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村石镜记

2023-05-29梁路峰

椰城 2023年5期
关键词:彭氏古樟古村

梁路峰

一个古老的村落,一座古老的书院,一片参天的古樟群,一方淳朴的山里乡亲,一段辉煌的历史文化坐标。千年古樟群,成就了新兴古书院的书香气节,成为一颗独具井冈大地人文胜地的耀眼明珠。

这就是江西省遂川县衙前镇的上镜古村,一个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令世人惊叹的自然生态古村;一个曾经蜚声于世,如今却鲜为人知的厚德崇文的文化古村。

上镜古村古樟群与新兴古书院相依为伴,古村、古樟、古书院穿越千年风花雪月,经历过无数个春夏秋冬,见证了无数春秋沧桑岁月,也演绎了经久冬夏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

新兴书院与古樟群是上镜村的两大珍宝,如果说新兴书院曾经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国之栋梁人才,那么它身后的那一片古樟群则是新兴书院繁荣昌盛的见证者。古樟群与古书院相依相伴,给上镜古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去探索、去书写,给这块人杰地灵的古村赋予了浓郁的书香韵味。

上镜村地处罗霄山脉南端东麓,井冈山东侧,这里有一条河叫蜀水河,河道优美流长,逶迤蜿蜒,蜀水河中下游的上镜村,因石镜而得名。

上镜村的取名,频为传奇。上镜村古时地处禾蜀,有左右两条江河,左江之阳石悬鉴溪旁有一块巨石,巨石犹如一块石镜,光亮耀眼,石如镜,镜为石,透彻鲜明,无影不灼。石鏡青墨色,坐落位于临深潭处层岩壁端,石镜四方平整,方圆宽厚有一二丈许,古时此石的地名叫仑库。很早有人发现,仑库岩壁上有仙人足迹,石镜与对面山峰遥呼相对,当地人称为“美女峰。”每当在太阳的聚焦下,石镜闪烁一道道耀眼的光芒,光彩照人。“美女峰”上有五颜六色的花团锦簇,时常招来仙鹤在美女峰顶盘旋、栖息、飞翔。据传“美女峰”山顶常有一仙女闲游至此,对着石镜梳妆,婀娜的倩影,映影河中,美妙绝伦,仙女身姿妩媚,照着石镜,如醉如痴,若隐若现,于是先祖们称之为“仙女照镜”。

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上镜村的村民们又在石镜下方的蜀水河下游三华里处发现了另一块巨石,石如镜,镜为石。石镜屹立河中,远看,活如一个笑容可掬的少女,亭亭玉立,窈窕可爱;近看,又像一只汹涌的蛟龙出海,丹凤涅槃,水绕石转,石镜光洁耀眼。据《龙泉县志》记载:“离县城七八十里禾蜀,有二石,光明如镜,一石在山,一石在水”。后来人们把一石在山上的石镜称之为“上镜”,把一石在水中的石镜称之为“下镜”。大清康熙十三年,草寇兵变,此石镜晦暗了几十年,社稷平定之后,石镜渐以复原,润泽柔滑,光亮磊落。

上镜村老村长彭才祥介绍说,上镜古村与下镜古村久居的村民多为彭氏家族。他说,彭氏三十五世孙彭飞龙、兴让、兴伦为给四方游客创建一个观景的平台,在上镜与下镜的渡棚村落凿石建亭,青砖白瓦,取名为“光裕堂”。光裕堂建好后,许多名人墨客纷纷到此游赏。礼部进士东乡县知县尹宗焞,赐进士阿南王德府鹿德县知县高世书、礼部进士儒学教谕胡诲容到此一游后节掌拍称上镜是洞天福地,宜为仙人之足迹!吉水明朝洪武进士江西道监察御史解缙称此真为人间名胜之地……站在光裕亭前朝石镜处望去,只觉“碧烟一泄,白杏月千里,浮光耀全,静影沉璧也。俯而临其下,锦鳞触浪,渔歌唱晚,不敢掉头,此乃世界之洞天福地。仇池之穴、潜通小有、安知非造物之秘惜、以贻我者耶!”上镜“镜石”之名胜,让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难以忘怀,凡到此观光的游客,都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仙境。

