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体背景下彝族家支文化自我肯定抵御负面刻板印象的实证研究

2023-05-29王晓刚叶家璨李孜晗

民族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彝族

王晓刚 叶家璨 李孜晗

[摘要]  新时代民族工作可采用心理学的规律与方法激活各族群众的心理资源,消除负面刻板印象的不良影响,从“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支文化是四川凉山的重要地域文化,影响着当地群众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化,是应对刻板印象的潜在心理资源。本研究采用经典自我肯定范式,选取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大学生为被试,设计了三个实验探讨彝族个体与家支自我肯定对负面刻板印象的抵御效果。实验1发现,个体自我肯定组在经历负面刻板印象之后的空间旋转能力测试得分显著高于无自我肯定组;实验2表明,家支自我肯定组在遭遇负面刻板印象之后的空间旋转能力测试表现显著优于无自我肯定组;实验3发现,个体和家支自我组肯定在遭遇负面刻板印象之后的空间旋转能力测试表现都显著高于无自我肯定组,但个体和家支自我肯定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实验结果,认为:与个体自我肯定一样,家支自我肯定能够降低彝族大学生遭遇负面刻板印象之后的防御反应,是他们提升社会适应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资源。

[关键词]  家支自我肯定;个体自我肯定;负面刻板印象;彝族

中图分类号:C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9391(2023)10-0069-08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7XJC190005)、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2SMSX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晓刚(1982-),  男,汉族,四川雅安人,西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与文化心理学、人格与社会认知;  叶家璨(1994-),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心理学、社区心理学;  通讯作者:李孜晗(1987-),  女,汉族,甘肃兰州人,西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

作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与实践应充分运用各民族的心理特点与规律,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1]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各民族跨区域迁移流动进入活跃期,不同民族之间的群际交往更加频繁。  [2]182-194 由于习俗、语言和生活方式等不同,人们会对少数民族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刻板印象或偏见。研究指出,这些刻板印象或偏见会对少数民族群众的社会适应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阻碍他们的城市融入。  [3] 与此同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进入城市时缺少社会关系与支持,导致其在心理上缺乏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这些外在的负面刻板印象和内在的低身份认同阻碍着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容易忽视的心理盲区。

负面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消极看法,并把这种观点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进而忽视个体差异。群际威胁理论也指出,由于社会群体情境资源的有限性,当群体成员感知到可能对他们的存在、发展与目标的达成造成影响时,内群体就会感受到威胁,并对外群体成员产生负面刻板印象。  [4][5] 遇到负面刻板印象之后,个体对此会产生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  [6][7] 负面刻板印象会消耗个体有限的认知资源,削弱执行功能,进而导致简化的认知处理和偏向于自己文化的偏见。  [8] Stephan等人对美国与墨西哥边境移民的实验研究发现,来自移民的威胁会导致对他们产生消极态度。  [9]   此外,负面刻板印象也可能引发逃跑、回避和拖延等行为反应。Kauff和Wagner对七个欧洲国家进行的研究发现,负面刻板印象与歧视外国人的行为意向呈正相关。  [10] 当外群体的规模与势力比内群体更大时,负面刻板印象可能会导致内群体成员的不满,发生脱离内群体的态度倾向及行为,以及对外群体产生抵抗行为。

面对负面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个体通常采用两种形式进行应对:第一,防御性反应,如歪曲,忽视,或向下比较等;  [11][12] 第二,启动自我肯定(Selfaffirmation),即思考或从事其他重要的自我价值活动,进而维持自己在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社会的。  [13] Allport等提出,当个体在某领域失败时,可以通过强调成功领域来维持自身心理平衡  [14]30-32 。自我肯定的目的是通过肯定与威胁无关的领域,如令自己骄傲的身份、才能、自我价值或亲密关系等提升个体自尊,从而维持个体的自我完整性。  [15][16] 同时,自我肯定还会促使当事人不再是关注刺激或刺激的威胁性,发现负性事件或刺激的潜在意义和价值,以更加开放的方式来处理这些信息。  [17] 自我肯定可以消除自我与群体归因的偏差,使得人们可以客观的解释成败,用更加客观的态度看待得失。自我肯定可以使被试持有更稳定的群体或集体身份认同感,使其不受情境因素的影响,降低有关防御性反应。  [14]30-32 911事件过后,Cohen等人发现美国的爱国主义者和非爱国主义者经过自我肯定之后,他们对特定群体的批评性报道都持有更加开放、接纳的态度,而非自我肯定组被试的怀疑态度和批判性评价更强,表现出较强的防御反应。  [13]

