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窗花姑娘

2023-05-29冯吉美

民间文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余粮小野窗花

冯吉美

在鲁地有一个小村叫鲁家庄,庄里人大都姓鲁,只有一户姓余。男主人余粮身高五尺,浓眉大眼,鼻梁挺直,是男人中的人尖儿。娶了个媳妇细皮嫩肉、模样挺好,却因为小时候生病落下残疾,腿有点儿瘸,脑子还一阵清醒一阵糊涂的。两个人生有一女,年方十八,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俊姑娘。因此常常有人感叹:好汉娶丑婆,破茧出好蛾呀……

余粮媳妇有一门从祖上传下来的好手艺:剪窗花。也不用样子,她心里有什么剪什么。只要她不糊涂的时候,往炕头上一坐,剪刀一拿,她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巧媳妇儿。小小的剪刀在她的手里弯来扭去一阵忙活,花鸟虫鱼、亭台楼阁便跃然纸上,活灵活现。一边剪,她还一边唱:

莫看剪刀小,用处真不少。

能剪山,能剪水,能剪鸭子扁扁嘴;

能剪鸡,能剪鹅,能剪鲤鱼跳天河;

能剪龙,能剪凤,能剪老鼠打地洞……

所以,当年他们的闺女一落地,余粮便给孩子取名“窗花”。

每年一入冬,窗花娘便开始剪好多窗花、过门钱什么的,以備过了腊月十五,余粮赶四大集换点零花钱儿。当然,村里人谁家娶媳妇、嫁闺女了,窗花娘都会剪一些喜鹊登梅、鸳鸯戏水、金童抱鲤、花开富贵什么的“喜花”“喜字”送给人家贴窗户,盖嫁妆。因此,尽管窗花娘是个残疾人,余粮却宝贝得很,村里人也没有下眼看的。

青出于蓝胜于蓝,窗花不仅生得好看,心性也伶俐得很。五六岁跟着娘学剪纸,十几岁便远远超过了母亲。不但能剪窗花、门钱,还能剪墙画、顶棚花、灯花,绣花用的花样等。

七岁那年,窗花有一个邻居是私塾先生,见窗花聪明伶俐,就问她:“窗花,想学识字不?”窗花一听,眼睛立刻乐成两弯新月,脆脆地说:“想。”“好,那跟你爹说说,明日开始,一日两个时辰,我教你。”几年下来,窗花看书写字都不成问题,还练就了一手好毛笔字。

有了文化,窗花在剪纸方面有了自己的想法,她把剪纸与民间谚语结合起来,图案配文字,契合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作品特别受大家的喜爱。比如:猴骑牛,地流油;蛙捧钱,丰收年;石榴结子,保生贵子;碗扣金蛤蟆,抱个胖娃娃……她还琢磨出了巨幅剪刻,整幅就选福、禄、寿、喜几个字,把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各种图案都蕴含在一撇一横的笔画中,那些大户人家有喜宴、寿宴什么的特别喜欢来买窗花的剪纸。尤其叫人称奇的是,她还练就了一项绝活:盲剪,就是眼睛不看,藏在袖子里剪,或者双手背后,在褂子下面剪。

那是日本鬼子攻进鲁地第二年的腊月初五,正是邻村大集,在一处坝下开阔地,一大群人围得像瓮似的,里三层外三层的,多数是大闺女、小媳妇,还有一些毛头小伙子。被围在中间的,正是余粮和闺女窗花。从窗花懂事起,她就不让娘再劳累,赶集剪纸、卖对子,都是她和父亲的事。只见余粮忙不迭地给窗花打下手,大冬天的,忙得头上汗津津的。窗花呢,一对粗黑的麻花辫垂在胸前,红扑扑的脸蛋上一双黑葡萄般的大眼睛顾盼生辉,一把剪刀在她灵巧的手中小泥鳅般在纸上钻来钻去,只一会儿,一幅玲珑可爱的剪纸便完成了,连小鸟的羽毛、蝴蝶的须,都精细入微,让人称奇。与其说是在做生意,倒不如说是在进行艺术表演。