一段神奇的石镜传奇故事,揭开了千年古村的神秘面纱。79岁的村里老教师彭述抗向我娓娓道来上镜古的千故事,他说,《遂川县志》有记载,古樟树林的这块山坳,彭氏先祖们称之为“象山”,山坳里一棵棵高耸挺拔的樟树植于元朝,屈指数来,一棵棵樟树都差不多已经是“千岁爷了”。据彭氏族谱记载:“二十四顺改禾蜀(上镜)种树数百棵。”现世先祖彭彦微自元成宗元贞二年,在三十三古都彦微公生于元世祖丙寅,配何氏,生一子,名凤迈。他自小苦读勤耕,聪明好学,但由于父母常年患病在身,十六岁毅然挑起家庭重担出外做苦力活赚钱维持家庭生活。忽一日。他从龙泉(今遂川)城南来到禾蜀看到这里绿水环绕,山奇水秀,他便有了想留在这山里做一番事业的念想。他回到遂川县城城南家后,与父母商量,决定到禾蜀大山里去开荒造林,依山而居,傍水而栖,父亲欣然答应。元成宗元贞二年,彭彦微挑着一担家常用具和被子来到这里开垦荒地,砍树建棚,安顿扎营。他在上镜村环绕一圈,首先想到的是在上镜石潭深处上首砌河堤500多米,沿河堤河边种了60多棵樟树。后来,又在后山和雷公洲河边种上柏树和金杉树百余棵,从而成为上镜村历史上的绿化杰作。

数百年来,人抚育山,山涵养人。这种良性循环的朴实道理已深深地刻在上镜人的心中。一方水养一方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出了上镜古村数百年来的历代繁荣。

古老的上镜村依山傍水,群峦环抱,像一颗闪耀夺目的明珠,与古樟树林下的新兴古书院珠联璧合,形影相依,天然自成,美妙绝伦。

古樟群的山坳,犹如一只大象的体型,活灵活现。“象”山坳里的参天古樟成群结伴,古樟树高大威武壮观,一棵棵古樟树之根祼露在树蔸的四周泥土外,有如盘虬卧龙,占地为王之势,樟树枝叶郁郁葱葱,晶莹鲜亮,绿色的嫩叶,散发出生命的活力。多种奇特的珍禽宝兽在密林中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和人们一起演奏着优美的生命乐章。

美丽的古樟群,是大山里的百鸟天堂,白鹅的栖息地,野生动物的王国,莽莽的密林中,“野猪刨土咆哮, 松鼠树干蹦跳,萤烛冷光闪烁,野兔月下嬉闹。”五彩缤纷的珍禽宝兽在古樟林里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古樟群里的野生动物与乡民们一起演奏着和谐优美的人类自然生命乐章。在古书院祠堂前的池塘堰上,有一排古柏、古樟树林多达百余棵。上镜村的乡民崇敬风水,古樟群就是乡民们的精神寄托,上镜古村彭氏祖先,围绕古樟群四周垒筑了青石防护石坎,意欲固定塘堰土壤不致流失和抵御大自然大风暴雨的侵袭。那古樟古柏古枫树,古色古香,高大威猛,树影婆娑,遍地黄金,风起凤舞,景色诱人。

古樟群有一大奇迹,这些古樟不仅树枝树干交错生长,互相搀扶形状,根系更是盘根交错,更奇特的是发达粗壮的根系大多裸露地表,让人走进古樟林便有一种“头上遮天蔽日,脚下蟠龙舞动”的感觉,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一道奇观!如今,很多前往欣赏古樟群的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神奇的山岗为“天然养吧”,因为在这里,上镜村的乡民都感受到了大自然无私的馈赠,也感受到了植树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功勋。可谓先人植树,后代乘凉。然而,这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樟树,或许不仅仅是乘凉那么简单,因为在上境村的乡亲们看来,这些樟树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意义是对他们世世代代的庇护。古樟群静静地守护着辉煌耀眼的新兴书院,悠然岁月,偏安于一隅,与新兴书院交相辉映,成了上镜村民们不可或缺的无价之宝。

