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亚文化群体的文化认同调查

2023-05-29郑睿刘胜枝

世界文化 2023年4期
关键词:古风圈层亚文化

郑睿 刘胜枝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达3.4亿,核心二次元用户达9100万。可见,二次元文化已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随着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不少专家学者开始忧虑:长期浸润在二次元文化下的青年群体,他们的文化价值观会不会产生异化和畸变?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会不会受到影响?社会学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尔曾在《网络社会的兴起》一书中指出:网络会对一个地区、民族、国家的认同带来消极影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文化价值日益多元,青年亚文化呈现出新的特征,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全球性流动,如当代青年喜爱的二次元文化、洛丽塔文化、鬼畜文化、杀马特文化等均起源于国外。长期接触外国的文化,会不会使得青年群体更偏向认同外国文化?

为了研究上述问题,笔者选取了两个亚文化圈的群体来进行对比研究,分别是源自日本的二次元圈和源自中国本土的古风圈。两个圈层在文化生产和消费中浸润的是不同的文化来源,那么,二次元圈是否更认同日本文化?古风圈是否更认同中国文化?如果对某一文化圈的圈层依赖加强,是否会加深对该国的文化认同?

两个圈层对中日文化的态度

二次元,也称ACG,即 Animation、Comic、Game三个单词的缩写,指的是漫画、动画、电子游戏这三种文化形式所创造的虚拟世界、幻象空间。这一文化源自日本,中国现有的二次元爱好者大多是由日本的ACG文化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培育而成的。古风文化则基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古风音乐和汉服为核心层,外延至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影视作品、cosplay等网络文化。

要调查这两个群体的文化认同状况,我们需要先界定一下文化认同的概念。文化认同是个体或集体在特定时空关系中,将某些价值规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念等内化为特定的认知、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并从中获得归属感、安全感或平衡感的一种象征性认可的体系。文化认同主要表现为具有共同文化的个体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坚持共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等几个层面。根据业界专家的相关研究,我们将文化认同按照认知、态度、行为三个维度划分为文化符号、文化价值、文化产品或服务三部分。

笔者在二次元圈和古风圈常逛的论坛、社区、群组织发放了558份问卷,之后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各抽取150个样本,再通过量化统计的方式测量出二次元圈和古风圈文化群体对中日文化的态度与评价,最后得出的结果很有意思。

最后的测量结果显示,虽然整体上古风圈对中国的文化认同要高于二次元圈,但事实上二者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文化符号方面,二次元圈和古风圈对中华文化符号的感知程度差异不大;在文化价值观方面,两个圈层在选择上并无明显差异,都倾向于使用“热爱和平”“和而不同”“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具有民族自信和自豪感”这些褒义词语来评价自己的祖国;在文化产品或服务方面,古风圈比二次元圈更偏爱中国的图书和漫画,其余差异均不明显。但是在对日本文化符号的评价上,两个圈层的差异较大:二次元圈对日本文化符号的了解、感知程度要远高于古风圈,不过在文化价值观的评价上两个圈层给出的答案没有显著差异。

以上数据分析的结论说明:对于他国文化的喜爱并未影响亚文化群体对本国文化价值观的信仰。不过这其中还有一个因素需要考虑,那就是对于圈层的依赖程度。有的用户虽然声称自己是二次元圈或古风圈的,但其在这一圈层里投入的时间较少,并没有对该圈层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受到这一圈层文化的影响就较弱。于是我们重新引入一个变量“圈层依赖”,并通过设置“在所属圈层的花费时间、使用频率、是否有生产行为”等问题来检验被测者的圈层依赖程度。

结果表明:古风圈的圈层依赖对本国文化認同有显著影响,且二者显著正相关,与对日本文化认同则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二次元圈的圈层依赖没有显著影响对本国的文化认同,也没有显著影响对日本的文化认同。也就是说,古风圈群体的圈层依赖越强,对本国文化认同越强;而二次元圈群体的圈层依赖程度再强,也很难使该群体对本国的文化认同产生偏移,虽然二次元圈群体深受日本文化影响,但他们在文化认同方面依然偏向于中国。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发现,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古风圈的文化认同更多地受到圈层依赖的影响。因为古风圈本身与中国传统文化绑定,无论是古风音乐、古风游戏、古风动漫,都是以中华民族诗词、典籍、民俗等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创作的,该圈层的用户必然会在浸入该圈层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再有,无论是二次元圈还是古风圈的青年群体,对中国的文化认同都高于对日本的文化认同。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我们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来自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青年。无论是什么民族,只要生活在特定的国家政治生活框架之内,其族群的文化就必然与这种政治框架相适应,因此其文化认同就浸染了国家认同的部分,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群体关系使得他们对本国的文化认同根深蒂固。正如英国“文化研究之父”斯图亚特·霍尔所说,“认同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主体问题,是主体在特定社会—文化关系中的一种关系定位和自我确认,一种有关自我主体性的建构与追问”。

喜爱日本文化≠不爱国

比较难以理解的是,二次元重度用户虽然长时间接触日本文化,但这并未影响他们的爱国情感。前面我们提到,二次元圈和古风圈在中国的文化符号、文化产品或服务、文化价值观上显现出的情感态度均无显著差异,而在对日本文化符号的了解与认可方面差异较为明显,这说明接触外国文化对二次元群体的影响可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并未影响他们对本国文化认同的情感和行为。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我们同几个二次元重度用户进行了深入访谈——