那些小伙子们眼都看直了,迟迟不肯离去。余粮也不恼,知道人家稀罕他闺女,心里美得不行,他笑着打趣蹲在最前边的一个俊秀后生:“娃儿,我可是上了眼了,你集集都来,光看不买呀。”后生红了脸摸摸脑袋:“那……各种各样的,都要一幅吧。”“哈哈哈,要那么多干吗?又不好插豆腐……”

后生窘迫地看看窗花,用眼神求救。窗花知道他是对面不远处粮店老板的儿子,当然看得懂他眼睛里的意思,也不多说话,红着脸很快挑了一些,递给后生,小声说:“这些应该够了,回吧。”

谁也没有注意到,在人群后面,有一双眼睛一直注视着窗花。这是一个精瘦精瘦的五十多岁的男人,脸色苍白得如同死人,一双眼睛却如狼似虎般闪着寒光,仿佛他哈一下腰就能从里面倒出冰碴子来,那里面有阴险凶残、狡诈贪婪,甚至还有一丝不由自主的欣赏。他就是驻扎在附近的日本陆军指挥部的大佐小野一郎。

小野一郎的父亲当年带着妻子也就是小野的母亲以开布庄为名来到中国鲁家庄一带贩卖烟土,赚得盆满钵满。他母亲无聊时到集上闲逛,无意中碰到了在集上摆摊剪纸的窗花姥姥凤妮,她一下就被凤妮精湛的技艺征服了,从此迷上了剪纸,天天跑到凤妮家要拜师学艺。凤妮开始因为她是日本人不愿教,但架不住她软磨硬泡,就答应了。

就这样一年多的时间,凤妮不但把各种技巧教给了小野母亲,还把她家祖传的一幅剪纸“百福图”拿出来给她观赏。这幅“百福图”,是采用不同朝代、不同流派、不同字体的一百名书法家所书的“福”字剪制而成,据说光收集这些“福”字就用了好几年的时间,可谓宝贝。后来小野母亲回国时,凤妮还送给她“龙凤呈祥”“花开富贵”“孔雀开屏”等不少剪纸。如此,剪纸也成了小野家的一种偏好,从他母亲传到他妻子,再到他女儿。

后来,小野一郎参与了侵华战争。来中国之前,他女儿让他一定要找到凤妮,想办法多弄些剪纸精品回去,包括那幅“百福图”。

经过多方打听,小野终于找到了窗花父女,并从窗花众多剪纸中发现了跟凤妮送的一模一样的那三幅,他认定窗花是凤妮的后人,不禁喜出望外,仿佛“百福图”已成他囊中之物。另外,他还想让窗花给他剪一个大大的“寿”字,以备他五十岁大寿贺寿用。

这一天,窗花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是大佐的狗腿子龟户。一同来的还有一队鬼子兵,位列门口两排,枪上的刺刀在日光下闪着耀眼的寒光。龟户进门后,两只贼眼里里外外瞅了一圈儿,然后跟余粮说,大佐托我来看望你们。据说,当年大佐母亲跟你岳母在剪纸方面有过……切磋之谊。大佐仁厚,三日后请窗花姑娘去府上做客,展示剪纸技艺。去的时候不用带什么礼品,把那幅“百福图”带上就好。

余粮一听,双眼立即充满了血色,脖子上的青筋跳动起来。自打他们来了以后,今日抢粮,明日放火,一些百姓家的闺女媳妇惨遭蹂躏,自己的岳母凤妮也在日本人的飞机轰炸中惨死,如今搞什么“亲善”,还让上门“做客”,真不知道他们肚子里憋着啥坏水呢。他粗声大气地说,“你是谁呀?我凭什么给你面子?不亲不友的,不去!”龟户一听,立刻拉下个驴脸:“这是要敬酒不吃吃罚酒了?中国一句古话不知听说过没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你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家人、为村里人想想吧?明早见,否则,后果自负!”说罢扬长而去。

龟户走后,余粮瘫坐在当门,一袋烟接一袋烟地抽。村里有好几个青年都参加了抗日游击队,窗花从他们那里知道,对于这些豺狼,躲是躲不过去的,只有想办法和他们斗。于是她就说:“爹,甭愁,我去,咱不能连累了乡亲。再说,他们能把我怎样?”余粮叹口气,无话。