在这片神奇的古樟树林里,有一棵繁叶落尽,只剩下枝干的枯樟树,它粗大的枝干令人生畏,光秃秃的树干直上云霄,据村里彭老教师说,那棵古樟树已经干枯了七八年,尽管枝干脱落,光秃赤裸,但它依然威风凛凛地屹立在这片遮天蔽日的古樟林里,格外引人注目。我走近这棵干枯的樟树,抚摸樟树的身枢,掰开光滑的树纹,瞬间一股樟木的清香扑鼻而来,五米余高的树丫,延伸出了三根粗壮的枝树,每根枝条向上延展了三四根分枝,我顿时感觉到了这棵老樟树的高大雄伟,但它却是那么的干枯而光秃,我又为它感到委屈而辛酸,干枯的樟树似乎在向上天老地诉说什么,也许它是在向游客们宣告:我生是樟树王,死也是樟树鬼,我绝不能倒下!我站在古樟树下,抚摸着它的根底,那树根下的伤口,好像依然在流血,我心底感到一絲苍凉。尽管古樟树王根部伤痕累累,但它坚硬的外壳依然那么挺拔,任凭八年多的日晒雨淋,风霜雪冻,它依然岿然不动。据村民彭才祥介绍说,这棵巨大的古樟并非自然枯死,而是被人为伤害致枯死的。

彭述抗老先生回忆说,八年前的一个深夜,这头巨樟底下突然冒起大火,火焰冲向天空,古樟林一片火光……山下书院附近居住的村民全然不知,幸亏有一只猎犬发现樟树林突然起火,它咆哮着奔向樟树林,它跑到着火的樟树旁边,发现是樟树王着火了,可樟树下不见人影,火势蔓延,万分危急,猎犬奔回主人家,使劲拍打主人的大门,向主人求救。主人闻声起床,奔跑到樟树林发现樟树王着火了,主人呼叫邻居乡亲急忙来到樟树林齐心协力将火扑灭。由于夜晚灭火迟缓,巨大的樟树底下被烧了一个大洞,从此这棵巨大的樟树慢慢枯萎,叶落枝干,直到干枯而死。彭氏村民想方设法抢救巨樟,可树根周身已燃干,巨樟无力生还。神奇的是巨樟周边七八棵枝叶茂盛的樟树都毫发未损,这是一个难解的神奇现象。被燃烧的巨樟,给上镜村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符号。至于是谁图谋不轨,加害于巨樟,或是何谁人放火烧树的,至今是一个无法破解的谜。

当年,巨大的樟树无比霸道,它的根系所到之处,其他植物基本没有生存的空间,因为它需要尽可能多地吸收更丰富的养分来维持它巨大的身躯,在他的霸气影响下,其他的植物基本没有生长的余地,因此在他生长的区域,所有植物树草均是“绕道而行”,因此当地村民称其为“霸王樟”。

上镜村是一块神奇之地,古往今来,仍是兵家常争之地。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这里曾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1928年1月份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在这里驻扎,并在这里进行尾坑口战斗、斧头坑战斗。