自我肯定的研究程序一般是先让被试接受自我肯定处理,再通过某种方式接受负面刻板印象信息,最后通过被试的态度、自尊、认知等水平考察自我肯定对负面刻板印象的影响。  [15][18]   另有不少研究则是将负面刻板印象与自我肯定的顺序互换。自我肯定环节的实验处理一般包括两个步骤:首先让个体选择或说明重要的自我价值是什么,然后肯定该自我价值。自我价值可以通过被试主动报告或提供价值量表,让被试在其中选择出最重要的价值。  [17][19] 研究发现,凡是能够使被试感受到自身优势、恰当行为和良好适应力的类似实验处理和操作,都表现出了自我肯定的作用。  [18][19] 无论自我肯定或负面刻板印象的实验操纵是先还是后,自我肯定组被试都相较于控制组表现出较低水平的,甚至没有出现防御性反应,就表明自我肯定对负面刻板印象产生了抵御作用。  在崇尚集体主义文化的东方,研究发现关系自我才是更为有效的自我肯定资源,也只有相依我、关系我才能发挥保护个体的作用。  [13] Cai等人研究表明,相较于个体自我肯定,中国人的“家庭我肯定”更能降低社會偏见的负面效应,对自我起到保护作用。  [18][20]57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聚集地,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家支或家族文化。家支是以父系血缘为主的血亲关系,家支成员在共同活动中创造了物质、制度文化和精神等为代表的家支文化。  [21][22] 四川凉山彝族群众的情绪情感、自我意识和社会化等都与家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对于当地青少年而言,家支是他们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其内心潜在的自我意识来源。  [23][24]   在城市化或人口流动过程,他们会在经济、文化和心理等领域遇到多种形式的负面刻板印象,阻碍其社会适应和城市融入。当地彝族青少年是否能够激活内在的自我资源抵御负面刻板印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我们应了解这些抵御负面刻板印象的心理特点与规律,进而采取恰当策略帮助他们降低冲击或影响,提升社会适应水平,更好地进行跨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一、彝族个体自我肯定抵御负面刻板印象影响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主要考察个体自我肯定是否可以降低彝族遭遇负面刻板印象时的冲击,减缓认知加工能力下降。

(一)实验的被试选取

本实验选取40名彝族大学生参加实验,男女各20人,平均年龄为20.65,标准差为2.78。被试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男女各10人,平均年龄为19.65;对照组男女各半,平均年龄为21.65。所有被试第一次参加相关实验,且不参与本研究后续实验,实验结束后获得一定的报酬。

(二)实验设计与材料

本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个体自我肯定组和无自我肯定组),因变量为被试接受负面刻板印象之后的空间旋转能力测试成绩。本实验选用不同民族交往日常生活中的民族刻板印象,即经预实验评定自编的彝族负面刻板印象文字材料。通过经典的指导语范式启动负面刻板印象,接着考察被试在空间旋转能力的测验表现。

负面刻板印象材料参考Cai等人  [18] 和岳曦彤  [20]73-74 研究中使用的刻板印象材料编写,主要是通过指导语操纵“空间旋转能力测验的民族差异”,让被试感受到社会刻板印象。在预实验中,彝族大学生阅读完实验材料之后出现了明显的负性情绪,这表明上述关于彝族的负面刻板印象材料是有效的。

个体自我肯定刺激材料根据Steele  [15] 概括出的六项价值量表改变的11项价值量表编写,主要包括理论的、社会的、经济的、艺术的等价值。  [16][18] 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先进行价值排序,再选择最有意义的价值进行举例论证。具体要求如下:为什么你选择的这个价值观对你来说很重要?请举出生活中过去或者现在的例子来说明,这个价值观对你真的很重要。请尽可能多地列出原因和例子(80-120字)。

无肯定组要求被试想象体育馆的场景及其要素,并用书面文字完成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请想象你置身于体育馆中,  并尽可能多地列出体育馆的构成要素”(至少五分钟);第二,接下来用五分钟想象并在头脑中再现上面你列出的体育馆构成要素,并仔细体验这些元素带给你的感受,然后请在下面尽可能详细描述这些感受,说明为什么这些元素能带来这些感受(80-120字)。  [20]71

