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您了解小肠镜

2023-05-29北京医院消化内科张琨秦肖芸

保健医苑 2023年5期
关键词:进镜肠腔镜检查

◎文/北京医院消化内科 张琨 秦肖芸

随着内镜技术的逐渐成熟,人体某些器官在内镜的直视下进行检查、治疗已成为比较普遍的医学手段。对小肠这一人体最长消化器官的探索也伴随着小肠镜技术的突破而破冰前行。2001 年双气囊小肠镜技术研制成功,2003 年在全球同步上市,我国也于当年引进此项技术并应用于临床。经过20 余年的普及与发展,小肠镜已成为一项成熟的诊疗项目应用于临床。

小肠镜的优势有哪些

人体消化道自上而下由口、咽、食管、胃、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组成。胃镜、肠镜的检查范围并不能覆盖整个消化道。胃镜只能检查到十二指肠及以上的消化道,而肠镜只能检查到大肠。大部分小肠内的情况无法被胃镜和肠镜直接观察到。

传统小肠检查的医学手段有造影CT、胶囊内镜等。造影CT 不能清晰直视病变,更不可能发现微小病变,只能作为小肠疾病检查的辅助手段。胶囊内镜虽是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式,但是因其获取小肠图像信息有限、不能留取病理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不能进行直视下的治疗操作等缺点,无法满足小肠疾病患者的诊疗需求。这些检查手段的局限性导致一些小肠疾病不能得到及时确诊,从而延误治疗。小肠镜可以直视病变组织,多角度反复观察病变区域,留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同时还可以针对病变情况进行内镜下各种复杂治疗,成为小肠疾病治疗的主要媒介,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小肠镜

任何侵入性检查或治疗都需要有临床指征,不同于某些高端体检机构把胃镜、肠镜列为体检项目,是否需要小肠镜检查须经内镜医生严格根据患者病情做出判断。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小肠疾病的发病率不高,仅占胃肠道疾病的1%~4%,但有逐年增多趋势,主要与检查手段的不断发展有关。小肠镜适应证广泛,目前主要应用于:①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小肠)出血及缺铁性贫血;②疑似克罗恩病;③不明原因的腹泻或蛋白丢失;④疑似吸收不良综合征;⑤疑似小肠肿瘤;⑥不明原因的小肠梗阻;⑦临床相关提示小肠存在器质性病变可能;⑧已确诊的小肠病变(如克罗恩病、息肉、血管畸形等)治疗后复查;⑨小肠疾病的治疗,如小肠息肉切除术、小肠异物取出术、小肠血管病变治疗术、小肠狭窄扩张术等。相信随着小肠镜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小肠疾病患者能够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小肠镜检查操作复杂吗

小肠的特殊结构是导致小肠镜检查复杂的因素之一。如果说胃镜和肠镜进入胃腔和肠腔的路径是通天大道,那么内镜进入小肠的通路就是羊肠小径。成人小肠长度约5~7 米,占消化道总长度的70%~75%,是人体消化、吸收最重要的场所。小肠游离盘曲在腹腔,可以说是“九曲十八弯”。内镜进入小肠就跟进了迷宫一样,很容易失去方向。

另一个复杂因素是小肠镜本身的操控复杂。小肠镜由一根长为2 米的内镜和一条长1.35 米的外套管组成。内镜如同一根筷子,外套管如同一根吸管,把吸管套在筷子上就如同外套管和内镜的关系。在内镜和外套管的前端各有一个可以通过气泵控制充气和放气的橡胶球囊。内镜进入小肠后,先将内镜前端的球囊充气,使前端部锚定肠腔,起到固定肠腔的目的,然后将外套管沿镜身滑插至内镜前端部,随后将外套管前端球囊充气,此时两个球囊均已充气,达到强化锚定肠腔的目的,再缓慢从体外拉直内镜和外套管,使部分肠腔套叠在外套管外围,如果把手臂比喻成外套管,那么撸起的袖子就是缩短的肠管。如此反复操作,将4~6 米长的小肠收缩并套叠在双气囊内镜的外套管上,用以进行全小肠的直视检查。这一过程需要内镜医生控制内镜,内镜护士控制外套管,双人默契合作方可获得满意的检查结果。

小肠镜从哪儿进入

位于消化道中段的小肠是经口进镜还是经肛进镜呢?正确答案是:双气囊小肠镜既可以从口腔进入也可以从肛门进入。因为小肠镜进镜的复杂原理,所以导致很难通过一次检查就实现全小肠贯通检查。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经口和经肛两次进镜才能实现全小肠检查的目的。当内镜到达小肠深处时,若医生和护士通过各种进镜技巧都无法再继续前进,为避免检查时间过长,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医生会在此段肠腔黏膜上放置一枚止血夹作为标记。择期再经另一侧进镜,通过寻找标记点,完成对接,实现对全小肠的检查。一镜贯通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医生绝不会一味追求贯通而不顾患者身体的承受能力。

首次检查是经口进镜还是经肛进镜,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来决定。比如某患者小肠CT 提示小肠下段肠壁增厚,那么首次进镜医生就会选择经肛门进镜,这样才会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病变并给予处理,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安全。

做小肠镜需要哪些准备

麻醉准备:小肠镜检查需要在深度镇静麻醉下实施,这与小肠镜进镜技术复杂和检查用时较长有关。小肠位于消化道深处,内镜进镜方法复杂,患者无法在清醒状态下配合完成检查。与其他内镜检查不同,小肠镜的检查时间较长,通常为0.5~2.0小时,甚至更长。这些特征使无痛小肠镜的麻醉与腔镜手术的麻醉类似,需要麻醉医生做好麻醉前的评估和准备。根据不同患者及操作途径(经口/肛)采用个体化的麻醉方案。

肠道准备:经口小肠镜检查的患者,检查前需要禁食8~12 小时,禁水4~6 小时。经肛小肠镜检查的患者,肠道准备的要求与结肠镜检查相同,即检查前1 天晚上8 点服用1 升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检查当天手术前4~6 小时服用2 升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肠道准备的目标是使粪水最终呈透明清亮无渣液体。

做小肠镜安全吗

从目前国内外小肠镜临床应用现状看,小肠镜检查是一项安全的内镜检查技术,偶有腹痛、腹胀、咽部刺激、轻度胰腺炎、穿孔等并发症,但总体发生率低于1%。任何侵入性检查都有一定风险,因此在小肠镜检查前,医生会跟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告知检查的必要性和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检查。术后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并发症,立即给予相应处理,保证患者安全。

随着小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小肠疾病的诊疗水平较以前也有明显提高,大大降低了外科手术的概率,改善了小肠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消化科医生的不断钻研下,相信会为更多小肠疾病患者带来希望。

猜你喜欢

进镜肠腔镜检查
结肠镜不同进镜次数对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结肠镜进镜难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三步法”输尿管镜技术在输尿管镜入镜中的应用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经鼻胃镜检查86例临床分析
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
西藏地区大力开展纤支镜检查技术的必要性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