1928年1月,毛泽东在宁冈砻市召开军事会议。1月2日,毛泽东、张子清带领工农兵革命军第一营和第三营一连,以及湖南省茶陵县80多名地方武装赤卫队从宁冈县砻市出发,准备攻打肖家璧靖卫团。1月3日晚,红军部队在上镜村彭氏祠堂和财主彭文斋家宿营。次日早晨吃饭时,毛泽东正与指挥员研究攻打路线。这时,地方民团高友仁、李世廉派兵悄悄围住了浓雾笼罩的上镜村。上镜村中年妇女钟兰德正好路过村口发现了敌情,她迅即逃过眼线,气喘吁吁地跑到指挥部向毛泽东报信:“外面保安团来了很多兵,有的已经进村了。”毛泽东当即命令部队转移,钟兰德领着毛泽东沿着上镜村北山水圳向尾坑突围。天遂人愿,部队借助大山里的浓雾掩护,成功脱险,部队撤退时被敌军发现,敌军随即吹响牛角号,一位红军连长举枪击毙了敌军号兵后,被敌军射击中弹牺牲。后来,当地群众把红军连长葬在“惜字塔”旁的斧头坑土墩上。部队脱险后,稍作调整即向大坑肖家璧靖卫团的老巢进发。为报上镜被袭之仇,红军一鼓作气猛攻肖家璧靖卫团,肖匪被打得仓皇溃逃。1月5日,国民党工兵连的一个排和遂川县靖卫团又兵分两路从县城向大坑乡合围工农革命军,毛泽东、张子清率领部队迎头各个击破,工农革命军乘胜追击,挥兵东进,第一次占领了遂川县城。

据遂川县党史资料记载:1928年到1930年春,红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多次在上镜村与下镜村里筹款,村里有百余名青壮年参加红军。1929年7月,红军在上镜村的秘密联络点遭到敌人的破坏,红军联络员彭四秀、彭梭子、钟峻生、李领兰等红军战士也因此被捕,被敌人杀害。如今,上镜村古书院围墙内外仍然保留着红军书写的“彻底均分士地”“守望队是帮助土豪守门狗”“工农劳苦大众坚决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苏维埃人民政权”等标语依稀可见。

1964年5月,毛泽东从北京派人来到上镜村寻访当年报信的带路人钟兰德,由于“上镜”与井冈山的“上井”同音,寻访人员几番周折,在井冈山的上井寻找未果,终于来到了遂川县的衙前乡找到了住在上镜村的钟兰德。寻访工作人员核实钟兰德的身份后,委托江西省人民政府赠送了一台收扩两用立体收音机给上镜村,这台收录机成为上镜村人民的传家宝,永载千秋历史。红色故事浸透了上镜古村,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上镜村在中国革命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从古樟树林往山下步行200余米,便是闻名遐迩的新兴书院。书院砖瓦结构,造型别致,古色古香,占地720平方米、深为60米、宽12米,是古庐陵最早的书院之一。书院虽然规模不大,但严格的教育管理,出色的教学质量在湘赣边界享有盛誉。

古书院大门前方是蜀水河的雷公洲坝,河边的洲坝一片古樟参天入云,河坝是一片绿色的世界,这里山好水好,天空明净,神清气爽,超凡脱俗,风都夹带着绿的温馨,真让人舒服之极,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河坝堤上不仅有古樟树、罗汉松、竹柏、槠树,还有一排排柚果、板栗、椰树的浓郁香气,山泉的滋润,置身其中,古村古樟,百果飘香,千年传奇,令人魂萦梦绕。

近年来,上镜村彭氏村民秉承耕读为本的祖训,牢记毛主席(下转第111页)(上接第102页)“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教诲,以耕田为生计,以山水为命根,以读书创业为国家做贡献为荣光,上镜村的彭氏后裔人才辈出,有的已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有的正在攻读博士,硕士,有的从军祖国边疆,有的成为科学家,有的被国家评为高级教师、建筑工程师,他们无愧于上镜村彭氏后人的荣耀和骄傲。

2010年,上镜村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全国生态村,绿色生态生活已成为上镜村村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猜你喜欢

彭氏古樟古村
《古村小巷》
宋代北江蛮彭氏及其族属考辨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彭定求理学思想试探
古村——大芦
“天下第一樟”
易武从文:明代长洲军户家族彭氏之转型
土司宗祠的孝文化影响:湘省个案*
古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