次日一早,龟户带一队人马持枪赶来,窗花拿了剪刀,提上龟户带来的两盒点心,走在前头。到了鬼子的驻地,小野见到窗花,假惺惺地客气一番,就问:“‘百福图带来了?”窗花说:“带不来了,几个月前,你们的飞机炸弹炸死了我姥姥,也炸毁了‘百福图!”小野不相信窗花的话,又不好立刻发作,只好压住火,一使眼色,卫兵立刻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厚厚一摞红纸,是市场上尺寸最大的那种,要求窗花照纸剪。

窗花观察了室内,发现有一幅大大的军用地图,上面有红蓝许多标记。她知道这东西对抗日游击队肯定有用。剪纸的所有材料就放在茶几上,窗花坐在茶几前,正好斜对着地图。屋里有四个卫兵,无死角监视着她。

窗花铺开纸,比画一番,心里打定了主意,便铺纸开剪。窗花长得俊,大红纸一耀,脸蛋儿越发红润水灵,如同神话里走出来的仙子,小野和几个鬼子兵看得哈喇子差点流到下巴,窗花用眼角的余光瞅见,气得把剪刀“咣”往茶几上一扔,说:“这活没法干,你们这样围一圈儿瞅着,分心!”小野生怕惹恼了窗花,就留下俩士兵守在门口,带着其余人灰溜溜地撤了。

当天日下三竿之时,一个大大的行书“寿”字剪制完成。那“寿”字,远里看,笔画如行云流水,一泻而下。近处瞧,笔画都以物象人物填充,有彩云如钩,有雀上枝头,有蜂蝶飞舞,有水中鱼游;有粟、豆、麻、麦、稻五谷,还有蜈蚣、蛇、蝎、壁虎、蟾蜍五毒;甚至还有———猎人满弓射狼豺,屠夫围栏宰羊猪……活活一幅大千世界图,那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小野一看,眼睛惊得像死了多日的鱼目,一转不转地盯了半天……他不知道的是,那“寿”字最下方,有一个小字,看起来似飘洒的彩带,实际上是一个倒着的“终”字,因此整个作品的寓意就是“寿终”。他更不知道的是,窗花利用自己的盲剪绝技,把墙上的地图分四部分在袖中完整地剪了下来。当天晚上,她就让父亲趁夜色将地图窗花送给了游击队。

次日,小野一郎喜滋滋地召集人欣赏他的“寿”字,那些日本人纷纷赞不绝口的时候,有一个翻译官看出门道来,他面有惧色、战战兢兢地说:“大佐,这下面好像还有一个字呢,您倒过来看。”

小野祖辈父辈频繁进出中国,他自己痴迷汉字书法多年,也算半个中国通,倒过来一看,不由勃然大怒,拿出军刀,“八嘎”一声劈了“寿”字,带上走狗们直奔窗花家。

可是窗花家已经人去屋空,小野把屋里屋外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百福图”,遂放火点了房子。尽管乡亲们拼死相救,余粮家还是被烧成了一片废墟。

第三天夜里,人们听到鲁家庄一带枪炮声响了一夜,游击队联合八路軍,准确地炸毁了鬼子的弹药库、给养库,端掉了日军陆军指挥部。小野一郎剖腹自杀,真真的“寿终”了。人们看到,昔日戒备森严的魔窟死尸遍地,到处都挂满了白幡。跟平常的白幡不同的是,这些白幡都是剪纸,上面剪了字:“侵略者必亡!”“日本鬼子滚出中国去”……

从此以后,鲁家庄再也没有姓余的。后来有人传言,余粮带着窗花娘投奔了亲戚家,窗花和粮店老板的儿子双双参加了八路军,打鬼子去了。

解放后,县博物馆展出一幅珍贵的剪纸“百福图”,让所有爱好剪纸的行家叹为观止,捐赠人却没有留下姓名。

猜你喜欢

余粮小野窗花
心空无尘——小野竹乔的腔调
剪一朵窗花
剪窗花
我给你讲 我男朋友是玩户外的
鹧鸪天·夏耕
《花乱开》
剪窗花
小野清一郎的“道义刑法”:历史、传承及反思
剪窗花
这里会长出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