空间旋转能力测试选自Cai等人  [18] 和岳曦彤  [20]75-80 研究中使用的空间旋转能力测验题目。该测验包括24个题目,要求被试在四个旋转后的图形中,找出与目标图形一致的选项。在实验中,要求被试限时在15分钟内完成,主试现场计时。测验的每道题有两个正确答案,选对一个得一分。测验分数是被试在该测验所有题项上的得分之和。

此外,为了控制性别、民族语言和家支文化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本实验及后续实验还收集了被试的相关社会人口学资料。

(三)实验流程与数据分析

参考以往相同实验范式,  [18][20]43 本实验让两组被试都先阅读关于彝族的负面刻板印象文字材料(时间3分钟);接着,个体自我肯定组阅读并完成“个体自我肯定刺激材料与任务”,无自我肯定组则完成“无肯定组刺激材料与任务”,两组被试阅读刺激材料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后,两组被试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空间旋转能力测试。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两组被试分别在独立且安静的实验室阅读材料和完成任务要求。主试通过指导语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后,根据实验流程依次发放上述实验材料,并当场收回所有材料和问卷。实验结束后,主试向被试集体解释研究目的,澄清关于彝族的负面刻板印象材料并非“真实研究结果”,并向被试表达歉意和感谢。同时,主试还会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被试更好地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类似情况。如果被试对此有不良的反应,研究团队还会邀请心理咨询师进行后续的心理辅导。

本实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实验2和实验3也采用相同软件进行分析。

(四)个体自我肯定组和无肯定组的比较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个体自我肯定组( M =2.55, SD =1.23)与无自我肯定组的彝语水平( M =2.85, SD =1.09)无显著差异( p >0.05),两组被试在家支文化了解程度上也没有显著差异(个体自我肯定组: M =2.7,SD=1.38;无肯定组: M =2.5, SD= 1.05; p >0.05)。为控制可能的干扰,实验1将性别、彝语水平、家支文化了解程度作为协变量,有无自我肯定作为自变量,威胁后的空间旋转能力测验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彝语水平、家支文化了解程度作为协变量的主效应不显著,个体自我肯定组和无肯定组的被试在空间旋转能力测验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F =5.11, p <0.05,       2 =0.13)。这表明相较于无自我肯定組,个体自我肯定具有抵御负面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降低被试认知加工能力的受损程度。

二、彝族家支自我肯定抵御负面刻板印象影响的实验研究

本实验主要考察家支自我肯定是否可以降低彝族遭遇负面刻板印象后的消极影响,缓解认知加工能力受损。

(一)实验被试的选取

本实验招募了47名彝族大学生参加实验,将被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4人,男女各12人,平均年龄为20.33;对照组23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1人,平均年龄为20.04。所有被试第一次参加相关实验,且不参与后续实验,实验后获得一定的报酬。

(二)实验设计与实验材料

实验2采用被试间设计(家支自我肯定组和无自我肯定组),因变量同实验1。本实验按照第一个实验的自我肯定范式实施,探讨家支自我肯定对负面刻板印象的抵御效果。

家支自我肯定组的材料通过指导语和问题,指导被试回忆家支名称和与家支有关的人,并写下相关的地点、事件、人物和感受。除实验组的家支自我肯定材料外,其余实验材料均与实验1相同,具体包括人口学统计问卷、负面刻板印象材料、空间旋转能力测试。

(三)实验流程与数据分析

本实验两组被试均先阅读关于彝族的负面刻板印象文字材料(同实验1);接着,家支肯定组阅读并完成“家支肯定刺激材料与任务”,无自我肯定组则完成“无肯定组刺激材料与任务”,两组被试阅读刺激材料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后,两组被试在限定时间内进行空间旋转能力测试。实验的现场控制和后续处理同第一个实验。

(四)家支自我肯定组和无自我肯定组的对比分析

统计发现,家支自我肯定组的彝语水平( M =3.79, SD =1.02)与无自我肯定组的彝语水平( M =3.35, SD =0.78, F =2.80, p >0.05)无显著差异,但前者对家支文化的了解程度显著高于无自我肯定组(家支自我肯定组: M =3.58, SD =0.72;无自我肯定组: M =2.65, SD =1.07, F =12.37, p <0.01)。基于以上情况,实验2将性别、彝语水平、家支文化了解程度作为协变量,有无自我肯定作为自变量,遭遇负面刻板印象后的空间旋转能力测验作为因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统计发现,性别、彝语水平、家支文化了解程度作为协变量的主效应不显著,家支自我肯定组和无肯定组的被试在空间旋转能力测验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F =4.57, p <0.05,        2  =0.10)。这表明有无自我肯定对遭遇负面刻板印象后被试在空间旋转能力上的表现有显著的主效应;相较于无自我肯定组,家支自我肯定可减小负面刻板印象给被试认知能力带来的消极作用。

