜禽的口粮。以湖南“山地葡萄+草鸡”模式为例,该模式原理可以用生态共生系统理论来解释。在果园生态系统中,子系统包括阳光、土壤、鸡、葡萄、农民等。鸡的粪便是葡萄的天然肥料,这样就有效减少了化肥用量,提高土壤基础肥力,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鸡给葡萄园除草除虫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葡萄的生长,而且减少农药的使用使果实更加安全;葡萄园可以给鸡提供虫子等高蛋白饲料和叶子、杂草等青饲料,减少了鸡饲料、人工除草、农药的成本。同时,葡萄园给鸡提供了相对宽敞的生活环境,节约了养鸡场地。

从“山地葡萄+草鸡”模式可以看出,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可以有效节省土地资源、提高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及质量,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种养过程中缺少精细的量化指导,种养流程中缺少对于粪污处理的工艺流程[2]。这些不足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其更加完善。

1.2 作物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

常见的作物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的模式有稻田养鱼、稻虾共生、稻蟹共生等,相互作用的机理和“山地葡萄+草鸡”模式差不多,本节主要讲的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的稻鱼螺模式[3]。

稻鱼螺模式是在一个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和田螺,鱼在稻田里可以吃掉害虫和杂草,帮助水稻的生长,同时鱼和田螺的活动可以流通水源,营造健康的水下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节约成本,对环境保护也有一定促进作用。鱼和田螺吃害虫和杂草,肉质也会更加鲜嫩肥美。稻鱼螺模式符合现在的市场需求,可以满足人们追求绿色饮食的需求,比起传统的规模养殖,更能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1.3 其他种养模式

将技术手段渗透到种养模式中去,常见的有将农场产生的畜禽粪便进行堆肥,在其中添加有机菌、养料,为种植作物提供养分。种植作物产生的一些植物剩余物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工成饲料给养殖的动物食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以粮—中药—蚯蚓—肉羊模式为例,该模式以定西市通渭县部分地区家庭养殖肉羊为样本,其中粮食作物是玉米,中药是黄芪,具体步骤是用黄芪杆、玉米饲料、玉米秸秆代替部分饲料,肉羊的部分粪便发酵成沼液、沼渣,沼液、沼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另一部分粪便用来养蚯蚓,蚯蚓是肉羊的高蛋白饲料。该模式构建了以资源化利用为主线的生态有机型畜牧业。

沿淮淮北的稻—鸭—虾—草—鹅周年种养结合分季节进行,这种模式是春夏在稻田里养绿头鸭,绿头鸭可以吃草吃虫,秋冬种紫云英和养鹅。另外,紫云英的残枝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鸭的粪便部分作为水稻的肥料,部分粪便放入养殖田当浮游生物的饲料,增加的浮游生物又是小龙虾的食物。在周年的循环中,发挥单位土地的最大承载力。沿淮淮北的种养模式也符合农田冬季休耕制度,在维持土地再生力的同时,增加农业经济收益。据统计稻—鸭—虾—草—鹅周年种养效益是水稻—小麦轮作的2.14倍[4],种养结合模式能有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 国际上推进种养结合的做法

2.1 荷兰实施综合养分管理,促进种养循环

20世纪80年代以来,荷兰面临着畜禽粪便污染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荷兰政府开始調整农业政策,从以增产为主的政策转变为“以地定畜、种养结合”的理念去应对畜禽粪便污染问题。首先是对畜禽养殖数量进行严格管控,测定适合土地发展的畜禽养殖数量,并规定相应的标准,农场主不得私自扩大规模。养殖畜禽的公司需要进行登记,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免费排放粪便,超过规定标准的需要缴纳粪便的处理费。同时,为了促进区域之间种养殖场分布均匀,政府还建立了专门的粪便交易市场,帮助农场主处理多余的粪便,促进畜禽粪肥在国家区域之间的流动,最终实现粪便的资源化利用[5]。

2.2 丹麦多元化施肥服务模式

欧盟境内以丹麦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实现了多元化施肥服务模式的引入,有效打通了种养结合的“最后一公里”,对奶牛场的种养结合循环机制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这一切也取决于用肥方和供肥方对粪肥价值的理解程度,他们认识到粪肥施用是提供高产优质粗饲料来源的重要保障[6]。丹麦政府在农业上制定了详细的化肥、农药标准。就算是在冬天,也要求农场主至少种65%的田地,来吸收田里还未吸收的肥料。同时,有机肥只能采用注射和软管浇施2种方式施用。丹麦的多元化施肥模式使肥料得到有效地利用,推动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协作发展,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

2.3 美国欧盟有机农业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

最早提出有机农业概念的国家是美国,美国政府对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农场主给予了相应的补贴政策,例如《有机农业法规》《农业改革、食品与就业法案》,随着各项政策的颁布,美国对有机农业帮扶的体系逐渐完善健全,建立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有机生产体系。