访谈对象一(男,26岁,本科学历):“二次元虽然起源于日本,但并不代表二次元文化就是日本独享的,我本人不是很赞同将二次元与日本牵扯在一起。我身边很多二次元朋友只是把动漫和游戏当作他们的精神寄托而已,在这个圈子里我们交到了与我们有同样爱好和兴趣的朋友,找到了归属感。”

访谈对象二(女,20岁,本科在读):“我确实喜欢日本文化,但我并不是不爱国,这两者不能画等号。如果我遇到了辱华的行为,我依然会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维护祖国的利益。”

访谈对象三(女,23岁,研究生在读):“我看日本动漫的时候,可能会隐隐约约受到一些涵化影响,对日本文化有一种比较朦胧的好感甚至热爱,但这并不表示我会全盘接受它,更不会改变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情怀。因为我是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生长起来的,对民族文化的亲切感和倾向性深深流淌在我的血脉中。”

有学者的调查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点:我国受众接触电视和网络中的外国文化内容与其中国文化认同的行为意向不相关。窥探个中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内青年群体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识别力,他们在接受日本文化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与本国文化做对比,对日本文化了解得越深,就越能发现其中的糟粕。正如一位喜欢日本文化的重度二次元用户所说:“我知道日本文化里也有一些不可取的东西需要摒弃,比如厌女、军国主义、过度西化等等。”另一方面,因为二次元文化经过我国本土化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母体,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发展出一套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二次元文化和主流文化叙事之间出现“双向破壁”现象,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包裹了传统文化要素的各种本土文化成为二次元文化创作的活水之源。比如动漫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就是利用二次元形象和动漫话语来普及中国近现代史,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二次元民族主义”的一个文化范本。此外,我国防火墙的设立和官方意识形态的传播,也使得青年群体接受的大多是符合中国主流价值观的文化作品。

在“风格游戏”中寻求认同

我们在访谈中进一步发现,很多人只是把加入某个圈子作为一种标榜个性、追求独特的方式,并没有考虑文化认同的感情因素。

访谈对象四(女,20岁,本科在读,二次元重度用户):“我喜欢二次元的服饰纯粹是个性和爱好使然,只是单纯地觉得这样很酷很独特。”

访谈对象五(女,22岁,本科在读,古风重度用户):“我觉得穿汉服跟民族文化认同这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关系。我就是非常喜欢汉服的设计,优雅柔美,穿上它我觉得整个人都变得自信了。”

访谈对象六(女,23岁,本科学历,古风重度用户):“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内倾情感特别弱的人,说实话,我并没有因为热爱古风就‘独尊中华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并不一定都体现在古风圈中。”

二次元文化最初是以“避世空间”的角色在日本战后时期登场的,它的壮大反映了战后日本青年渴望逃避现实、纾解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不满、表达本真自我的意愿。一些访谈对象也表示,日本动漫建立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区隔的新场域,在动漫的世界里,发生什么都不觉得奇怪。古风圈同样如此,如果说二次元创造了一个畅想未来的场域,那么古风创造的则是怀念过去的场域,同样是无法实现的“异托邦”世界。

亚文化青年在以共同爱好组成的场域中寻求身份认同,正如伯明翰学派所认为的,亚文化群体的“抵抗”正是自我追求身份认同的过程。这种“抵抗”并非与主流文化形成区隔,也并不表现为与主流文化的“直接对抗”,而是积极地融入主流文化,在“流行”与“复古”、“边缘”与“主流”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后现代亚文化主义者没有意识形态的信奉,只是在玩一场“风格游戏”,陶醉于鲍德里亚所说的“符号狂欢”所带来的嬉戏性的多变之中。学者马格莱顿强调对于当代青年来说,颂扬个人身份和风格比颂扬集体性的标签和风格更为重要,这正是当代二次元圈和古风圈群体的显著特征。

对中华文化建设的启示

虽然圈层类型并未显著影响青年群体对于本国的文化认同,但从平均值上看,古风圈对本国的文化认同还是高于二次元圈,且古风圈用户随着圈层依赖的加深,对本国的文化认同呈现正向增长趋势,这说明接触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会加深对本国的文化认同。這启示我们在当代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青年群体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除了重视多媒体产品的监管,仍然不能忽视印刷媒介的影响力。对于文化产品或服务的分析和结论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图书、期刊、漫画能够更好地解释两个圈层文化认同的差异变化,这说明在互联网时代,印刷媒介在塑造青年的文化认同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对文化价值观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吸引力、包容性方面得分较低,因此应强调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尤其要重视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之间的对话与协商,打破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交流沟通的障碍。例如,B站“拜年祭”春晚就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双向融合的典例,将中国传统文化、家国想象的“宏大叙事”与个人价值、公平竞争等现代观念相结合,建构起一个既投射了现实又绵延于虚拟世界“异托邦”的融合场域。当然,增强中华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并不意味着要包容所有文化,正如斯图亚特·霍尔所指出的,全球化会让国家之间建立联系,但也增加了被他国文化渗透并“取而代之”的风险。所以我们既要敞开国门,开放包容其他文化,又要掌控好文化输入的“度”。

此外,二次元文化是在以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等为主要载体的平面世界中,由二次元群体所形成的一种独特价值观与理念。作为当下Z世代喜爱的文化,它本质上并没有什么错误和危害,也并未影响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因此没有必要完全抵制二次元文化。我们更需要做的是了解和尊重二次元文化的特点与价值,寻找和挖掘二次元文化同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共通点与互补点,创造并展示二次元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塑造和培养当代青年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本文为团中央2021年“青少年发展研究”重点课题《全球化语境下“Z世代”青少年亚文化圈层文化再生产与文化认同研究》(21ZD01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古风圈层亚文化
古风二首
古风两首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B站冲破圈层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古风三首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