三、彝族个体与家支自我肯定抵御负面刻板印象影响的比较研究

本实验通过与个体自我肯定进行比较,考察家支自我肯定是否是彝族更为有效的应对资源,更好地减缓遭遇负面刻板印象后的认知加工能力受损。

(一)实验被试选取

本实验招募了40名彝族大学生参加实验,将被试分成家支自我肯定组与个体自我肯定组。前者共20人,男女各10人,平均年龄为20.34;后者共20人,男女各半,平均年龄为20.14。所有被试第一次参加相关实验,且未参与前期研究,实验后获得一定的报酬。

(二)实验设计与实验材料

本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家支自我肯定组、个体自我肯定组和无自我肯定组),因变量同实验1和2。本实验继续采用与前面两个实验相同的自我肯定研究范式,比较个体自我肯定和家支自我肯定对负面刻板印象的抵御效果。  两种自我肯定的实验操作分别同实验1和2,无肯定组的实验操作和其他实验材料也与之前实验相同。

(三)实验流程与数据分析

本实验两组被试均先阅读关于彝族负面刻板印象的材料;接着,三个实验组分别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见实验1和2);最后,所有被试阅读刺激材料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并在限定时间完成内空间旋转能力测试。实验的现场控制和后续处理同第一、二个实验,且所有数据也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

(四)个体自我肯定与家支自我肯定的对比分析

分析表明,家支( M =3.79, SD =0.97)和个体自我肯定组(家支自我肯定组: M =3.55, SD =0.83)在彝语水平上的差异不显著( F =2.48, p >0.05),但在家支文化了解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家支自我肯定组: M =3.65, SD =0.81;个体自我肯定组: M =2.80, SD =1.01; F =2.48, p< 0.05)。根据以上结果,本实验将性别、彝語水平、家支文化了解程度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有无自我肯定作为自变量,遭遇刻板印象后的空间旋转能力测验作为因变量。结果发现,三个协变量的主效应不显著,但不同自我处理在空间旋转能力测验得分上的主效应显著异( F =7.01, p< 0.01,       2 =0.21)。进一步分析发现,家支和个体自我肯定组在遭遇负面刻板印象后的空间旋转能力测验得分均高于无自我肯定组( p< 0.05,       2 >0.15)),但家支与个体自我肯定组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F =0.65, p> 0.05,       2 =0.02)。  这表明,与个体自我肯定一样,家支自我肯定也有助于减小负面刻板印象给被试认知能力带来的冲击,且二者的抵御效果基本一致,没有显著的统计差异。

四、关于彝族家支自我肯定抵御负面刻板印象消极影响的讨论

(一)彝族个体自我肯定抵御负面刻板印象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实验1和实验3都发现个体自我肯定能抵消负面刻板印象对认知能力带来的冲击。与对照组相比,个体自我肯定组在接受同样的负面刻板印象材料后,他们在空间旋转能力测试上的表现更好。当自我遇到负面刻板印象时,个体会维护积极自我动机的实现,引发认知、情感、行为上的防御性反应。  [11][25]127-147 自我肯定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所具有的灵活性可以使自己在遭遇偏见时,通过关注和肯定自我的其他方面来重建自我完整性,以此帮助自我应对这些偏见,有效减缓任务行为表现上的下降趋势。  [13][15] 本研究关于彝族被试的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理论观点。具体来看,本研究结果可能与当地人强烈的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存在一定关联。  [21][22] 从凉山地区民族文学或音乐作品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和责任担当等文化十分浓郁,尤其是在男性群体之中。这使得以彝族为代表的当地群众都非常看重个体层面的能力、尊严和荣誉等,甚至为了维护个人价值而牺牲性命。  [24] 因此,在接受价值排序的自我肯定任务后,被试的个体自我价值更容易得到激活和强化,成为抵御负面刻板印象的有效资源,保护个体的认知能力。