欧盟各国为了支持有机农业的发展,制定了多元化的农业补贴政策,让有机农业生产者有更高的积极性去从事生产销售工作。欧盟的法规中规定:有机农场在生产过程中用的饲料必须有机,最好是农产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畜禽的饲养质量是关键,数量没有要求,使得畜禽生产各个阶段的营养需求要得到满足。2013年,挪威、瑞典和瑞士有机食品市场分别增长了16%、12%和12%。欧盟的有机农业补贴政策加快了种养结合的步伐,使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

3 种养结合生态农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3.1 种养结合生态农业面临的问题

一是种养结合布局的结构性矛盾。农场主追求利润最大化,发展规模化农业,忽视了种植和养殖结合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一是养殖场缺乏配套措施去处理畜禽粪便,大量堆积造成环境污染。二是种植业需要的有机肥由于渠道运输问题得不到充分供应,大量使用化肥形成更多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是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不健全,没有明确的条例约束,也没有专门的人员维护。一是初级堆肥的质量标准不明确。堆肥就是将畜禽粪尿与秸秆、生物菌剂等原料混合,在农场内堆沤,发酵成可以直接还田的有机肥料。现行标准只有对商品有机肥的规定,未对堆肥有明确的标准,导致种养结合流通中堆肥不规范造成的有机肥安全隐患。很多学者[7-8]对于畜禽养殖粪便还田进行了跟踪监测研究,在土壤中发现了重金属、抗生素等污染。二是缺少专门的人员来维护。种养结合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进行维护,减少运输距离、成本、技术等因素限制,提高农场主推进种养结合模式的积极性。要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使农场主有利可图,愿意去推进种养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废弃物利用率不高。粪肥施用难度大。据测算,与50 kg化肥同等养分含量的普通堆肥需要将近1 t,对于大田作物,目前还缺少高效的粪肥施用农机,对于山地种植的经济作物,搬运难度大。

3.2 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的对策建议

3.2.1 加强生态农业的教育宣传。通过有关单位组织学习、在媒体上宣传、组织宣讲活动、设置宣传栏等形式来加强种养结合的宣传,提高农民和农场主对生态农业的认知程度,强化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不仅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且追求农业的永续发展。

3.2.2 合理规划农业布局。可以借鉴荷兰“以地定养”的理念,从养殖场层面来看,养殖场要有足够的田地去吸纳畜禽产生的废弃物,保证种养结合有效推进。从地方层面来看,坚持跨区域主体的协调,一个区域内养殖业和种植业分布均匀,方便肥料的运输。

3.2.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解决沼气发电并网难、粪肥施用难度大等问题,从科技创新层面为种养结合助力。推进种养结合,实现畜禽粪便还田,对现有的农机技术提出新要求,我们需要完善农机具补贴制度,不仅要加大创新力度,还要将现有的农机技术全部推广施行,降低有机肥施用难度,提高农户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

3.2.4 加强种养结合产业园区建设。我国的农业经营模式以小农户为主体,这种传统小农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需要专业的种养结合产业园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种养结合产业园可以解决新技术推广难、产品提质增效慢等问题,产业园应该适度远离居民区,规模也要遵循因地制宜、种养结合的原则,产品需符合市场的需求。

3.2.5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种养结合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这是可以长久发展的模式,对社会、生态、经济都有良好的影响。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针对不同农户的需求,采取贷款免息减息、以奖代补等手段鼓励农业工作者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种养结合有效施行。

4 参考文献

[1] 金书秦,张惠,唐佳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施进展及“十四五”减量目标和路径[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3):66-74,112.

[2] 吕世益,曾玉华,毛寿林.“山地葡萄+草鸡”生态种养模式初探[J].现代园艺,2019(11):61-63.

[3] 叶新,刘璐.稻鱼螺绿色生态种养结合增产增效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20,38(2):19-20.

[4] 张从宇,詹秋文,汪建飞,等.沿淮淮北稻—鸭—虾—草—鹅周年种养结合技术探讨[J].安徽科技学报,2020,34(1):21-24.

[5] 张斌,金书秦.荷兰农业绿色转型经验与政策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5):1-7.

[6] 王淑彬,王明利,石自忠,等.种养结合农业系统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20(3):92-98.

[7] 张廉红.猪场粪污重金属污染控制措施[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1,41(4):72-73.

[8] 楚天舒,王柄雄,高思程,等.基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筛选值的畜禽粪污农田承载力估算[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2):125-138.

(责编:王慧晴)

基金项目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基金资助项目(AHSKZ2018D02)。

作者簡介 余庆鸿(1996—),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井喷”带动生态农业“泉涌”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关于大力发展十师北屯市生态农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