(二)彝族家支自我肯定抵御负面刻板印象的作用

在实验2中,面对实验设置的负面刻板印象,启动家支自我肯定的实验组也比对照组表现出了更高的认知任务测试结果,即空间旋转能力测试得分更高。随着自我肯定研究的发展,自我肯定研究也从个体(独立)自我肯定,扩展到群体(关系)自我肯定。研究者发现,肯定群体自我也能够取得与个体自我肯定相似的效果。  [18][26]32 Sherman等人用群体自我肯定代替了个体自我肯定,要求被试按照主试给予的价值观序列选择对所属群体而言重要的、核心的价值。结果表明,群体肯定也能够抵消被试的防御性反应,减少负面刻板印象等社会偏见带来的不良影响。无论是经典的价值排序与表达,还是回忆或想象重要他人,研究者均发现通过肯定关系自我,被试对负面刻板印象的防御性反应降低,压力感知水平下降,也能更加理性地进行应对。  [27] 在崇尚集体主义文化的东方,研究者发现关系自我也是有效的自我肯定资源,可以抵御社会偏见的负面影响。  [18][28] 研究证实,启动家庭自我肯定可以降低生活应激和社会偏见的不良影响,提高这些经历后的任务行为表现。  [20]57 在四川凉山地区,家支文化是一种社会群体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对其成员的心理与行为产生着影响。在一个家支内部成员之间,认为彼此都是一个血缘始祖的后代,身上流着同一种血液,互相帮助、互相救济、互相支持、团结友爱是一种自发的认同与责任,这些正是家支群体意识的表现。  [21][24] 本研究通过启动与家支有关的概念和感觉,也获得了与个体自我肯定类似的效应,即降低被试对负面刻板印象的防御性反应,削弱之后的认知加工能力下降。这表明家支不仅是在现实生活中抵御自然灾害、生活压力和群体冲突等的重要社会支持,其内化于心的家支自我意识也是他们抵御负面刻板印象的心理支持或内在资源。

(三)彝族个体自我和家支自我肯定抵御负面刻板印象的比较

近年来关系自我肯定研究发现,肯定中国人的“家庭我”可以减少死亡威胁带来的防御性反应,消除负面刻板印象导致的认知能力下降,促进个体的行为适应,而肯定个体我或一般的关系我(朋友)都没有这种作用。  [18][20]50-53 在本研究中,被试的个体、家支自我肯定都有助于减小负面刻板印象给被试认知能力带来的冲击,但家支自我肯定并未表现出更强的抵御作用。程苏和郑鸽研究都发现,自我肯定无法缓解被排斥者的社会性痛苦,但对负面刻板印象具有积极的抵御作用。  [26]28-31[29] 这与本研究关于负面刻板印象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即两组自我肯定都对负面刻板印象之后的认知加工活动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自我肯定可能对于不同负面的抵御作用是存在性质或程度差异的。其次,本研究结果也可能反映了“家(庭自)我”和“家支自我”属于不同自我领域,在自我肯定任务中它们也激活了不同层次的心理资源间的关联。从中国人差序格局的视角来看,  [30] 家庭是个体更为核心的关系自我领域,肯定家庭自我可能激活了更强、更有效的抵御效果。相较于处于核心位置的家庭自我,彝族家支自我是一种重要程度相对较弱的自我意识。然而,家支文化孕育而出的自我意识也是抵御负面刻板印象的有效资源,且效果与个体自我相当,但还没有达到家庭自我肯定所能达到的抵御效果。

五、结语

在以往自我肯定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四川凉山的家支文化,開拓了家支自我肯定的研究范式和实验材料,从研究对象上丰富了自我肯定和刻板印象的研究领域。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彝族提升社会适应、和改善群际和谐的干预方法,创新维护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举措。具体来说,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个体自我肯定能有效降低彝族大学生面对负面刻板印象后的认知加工下降程度,是抵御负面刻板印象的有效内在资源。

(2)家支自我肯定可有效降低负面刻板印象对彝族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冲击,也是抵御负面刻板印象的有效内在资源。

(3)对比研究表明,家支自我与个体肯定抵御负面刻板印象的效果基本一致,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概言之,家支自我肯定能够降低彝族大学生遭遇负面刻板印象之后的防御反应,保护认知加工表现,是抵御负面刻板印象的有效资源。未来研究和实践应科学发挥家支文化及其自我肯定的积极作用,激活彝族群众抵御压力事件的内在力量,进而提升社会适应,维护群际和谐,从“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晓刚,陈秋燕,王梦龙.新时代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理论思考与构建[J].民族学刊,2021,12(05):50-59+112.

[2]王延中,等.民族发展蓝皮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郑信哲.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问题[J].兰州学刊,2015(07):127-131.

[4]张婍,冯江平,王二平.群际威胁的分类及其对群体偏见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02):473-480.

[5]Sherman D K,Kinias Z,Major B,et al.The group as a resource: reducing biased attributions for group success and failure via group affirmation[J].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07, 33(08):1100-1112.

[6]Riek B M, Mania E W, Gaertner S L. Intergroup Threat and Outgroup Attitudes: A Meta-Analytic Review: Appendix[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2006, (04):336.

[7]Rydell R J, Mcconnell A R, Beilock S L. Multiple social identities and stereotype threat: imbalance, accessibility, and working memor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2009, 96(05):949-966.

[8]Trawalter S, Richeson J A, Shelton J N. Predicting Behavior During Interracial Interactions: a Stress and Coping Approach[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2009, 13(04):243-268.

[9]Stephan W G, Renfro C L, Esses V M, et al.The effects of feeling threatened on attitudes toward immigra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05, 29(01):1-19.

[10]Kauff M, Wagner U. Valuable Therefore Not Threatening The Influence of Diversity Beliefs on Discrimination Against Immigrants[J]. Social Psychological & Personality Science, 2012, 3(06):714-721.

[11]何垚,黃希庭.自我肯定的潜在机制与影响因素[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02):53-61+173-174.

[12]Critcher C R, Dunning D, Armor D A. When Self-Affirmations Reduce Defensiveness: Timing Is Key[J].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10, 36(07):947-959.

[13]Cohen G L, Garcia J, Purdie-Vaughns V, et al. Recursive processes in self-affirmation: intervening to close the minority achievement gap[J]. Science, 2009, 324(5925):400-403.

[14]G. W. Allport, P. E. Vernon, G. E. Lindzey. Study of values: A scale for measuring the dominant interests in personality[M]. Houghton Mifflin,1960.

[15]Steele C M. The Psychology of Self-Affirmation: Sustain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Self[J].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88, 21:261-302.

[16]Yang B, Nan X. (2019). Self-affirmation moderates self-congruency effect in health messaging. Health Communication, 2019,(04):1-9.

[17]Finley A J, Crowell A L, Schmeichel B J. Self-affirmation enhances processing of negative stimuli among threat-prone individuals[J].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2018,13(6): 569–577.

[18]Cai H, Sedikides C, Jiang L. Familial Self as a Potent Source of Affirm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J]. Social Psychological & Personalityence, 2013, 4(05):529-537.

[19]Mcqueen A, Klein W M.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s of Self-affirm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 Self and Identity, 2006, 5(04): 289-354.

[20]岳曦彤.家的威脅抵御作用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

[21]蔡富莲.当代凉山彝族家支聚会及其作用[J].民族研究,2008(01):48-55+108-109.

[22]刘正发.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特性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50-54.

[23]马真梅,王晓刚.凉山彝族家支自我建构的初探[J].中国心理学前沿,2019,3(09):932-942.

[24]郝彧.凉山彝族家支的权力结构与彝区乡村秩序控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11):43-47.

[25]J. Aronson, G. Cohen, P. R. Nail. Self-affirmation theory: An update and appraisal. In Cognitive dissonance: Progress on a pivotal theory in social psychology[M].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4.

[26]程苏.社会排斥下自我肯定对社会性痛苦、攻击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7]Sherman D K, Kim H S. (2005). .Is There an “I” in “Team”? The Role of the Self in Group-Serving Judgm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5, 88(01):108-120.

[28]Lee J J, Gino F. Preparing the Self for Team Entry: How Relational Affirmation Improves Team Performance[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6, (05): 16-34.

[29]郑鸽,毕重增,赵玉芳.群际威胁与社会认知基本维度自我肯定对自我评价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5,38(04):928-932.

[30]卜长莉.“差序格局”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J].社会学研究,2003(01):21-29.

收稿日期:2023-05-03    责任编辑:王美英

猜你喜欢

彝族
彝族海菜腔
彝族传统诗歌大系《彝族克智》
“荷国”走出的彝族列车长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彝族器皿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直苴彝族的刺绣与服饰
彝族说唱 男女生三重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